- 背景资料
第079集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明六念法的“念僧”与“念戒”。
僧就是僧伽,是指和合共住的佛教修行人,构成僧伽必须有“理和”与“事和”这两种条件。理和是指僧伽必须遵循共同的佛教教义,以实证涅槃解脱作为目的;事和指的是六和敬,也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佛教的教义是什么?佛教的教义就是上一个单元所说念法的法。简单来说,身为佛门当中的僧伽,必须随时忆念《大般若经》所说“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这个法义,这是三乘菩提都应该有的基本观念;只是二乘人深信诸法无性为性,大乘菩萨渐证诸法无性为性,如来则是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
在《大般若经》卷463中,如来告诉须菩提说:【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自性,实际为自性,法界为自性。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无性为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3)真如、实际、法界就是指如来藏,所以若是有人不信也不接受一切法及诸有情没有不以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作为体性,那么这个人就不应该算是佛门当中的僧伽。
在《大般涅槃经》中 如来说:【云何念僧?诸佛圣僧如法而住,受正直法,随顺修行,不可覩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娆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祐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清净无秽,无漏无为,广普无边;其心调柔,平等无二,无有挠浊,常不变易,是名念僧。】(《大般涅槃经》卷18)经中问:如何是念僧?如来回答说:“诸佛圣僧都是如法而安住的。”如什么法?就是前面《大般若经》所说“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这个法,也就是安住于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上面;诸佛圣僧都是受持方正质直、远离邪曲的法。什么法是方正质直、远离邪曲?而且受学这个正直法以后,可以随顺修行,可是这个正直法却是不可覩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娆害、不可思议;而且是一切众生的良祐福田呢?在《维摩诘所说经》中 维摩诘菩萨说:“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我们的意识心常常会虚假,或者有意、或者无意,或者是善意的谎言,都会让我们的意识觉知心无法正直,所以这个直心是指如来藏。如来藏是从无始以来从不扭曲虚假,所以祂才能算是真正正直的法。而且我们都一直在如来藏里面修行,我们一切的修行全部都是靠如来藏——就靠如来藏来照顾庇佑我们,所以说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良祐福田。又因为如来藏无形无色,本来无生而且永远不坏,一切万法全部都是因为祂而能够出生,所以说祂是不可覩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娆害,而且不可思议。
这每个众生的如来藏,虽然是各自五蕴的福田,可是这个如来藏,却是从来不在世间万法上面有任何的执取或是分别,祂就是这样子随缘应物。祂是自性清净心,在祂真实理地当中,没有任何三界一法的法性存在,所以祂远离任何的烦恼,也不会有任何的造作,所以说祂是无漏无为;而这个如来藏遍满一切法界,所以说祂广普无边。而如来藏恒顺众生,对众生从来不会有一丝毫的瞋恚心产生,所以说祂的心非常的调柔;祂又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有大小眼,祂平等地对待一切的众生,所以说祂平等无二。如来藏又没有任何的扰乱相,祂无时无刻循规蹈矩,即使众生昏昧暗沉的时候,祂也一样没有一刻扰乱的时候。如来藏这个心体是恒常不变易的,祂像是一颗摩尼宝珠,众生的五蕴只是这个宝珠上面所影现的影像;众生有生住异灭,如来藏却是常住的。所以佛门中的修行人,如果能够接受这个正直法如来藏,随顺祂来修行,那么这个修行人就称为僧;忆念这样子佛门中的修行人,就是念僧。
对于念僧,《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则是这么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僧无为法故,分别有佛弟子众,是中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僧?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念僧。】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菩萨念僧,因为无为法的缘故,所以分别有佛弟子众。这就像《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意思一样,贤圣们就是佛弟子众,也就是僧。佛弟子众们因为所证的无为法,也就是无所有性的如来藏而有差别,因此而有声闻、缘觉以及菩萨的三乘差别。也就是《大般若经》中所说: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的是诸佛,渐证诸法无性为性的是菩萨,以及深信诸法无性为性的二乘有学以及无学,就这样子,所以分别有三乘菩提佛弟子众,也就是僧。经中告诉我们:僧是因为这个无为法而有的,可是这个无为法中,却是一点点的念想都没有,因为祂是无所有性,要这样子才是念僧。
在 玄奘菩萨所翻译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提到有四种僧:也就是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我们所要忆念的僧当然是胜义僧,那么什么是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提到:【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
经中说胜义僧包含有诸佛世尊,以及于一切法得到自在,德行尊高的等觉、妙觉菩萨,还有缘觉果位中的独觉,声闻果位中的阿罗汉、三果阿那含、二果斯陀含以及初果须陀洹,共七种修行圣法的人,都是属于胜义僧。经中又说,如果有一个有情现在家相,不剃除须发、不穿着袈裟,也没有受一切出家人的声闻别解脱戒,一切的忏悔、诵戒、结夏安居全部都没有参加,可是他有修行圣法证得圣果,也就是证得前面所说的七种果位,这样就是摄属于殊胜义理的僧伽,所以称为是胜义僧。
一般人的观念认为佛教当中的僧,应该是剃发穿僧服现出家相的出家人,可是在前面《大般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地藏十轮经》等经中所提到的僧,都是以所证的果位,并且能够如法安住作为前提,而不是以表相出家作为应该忆念的僧宝。因为若是现出家相的人,可是所依止的法却不是“一切法皆无性为性”,那就不是佛门中的僧宝。
在大乘法中对出家人,则是有更严格的定义。文殊菩萨在《大庄严法门经》中说:【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2)文殊菩萨说大乘法中的出家,也就是僧宝,并不是现出家相就是僧宝;而是必须发了菩提心,而且确实努力精进在救护众生,帮众生断除烦恼,这样子才能够称为是大乘的出家人;并不是自己披着僧服就是出家,而是应该殷勤地帮助众生断除贪瞋痴三毒,才是大乘佛法中的出家人。这样子努力为众生,希望众生能够得到安乐,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忆念的僧宝。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念戒,在《大般涅槃经》中 如来说:【云何念戒?菩萨思惟有戒,不破不漏、不坏不杂,虽无形色而可护持,虽无触对、善修方便,可得具足、无有过咎,诸佛菩萨之所赞叹,是大方等大涅槃因。善男子!譬如大地、船舫、璎珞、大姓,大海、灰汁、舍宅、刀剑、桥梁、良医妙药、阿伽陀药、如意宝珠、脚足眼目、父母阴凉,无能劫盗,不可娆害,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大山梯蹬,诸佛菩萨妙宝胜幢;若住是戒,得须陀洹果;我亦有分,然我不须。何以故?若我得是须陀洹果,不能广度一切众生;若住是戒,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有分,是我所欲。何以故?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为众生广说妙法而作救护,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大般涅槃经》卷18)
经中问:“什么是念戒?”如来回答说:“菩萨思惟有个清净的戒体,这个戒体是因为对所受持的戒,没有毁坏也没有违犯,所以不破不漏、不坏不杂,这个戒体虽然没有形色,可是却是可以护持的;虽然无法触摸面对,只要好好地修持,便可以具足,而没有一点的过失,清净的戒体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是大乘菩萨成就佛道的根本因。”如来接着称赞清净的戒体:“譬如大地能够出生法身慧命,譬如船舫能够渡过生死大河,譬如璎珞能够庄严众生,譬如大姓富贵人家能够庇荫修行人,譬如灰汁能够洗去烦恼尘垢,譬如舍宅能够遮障风雨邪论,譬如刀剑能够断除各种烦恼,譬如桥梁能够让修行人度过生死河流,譬如良医妙药能够医众生生死重病,譬如如意宝珠可以让众生富足快乐,譬如脚足可以让众生所向自在,譬如眼目可以让众生看见涅槃正道,譬如父母阴凉可以让众生远离烦恼与恶业。清净的戒体让众生不受恶见的伤害,不被瞋火所焚烧,也不被欲水所漂溺;清净的戒体就像是梯蹬,可以让众生登上涅槃大山;清净的戒体是诸佛菩萨的妙宝胜幢,安住这个戒体可以得到须陀洹果,可是我不要。如果安住这个戒体,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所想要的。为什么?因为若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我将可以为众生广说妙法来救护众生,也就是我是为救护众生而安住戒体、而持戒的,这样子称为菩萨摩诃萨念戒。”
在《大般涅槃经》中,菩萨念戒是为了救护众生,是为了众生所以持戒,是为了众生所以安住戒体,也是为了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菩萨的念戒。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中,如来开示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修念戒?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应念圣戒、无缺戒、无隙戒、无瑕戒、无浊戒、无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赞戒、具足戒、随定戒。应念是戒无所有性,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戒?】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应该怎么修念戒?如来接着说明: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应该随时忆念如来所制定的圣戒;大乘菩萨的修行,应该以菩萨戒作为根本戒,所以菩萨所念的圣戒是菩萨戒。菩萨修行如果毁犯了禁戒,就像器皿有了缺口,无法再使用。如果菩萨能够善于守护身口意行,则能够摄持一切的戒,所以称为无缺戒。
菩萨修行不让各种烦恼、各种恶觉观趁隙得入,所以称为无隙戒。菩萨修行一心为无所有性的涅槃,不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以称为无浊戒。菩萨对于戒法,不生贪爱、慢心等等各种烦恼,知道戒的真实相貌,不执著在戒法上面;菩萨若是执著戒相,就像人在监狱中,被脚镣手铐所拘束,虽然得到了赦免,然而却又被金锁系缚。人被恩爱烦恼所系缚,就像在牢狱中;虽然能够受戒离开了烦恼,可是若是爱著禁戒,就像是又被金锁所系缚一样。修行人如果知道戒是无漏的因缘而不生执著,这样子得到解脱,没有任何的系缚,也就是无著戒。
菩萨遵循戒律,不会随着外缘,就像是自在的人没有任何的系缚归属,菩萨持守净戒,不被爱结所拘束,所以是自在戒。菩萨所持的菩萨戒,是诸佛、菩萨、缘觉及声闻所赞叹的戒,因为遵循利用这个菩萨戒,所以是智所赞戒。菩萨们渐证诸法以无所有性为自性,能够以道种智渐次深入一切法中,身口意全部符合如来藏的体性,最后成就一切种智,无戒不备,所以是具足戒。菩萨们随着首楞严定,显现出各种的威仪,引导利益众生,虽然各种威仪变化,可是运转自如而永远寂静,所以是随定戒。
菩萨对菩萨戒在忆念上述所有的功德以后,还要忆念这个戒,也是以无所有性作为体性的,也就是以如来藏真实境界当中,没有三界万法的任何法性,更没有所谓念戒这个法存在,菩萨就是这样子来念戒。菩萨的戒律是 佛陀依着如来藏的体性所制订出来,让我们的身口意有所依止的规定,依着这个戒律可以让我们的心性越来越趣向如来藏的体性,可以让我们安稳地一直到成就佛道,所以菩萨必须要念戒。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念僧”与“念戒”到这边,欢迎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