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之助戒(下)

第115集
由正纬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菩萨正行”,我们今天继续来跟大家讲,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集第125页的部分。

我们上一次讲到“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这个部分。所谓“无作戒”它的界定的标准,就是说经由这一世我们持戒,然后我们行善业道之后,接下来在下一世,因为熏习成就的缘故,所以我们在后世,即使我们没有再特别去受戒,或者没有再听闻善知识的教导,但是我们很自然的,在我们身处红尘的诸般境界之中,我们很自然的不会想要造作恶业;甚至是说,碰到有恶业的场合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想要远离,这样子成就的这个戒,叫作“无作戒”。

这个无作戒,对于一般我们说,如果只是认同六识论的这些人来说的话,其实是很难想象的;因为我们每一世的时候,六识心都是重新的一个六识心,所以我们在前一世所熏习的这些戒熏习得再怎么稳固的话,如果只有六识存在的话,我们说到下一世去之后重新生起全新的六识的时候,按理说,我们前世所熏习的这些东西是很难继续再延续的。

可是如果您听从了平实导师的教导,知道了人本来就是有八识心,然后我们所作的所有的这些业行,都会落谢到如来藏里面,然后在里面储藏变成种子。用这个种子作比喻,就好像是我们在耕田农作的时候播种的种一样,那个种子一旦在了,只要有适当的因缘的时候,比方说阳光、水分等等,那样子那个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同样的,由于如来藏的功德的关系,所以他会储存我们在这一世作的业行的诸般的种子,然后这个种子到了下一世,因为是如来藏的关系,只有如来藏能够妥善地执持这些种子到下一世去,所以因为如来藏的这个功德,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一世因为持戒熏习成就的关系,所以下一世的时候,碰到不良的环境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会去远离。所以这边无作戒,刚好就是告诉我们,无作戒是我们现在在这个部分的《优婆塞戒经》里面讲的,等于说是会直接跟我们的后世的行为有所影响。所以我们说一句世俗的话,如果我们打一打算盘的话,我们应该会知道说,其实无作戒是一个很重要的戒的修行的方式。那这个无作戒讲起来的话呢,如果放在八识心王的这个体系里面讲的时候其实很单纯,也就是说,我们从了解这个戒法,包含说它的每一个戒的戒相跟戒的精神、戒的意义了解之后,并且受戒的时候隆重的受戒;像上一个讲次跟大家说,比方说在现在的菩萨戒的受戒里面的话呢,那是非常的隆重的,因为在菩萨戒里面呢,除了说每一个戒条都要详细去了解之外,在受戒的时候,有非常隆重的仪式,并且受戒的时候,其实龙天护法也都在旁边,所以相当于您只要知道把这一切了解之后,那您在受戒的那个当下,您就可以想象,其实自己是站在许多龙天护法以及共同受戒的人,大家站在这样一群的有情中间,然后很真诚地大声的宣誓自己愿意守哪一个戒条,那那样子的熏习的话,戒体才容易成就。

另外就是说,受戒了之后,并且要时时的要参与诵戒,然后了解,避免说哪一条戒条因为稍微不注意、不熏习了所以忘记了。所以还得要时时的常常参加诵戒,平常更是要注意身口意行,如果能这样作的话,我相信您在戒法上面的熏习就非常的完整而深入;这个就相当于您等于是在如来藏的这个大仓库里面,把这个戒的种子,并且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种子,把它放在如来藏里面,等到下一世的时候,这个如来藏的种子碰到缘,发芽的时候,自然而然您的无作戒就会自然而然的起而运行,这个是无作戒。

好!那下一个呢:【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摄根戒在优婆塞戒里面,因为它许多的戒条是为了将来出家作准备的,可是跟这个优婆塞戒相对应的就像菩萨戒,菩萨戒就是菩萨要守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戒,那么优婆塞戒在这个部分来讲,把这个“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六尘,不生放逸”,把它另外叫作摄根戒,主要还是因为优婆塞戒仍然有很多是在我们的行为上面、现行上面去看;其实我们如果从菩萨戒的眼光去看的话,本来我们在受每一个戒条的时候,它相对的意义、最重要的内涵,还是都要守摄诸根,修正念心。

这个部分我相信,如果您也在正觉同修会禅净班学习的话,禅净班的亲教师一定会教您如何来无相拜佛,透过无相拜佛锻炼忆佛的定力。这个忆佛的定力,跟一般坐中的禅定,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说它是一个动中定的功夫,也就是您学会了这门功夫之后,您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之间念念忆佛。如果这样子的话,您看看!如果把忆佛的状况,跟“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这个经文比较起来的话,其实是完全相符的。

所以我在这里要勉励,如果您是已经在禅净班了,那要勉励大家,忆佛的功夫一定要努力去作,因为忆佛的功夫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您现下就能够得到很多的解脱受用,包含这句经文讲的“守摄诸根,修正念心”。因为您在一心念佛的时候,说实在的,您是没有其他的念可以去打其他的坏念头的,更不要说的是,我们说上次谈到的“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这个部分,甚至包含说前面的定共戒的部分;这一门无相拜佛,乃至于动中忆佛的功夫,也都包含了无漏戒跟定共戒的这个范围。所以我们要强力地跟大家推荐,请大家好好地修习无相拜佛跟动中忆佛。如果您还没有到正觉同修会来参加禅净班的话,您也不妨先请一本平实导师所写的无相拜佛的书,这是一本结缘书,在这里面对于无相拜佛的这个功夫有非常深入的描述,您按照这样的方法修习,必然也能够很快领会到其中的法乐,这个是摄根戒。

我们接下来再继续往下看,下一个我们要看的是书本的第138页的内容。这个内容讲的是戒的一些别相,我们先念一部分的经文:【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优婆塞戒经》卷七”我们先看到这一小段,佛接下来说:什么缘故我们说了各式各样的戒的名字呢?首先佛说:“戒者名制。”制呢,制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限制的意思,或者是说把它限缩让它不至于整个蔓延成长,甚至呢,乃至于刚开始要生起的时候就把它给压制住了;戒的这个制,就是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另外戒也可以叫作迮隘,这个迮隘最主要是说它是很窄、很狭隘,不能容两者共同存在这个意思。很显然的,我们如果持戒的话,并且是至心持戒,当我们至心持戒的时候,每一条的戒,就如同我们在这个部分的一开始在讲舍戒的时候,我们有谈到戒体的部分,那我跟大家说戒体,其实要体会戒体的话,很单纯它就是我们持戒的时候好好的持,受戒的时候慎重的受,以这样的因缘之故呢,所以我们关于戒的熏习非常的深入,可以说深入在我们的内心里面,那一旦深入在我们的内心里面的时候,以后我们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哪怕是碰到了不当的环境,原本如果没有受戒的,可能会引生犯戒的行为的时候,因为我们现在熏习成就的关系,所以你碰到那样境界的时候,往往在当下你就心念的第一个念头,就会生起了一个制止的念头,制止自己说:“不能再前进!不能再这样作!”这个就是你能够亲身感受戒体力量的其中一个方式。

所以我们说一旦有慎重受戒,有好好持戒的时候,我们说这个恶法刚开始要生的时候,戒体的力量就已经开始动转了,这个时候,如果您也稍微具有定力,就如同我们刚才讲的定共戒,那这个遮止的力量会更强大,所以我们才会说,戒这个部分不能与恶法兼容。

当然,如果您对于戒的部分没有好好去持的话,诵戒也没有来诵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对于这个戒的熏习是很疏远的,那往往就得等到说恶法发生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说:“唉呀!糟糕!自己犯戒了。”如果有那样状况的话,奉劝大家受戒除了说平常的持戒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如果有犯戒的这个状况的时候,要记得去忏悔、如法忏悔。同修们或许觉得说,犯戒这个事情好像是一旦持戒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犯戒的;当然我们勉励大家,就是持戒尽量的让自己不要犯戒,不过我们毕竟都是凡夫,毕竟都是三贤位的人,所以在三贤位的人,犯戒恐怕在所难免,即便我们再怎么小心再怎么努力,有时候实在是因为过去世的这些因缘,再加上现在世的一些状况,所以会让我们也许在一刹那之间没有办法好好的持戒,就犯了戒了。所以像那样的状况,我们要勉励大家,就是说三贤位的菩萨犯戒是很难免的事情,但是犯了戒之后呢不要如丧考妣!犯了戒之后,应该要勇于如法忏悔,因为忏悔的这个本身,其中有一个要点是要如法忏悔而且是要发露忏悔,您在佛前发露忏悔的时候,必须要如实的把犯戒的经过详细的交代清楚,并且要真心至诚的在佛面前讲说这个事情,自己犯了戒是多么的不对,所以希望就要期勉自己下一次绝对不要再犯了,这样子必须要好好的在佛前把事情跟自己忏悔的心交代清楚,这样子才是完整的完成了忏悔。

关于怎么样叫作如法的忏悔,实际上操作的仪轨,各位不妨去请教您的阿阇梨;或者是说在会里面的同修,就应该要在上课的时候好好听闻,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赶快小参,问问亲教师。那忏悔这个法门非常的好用,也就是说我们在戒的熏习里面,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说受戒的慎重、持戒小心谨慎之外、另外还得要诵戒之外,另外就是犯戒时候的这个忏悔,忏悔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量,对于戒体的熏习是很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期勉大家,也千万不要忽略了忏悔这个法门。

接下来下一段:“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这一句话,我们前面曾经跟大家说,一般人对于戒的感受,总是觉得说戒就是佛制定下来,要叫我们不能作什么,不能作哪一样。比方说前一段佛也说了,戒就是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所以看起来,好像戒就是要规范你这个不能作那个不能作,可是实际上我们应该要从更积极的一面去看,就说为什么有些行为我们要特别制定戒法让你不能作呢?我们说戒的一个制定,实际上是从现行,然后一路深入一直到内心的起心动念。那么从现行来看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许多的这个戒条有它的戒相在,限制你说哪些行为不要作,然后一路往内深入的时候,就有所谓戒的精神意义来帮你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说从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您现在看到的戒条直接讲的部分,可以说那个都是您如果犯了这个戒的话,您未来世会遭到很多的遮障,所以这一些个状况才特别把它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戒你的行为的部分,然后您能够减少了这个遮障之后,慢慢接下来就会往深细的一面走,所以这个时候您才会关注到说戒的意义是什么,戒关于我们的起心动念如何去修正。

所以像这样一个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您所看到的叫你不能作哪些行为之外,其实戒还有后面很大的意义,是让我们了解到说为什么这样子不能作,然后接下来应该要怎么样修正我们的心念。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戒,前面讲的这个无漏戒,我们说无漏就是跟这个没有贪瞋痴的我们叫无漏,所以戒的部分,有它的无漏戒的功德,其实一部分的原因,也都是因为这样。那么在这一句的经文里面,戒名清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最直接的方式来看,如果说您不犯这些现行的部分的时候,那就表示您跟这个众生之间必定少了非常非常多的扞格摩擦,乃至于未来世会因此而少了非常非常多的遮障,这样子直接从现行来看的时候,您未来世肯定会因为少了这个遮障,觉得说很多地方都很顺利,一旦顺利了,其实你就已经成就了清凉的因缘了。

接下来就是说,如果持戒再更深入的话,能够掌握到佛制的这些戒,其实是为了帮助所有的菩萨们快速成长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的来想如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特别是我们的心念的部分。这个就会跟前面讲的无漏戒相应,所以既然是无漏戒的话,自然而然的烦恼的部分就会越来越远离,乃至于到最后因为起心动念都能够在戒的范围之内,所以就会让烦恼这件事情不能得入,这个叫作戒也名清凉。

接下来是下一部分的经文,我们很快念一下:【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善男子!或时有人具足一戒,所谓波罗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加无漏戒;或具四戒,加摄根戒;或具五戒,加无作戒。】“《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部分的经文,佛进一步再讲:“戒也名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持戒,比方说我们如果严持了这些佛所讲的这个戒条的话,那对于十善业我们也都能够好好去作了,这个时候很自然我们就能够上天上,就是下一世往生的时候就到天上去了;那就要看您的抉择了,到时候是要去不去您都可以选择的,乃至于说将来一直到无上道。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菩萨道的过程里面,戒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一路会随身,并且越来越深入的,乃至于说到二地,完完全全起心动念的时候完全不会违犯戒。那从二地以后呢,诸地的菩萨也都是没有任何的一丝一毫的心念会跟这个戒有所冲犯,完完全全的清净持戒,所以才说戒能够一路到无上道。

当然就是说戒者也名学,因为如果像刚才讲的,如果你能够了解佛制的每一条戒是为什么而制、它的意义、它的精神的话,从中间你也就知道说你应该要从这个精神里面学,反过来学怎么样去调伏你的心并且增长你的智慧,所以戒的部分也叫作学。这个部分呢,因为我们在这里讲到了,总共讲到了除了优婆塞戒之外,还讲了定共戒、无漏戒、摄根戒、无作戒,所以这些定共戒、无漏戒、摄根戒、无作戒可以说它并不是直接附属在这个优婆塞戒里面;而是再从优婆塞戒,以优婆塞戒为核心的话,我们可以说环绕在周围有这些不同的这个戒的功能在。比方说我们之前看到的定共戒就是一样,因为有了定力的缘故,所以能够帮助你在许多面临可能犯戒的当下,就会先因为定力的关系而遮止你进一步的心行,那样子在第二刹那的时候,你就可以再继续比方按照正思惟或者是按照戒条的这个约束,把这个心行进一步给它销融掉了,所以这样子,就叫作定共戒的力量。那么这些定共戒、无漏戒、摄根戒、无作戒既然是环绕在主要的这个优婆塞戒,所以当然有些人具足的程度就会不一样。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谈到这里,下一次我们继续往下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