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菩萨初地之修道

第59集
由正圜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几集中我们谈过了“佛菩提道的阶段差别”,以及“应修一切种智”单元。今天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为大家介绍“十地菩萨之修道”。

从前面几集的介绍与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整个佛菩提道之正修行,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首,然后依所证如来藏而亲自现前领受如来藏之体性,因而发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与后得智。行者由于亲证如来藏,所以知道法界实相;然后依证悟如来藏而继续悟后进修,在历经三贤位之修行,证验了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也就是必须通达实相般若,并能平等现观,才能证得道种智,而进入初地无生法忍位,此时方能进入初地入地心,名为“初地菩萨”。由于已经能够运转菩萨性轮,所以才是真佛子,也才可以名为圣者。

佛世尊在《楞严经》中开示我们:菩萨在圆满十回向位之修证以后,接下来要成就四种胜妙圆满的加行,要把前面四十一心中所修成的智慧与清净性,全部都加以检视和确认以后才能通达;通达以后才能成为入地,成为圣位菩萨。这时要以胜妙圆满的四种加行,使自己进入初地心中;是要以同于诸佛本觉的如来藏真觉,作为自己修行的心地。

接下来,我们来举述佛世尊有关入地前四种圆满加行之开示。

《楞严经》卷八云:【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这段经文意思是,佛说:“阿难啊!这位善男子完成清净四十一心以后,接着还要再完成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此时就以第四十一心所获得的佛地本觉,运用来作为自己修行佛菩提道的真实心,以发起圣性。这时圣性好像是出生了,但其实是还没有真正的出生;就好像钻火的人想要燃烧他的木头一般,那根木头已经开始有一些热度了,却还没有冒烟,也就是圣性还没有真的发起,这就叫作暖地。也就是初地圣性功德还没有出现,但已经有一些圣性生起的迹象,所以称为暖地。

“这位善男子又以自己的清净心,以及经由修行而完成的觉知心所住第四十一心的境界,来如实履践诸佛所实行的一切事业。这时从表面上看来,所行已经是和诸佛一样了,就如同已经依止于初地的境界,但其实还无法入住于初地心中。也如同攀登高山的人到达山顶时,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世间而进入虚空了,然而事实上却还没有真的进入虚空中,还是依止于高山山顶的土地而站立着;虽然想要真的进入虚空中,但是脚下却仍然有轻微的阻碍,并不是真的已经离开山顶而进入虚空中,所以叫作顶相。

“从顶地继续进修,要使自己的觉知心能和诸佛的智慧与圣性一样;虽然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心,但这两个心其实是同一类的心,因为诸佛是由第八识心所成就,菩萨也是由第八识心来成就。菩萨这时对自己的心与诸佛的心,已经可以确认这两个心其实是同一种心,所以就具足种种善巧方便而获得中道,不堕两边;就好像已经安忍于某一件事情的人一样,虽然瞋心没有生起来,可是明明知道自己心中有瞋,那就是瞋心显然已出生了,但是在外表上却看不出瞋心已经生起;就好像这个阶段的菩萨,虽然还没有完全通达中道,而无法具足通达位的中道智慧,但是已经能够安忍、安住于即将发起的圣性与通达位智慧的境界中,这就名之为忍地。

“四加行完成前面所说的暖、顶、忍等三个阶段之后,接下来数与量也就跟着销融灭除了;因为有数与量就离不开三界有为法,不能与法界实相的真如法性完全相应,当然也就无法通达实相般若的别相智慧。菩萨此时继续深入的观察,能够现观一真法界而完全依止于一真法界以后,数和量都销灭了;这时迷和觉以及中道,在如来藏真如法性的境界中,也就都销灭而不存在了。这就是世间法中的最高地位,即将进入出世间圣位的初地,所以名之为世第一地。”

各位菩萨,从以上我们对四加行的说明可以看出,唯识五位所修加行位的内涵,和十回向位欲满心入初地的四加行是不同的。一个是在明心前所作的加行,能断尽能取与所取,双印二取空;这只是声闻解脱道的断我见等智慧而已,只是依解脱道而说是世间第一法;因为还没有证得佛菩提道的见道所证之金刚心如来藏,还没有发起金刚三昧,因此只能说是声闻法中的世第一法,而不是佛菩提道中的世第一法。而《楞严经》中所说,菩萨在第十回向位的满心位中,准备进入初地心的时候所应该作的加行,是已经明心很多劫,已经完成了第十回向位以后才要作的出世间法的加行,它不属于声闻道的世第一法。

所以这个阶段四加行的内容,与唯识五位所说的四加行内容不同,所依的智慧基础也完全不同。一个是尚未明心的人应该先修的断我见的四加行,是解脱于世间法的最高智慧,是“世第一法”。另一个是已断我见、我执,而且明心很多劫以后,应该修的发起成佛圣性的四加行,是要对本来无生诸法生起忍法的四种加行,属于出世间道中即将成为佛菩提道中圣位菩萨的“出世间第一法”;但因为入地以后仍然要住在世间,所以称为“世第一法”。

这两种加行的法性与层次完全不同。只有对本来无生诸法生起忍法以后,才能断尽大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而发起圣性,确实进入初地心;因此,入地前当然应该有这四种加行。这两种不同的四加行,常为许多修行者所混淆;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个因缘作详细的说明,希望对菩萨们的道业有所增益。

总合来说,佛子于三贤位所摄之别相智具足圆满,欲入初地时,必须完成四个条件才能进入初地。这四个条件是:第一、要发起圣性;第二、要发起修道性;第三、要具足入地所需之增上慧学,也就是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令见地通达,由真见道位入相见道位,才能证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第四、要发广大心,勇发十无尽愿。也就是说,欲入初地得要熏习一切种智而成就道种智;永伏思惑令不现行如阿罗汉,而成就性种性;以弘法护教、救护众生之种种事行回向佛道,而成就道种性;并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如是四法具足圆满,即能成就初地无生法忍,起道种智。

道种智乃是分证,非一时俱证;一分道种智初证时,即入初地心位。转入住地心时,必须修学诸地所需修之行门次第与内涵;在完成诸地无生法忍时,方得现观境界,成就满地心,而得以进入上地入地心。如是地地增上而至等觉位。初地之般若道种智,主要是依自心如来藏识而现观蕴处界诸法,证得法无我,也就是唯识一切种智。证知蕴处界诸法之无我性,皆因如来藏所收藏之业爱种所生,一切境界皆因如来藏与根尘识互为缘起而有;如是现见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非有外法而为有情之所触、所受,因此便能远离对于自心藏识之执著,远离意根与意识对自己之执著,如是方得进入初地。

为了让大家对诸地菩萨之修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从初地开始来略作叙述,以作为菩萨们修行之参考。

首先介绍初地。《楞严经》卷八云:“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意思是说:这些经由初发心而进修到第四十一心的菩萨们,如果能够进修入地前所应修的四加行,完成实相般若智慧的通达,而了知成佛之道的历程与内容,也已经修行清净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所以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只要再将入地应有的圣性发起了,这时就是“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了。

换句话说,他对大菩提已经能够善于通达,所觉悟到的法性已经能够和如来地的智慧相通;也就是,对于如何修行才能够到达佛地,心中已经了知了,这就叫作“觉通如来”。对于如来的境界中有什么样的境界与智慧,虽然还没有实证,但已经全部了知,所以说为“尽佛境界”。这是说初地菩萨已经了知,自己即将正式展开的成佛之道,是应该修习什么法与清净什么法,都已经知道大概的内容;知道自己即将正式展开的成佛之道,不是仍然停留在三贤位中,所以心中狂喜,而名为“欢喜地”。但是这种狂喜绝对不会在表面上看出来,是很深沉一直潜藏在心中,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才叫作欢喜地,又名“极喜地”。

菩萨入初地已,开始进修一切种智,也就是修证诸地无生法忍——唯识增上慧学。所谓“无生法忍”,就是于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中,能够详审观察领受第八识之本来无生,并且能够深入证知法身中之种种界—种子,证知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之一切种子,详审了知其中所蕴含的一切体性,于此所知所见心能安忍,而渐次断除所知障随眠,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及成就佛地之般若智慧—佛菩提果,证一切种智,是名无生法忍。一切种智未成就者,于十地中名为道种智,于七住位至十回向位中名为菩萨人无我智,俱名般若中观智。

初地菩萨有三种心,也就是入地心、住地心和满地心;三心功德差异很大,不可同日而语。另外还有“戒定直往”及“戒慧直往”之差异;又有二乘无学回心之初地,及别教直往之初地;也有得佛加持而入大乘光明三昧之初地,及未得佛加持入此三昧之初地等种种差别之不同。因此说初地菩萨所得功德不尽相同,那是因为有情学佛之根性及因缘互有差异的缘故。所以说,菩萨入初地已,应当“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

别教菩萨在明心以后,必须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发起圣性而入初地。入初地已,心大欢喜,不久当求初地满心。菩萨欲求初地满心位,必须修学以下三事:

一者,必须修学百法明门。这是属于别教之增上慧学,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修学百法明门之目的,是要证得犹如镜像现观,如是于百法明门能够一一验证领纳时,对于虚妄唯识门与真实唯识门就能通达无碍。

第二,初入地时,永伏之思惑应该予以断除,成慧解脱,证有余依涅槃;复依十无尽愿而发受生愿,世世不取无余涅槃。以此不仅可以作为未来佛地取证无住处涅槃之因,也可以作为进入二地修持增上戒学之依凭。这就叫作“留惑润生”,也就是以故意力,起无色界惑,润未来世生。

第三,要广修法施。初地菩萨修檀波罗蜜多,以法施为主,财施、无畏施为辅。由于具道种智,已成就初地无生法忍,所以其般若智慧足以为人天之师。

菩萨具足以上所说三事的缘故,可以证得镜像观。也就是可以现观一切六尘如镜中像,六尘在你的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面明镜由于影像的出现,让凡夫众生贪著于它所显现的影像,而忽略了明镜的本身。一切凡夫之所以执著世间诸法,就是由于觉得这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所生的法,是有它的真实性存在;而没有观察到六尘其实并不真实,不知道六尘是由藏识明镜所生,不知道藏识才是真实法。初地菩萨从百法明门里去验证,原来我所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我的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由于这个现观的缘故,便不再对百法等境界有所执著。这便是初地无我观——犹如镜像现观的具足修证。

除此之外,还必须圆成初地所应修之布施波罗蜜。这二者具足圆满,就完成初地满心所应具足之福徳资粮与所应修证的无我观。在体验犹如镜像现观完成时,成为初地满心位菩萨,随即进入二地心,继续往佛地迈进。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有关初地菩萨的修道,下一集我们再继续为大家说明二地菩萨的功德。

今天就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下次再会。

阿弥陀佛!


点击数: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