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妄言见分相分皆无(二)

第042集
由 正元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本节目是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识蕴真义》一书的导读。

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探讨到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1中所提到的“四种迷谬唯识”者中的第一种,是指萨婆多部,也就是说一切有部等人,错误地计着外境如同内识一样也是实有的。我们今天要接着探讨其他几种迷谬唯识的种类。玄奘菩萨说第二种谬解唯识的人是“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成唯识论》卷1),这是指清辨论师等人,他们计着内识也是如同外境一样虚妄而非实有。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述记》卷1中解释说:

述曰:此第二计,即学《中、百》清辨等师,依密意教说诸法空,便亦拨心体非实有。彼立量云:“汝之内识,如境非有;许所知故,如汝心外境。”清辨俗谛外境许有,今就中道无自违失。又《掌珍》中依胜义谛,说有为、无为并是空等,皆如彼说。(《成唯识论述记》卷1)

窥基大师这段文句的意涵大略是说:这个第二种谬解唯识的人,就是清辨论师等这些人,他们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论》以及龙树菩萨的高徒提婆菩萨所写的《百论》,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大乘菩萨的智慧来实证万法的根本——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不懂得密意教所说的“诸法空”的真实义,其实是在说依于本心第八识所生的蕴处界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蕴处界法都是依于空性如来藏而有的,所以他们误以为诸法空是在说连万法的本体如来藏心,也同样是空无自性而非实有法,因此就拨为“一切法空”而成为“恶取空”。

清辨论师那些人就建立宗旨说:“人的内识就像是外境一样非有,但是在世俗法上允许所知存在的缘故,就像是您的心以及外境,在世俗法上也可以说是有的。”这是因为清辨这些“恶取空”外道,不懂得世俗谛的意涵是在说蕴处界法虚妄无常、苦、空、无我,是在说明解脱道的真理;因此,他们就把世间凡夫颠倒的世俗见,当作是解脱真理的世俗谛,而说世俗谛中允许外境实有,然后把自己既执取“恶取空”、又执取“世俗有”两边的边见,竟然误以为这样就是佛法不落两边的中道而没有违失。这和真实的中道指的是: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本自具有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八不中道体性完全不同,真是误把冯京当马凉,差以毫厘,失之千里,让有智者对于这些慢心深重、却又自以为是的愚痴人只能摇头叹息啊!而难以改变他们错误的执著。然后清辨又在他的《大乘掌珍论》邪说中同样依于错解的胜义谛,把生灭的有为法以及不生灭的无为法,全都错认为是“空无所有”的,还流传至今,继续不断地荼毒众生。所以说,我们千万不可慢心自高而小看甚深微妙的无上佛法,看到经论中多处在说“空”,就以为是在说万法的根本是空无、一无所有;破谤万法的根本如来藏就是毁谤三宝的极重罪,将来要在阿鼻地狱长劫受苦,何苦这么愚痴,跟自己的未来生过不去呢?

接下来,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又说明第三种谬解唯识的人是“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成唯识论》卷1),这意思是说:或者是有人妄执说“从第一识到第八识,只是因为作用不同而分别施设罢了,其实还是同一个第六意识”。玄奘菩萨在论中这一段所举示的这种妄执者所说的法—就是指大乘法中有一类性空宗派、性空唯名派等凡夫菩萨的妄执——这就是指成实宗及三论宗等弘法师;他们常常错误地引用经中的佛语,错误地引用龙树菩萨的《中论》文句来证明自己的六识论说法正确,经常以不了义的小乘经义理来解释大乘般若方广以及唯识了义诸经的义理。现在还有许多信受中观应成派的法师们就是如此,古时候的阿底峡与宗喀巴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的法,也是以误会了二乘菩提的六识论“缘起性空”,来解说大乘菩提八识论的般若空性,所以极力否定如来藏正法,极力否定唯识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将证悟般若以后才能修学的、能令人成就究竟佛道的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究竟了义正法贬为在般若中观总相智、别相智之下的方便法门。

他们有时也这么说:“经中佛说:‘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所以众生的心是只有一个意识心,而分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心来和合运作,所以实际上没有七识与八识的存在;七识、八识只是部派佛教发展后,将意识再细分以后才有的思想学说,佛在世时不曾说过有七识、八识。”但是,《楞严经》“元依一精明”的正确意思其实是说:众生都有的眼识能见之性、耳识能闻之性,乃至身识能觉之性、意识能知之性,都是因为无明、虚妄想的熏习缘故,而从如来藏中一一现行,分成六种体性而各自运作;本来只是如来藏一心的精明性而已,却因妄想与熏习的缘故便出生了六根,所以就有六种不同的心性和合运作而显示出来。所以,《楞严经》中除了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外,又说六识心的见闻知觉性都是虚妄法,都是从缘而起;这才是经文的真正意旨。

所以,六识心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中出现运作而显示出能见乃至能觉、能知之性;但是这六种心性,虽然都是从如来藏一心中出现而运行,却和如来藏自心的体性完全不同:正当六识的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现前时,却有如来藏的离见闻觉知的六尘外了别的自体性,与六识的能见闻觉知等性同时现行运作,并非只有六识的能见等性现前运作。所以不可以因为能见等性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又因自己未悟而没有慧眼,因此看不见另外还有离六尘了别性的如来藏在运作,就说这能见等六识心的体性即是如来藏,就说如来藏就是这六心的综合体;只有未悟的人,没有智慧能够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的实际运作,才会这么说,实际证悟的人都绝对不会这么说的。

接下来,玄奘菩萨所说第四种迷惑而全然不解唯识的人是“或执离心无别心所”(《成唯识论》卷1),窥基大师对此解释说:

述曰:此第四计,即是经部、觉天等执。经部师说:“佛说五蕴,故离心外唯有三心所:一受,二想,三思。更不说余心所名蕴,故离三外更无余所。”觉天所执亦依经:“故经说三法和合名触,乃至广说。”又说:“士夫六界染净由心,故无心所。”彼说:“唯有受及想、行、信、思等心,更无余法。”随心功用立心所名,亦恐违至教,故说无心所。(《成唯识论述记》卷1)

窥基大师的意思是说:【这第四种的误计,就是“经部师”和“觉天法师”所执著的虚妄见。经部师等人这样说:“佛陀曾说过有五蕴,所以除了心这一蕴以外,就只剩下三个心所法了:一、受,二、想,三、思。佛陀并没有另外再说其余的心所法名之为蕴,所以除了受、想、思等这三法以外,不会再有其他的心所法了。”觉天等人的执著,也是依止经典而误会经典之后所产生的说法:“所以经典里说,根、尘、识等三法和合名为触,乃至广说意根、法尘、意识三法和合名之为触。”又说:“世间的士农工商等人六界会有染净,都是由于心的缘故而有,所以并没有‘心所’的存在。”他们说:“只有受和想、行、信、思等心,此外就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心所法了。”他们是依随着六识心的功用而建立心所法的名称,又因为怕违背佛陀的至理正教,所以就说“除了心以外并没有心所法”。】

窥基大师接着在《成唯识论述记》中,对于上述的四种错误计着有分别作过这样的破斥:

如上所说四种计执,初之二种,小大二乘,执境执心非无非有;后之二种,大小二乘,执心执所,非多非异。然清辨计“总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诸心所现即是唯境,有何心也?”顺世外道亦立唯有四大种色。若依此义四句分别:清辨、顺世,有境无心;中道大乘,有心无境;小乘多部,有境有心;邪见一说,都无心境;总是第一别叙计也。又四句分别,有见无相,谓正量部师,不作相分而缘境也;有相无见,谓清辨师;相见俱有,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安惠等。(《成唯识论述记》卷1)

我们先大略把窥基大师的这段论述语译如下:【如上所说的四种误计和执著,最前面所说的那两种,就是小乘与大乘中的部分人,执著实有境界、或实有心意识等心体,认为心外境界与意识等心体是非无或非有的;后面的那两种,则是大小二乘中的某一部分人,执著六识心及心所法:不能说是有多法,也不能说是心与心所的功能是相异的。但是清辨论师他们却误会了佛语,误以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就“总拨一切法都是空”,他们为了要破斥大乘的如来藏中道法,所以就坚强顽固地建立了“唯境无心”的思想而说:“境界既然是诸心所现,那么即是‘唯境’啊!哪有什么‘心’可说呢?”至于顺世外道,他们也建立说:“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种所造的色法。”如果依照前面所说的这些错误计着的法义而作四句分别的话:清辨以及顺世外道等人的主张,是属于“有境无心”;一分误会中道正理的大乘人,则是主张“有心无境”;小乘萨婆多部则是主张“有境有心”;至于邪见一说就拨无一切法落在“恶取空”中,不但说是没有心可说,就连外境也都是不存在的;恶取空总的来说,也可以说是第一种误计“有境无心”所衍生出来,别叙的误计邪说。如果再另外作四句分别的详细说法,那么“有见分而无相分”的说法,就是指正量部的那些论师们,他们不建立“相分”而误以为可以由心体直接缘于外境;至于“有相分而无见分”的见解,那是指清辨论师等人;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有的”,则是小乘其余各部,以及大乘中误会佛法的那些人;至于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没有的”,那就是安慧、陈那等执著恶取空者。】

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述记》这段文句中,说明了有些大乘、小乘的学人以及外道们,因为没有实证生命的本源,因此他们就对心识或境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错误观念以及局部的执著,大略来说可分为四个种类;但是在这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像清辨、安慧论师等恶取空者,他们没有足够的大乘佛法智慧,但却又慢心深重,认为佛法很简单,认为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无非就是在说“缘起性空、一切法空”,所以他们就“总拨一切法都空”。然而他们为了要破斥大乘的真实中道法,却又坚强顽固地建立“唯境”的思想;因此,他们就攻击大乘正法说:“你们说万法都只是诸心识所变现的,但是诸心所变现的法,当然就是唯境啊!哪里还有什么心可说呢?”

由此可知,清辨等这一派人没有足够的智慧来真实理解“外在境界只不过是由有情众生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所变生之法”,而执著“外在境界是自古以来就自然存在的”,他们认为这些境界是真实之法,他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境界的虚妄无常性,哪里有可能放得下对于境界的执著呢?但是这却又和他们所坚持的“缘起性空”理论互相矛盾。由此可知,他们所说的“一切法缘起性空”都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思想,并不是真实的智慧,反而和顺世外道所建立的“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种所造的色法”没有两样。因此,窥基大师才会说:清辨和顺世外道一样,都是属于执著“有境而无心”的心外求法的外道一类。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为止,还没有说完的部分就留到下次的节目中继续再说明。感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