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死大事?(一)

第039集
由 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節目的主題是:如何看待生死大事?這是第一集的節目。

平實導師為大眾在講演這部《法華經》,持續談到了下面,佛說的這段經文,世尊凡有言說,經文說:「諸所言說皆實不虛。」這也是為什麼在二轉法輪般若系經典總匯歸的《金剛經》的經文當中,世尊也才會有同樣這樣的開示說﹕【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意思就是說,如來世尊之所說都是真實之語,如來從來也不會欺誑眾生。這一段《法華經》的經文,世尊就有下面這一段開示,來解說為什麼 如來所說都是真實不虛。

在《法華經》的〈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當中,這段經文,世尊是這樣開示的:【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如來能夠如實知見三界之相,所以凡有言說「皆實不虛」。如來確實能如實知見三界,經文在說明:如來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一切有情,乃至一切法都能夠如實了知。這當然只有到究竟佛地,諸佛如來才能具足了知「三界之相」,因為諸佛世尊都名為「一切智者」,也就是都具足一切種智的緣故。諸佛都同樣具有十種智力,尤其具足十力當中的「死生智力」的緣故,因此諸佛都能夠具足了知有情之因果,了知有情在無量世以來,每一世是如何在三界中受生,又如何在三界當中的每一世死亡捨報,乃至在三界當中一世一世是如何在流轉生死;這都是只有到究竟佛地的諸佛如來才能夠如實知、如實見。

世尊雖然說如實知見有情的生死,可是下面這一段經文,世尊卻又開示說,實際上 世尊看待有情又是「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所以,究竟 世尊這段經文的意旨在說明有情是有生死、還是沒有生死呢?如果依照經文的真實義理,世尊之真實所見:如來所見的有情眾生,其實在 世尊的眼中是無有生死可言;也就是 如來看待有情也都是不生不死的。如來看待一切的眾生是依佛眼之所現見,所見有情都是一尊尊尊貴的未來佛,諸佛都無有生死,而有情也都同於諸佛世尊、本無生死可言。因為如來佛眼之所見,是現見有情眾生各自身中本具的唯我獨尊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見到這個心都具有真如佛性;有情的這個心都具有成佛之體性的緣故,所以依有情身中的這個真實我來看待有情自身,因此也都是不生不死,而且是本來就離開生死,從沒有生死可言。

我們前一段已經引用《金剛經》的這段經文,來說 如來一定是一位「真語者、實語者」,如來從來也不會打誑語;如果真正是釋迦如來的弟子,當然應當信受佛語,信受佛說有情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我」從來沒有生死。只是當有情回歸到現象法界上來看待,所有的凡夫有情自身肉眼之所見,又現見到有情都是有一世的出生乃至最後死亡,中間有種種的生老病死苦的逼迫,確實有情也離不開生死。意思就是,有情每一世從娘胎出生之後,當然就會開始成長,乃至這一世又漸漸老去,最後終歸衰微敗壞而無法避免的走上死亡一途。也就是,凡夫有情自身是計執現前這五陰我當作是真實自我,而來看到這五陰我,確實這一世就見到有五陰我的出生,而且之後有這一世的生老病死;而五陰我這一世最後走人,終歸於壞滅(也就是終歸死亡),所以有情對於生死這件事情,總是心生怖畏的。

所以就有世間的悲觀厭世者,常會這樣來思惟說:我們人生啊!一出生其實就開始邁向了死亡,沒有一個人,我所見到的可以倖免於死亡。有這樣思惟的人,這當中甚至有些人在他年紀還很輕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厭世的思想,甚至早早自我結束生命,覺得人身終究難免一死的緣故。那也有另外一類人就抱持著相反方向,覺得既然只有一世(只有一生),終究死亡,就抱著這一生要享樂世間的所有的五欲六塵。那麼,在他的有生之年,就盡情受用這五欲六塵,乃至終日在追逐世間種種的五欲六塵,甚至在這上面起了種種貪求不當利得想,有些造惡的人更會以非法的手段來獲取豐厚的名聞利養,因此就造作了種種的惡業。

當然,會作這樣的思惟者,都是一般的世俗凡夫有情,這些有情因為無明遮覆的緣故,他們無法起心去探究這一生,生死這個大事;也就是,他從來也不想去探究:究竟我這一世這樣子出生了,我究竟是由何而生?我這一世又終歸一定會壞滅死亡,死後我又將往何處去呢?這也就是為什麼只要是有情本身是有宿世佛法善根因緣者,在受生之後,每一世法緣成熟的時候就會開始思惟這一個大事情,也就是所謂的「生死大事」——開始去思惟:我生從何來?我死了到底要往何處去呢?所謂的「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這樣的生死大事,就一直天天纏繞著菩薩的心頭,這樣的菩薩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就會回到了往世曾經修學過的菩薩法道,而開始在各處的佛法道場中去尋覓真善知識,希望有一天能夠值遇一位大善知識,以解答我心中多年於這生死大事的疑惑。

但我們也看到有另外一種也是有心探究生死大事的其他的修道者,可是他們因為因緣的關係,信受的是一神教的所謂的永生的思想,信仰了教主告訴他們的「信我者得永生」,作為解答他心中於生死大事的疑惑。這當然又讓這樣的人走上了另外一條生死的不歸路。因為所謂的永生,有生者必有死的緣故,這終究解決不了他的生死大事。真正有智慧的菩薩們,乃至往世曾經修學過菩薩法道者,每一世最後終究會走上佛法修道一途,因為只有在佛門中去探究生死歸於何處,才有未來探究出答案的因緣。

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佛門中,各大山頭各自林立,也各有宗派,佛法非常的分歧,各個法主對於佛所宣講的經文的解讀,各有自己的解讀方式,而且有些法師善知識自己認為自己已經是賢位、已經是聖人,或者說自己已經是開悟聖者;更有大法師認為自己已經成佛,當然認為自己可以勝解經中義理。由於各大山頭這樣子各自林立,各擁徒眾,所以信眾也不知道到底要依止哪一位大法師才是真正的善知識,可以(隨他)修學。這也正是 佛所說的,釋迦如來法運已經進入末法最後九千多年的年代,邪師說法確實如恆河沙一般的眾多,而正法之師又如同鳳毛麟角一般稀有難得;眾生即使有幸得見真善知識,但是相見卻不相識,甚至有些人不但不相識,還批判這些善知識是邪魔外道,乃至有一些人更進而誹謗這些賢聖菩薩,誹謗佛法僧勝義三寶,這樣的情形也是多有所見。

雖然目前已經進入末法的年代,但是在末法的年代,每一世依然有大願心的聖位菩薩繼續乘願再來人間,目的就是希望繼續紹繼如來正法,傳承如來一代法脈為己任,所以能夠不畏懼末法世間的險惡而每一世發願受生人間;雖然每一世由於因緣各有差別的關係,會示現不同的相貌乃至身分,可是願力都是希望繼續承續弘揚如來正法,一直到末法法運滅盡為止。所以諸大乘菩薩眾們也都是同樣因為往世曾經在菩薩法道修學的因緣,再加上往世跟大善知識曾經結下殊勝的正法因緣,所以在經過多年到各道場尋覓參訪之後,最後都會漸漸回到真善知識的座下繼續依止修學。

正覺同修會諸菩薩會眾們,今天會在正覺安住修學,都是因為如是往世跟正法結下殊勝因緣,以及跟善知識的法緣的關係,最終都依止在正覺教團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的座下修學。諸大乘菩薩摩訶薩們都不計辛勞,一起護持 平實導師,共同荷擔起如來的家業,那麼我們這一世才有這樣特殊的殊勝因緣,又能夠再一次將衰微幾百年的如來正法重新地廣大復興,在未來可見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之間,可以繼續因為這一世所作的廣大佛法復興,而讓正法得以更加鞏固;而依著佛法的復興,也才有因緣在這一世、或者是到下一世,能夠將密宗喇嘛教以及他們所信奉的六識論這樣的邪見,整個趕出佛教界。

當然,有惡邪見者也會有人作這樣的批判說:何以見得你正覺教團 平實導師才是如來真正正法的傳續者,而 平實導師所揭示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核心法義的「八識論正見」才是 如來所說的正見呢?我們就可以拿這一段《法華》經文來作論證解說,因為 如來這一段經文剛好談到「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因為這段經文剛好談到有情所最關心的「生死大事」。

如來這段經文就開示說:有情無有生死。那麼我們《金剛經》的經文,就已經談到 如來每一句話語都是真語者、從來不打誑語者;可是有情我們所現見都一直在三界當中生生死死,為什麼 如來這段經文會作這樣的開示說「有情無有生死」?難道 如來知見是顛倒了嗎?當然 如來不是誑語者,如來知見不會顛倒,有無明知見顛倒的當然是一般的凡夫眾生,如來所說是正知正見;那麼當今佛教界有哪一位善知識能夠真正勝解這一段佛說的經文所談到的「生死大事」?為什麼 如來這段經文會說「有情從來沒有生死、有情是無生無死」呢?

在此要勸請正在聽聞觀看這一段影片的所有佛法修學者,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勝解這一段經文義理,那麼應當各自回去向自己所依止的法師善知識請法,來問明這一段經文,如來之所說「無有生死若退若出」到底在講有情的哪一個我無有生死?有情究竟有沒有生死?你所依止的善知識是否親見了這無生無死的「真實我」?而所說親見的真實我,又在說身中的哪一個我呢?

在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之前,近代佛教界唯一能夠證實是有實證這真實我的開悟菩薩就是廣欽老和尚。為何他老人家在捨報之前會告訴他的信眾(他是用台語說的)說:師父我從來沒來沒去沒代誌。那麼到底廣老當時這一句台語,到底在講哪一個我「沒有來沒有去沒有代誌」?(沒有代誌就是代表說,他對生死是沒有罣礙的,心中根本沒有生死這件事可言。)那麼這樣的疑惑,所有的信眾都應當回去向依止的堂頭和尚問分明,才能夠真正勝解「生死大事」,也能夠同時利用這個因緣瞭解所依止的善知識是表相善知識、還是真善知識。

當佛門中有人論到「生死大事」這個法,就如同佛門的照妖鏡;如果法師所說不如法、不如理,所說跟《法華經》的這段經文是不相契,那麼這一位善知識就不是你應當依止的善知識,就應當重新尋覓真善知識,以免這一生所修唐捐其功。

下一集節目中,我們會就「生死大事」這個主題,繼續探究佛門中有哪幾種「善知識」於「生死大事」作了種種錯誤開示,甚至有些用外道法來取代世尊正法;這不但不能解答學人生死的疑惑,反而會誤導信眾造下來世不可愛的異熟果報,也就是有情因此只會繼續流轉生死,於生死永無出期可言啊!

「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如何看待生死大事?」這個主題,第一集的節目為大家解說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節目,謝謝大家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