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32集
由正铭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着电冰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的,这时候,如果有机会让他把这个冰箱放下来再聊天的话,他就会觉得是一种解脱,有一种放下的功德。同样的情形,如果我们扛着重担跟别人聊天,或者木匠拿着大铁锤,在跟别人聊天,只要时间一久都是负担,最后会想把它放下来,这一放下,就会体会到放下的那一种功德。所以当我们拿着重物,跟别人长时间聊天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些重物、重担、电冰箱、大铁锤等等把它放下来,就会有放下的功德觉受。这一类的重物的放下觉受,我们是比较容易去了解的,也比较容易去体会。
另外一类的放下是指对“我所”的放下,一般世间人在劝勉别人放下,主要是指对我所的放下。比如说,有一些人非常贪着一些钱财,我们就会对他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要放下!”也有一些人相当贪图名利,甚至于为了一个民意代表的名分,争得要死要活的,甚至于跟一些好朋友都闹翻了!如果有幸碰到一些有智慧的人,就会对他说:“你要放下名利!”同样情形,有些人对女孩子就非常的喜爱、非常的执着,如果一直猛追不到的话,甚至于有一些会有想自杀的念头,大部分的人要开导这些人,也是要跟他说:“你要放下!”有些人喜欢吃东西,吃不到,他也会很难过,也非常执着,这个也是要放下,这一类属于对“我所”的执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东西。比如说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眷属——也就是我的妻子、我的父母、我的子女等等,还有我的名位、我的钱财等等。一般人在劝勉别人放下,主要是以对这个“我所”的放下为主要的内容。
我们如何劝勉别人对我所的放下呢?要以什么角度来劝勉呢?主要是要以“无常”为主。比如说我们以无常的角度去跟人家分析这些钱财、名位等等,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是恒常的,我们又带不回去;类似以这个方向或这个角度,去跟别人家说明或去开导,或许对方就听懂了。这些都是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执着,能够把它放下就放下,主要是从无常的角度,没有永恒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因为世间法没有一个是永恒的,以这个角度来劝勉别人,希望他放下,这部分是对“我所”的放下。
另外,还有对“我”的放下。对我的放下,主要是对五蕴我的放下。五蕴我的放下,就是对色蕴我、受蕴我、想蕴我、行蕴我、识蕴我的放下。如果要从五蕴我的放下去跟其他人分析,依然还是要从无常的角度去跟他说明。一般人所认知放下呢,都是没办法出离的,也就是说对身体持物的放下,或者对我所的放下,也就是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放下,依旧是没有办法出离这个三界;因为依旧执着以意识或意根为真正的我,以妄为真,所以还是没办法出离的。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佛法中的放下,佛法中的放下就分为:二乘人的放下跟大乘人的放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二乘人的放下?二乘人他若要放下,他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他要以无常、苦、空、无我的角度,以四圣谛、八正道或因缘观的现象界去观行,逐渐由断我见再慢慢地去断我执,也就是放下我见也放下我执,他才能够出离三界,这是二乘人所谓的放下。
那什么是大乘人的放下呢?大乘人的放下,那就比二乘人的放下更殊胜了。大乘人的放下,仍然需要正知正见,还是一样从断我见开始,然后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个真心,现观真心确实如《心经》所言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我们找到这个真心以后,再去读《心经》,就会发现《心经》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真心;以这个真心如来藏的角度,再返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的一一支,都是虚妄的、无常的,甚至于无智亦无得,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放下。
所以佛法中三乘菩提,不管二乘或者是大乘,如果我们缺乏正知正见的时候,这时候的放下,就可能有一些不是真正的放下。比如说,有法师讲:“什么法都不执着,当你什么都不去执着的时候,就是觉知心不执着,把一切都放下,放下,你就可以开悟了。”这位法师这样说的话,但是我们来分析看一下:当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以后,我们到底悟了没有?还是没有啊!当然是没有啊!我们来想,最能够把一切放下的人,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但是阿罗汉、辟支佛也是没有悟啊!他们只是悟得二乘菩提,对大乘菩提还是没办法悟。所以那些错悟的人,还是被“我”所系缚了,不是我们把“我”放下,一切法都不去执着,那我们就是可以开悟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个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的时候,我们就悟不了大乘菩提;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的时候,我们就被我见所系缚;觉知心就是我,觉知心就是佛所破斥的常见外道我。
大家想想看,这个意识觉知心,有没有被归纳在五蕴里面呢?当然有啊!他还是包含在五蕴中里面的识蕴里面,因为这个识蕴里面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个识,所以这个意识觉知心,还是摄属在五蕴的识蕴里面,所以他还是无常虚妄的,不是真实有的。所以,如果有人把这个意识心当作真实的我,或者认定这个意识心可以到未来世去,可以贯通三世,这个人就是落在我见里面。所以佛所说的解脱义,并不是觉知心离开烦恼,便是亲证解脱;也不是放下一切不执着,便是亲证解脱。有些人会误认为:当放下一切不再去执着,就代表是亲证解脱。不是这样子的!而是因觉知心证得及了知觉知心自己是虚妄的,也就是我们要用这个觉知心,去证得及了知觉知心本身是虚妄的;也要证得及了知能思量、处处作主的自己,也是虚妄的。我们意识觉知心知道觉知心本身及作主的心都是虚妄的,因此对于后世是否继续出现觉知心、作主心,都无任何罣碍;所以舍寿时愿意让自己完全消失掉,这样才是断我见、我执的解脱真实义。
所以,如果只是在觉知心自我上面用心,只是在舍弃一向贪着的六尘境界,也就是只在让觉知心放下对六尘境界的贪着,让觉知心不贪六尘而独自常存于六尘境界中,却不曾去观察觉知心是虚妄的,依然是落在我见里面,依旧是我见未断。这只是教人放下我所,并非放下我见及我执,而且误认以为这样断除我所,当作是断我见,而妄说已经见道了,这些都是属于常见外道见。
我们首先先从“放下”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我们只是在意识跟末那层面来说放下烦恼、不分别烦恼、对外境如如不动就是解脱,就是中道,那还是不能解脱三界分段生死。因为这种情形,我见跟我执都还没有断除;只要认定觉知心不坏,就是我见未断。很多人认为觉知心不会坏,可以到未来世,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我们这个觉知心,可以到未来世,那过去世的觉知心,应该也可以到这一世来,对不对?如果这个过去世的觉知心,可以到这一世来的话,我们就能够知道过去世发生什么事;但是除非有宿命通的人,不然,无法知道过去世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很明显的,这一世的觉知心,也没办法到未来世去,所以意识觉知心是会断灭的。也就是说,当有人认定觉知心不坏,就是我见没有断。同样的,只要有人认定作主的我真实,就是执着意根,就是还有我执。其实只有真心如来藏,六尘动不了他;也只有真心如来藏,才是微妙澄清如如不动的心。意识跟末那识即使住在四禅或者四空定当中,也还是跟法尘相应,都不是真的如如不动,何况是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面对一切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真正证悟的人,他是怎么放下的?真正证悟的人,悟后他领受到真心如来藏的胜妙真如法性,转依于如来藏,能够放下对五蕴十八界的攀缘,同时也放下对六入及六尘境上的攀缘;这时候真正证悟的人,会让觉知心以自心如来的常不变异,不受于六尘也不着于六尘的无我真如法性为依据,随时去体验如来藏心体的清净无染;这样就能够随时随处,安住于万缘当中,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对万缘放下的修道人。也就是说,当我们证悟以后,我们的觉知心能够保持随时在六尘境上观行,而且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为依归,所以我们证悟以后,不是变得傻呼呼的什么都不分别。
所谓的证悟,不是去把我们的觉知心修得不分别,而是用我们这个有分别的觉知心,去找到从无始劫以来都不分别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心如来藏,这样才是证悟。所以证悟的人,他的觉知心随时能够在六尘境上观行,而且转依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万法上面去执着;他知道身上有一个从不在六尘万法上分别的如来藏,依止于这个如来藏,慢慢地去降伏我执烦恼习气。所以也就是说,菩萨在佛菩提道的修行过程中,不仅在有的这一边,同时也在空的这一边;也就是说,他同时横跨在空、有这两边,他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他依止于空性如来藏,历缘对境去慢慢伏除我执烦恼的习气。
这时候他也可以很明显地去观察到,这个真心如来藏没有五阴相,也没有识阴心的相,他从来不在万法上攀缘,这个真心如来藏犹如虚空,非常的寂静。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
所谓的烦恼,是因为跟五阴众生相应才起现行的,但是,我们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跟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且跟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是无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所以菩萨们又要称呼什么叫作烦恼呢?这时候也不用谈什么是放下了。从五阴的角度我们才会有烦恼,从如来藏的角度,我们就没有什么烦恼可言。
所以不退转的菩萨,当他亲证这个自心如来的涅槃境界的时候,就可以毫无牵挂地永远脱离五阴的系缚。如果能够这样,这位具有慧解脱智慧的出家或在家修道人,这时候他可以照样受用五尘的境界。也就是说,他仍然跟平常一样吃饭、喝茶、睡觉作种种的事情,即使他在喧闹的市场上,或者吵杂的环境中,也会如同是在处于清幽宁静的山林中一样;因为他可以用解脱的心去历缘对待任何一个境界,所以没有喧闹吵杂跟清幽宁静的差别。
所以这时候,如果他知道能够舍报后,可以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也不会因此生起欢喜的心;同样地,假使有个因缘他要下堕地狱,他也不会生起厌恶的心。所以这时候的他,就可以用这样的智慧,随处、随缘、随愿来建立六道中的五蕴身,因为这些五蕴身都只是真心如来藏幻化而得的,这些都是无我、无所得的法;所以也没有欢喜或厌恶的我可说,这时候就能够一心放下所有的执着,到达绝对真实平常的大安隐处。也就是说,连一点点烦恼也都没有了,这时候只需要随处轻安地过日子就好了,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放下。
最后,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在这一集中我们介绍了几种放下,包括对身体持重物的放下、对我所的放下、对我的放下;也介绍了佛法中二乘人的放下,跟大乘人的放下之间的差别;也提到要达到真正的放下,是要用我们的觉知心,去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心如来藏,而且转依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万法上面去执着,用解脱的心去历缘对待任何一个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的放下。因为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真心如来藏从来没有提起过,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放下可言。也唯有依止于从来没有提起,也没有所谓放下的这个如如不动的真心如来藏,历缘对境才能真正的放下。
“如何真正的放下?”这个题目,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
谢谢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