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31集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这个单元要继续来探讨“缘起性空与性空唯名”。缘起法最重要的是要认清缘起的根源,缘起的根源就是入胎识,能入胎结生相续的绝对不是意识心,而是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种子识,也是异熟识,能够执持业种,借缘出生众生的有根身。五蕴十八界法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生住异灭又生住异灭,在三界中被生死业缘系缚着,好像汲水轮一样停不下来。
《阿含经》所说的:“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中阿含经》卷7)这个法指的就是如来藏。假如这个法是一般六识论学人所说的缘起性空,那么这一段文字要变成这样说了:“若见缘起,便见性空;若见性空,便见缘起。”但是主张六识论的人他们的理论是“一切法无常、苦、空,终归坏灭,没有自性,是缘起性空。”若依据所改的经文说“若见性空,便见缘起”,性空的部分又散在五蕴十八界一一法中,一一法又都是不能自在、没有自性的,每一法都不能自己出生自己,那这个时候到底是见到了什么而能将五蕴法借缘现起呢?他们肯定发现到五蕴灭了就一无所有,不就成为断灭了吗?于是就开始妄想着意识心自己能够入胎结生相续,就不会成为断灭了。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因为意识心祂是生灭法,只有在一个分段生死期间存在,必须借着五根不坏、意根触法尘的缘,祂才能现起的。这是三藏十二部的经论中所说的圣言量,祂的无常性、生灭性、没有自体性,非真实我,不能贯穿三世;祂是断我见的见道者,经过闻、思、修的过程,最后他自己要验证确认的,否则就断不了我见。那这样的圣言量,在真实善知识的教导下,也都是能够得到现量亲自验证的。意识心不能入胎的情况下,“若见缘起,便见法”,这个法就是入胎识,能够入胎结生相续的只有阿赖耶识如来藏,没有别法了。
有经文为证的,经中 佛说:
“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于是贤者舍利弗谓诸比丘言:“诸贤者!佛说:‘若诸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此谓何义?是说有缘。若见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佛。当随是慧。”(《了本生死经》)
佛陀说:“假如比丘能够如实见到借缘现起诸法的源头,就是见到了法;已经见到了这个根本法的比丘,就是见到了真实我。”在 佛陀开示过以后,贤者舍利弗就对这些听闻 佛陀说法的比丘解释着:“诸位贤者!佛陀所说的‘若诸比丘见缘起就是见法,已见法为见我’,这个佛陀的开示所说的义理到底是什么呢?是在说有缘,五蕴出生的缘具足,如果见到了借着众缘生起五蕴的那个法,那个法没有寿命长短,也就是没有看得到的寿命长短,不是随着五蕴出生才有的,那这就是见到了真实法;而见到了真实法没有寿命、没有五蕴诸法,这就是见到了法身佛。应当要随着这样所听闻到的智慧去思惟、去修学缘起法。”舍利弗尊者说“若见到缘起无命、非命,也就是见法、见佛”,这里说得非常的清楚了,也就是所说的缘起绝对不是在指说五蕴诸法,因为五蕴诸法有新出生的时候,所以有寿命的长短;既然五蕴有寿命的现象,那么就不可能说为非命啊。而且经中说的是缘起,而不是在说缘起以后的无常、苦、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如实的了解,经文说的缘起,一定在说,有个能够借着众缘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法,这个法本来自在、不生不灭,具有五蕴十八界一切种子功能,能够执持业种不失不坏,具有能生色、心二法的功能。但是祂必须要在五蕴出生的缘具足圆满的情况下,祂才会借缘而现起出生五蕴;如果是在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的状态,就没有缘起的缘了,也就见不到法、见不到法身佛。
五蕴十八界有出生的时候,必定会坏灭,从出生到坏灭的期间就是寿命,有情众生以五蕴为人我,所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法身佛阿赖耶识如来藏本来无生,不分别所出生的五蕴,祂一向无人、无我,所以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五蕴法它全部都是三界有的法性,阿赖耶识如来藏的真如佛性没有五蕴的三界有性,所以称为空性,如果正信的佛弟子见到了出生五蕴的阿赖耶识,知道了五蕴就是从阿赖耶识借缘现起而有的,五蕴是被缘起出生的,而阿赖耶识祂就是缘起的实相,所以才说“若见缘起,便见法”,一切的法都是来自于如来藏,因此称为法身佛;而说“若见法,便见缘起”,是因为在无余涅槃位,如来藏不再出生五蕴十八界任何一法在三界中现行了,就算 佛陀也见不到处于无余涅槃位的如来藏,只要在三界中见到任何一法,就算是无色界仅有意识、意根与法尘,也必定了知是由如来藏所借缘现起的。无色界是这样,欲界、色界的有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就算是看到一只蚂蚁,你见到了蚂蚁的种种身口意行,你就知道“喔!蚂蚁的法是由蚂蚁身中的如来藏所借缘现起的”,这才叫作“若见法,便见缘起”的道理。三界中没有哪一个法可以离开如来藏,自己支持自己然后单独存在的,必定都是因缘所生法,而那个“因”指的就是能借缘现起万法的阿赖耶识如来藏。
了解这个道理以后,接着就是要探讨四个问题的后两个问题了;到底缘起性空所说的性空,是指被现起的法空无自性就是究竟了呢?还是指能借缘现起诸法的心,具有真如空性而没有三界有性呢?五蕴十八界是被缘起出生的,有生有灭所以是无常法;离不开苦苦、坏苦、行苦,所以是苦法;不能常住、没有自体性、不是真实我,所以是无我法;因为无常性、苦性、无我性,没有真实本质的法性,所以是空。这个性空所说的就是“被现起的五蕴十八界法,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实性”,所以说五蕴缘起性空,说的范围只是在说五蕴生住异灭的现象,这个现象就呈现出了五蕴是被借缘出生的,没有真实自性,不能常住。
但是五蕴缘起性空的现象,主要在表明着什么呢?没有自体也没有自性的法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就如同前面提到“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所表述的,也就是说,若见到出生五蕴的阿赖耶识,便能见到五蕴生住异灭这些法的本源,因此说,五蕴的缘起性空,是依阿赖耶识这个本体才能呈现的。否定阿赖耶识真实存在的六识论者,他们的立场是怎么看待呢?他们发现五蕴缘起性空没有自性,在这个无自性的情况下,认为色蕴没有色的自性就不能称为色了,受、想、行、识也是一样,所以五蕴就没有五蕴的本质可说,主张现象上的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 佛陀所说的第一义胜义谛。但是他们没有那个智慧去思考,没有自体也没有自性的法不能单独存在,是要被缘起才能出生的,之后才有缘起性空的现象出现,怎么可能后来的法反过来成为前法成立的依据呢?
有一位已经往生的法师,他就在书中这样写着:“如从胜义观察起来,一切是无自性而不能安立的。这就是‘于无住本,立一切法’,而非从真如实相中去成立一切。”(《成佛之道》(增注本),正闻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页372~373。)他说,如果从胜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法都是无自性,在无自性的情况下,都不能安立法相了。这就是他所谓的“于无住本,立一切法”,而不是从真如实相中去成立一切法的。
这位法师说的胜义,指的就是一切被缘起的法空无自性,这个空无自性就是能够反过来成为五蕴法存在的根据,并且在无自性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被安立,因为色的自性就是什么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认为没有色的自性了,那就不能够再说有眼根等五根了;可是现前明明有眼根等五根呀!于是这位法师就在无法观察前后自相矛盾的情况下,把五根被缘起无自性空的现象,当作就是五根所从来的本源。而他所说的真如实相指的是什么?就是把对于被缘起的法无自性空这个部分,把它离开语言相以及文字相,就是经论中佛菩萨所说的真如实相了。所以这位法师才会说“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情况下,是不能去成立一切法相的”。但是真如实相指的并不是被缘起的法无自性空,而且他所引用的“于无住本,立一切法”,也完全不是他所说的“被缘起的法无自性空,可以支撑成立一切法”,这种被缘起的法无自性,根本就不是胜义;胜义指的就是能够出生万法,最殊胜、最第一,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离开祂,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代替祂,甚至于消灭祂,这样的法才有胜义的本质。法界中只有这个第一义的法具有空性,这个法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真实自性,能出生蕴处界诸法,本体不即不离蕴处界一切法,寂灭无为、真实如如,是蕴处界的真实法相,因此真如实相所指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
以下的经文为我们说明了第八识的空与不空的空性本质:
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严经》卷8)
佛陀向大慧菩萨说:“阿梨耶识叫作如来藏,祂出生意根与六转识,并且同时同处运转,但是不会与意根以及六转识共同领受、了知、熏习六尘诸法,没有意根对六尘的处处作主以及六转识对六尘的见闻觉知相,所以因为这样而称为空;但是阿梨耶识自体具足了被出生的七个识所没有的无漏有为法的熏习与无漏无为法,因此而称为不空。大慧!愚痴的凡夫不能觉察、不能如实了知,执著着现象诸法都是生灭刹那不住,堕在邪见中就这么说:‘没有真实自性就是无漏法,也是一样刹那不住。’这种邪见就是不承认阿梨耶识就是如来藏,破坏了阿梨耶识具有真实与如如法性就是如来藏这个事实。”
从 佛陀的开示中,我们可以知道,真如是如来藏的法性,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具有真实无漏法性,能生蕴处界诸法,但是却没有七转识的处处作主与见闻觉知性,这就是空而有真实法性的空性,也就是真如法性。因此,是由于阿赖耶识的空性才能借众缘出生刹那生灭无常的蕴处界,是由于阿赖耶识的真如法性所以才能成就蕴处界诸法,也才能有蕴处界的现象可以安住,而成立了五蕴十八界的名称。如果否定了阿赖耶识真实存在,仅是在蕴处界的生灭无常、刹那不住的表相上执著,将这种无自体性的缘起性空当作就是无漏法,不承认有真如如来藏是无漏性,常住不灭,这就是破坏真如如来藏的人。那位已经舍报的法师,就是 如来所说的破坏真如如来藏的人,因为他主张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胜义的无住本,才能成立以及安立一切法,否定了真如实性能成立一切法的法界真实义。
我们再回来探讨“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个无住本,指的并不是缘起性空无自性。那一句经文是出自于《维摩诘所说经》里面 文殊师利菩萨与 维摩诘大士的一段问答。文殊师利菩萨问到:
“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诘所说经》卷2)
文殊菩萨问:“虚妄分别到底是以什么为根本呢?”维摩诘大士回答说:“虚妄分别是以颠倒想为根本而生起的。”文殊菩萨又问:“颠倒想是以什么为根本呢?”维摩诘大士说:“颠倒想是把无常当常想,把无真实我的当我想;或者把常当无常想,把常住真我当作无我想。这些都是对无住法有无明所产生的颠倒想。”文殊菩萨又问:“无住法是以什么为根本呢?”维摩诘大士说:“无住法本来自在,没有依止任何一法。文殊师利!从无住法为根本出生蕴处界,才能够安立一切法。”
这一段问答中,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有一个无住法,这个无住法是一切法能够成立安住的根本。无住的意思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八个识中,意根与眼耳鼻舌身意识六个识都必须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中的,都是有所住的。而《金刚经》说“第八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却仍然不断地出生诸法”,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第八识就是无住心,也就是以无住心为根本出生了蕴处界诸法,所以才能够安立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等五蕴以及十八界,才能够安立有情众生。所以无住心的法性才是胜义法性,具有能生诸法的无漏功德法,能够借众缘生起、现起蕴处界三界有法,而无住心的本质法性却是不受三界有系缚染著的空性,随顺众缘生现诸法而性本空。所谓的“性本空”,并不是没有自体性的空无断灭法,而是具有真实法性,但是这个法性丝毫没有三界有的有性,因此而称为“性本空”,这才是佛法的缘起性空真实道理。绝对不是在现象上完全没有自体性的、无真实自性的,你可以把它反过来说它有功能可以借缘生起万法,说它可以安立一切法。
如果否定了、破坏了真如如来藏的法界真义,仅是在五蕴生灭无常的被缘起无自性的现象上执著,主张说这个缘起性空是无漏之法,是中道、是涅槃,是能安立一切法的根本,那就是会成为断灭论邪见的追随者了。会有这样的邪见产生,维摩诘大士说是因为颠倒想,这个颠倒想来自于对无住心的误解,所以产生了虚妄分别,虚妄想像无常生灭法是来自于因缘所生法它自己的无自性,由于颠倒想本身它就是在无明窠臼中,所以不能察觉矛盾与不如理的所在。如果要突破无明,那就必须让自己对正法中的善知识要产生善根,信受确实有真如如来藏可以实证,信受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信受阿赖耶识就是诸法的实相,信受阿赖耶识具有无漏有为法,祂也具有无漏无为法,这样才能够在佛法中增长善根,早日破除邪见,建立八圣道中首要的正见基础,懂得真正的缘起性空中道到底在说什么。
缘起性空的中道是佛教的中心与精髓,这个说法如果把它放在六识论的缘起性空基础来说,就会成为断灭道了,因为没有真正涉及到法界实相;也就是没有无住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法的这个面向,就不能称为中道。中道指的就是阿赖耶识,祂要含摄空、有两边,但是祂自体却不落入三界有一边,也不落入断灭空一边,在叙述阿赖耶识与所出生的蕴处界同时同处运行,从蕴处界归摄阿赖耶识为一体的时候,以阿赖耶识心体本性清净、无分别、无所得的法性,来说明这个清净无垢的是真实体性。表述着什么呢?蕴处界诸法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现起的,都是一味真如,没有任何差别可说。说明阿赖耶识遍一切蕴处界,也就是蕴处界是以阿赖耶识这个实际为体的。观察阿赖耶识心体犹如虚空,没有三界有的法相,真如无我,寂灭、寂静,涅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虽然我们说阿赖耶识如来藏贯穿三世,但是这个是从我们意识心的角度去看待的,所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而阿赖耶识心体无所住,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可以说那是过去、这是现在、以后是未来。必定是在境界有所住的,或者有形状的物体,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变化的,才能说有来有去。这样实证阿赖耶识心体后,不偏不倚地现观实相法界与现象法界才是中道般若,才是真正佛法的心髓。六识论所说的缘起性空,到底以什么为真实体?以什么为法界体?以什么为实际?然后可以说“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样的般若中道呢?什么都没有,因为不是缘于般若心体的中道性,而说意识心能具有般若智慧,本质上仅是颠倒想的虚妄分别罢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