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三)

第118集
由 正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制作的“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系列节目。今天我们延续上一集讲的主题“自性清净心——如来藏”。

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讲到,自古以来禅和子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走江湖呢?就是为了要明心证真如,为了要把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找出来。找到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在禅门里面叫作明心开悟。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到底在哪里?祂确实很难实证、很难找到,自古以来有许多的禅和子,他们参禅一生,还是找不到如来藏,还是悟不了,到老只好抱憾而终。

各位菩萨!佛教在中国地区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古印度,却是在中国发扬光大,不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丰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鼎盛年代。佛教由一种域外宗教,渐渐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宗教,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就是在中华本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这两者互相滋养、互相汇通的情况下,经过大约两千年的发展与融合,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禅宗,在中晚唐以后,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甚至有人说:“若想要了解中国佛教,就要了解中国禅宗。

而中国禅宗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什么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有三转法轮,就是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以及三转法轮,从初转法轮转入第二转法轮的时候,是为大众演说般若的正理,那么刚开始的时候,当然大家听不懂,回心大乘的阿罗汉们也听不懂,所以 世尊就得要有“教外别传”。由于阿罗汉们一直都跟随在 世尊的身边,世尊有的时候会给他们来个机锋,那么缘熟的弟子就可以证悟了;也就是说,世尊平常会用教外别传的方式指导阿罗汉们证悟,那么证悟以后便可以开始对答了。所以在经典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比方说须菩提、舍利弗等佛弟子他们跟 世尊之间的对答,那么对答的时候,讲的既然是般若,当然是依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的境界来演说般若;渐渐地,证悟的佛弟子越来越多,《般若经》就越来越多人听得懂。因此,世尊随机示现机锋的公案,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所以佛法中,最早使用机锋的是谁呢?正是 世尊。中国禅宗祖师只是把 世尊的机锋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把机锋运用得活灵活现。

所以可以这么说,一般说到中国佛教,一定离不开中国禅宗。然而说到禅宗,我们要知道:禅宗的禅到底是什么?禅宗的开悟到底是悟个什么?事实上,禅宗的禅就是般若;禅宗的开悟就是亲证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使般若正观现前,能现观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所以,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明心开悟,想要证悟般若,最直接最迅速的方法,就是中国禅宗这一着子,特别是宋朝 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正觉同修会所弘传、所教导的参禅方法,正是宋朝 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所以各位菩萨如果想要明心见性的话,请来正觉同修会学正法,正觉同修会有第一义谛的正知见,也有参禅正知见以及参禅方法,可以帮助学人明心见性。

话说回来,前面我们说到,自古以来有许多禅和子参禅一生还是悟不了,到老只好抱憾而终;因此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可以说是使人烦恼者。可是虽然说如来藏是使人烦恼者,众生却不可以把祂舍弃,因为任何人、任何有情众生,只要一时半刻乃至一刹那没有祂,便立刻舍报了。因为每个人、每个有情众生,都是从自己的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中出生,如来藏是宇宙万法的根源。可是,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这个法很难了知,而难以了知的部分有两个:第一,如来藏到底在哪里,很难找到;第二,如来藏既然是自性清净,为什么却又有烦恼杂染呢?这两个问题,其实就像一张纸有两面一样,只要这一面的问题解决了,另一面的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也就是说,只要把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找出来,就可以现观是由祂含藏着我们——原来我们五蕴十八界都是在祂里面,不曾离开过祂——我们五蕴十八界从来不曾在祂的外面运作,一直都在祂里面。

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当祂配合着我们在运作时都是清净的,可是祂所出生的我们却是染污的。原来我们都被含藏在如来藏里面,我们是由如来藏的种子流注出来而成就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染污的,而如来藏分明是清净性的。当我们证得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并且转依祂时,我们决定现在不打妄想了,妄想却还是继续冒出来;现在不想生气了,可是瞋心还是又生起了;可是,这个生气与妄想,都不跟如来藏相应,都是跟我们自己相应。只要菩萨您找到如来藏,您就可以这样作现观,亲自证实祂的所在,也亲自证实祂的自性清净,却又含藏着与我们五蕴相应的各类染污种子。所以,前面所说的这个难可了知的两个法,归结起来只是一个法,就是很难找到如来藏。

大乘法中的学人,或觉得三藏法教浩瀚如海,不知从哪里下手,原因就是因为找不到如来藏;当菩萨您找到如来藏以后,自然就路还家,知道浩瀚如海的三藏法教都是从如来藏中来,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可是绝大部分的学佛人就是找不到祂,所以就有了烦恼,于是有人去问老赵州:“如何是佛?”老赵州回答说:“与一切人烦恼。”还真的是给人烦恼!也许有人说:“老赵州为什么不直接回答人家的问话,还说佛是给人烦恼?”其实,老赵州已经回答了,那会的人听了自然就会,不会的人还是不会;因为这是诸佛如来的甚深密意,所以必须隐覆密意而说。

所以说,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的所在,如果能够把祂找出来,也就没有胜鬘夫人所说“难可了知”的这回事了,剩下的就只是深入了知祂的别相以及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至少这两个难可了知的法已经了知了,因为可以现观祂确实是自性清净,却含藏着许多染污种子。因为这个染污种子是跟蕴处界相应,从来不跟如来藏相应,所以如来藏是自性清净的。所以,如果有人对如来藏的信心不够,而提出质疑说:“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怎么会有染污呢?”这就像 佛所说的:“有两个法难可了知,只有胜鬘夫人以及成就大法的菩萨摩诃萨,才能听得懂、才能受持。”这意思是说,当菩萨您证得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能够听懂而且受持,那么您就是成就大法的菩萨摩诃萨,才能听懂这个甚深密意;也就是说,得要能够听得懂才能够受持,如果听不懂也就无法受持了。

所以,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到 平实导师的《胜鬘经讲记》第六辑里面,经文中说“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这个“诸余声闻”是说声闻法中专修解脱道的人,他们只能相信 佛所说的话——相信确实有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他们无法证得。虽然他们无法证得,可是于内没有恐怖,因为他们信受 佛说:确实有这么一个自性清净心,将来舍报入了无余涅槃,祂是真实存在,永远常住不灭,所以入了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他们虽然无法证得,心中却没有恐怖,因为他们相信 佛的圣教。

可是,有的人于内有恐怖,当他听到 佛说“有这么一个常住心”,他会想说:“可我不能证得,那是否真实存在呢?”他于内有恐怖了,他想要证得这个常住心,可是证不到;他想要断我见、进一步证四果入涅槃,可是又想说:“这个常住心到底是不是真实有?万一佛说的不是真的,只是安慰我的话,我如果把自己灭了,那岂不是变成断灭空了?”所以他于内有恐怖。如果他能够对 佛的圣教具足信心,认为说:“佛既然告诉我了,真的有这个常住心存在,祂是无余涅槃的本际,因此把自己全部灭尽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这样相信 佛的圣教,没有一点点怀疑,虽然他没有证得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他仍然于内没有恐怖。换句话说,对 佛的圣教有所怀疑,便会于内有恐怖,因此断不了我见,也不能进一步断我执。

各位菩萨!想要明心证真如,请来正觉学正法,正觉有法可以帮助学人实证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实证如来藏心以后,就能观察祂分明存在,永远不会坏灭,这样就不会于内有恐怖。因为于内没有恐怖,所以于外也就没有恐怖了,知道说:“蕴处界虽然是虚妄的,但是如来藏真实存在,而且常住不坏,我的大悲愿也会因此存在与常住,我将会继续受生,而且一再证悟,一世又一世继续利乐有情,最后终究会成佛。”这样于外不再有恐怖了。

各位菩萨!如果想要能够成为菩萨摩诃萨,正觉同修会是现成最好的机会,是学佛人的最佳选择;因为现在正觉同修会已经有六百多位学人明心了,每年春秋两季的禅三,也将会有人陆续证悟如来藏而出生般若智慧。正觉同修会除了禅净班,进一步设有进阶班,使学员把不足的福德资粮或需要加强的功夫与知见再作补强,那么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明心开悟,成为七住位菩萨。可是想要证悟这个菩萨大法,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要有菩萨性,得要发起菩萨性,要能齐心合力来荷担如来家业。如果心态属于声闻人、属于自了汉,而想要得到菩萨的根本大法,机会是比较小的;因为只有菩萨性生起了,在参禅上的证悟才不会有所遮障,否则遮障会非常多。因此,还没有破参而想要破参的人,就要发这个心:“我从今日起,立志要当菩萨摩诃萨。”当菩萨您勇猛地发了这个心,就会把大乘法中的法与次法一体奉行;一体奉行以后,想要证悟就容易多了,这才是真的发心。如果有人说:“拜托您发发心,帮忙把点心吃完。”那不叫发心,真正的发心是要在法上发起菩萨深心,这才叫作发菩提心,立誓成为菩萨摩诃萨。

可是成为菩萨摩诃萨的条件又是什么呢?就是福德与智慧,这两者最为重要。然而,福德与智慧是相依相倚、相辅相成的,这个部分得要发起来,立志成为菩萨摩诃萨;并且立志成为菩萨摩诃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正法的永续流传。如果这个观念能够正确地建立起来,佛菩萨一定会加持护念您,使明心见道的因缘早日成熟,不会一直处在凡夫位中。可是,有的人对佛法的认知,偏差非常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否定第七识、第八识而产生;那么他否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由于他无法亲证,所以就错认六识论邪见,当然就不可能亲证如来藏。既然不能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这部《胜鬘经》讲的又是第八识如来藏心,当然他无法了解胜鬘夫人所说的法义。所以说,实证如来藏是一切大乘学人的首要之务,不能像六识论者那样子否定如来藏,不然的话,乃至驴年到来时,还是会与大乘法的实证无缘,那就很可惜了。

时间的关系,今天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击数: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