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44集
由正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解说《宗通与说通》。这一集为大家解说“第三章第三节、为戒慧直往菩萨说悟后起修之道”。
很多人说“悟了就没事了,一悟即至佛地”,就是说开悟时就成佛了;却不知道证悟只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的入门,破参明心而不退失的时候,只是第七住位的不退菩萨,可是入了七住位以后,还有许多的法义要深入修学;所以悟了还不等于是佛,得要最后身菩萨悟了才算是佛。菩萨修到七住位破参明心,找到如来藏而坚定不退,是为“真见道”,就能悟入“唯识性”,就是悟得真实而不虚妄,恒常而无变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实性。那就是证得了般若的总相智的“根本无分别智”,然后开始相见道位“唯识相”的修学。这唯识相的修学,就是依七住明心所得的根本无分别智,去观行第八识在自他有情身上种种法相,以及第八识与前七识配合运作的种种行相,并且随着真善知识熏习种智,然后发起了后得无分别智;这都是属于般若的别相智,直到初地入地见道通达之前,包括七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位,都是属于“见道位”。见道通达之后能够正确地了解唯识性以及唯识相,才能够行“唯识行”,那才是进入“修道位”。因为必须要见道、了知“道”的内涵与次第,才能够知道如何修道,所以初地入地见道通达以后,才是进入修道位。但是纵使说到了初地了,可是佛菩提道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成佛必经的历程,也才不过经历了第一个阿僧祇劫而已;往后还有初地到八地的第二阿僧祇劫,以及八地到佛地的第三阿僧祇劫,才圆满成就究竟佛果。刚刚七住明心开悟,又怎么能够说是成佛?
初地入地见道通达,是佛菩提道修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而一切菩萨要入初地,必须要具备三件事情:第一个是渐次地发起圣性以及修道性;第二是要具足入地所需的种智增上慧学,具有摧邪显正的法眼;第三是要勇发十无尽愿。这三件事,前两件是入初地所必备的条件,第三件则是助缘。
就是要依真见道所得的根本智,而进修后得智,才能够了达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等,才能够继续前进修除十住位中的异生性,转进十行位中进修。在十行位行种种行,让性障永伏如阿罗汉,修除凡夫异生性,藉以发起种性,满足菩萨性,而成为性种性。然后进入初回向位中,救护众生皆入正法,破斥邪说而显正义,这样满足初回向位的广大功德之后,才有资粮能够入第二回向位,才能够迈向十回向位中进修,才能够发起道种性。直到十回向具足道种性,而成为修道性,这是入初地所需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如来藏诸法本来无生的无生法忍。因为想要进入初地成为初地的入地心,一定要有无生法忍的道种智;而无生法忍的初步实证,就是《楞伽经》、《解深密经》所讲的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所以还需要依随着真善知识来熏修。
第三件事也就是第三个条件,这是一个助缘,就是要勇发《华严经》所说的菩萨十无尽愿。十无尽愿称为大愿,是遍法界、尽虚空、穷未来际,虚空无尽所以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所以这十大愿随之无尽,因此称为十无尽愿。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十无尽愿,穷未来际。如果不发十无尽愿,则不能够成就十地行,永无成佛的可能。初地菩萨由于发这十无尽愿的缘故,所以能够渐渐地成就佛道,因此《解深密经》里面说:“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解深密经》卷四)所以才称为大愿。如果十无尽愿不是依救护众生的大悲心而发,是依着自我修证的私心而发,是由于私心的缘故,那就不是清净愿,就不是增上意乐清净。十回向位满心的菩萨,最后就是要藉着增上意乐的大悲心,才能够进入初地。
我们以发起圣性及修道性这第一件事,也就是说的第一个条件来说,首先悟了之后要如实地转依真如的无我性和无私性,把自己的“我”这个中心的观念消除掉,真正用心去消除异生性障,去降伏三界的贪爱,去修除法眷属的执著,去修证法无我的道种智,如实地迈向佛地常乐我净的究竟真我境界。而不是浪费时间去与法眷属攀缘,停滞在般若的总相智上面,而是应该要继续地向种智前进。因为十行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长养圣性,长养圣性的工作就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圣性发起具足性种性以后,才能够说是性种性位的菩萨。具足了菩萨性,这样才是十行位圆满,才有资格进入十回向位;所以十行位又叫作十长养,就是长养菩萨性。这就是说十行位最主要的修行,就是在长养圣性,把自己的那些习性给修除掉,让那些习性不会再现行,才算是十行位性种性的修证圆满。因为你想要入初地,而初地是一切烦恼障都不现行,烦恼障现前是地前的事,地后就开始要逐渐地来修除习气种子了,所以才说初地菩萨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因为初地满心是可以取证慧解脱的,只是他故意不去断尽思惑而已,还留惑润生,这样才叫作初地的入地心菩萨。
菩萨十行位修证圆成之前,要修除异生性障。对于异生性障,还需要进一步的来加以说明。异生性也就是凡夫性,是还会堕落三恶道的可能性。这异生性障是依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异生性的种子而存在的,然而异生性种子有两种:一种是烦恼障见道所断的,另外一种是所知障见道所断的。其中又各再区分为俱生的,还有分别所生的:俱生的是根本烦恼中贪、瞋、慢等等跟这些相应的,分别所生就是后天的邪教导及邪分别所生的。
二乘人见道断我见而成为初果人时,只断除了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所生异生性的种子,不能够断除俱生的烦恼障中异生性种。所以才会有《楞严经》中 阿难尊者遭先梵天咒所摄,几乎要毁破重戒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俱生的异生性障还没有除灭,只是断除了见道所断的异生性的种子的缘故。
其次,佛菩提的真见道,虽然断尽了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种子,然而还不能够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种子,还得要等到之后在相见道位中继续地修除。因为佛菩提道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种子,是要到达初地入地或者是说性种性圆满具足的十行位满足以后才能够断尽。这是因为所知障的见道内涵极为广大,还有种种的岐路、异见等这些的邪教导、邪分别所生的异生性种子,以及贪、瞋所引生的俱生异生性种子,并不是只有分别所生的异生性种子而已。必须要经历了真见道后、入地前的这二十三心多劫的修行,也就是必须要修行这相见道位;等到相见道满足而入初地心的时候,才能够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全部的种子。那俱生的异生性种子呢,那就更需要等到入地之后,渐次地来断除,必须要相见道位之后,经过久远劫的修行才能够断除。
由此就可以知道,菩萨见道必须具足断尽烦恼障及所知障相应的这两种见道所断的异生性障之后,才能够发起圣性,圆满性种性。七住菩萨虽然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也已经少分地断除了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但还不能够断尽;要等到之后久远劫进修相见道的一切观行之后,才能够断尽;更何况还有俱生的异生性种子要断,不是只有分别所生的应该要断除而已。所以应该要了解,分别所生异生性的这二障种子的内涵。
这分别所生的异生性种子有两种。一种是烦恼障相应的异生性种子,体性浅窄,容易断除;二乘菩提真见道位,即是断我见的时候,就可以断尽的。另外一种是分別所生所知障相应的异生性种子,体性宽广深细,所以难以断除;佛菩提的真见道位——明心开悟的时候,只断了少分而已,要等待悟后进修相见道位种种观行之后,经过长劫才能够渐渐地断除。在第十行位满心之前的剎那,或者能够断尽二障分别所生的异生性种子;然后到了入地前的剎那,那必定能够断尽。而所知障中分别所生以及俱生的异生性种子都是极为深细,所以难以断除;跟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种子大大不同。因此悟后还没有入初地之前,性障私心重,都还是有可能会现起所知障中的分别所生的异生性种子;又因为私心,或者是说性障所障的缘故,引生了俱生的异生性种子现行,然后会再造作堕落三恶道的业行。
十行位究竟要怎么样的修学圆满?因为到了十行完成的时候,得要完成性种性,也就是菩萨性的种性必须要具足,才能够再向上进入十回向位的初回向位中。想要使菩萨性的种性具足而转入初回向位,除了所需具备的智慧以外,还要具备慈悲以及勇猛;这个部分不具足的时候,就无法胜任初回向位的工作。然而想要具足初回向位的慈悲与勇猛,却必须要先具足十行位的清净无漏;就是必须要具足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性,以如来藏的一真法界,来看待一切世间法,才能够一真一切真;于是一切身口意行,都成为无漏有为法,使得心性自然回到如来藏本来清净自性中,清净无为地利益众生。在这个阶位中,一直都是清净无漏地住于一真无为中,才算是成就了十行位的真实行。因此,前面九行位的般若修学部分也就是在深入正法的现观内容上,就必须要深入精密地研析,使自己对于佛的法道都圆融了,才有可能胜任初回向位的任务。可是纵使这些都完成了,然而自己的性障如果还是很深重,显然菩萨种性还是不具足的,那么性种性就不具足,无法持续地行真实行,必然会因为打击、横逆而懈怠下来。这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有所得心,心性还不能够完全转依一真无为的清净无漏性,心性仍然不是本然清净的缘故,所以无法胜任初回向位的任务与行门。因为这个缘故,第十行位的真实行确实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应该继续从自己的心性是否转变为清净无漏来修行,使自己的十八界法全都清净无漏;所以说一一皆是清净无漏,正是在讲前七识,这七转识必须都要清净无漏,每一识都不能够有所染污,性种性才能够圆满具足。
我们的意识从来都是染污的,意根末那识更是无始染污;而前五识性境现量通三性,所以有时跟随意识行善,有时跟随着意识造恶,也是有善恶性的。五识本身虽然是无记性,可是却是可以有时候有善恶性,因为祂是跟随着意识、末那识造作诸业;既然有善恶性,那就表示祂不是清净无漏。既然如此,就应当要转依如来藏的一真无为的法性,转依如来藏显示出来的佛性的本来清净性;这样转依之后,在体与用两方面全部都成为清净无漏了,哪里还有别的有为有作法性?那就远离了有漏法了;因为所转依的真如与佛性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无为的,是性本然故。当你转依完全成功了,就完成了十行位,因为已经可以确实在真实行中广行菩萨道了;从此以后一切身口意行,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道场或整个佛教,乃至于为了整个世界众生的法身慧命着想,这样的人才能够说是真实行的菩萨。否则如果有私心,不能够确实行真实行,连十行位都无法完成,奢谈诸地、等觉、成佛的境界,都是大妄语人。
十行位性种性的修行圆满了,发起了圣性,菩萨性的种性具足以后,接下来才进入十回向位中发起修道性。这十回向位又叫作十金刚,是藉着种种回向行而发起愿乐及有能力能够修证菩萨十地道的修道性,以成就道种性。为什么叫作十金刚呢?因为十回向位的一切行,统统都是金刚行。
以初回向位来说,初回向位叫作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就是所说的身口意行,统统是为了救护众生,使所救的众生可以离开众生相。众生相就是五蕴相、就是我相,是以五蕴为我,以觉知心为我,以十八界为我,这就是众生相;也就是《般若经》所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我相而出生的。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够了解什么叫作众生相,所以菩萨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够离开众生相。可是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但是诸方大法师、大居士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都不肯改变我见邪说的时候,菩萨就只有发起金刚勇猛之心,破邪显正,这样才能够救护众生离开众生相。所以初回向位菩萨所应做的,乃是鼎力护持正法,不让佛门中的外道破坏佛法,不让外教一切人士破坏正法,救护一切众生回向远离众生相;这样子尽心尽力地作、永不休止,完成了第一回向位的修行以后,依次进向第二回向位、第三回向位等十回向位的修习。
而这十回向位中所作所修,都以调伏修除性障、护持正法等种种的回向为主修,藉着这个行门,来修集满足道种性,而发起了入地所需的圣种性。但是必须要兴起作意,来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可断尽,以免舍寿之后就入了无余涅槃,灭了这个佛菩提的种子。这样依于十回向位的种种修行法门,尽心尽力护持正法多劫、多生、多年之后,心得以转变清净,智慧增长、心量广大,就能够不畏强权、不畏生死,勤劳地为正法、为众生努力,终于发起了圣种性,才是入地菩萨,成为见道通达的初地入地心的菩萨。
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为大家说明到此。下一集开始将由蔡正礼老师为大家继续地解说。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