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21集
由 正伟老师开示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
前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到在佛法中有三种不退:七住到十住位叫作“位不退”,也就是完成了真见道;初地叫作“行不退”,也就是利益众生的大行永无终止;八地以上叫作“念不退”,因为能够念念入真如、又念念于灭尽。所以我们平时常常在早晚课发愿回向说:“不退菩萨为伴侣。”这个不退菩萨方便地说是真见道的“位不退”菩萨,若要更进一步的不退,则是完成见道位进入修道位的初地菩萨,乃至于八地的大力菩萨。
所以 世尊殷重地交代弟子们:【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天中,广开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树下略说法要,汝诸人等善自受行。】(《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以在住位的菩萨修习六度大行,到六住位时修习般若终于能成就三解脱门,完成了毕竟无生的现观,成就了须陀洹初果人无我空观;待入第七住位时,若值遇恶因缘,则会退回凡夫位、退回不善恶行中,甚至连习种性的住位都退失了,退失回到外道心中了。即使如舍利弗尊者的过去生中,也曾经经历了这样的退转,退失于真见道位,历经一劫乃至十劫、千劫的退转,彼时不但执著大邪见,而且无恶不造。如此的法教,世尊在天界也是这样子的说明,而不只是在人间这样说,代表这是一个三界之中普遍常见的情况。这样说明下来,各位是否比较了解了,在菩萨道的修习之中,在初地之前会有所退转于原先所修习者,这种情况不是极罕见的事情。世尊也告诉我们:会退失所学,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善知识的摄受、失去了善知识的护持,或者说不接受善知识的护持。
我个人从最初听 平实导师在中信局讲经已经将近三十年了,在那个时候还有现场的师兄称呼 平实导师为“萧师兄”的年代,后来前面三批集体退转离开的,个人都曾经亲见亲历,其中也有一些是我认识的人,所以看过很多这一种“退转模式”。一模一样的模式,同样也发生在现在琅群的退转,只是手段更加地恶劣,用心更加地险毒;不敢使用真名、不负责任地利用网路〔网络〕公器散播谣言,充分显现了 世尊所预计的“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这其中实在是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就我个人所见到的,每一批退转的人,他们都依循着相同的公式——说 平实导师说法错误,自己再编造一些故事,作事相上的毁谤——在在处处也都只是符合了 世尊在经中的预记罢了。
可能有些人仍然会有疑问:“欸!那些人的学问很好啊,还曾经是讲堂的助教老师,讲堂怎么会过去称赞他,现在又说他退转呢?”欸!这样的疑问连舍利弗尊者都曾经有过。当提婆达多做出伤害 世尊、伤害三宝的事情后,世尊要舍利弗尊者主动去向白衣大众公开地说明提婆达多退转之事,并且在僧团内部行白二羯磨:【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诸白衣大众说:“提婆达所为事者非佛法僧事,当知是提婆达所作。”白如是。】(《四分律》卷4)舍利弗尊者当时对这件事心有疑惑,请问 世尊:【“世尊!我当云何在白衣众中说其恶?何以故?我本向诸白衣赞叹其善言,大姓出家、聪明、有大神力、颜貌端正。”佛告舍利弗:“汝先赞叹提婆达聪明、有大神力、大姓出家,实尔以不?”答言:“大德!实尔。”“是故,舍利弗!汝今应往至白衣大众中语言:‘提婆达先时如是,今日如是。当知提婆达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达所作。’”】(《四分律》卷4)以上是《四分律》的记载。
在《五分律》中也有相同的记载,佛说:【舍利弗!汝往调达众中,作是唱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舍利弗言:“我昔已曾赞叹调达,今日云何复得毁訾?”佛言:“汝昔赞叹为是实不?”答言:“是实!”佛言:“今应毁訾,而毁訾亦复是实。”告诸比丘:“今应白二羯磨,差舍利弗往调达众中,毁訾调达。”】(《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3)因为舍利弗先前曾经对白衣大众赞叹提婆达多的诸多优点,所以他现在不知道要如何地去告诉白衣众,有关提婆达多退转作恶之事。世尊就要舍利弗如实说明,提婆达多先前善出家,聪明、有大神力;而他现在作恶事,所为非佛法僧事,所以应予以毁訾。
可能观众们还是有一些疑问,我们再来看看当时 佛陀对阿难的开示。世尊要阿难:【汝往入罗阅城,往大市四街巷头,作是唱言:“若调达所作行、身口意所为,莫呼佛法僧教使为,调达自有亲信弟子。”时,阿难白佛:“前叹誉调达,今复说其恶。众人有讥者,当云何答?”世尊告阿难曰:“有此语者,以此语答:‘本虽习善,今复习恶,何足怪耶?’”】(《鼻奈耶》卷5)世尊的回答:“调达原先修习善法,现在又回去修习恶法,这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这样是否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呢?在新疆出土梵文本的《十诵律》,恰巧也提到了这一段经文,而且其中还有汉译本所没有提到的内容:【(阿难问:)“大德!以前我曾赞叹过提婆达多的品质,说,提婆达多是善良的、英俊的、有德的,现在人们将会讥笑我前后矛盾。”(世尊)薄伽梵说:“谁要对你说这样的话,你就对他说‘过去他确实是这样,现在不是了。’”】(季羡林译,《十诵律》,新疆出土梵本。)这是季羡林老师翻译的文章。
不但是琅群的作为与当年提婆达多处处相同,还有一点也非常的相似,义净法师在印度那烂陀寺时,看到了提婆达多僧团的僧人,明明“所有轨仪,多同佛法……,所习三藏,亦有大同”。但不奉 释迦世尊,却又要躲在那烂陀寺中,广杂地听闻诸种经典,行盗法的事业;被人家怀疑了,问起的时候,却说:“我之所祖,实非天授。”(《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9)这种情形也和现在琅群中的人作为是如此的相似,在没有被识破前,躲在正觉的班级中听课不肯离开,被问到的时候就说:“我是听到讲堂说起琅琊阁的事,我才去上网注意的。”然而网路〔网络〕平台上面的纪录,却显示出他在说妄语。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琅群之人,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地混迹在正觉各级班级中盗法学习;被人问起时,就说:“没有、没有,我根本不知道你们说的事情。”这些事实真的会让人感到惊异!两千多年来,心行不正的盗法者作为,竟是如此的相似,他们的作为恰巧就和《华严经》里面所说的菩萨摩诃萨所应为者完全地相反:【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诸善知识,无异希求,无盗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5)
也会有菩萨心中有疑惑:“难道琅群在禅三时的明心智慧是假的吗?”虽然大家都能够理解 佛所说的“本虽习善,今复习恶,何足怪耶”的道理;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那些禅三过关的菩萨好似神一般的存在,向来是一般同修所称羡的对象,怎么会这样子呢?答案就在于是否具备“位不退”的实质内容,以及“位不退”与“行不退”之间的差距。
在讲堂的课程当中,诸位亲教师一定会教导,想要证得明心七住位,必须先证得六住般若现观断我见,证须陀洹初果;而要得六住位,得先于菩萨六度万行的前五度应有的条件要一阶一阶地修习满足,在此之间不能够或缺,也无法躐等;所以,必须是于正法上的福德、定力、慧力有所成就,还要再加上五盖性障的伏除,才有可能在六住位中真断我见;也才有可能在依止善知识的前提下,而求得菩萨七住位明心,也才有可能于十住位眼见佛性,于真实的二边完成了真见道的实证。严格来说,真见道位必须要到十住才能够双边完成,这样子才能够迈入道种性。这些知见可以说是从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以来所一再一再强调着,我个人在1993年第一次到中信局听法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这一些法教,这些内容简直是讲堂一提再提的老生常谈,但信者欢喜奉行,遂能欢喜成就;不信者始终是不信,最后会生起怀疑怨怼。而此次的琅群们无一例外,全部归属于后者,只能说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了。
我们先说定力,也就是定福。讲堂禅净班的第一节课开始,别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但佛弟子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与虔敬,这是绝不可以一时或缺的。世尊教导我们,佛法的每一个位阶都要定慧相应地成就,每一个阶位都有其应具足满足的定力以及应该要成就的智慧现观;如果没有应有的定力配合,则那个位阶的智慧就不能成就,会成为被烤干的“干慧”——干慧不是慧——只是胡思乱想的妄想罢了!自己亲身走过来明眼的人,也都可以看出:琅群中的文章,也全部落在这一类妄想干慧之中。
说到定力,我们人类所在的位阶是须弥山山腰,所谓定力的具足就是意味着,我们从人间向上到四王天,向上到须弥山顶忉利天,然后从地居再往上变成空居、夜摩天等等。所以定力增上的每一个位阶,也都会有它实际的内容觉受,它代表的不是一种感觉,它代表的是位阶所在的环境,也就是心境的转变。对于有经验的亲教师而言,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经历过,如同打开手掌看掌纹一样的清楚;所以这个部分的东西,是放在小参当中,依着学员程度的不同、依着学员现在情况的不同而予以个别的指导。但琅琊阁们对于这一点完全不明白,于是宣称着说“正觉讲堂的明心是不需要定力的”,说“明心需要定力,这是用来欺骗学员的”。从这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定力是完全不修习,也无法成就;然而佛经当中在在处处,例如《瑜伽师地论》里面早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见道位的初成就,他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或者叫未至定)的实际现观成就。
好!今天时间关系,就为各位先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