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91集
由正鈞老師開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什么是“菩萨的庄严”?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经文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这在佛教界中是使用得非常频繁,而且在经论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学佛之后也会常常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学佛之后在生活中又是怎么使用的。
一般而言,学佛以后所用的言词也会有所改变。譬如说:两个人见面以后,会称赞对方说:“你今天的容貌特别庄严啊!”其实他原本的用词可能是“你今天特别漂亮!”或者是“你今天特别英俊!”对小孩子他会说:“你今天非常可爱!”假如又有人说:学佛以后,渐渐地会改变也不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重,讲黄色笑话更不庄重。这意思是说,讲绮语或讲黄色笑话就很轻浮了。又有人说:或见念佛人助念时之庄严自在,而接受念佛修行的法门,时时默唱佛号;也开始了解所念的佛菩萨其本愿与事迹,及其佛土世界之依正庄严,开始解知念佛的好处。这意思是说,那位为人助念的菩萨是端庄寂静的;而第二个庄严说的是,那个佛土世界清净严饰之相。
经论中也会常常看到:“佛的庄严报身,更是常住色究竟天宫说法。”这是说,世尊在色究竟天宫说法,所示现的报身是尊贵而有威德的。经论中又会看到:“又作种种斗帐轩盖,周匝庄严。”说的是,那些斗帐轩盖是华丽高雅的。经论中又会说到:“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这里说的是,一切恶友诸烦恼业,是菩萨成就菩提的助伴。又有的经论说:“汝今可自庄严,着好衣裳。”是说,某甲你要赶快好好地打扮。经论中又会提到说:“实时庄严衣被冠帻,庄严种种乘骑,往至天帝释所。”这里的庄严,就有整顿清理或者是整顿准备的意思。有的经论里面又会说:“转轮圣王的色身清净,具足庄严,无有伦匹。”这是说,转轮圣王的色身是清净,而有种种端庄严饰的相貌。又有经论说:“载供养具,种种庄严。”其中的庄严,就指的是种种珍贵美妙的物品。还有的经论会说:“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周匝围绕;七重栏楯,普遍庄严。”这说的是,某个城镇极其宽广,还有七重城壁、七重栏楯加以端庄严饰着。还有的经论也许说:“北方天下人,男子女人死时,好为衣被之庄严。”则说的是,那些人喜欢在衣被上显现美妙华丽。又有的经论说:“何等为三十二德?”说到第十八者就说“是智慧庄严。”这是以智能来显示菩萨的尊贵与胜妙。也有的经论说:“随其三界思想之顷,庄严拔之,令无所住而无异心。”意思又完全不一样!这里说的是,佛菩萨随众生在三界中各各的品类,以如法的善巧方便,皆令安住在佛菩提道之上。又有的经论中会看到:“功德自庄严,当往菩提座。”这里就说,菩萨以种种功德来成就道业之后,很快就能圆满成就佛道。又有的经论说:“以是功德,诸菩萨摩诃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则是说,菩萨摩诃萨以诸大功德、大愿等等来成就圆满佛菩提道。
庄严,还有别的意思,譬如又有的经论说:“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又有:“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都指的是,以种种的不善法来成就种种的业因。有的经论中也说:“邪淫行故,获臭恶身以为庄严。”;又有:“畜生罪毕还生人中,贫穷下贱以为庄严。”这则说的是,一些众生造作种种的不善法之后,将来以种种的恶果而自其受用。所以《法华经》中也说:“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聋盲瘖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又有:“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这说的是,这位真正能读诵《法华经》的菩萨,是以佛菩提道的法来自我成就。
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庄严”?因为,有很多的庄严是菩萨应该去庄严的;反言之,也有很多的庄严是菩萨不应该去庄严的。你先不要气馁说:菩萨怎么有那么多的庄严应该去庄严?佛法若依一般的区分,可分为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既然叫作佛法,表示说,这五乘的法是发愿成就佛道的学人所应该逐渐去具足的法。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假如提到人伦,都会说三纲五常,这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以及仁、义、礼、智、信。虽然说这也含摄在佛法中的人天善法之中,但是有时候这只是偏在互相之间相处之道;而佛法中所说的,其实进一步还有含摄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如何还可以保有人身的道理,是应该最少要持五戒。这就表示说,菩萨所应该庄严可以生而为人的法,至少是要持五戒,然后再加上这一些的三纲五常,菩萨才有“人”的庄严;也就是说,这是具备了可以为人的条件,才可以再度生而为人。假如菩萨要庄严可以生而为天的法,要庄严哪一些事项呢?就是要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修十善。当然,这里是先以欲界天的状况来说明,若是还要能够生到更高一层次的天,菩萨就要以四禅八定来自庄严,但这个对一般的菩萨而言,还暂时不用考虑到这一个层次的功德。所以,能依照人伦的三纲五常而行,也不违背五戒十善的奉行,菩萨就可以常常生于人天之间。
然而从另外一个层次来看,当众生于声闻性、菩萨性不定的过程中,往往是在三界流转不停的。我们周遭的眷属不是也有的在熏习佛法吗?但是,遇到善知识的缘还不是那么成熟的状况下,这个时候,当然就希望这一些众生能够常常生在人天之间。不是也有一些善知识在推广教授人天善法吗?譬如说中国的《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等,我们也随喜赞叹!毕竟这也是人天善法嘛!也对众生是有利益的。只是佛法虽然说分为五乘,而实际上人天乘是通于外道法;佛法真正的内涵还是在三乘菩提。而二乘菩提的声闻、缘觉法,是因为摄受根器不同的众生,而从佛菩提道中析分出来,实际上都是汇归唯一佛乘。
然后再来简单说明:菩萨要如何去庄严二乘的声闻、缘觉法?二乘菩提的亲证,是可以使众生证得解脱的出世间法,同样都是在蕴处界我上来观行。一般而言,声闻菩提的修学是在四圣谛上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而四圣谛说的是苦、集、灭、道,先确定在三界之中悉有苦,然后观察众生不断地聚集未来苦之因;进一步知道,让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则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道理;最后依据让苦集灭的方法——也就是八正道,这样,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灭却了后有之苦就见了真实道。而缘觉菩提的修学,是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法,确定有万法所依的“识”,知道诸法“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然后在十二因缘一一法的内涵中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确定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两者所要达成的自庄严,都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所以才能够出三界。
菩萨也有如是之庄严;更过于此的是,菩萨又从另外亲证自心藏识,知道说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我性的,依此而自转依,所得的智慧自庄严是超过二乘人的;因为菩萨所证的如来藏,就是四圣谛法、十二因缘法的所依,而这是二乘人所不证的,因而无法出生与此相应的智慧。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要把自己完全灭尽,并不是究竟的安乐;而菩萨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自己仍在三界之中就同时有解脱的庄严,依于此,这才有佛法中的究竟安乐。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的庄严以及二乘法的庄严,使菩萨可以在世间度众的同时,就受用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乐,所以这叫作世出世间的庄严。
回头再来看看《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所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善生菩萨真的是很慈悲!他为我们问的是:“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而不是“云何菩萨自庄严?”声闻、独觉法以自庄严为主,在世的时候少分他庄严。换句话说,定性的二乘人注重的是自我能否解脱生死,只是在还没有舍报之前,随缘说一些解脱道的法;舍报之后,或生到欲界天、或者不再回到人间等等,于众生到底有何大利益可言呢?所以有时候才说,他们几乎是不修他庄严的。那么为什么说善生菩萨是慈悲的呢?因为他了解说:菩萨法是不能只有自庄严的,要同时以他庄严来自庄严。可是这句话说得有点绕口,这意思是说,菩萨虽然也要修学种种的人天善法、二乘的解脱法、大乘的般若妙法来自庄严;可是假如要能够圆满这一些庄严的话,一定要有他庄严来支持。也就是说,这位菩萨一定要在自己一个一个阶位向上成就的同时,也以种种的方便来接引后进的菩萨,让这些众生也能够多分、少分地成就这些法。而当这一些后进的菩萨顺利地成就了一定阶位的菩萨法之后,原来的菩萨就乘着摄受接引这些菩萨的福德,加上自己在般若智慧上进一步的亲证,又向上迈进了一步。乃至说,这一位菩萨将来成就佛道的时候,就与这一些他在因地时候努力去他庄严的菩萨,加上这些菩萨所他庄严的其他菩萨,以及还有很多佛菩提道上缘还并不成熟的众生,一起共同成就,然后示现某一个佛国度。所以这就是菩萨法尊贵之处,在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中,以他庄严自庄严来成就佛道,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也正是因为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才能够与这一些有情共同成就佛国。
可是,声闻法从断我见开始,最多不过七返人天,就可以成办出离三界生死的法。为什么菩萨的自他庄严要经历那么久远的时劫呢?一来,这也正可以说明,佛菩提道的内涵是远较声闻的解脱道更加胜妙与深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说,他庄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容易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各位看官跟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说,真的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这个世界叫作娑婆世界的原因。然而菩萨若发心在这个娑婆世界行此自他庄严,福德的增进却是十分快速的。同时,行此自他庄严之时,也应当注意自庄严与他庄严的先后或者是快慢;但这个部分常常是新学菩萨所没有办法掌握的,所以假如有真正的善知识加以指导,或者是根本就是在善知识的安排之下行此自他庄严,那可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所以,虽然菩萨有那么多庄严,包括般若智慧的庄严、解脱道的庄严、人天善法的庄严,以及种种工巧明的庄严等等,都是应该去庄严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气馁,因为真正发菩提心而自他庄严的菩萨,是一直都会受到善知识乃至诸佛如来的眷顾,这真的是何其幸福哉啊!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