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如來壽量看佛菩薩悲願(一)

第034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弘法節目。這一集我們要從 平實導師所著《法華經講義》第十五輯第51頁,就是〈如來壽量品〉開始,就 導師所演繹《法華經》的真義,進一步闡釋其中的義理。

法華會中 釋迦牟尼佛開演無上妙法至此,為何接下來這一品要宣講「如來壽量」?這是由於在前一〈從地踊出品〉中,世尊向 彌勒菩薩等法會在場的大眾開示,說那些從地踊出,未來會護持、讀誦、廣說此妙法蓮華經如來藏的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都是 世尊【於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念。】世尊並強調:【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習佛智慧;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妙法蓮華經》卷5〈從地踊出品 15〉)就是說,這些從地踊出的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都是過去無量無數劫以來 世尊教化,發成就佛菩提的大道心,修習佛智慧的大菩薩。

彌勒菩薩明白 世尊這一開示,必定會令無數與會大眾心生疑惑;因為一般人的認知,釋迦世尊不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北部迦毘羅衛城,二十九歲時出家修道六年,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接著遊行於古天竺各城邦,住世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在娑羅雙樹下般涅槃,算算 如來的壽量就是八十幾歲;因而心中生起這樣的念頭:「云何世尊於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心中疑問:為何 世尊在很短的時間中,就能教化像這樣無量無邊阿僧祇的諸大菩薩,讓他們安住於佛菩提大道之中?於是 彌勒菩薩就代表大眾向 世尊稟白,請 世尊開示解惑。

但 如來回答 彌勒菩薩提出的這一疑問之前,強調:「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並且連說三次。平實導師解釋說:【為什麼要講那麼多遍?因為 佛陀看到現場有很多人,對 佛陀已經產生信心危機了。剛要開始講《法華經》的時候,那五千聲聞人不就退席了嗎?現在還能夠留下來的已經算是不錯了,都是既貞又實;可是,如今從地踊出的無量無邊的菩薩摩訶薩們,證量是那麼高,顯然不是幾劫就修成的,佛陀竟然說這一些都是祂所教化的弟子,而 佛陀成佛以來,才不過四十幾年,所以大家想不通,就對 佛陀有信心危機啊!】(《法華經講義》第十五輯,正智出版社,頁52。)

導師進一步說:「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一般人都只看這一世,沒有看無量的過去世。」而 世尊即將開示大眾的如來的壽量,卻是「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因此「說要信受而且能夠理解,是因為有的人信而不解,也會產生懷疑;有的人則是既不信、更不解,因為這真是難可想像,所以如來要連著說三遍。」然而 彌勒菩薩等大眾仍然向 如來請求四次:「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至此 如來才作了說明,而宣說這〈如來壽量品〉。

其實,諸佛應化示現成佛,歲壽各不相同,像大家很熟悉的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根據 釋迦如來開示:【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佛說阿彌陀經》)說 「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所以 阿彌陀佛的壽量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另外,與這娑婆世界因緣深厚的過去七佛,就是 釋迦如來和之前出現在娑婆世界的六尊如來,也就是過去莊嚴劫末的 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婆佛,以及現在賢劫初的 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還有 釋迦世尊;在《長阿含經》卷1《大本經》中,世尊就宣演了這七佛出現的因緣,其中有關七佛歲壽部分,如來開示:【汝等當知,毘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歲;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毘舍婆佛時,人壽六萬歲;拘留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諸佛示現成佛,必定示現受生世界人類的形象,其歲壽也和當時人類相當;平實導師解釋說:【因為諸佛證了無住處涅槃,何必還要入什麼涅槃?可是對於眼光短淺、器量狹小的人類而言,必須要示現說:以人身修行,未來是可以成佛的,因此才要示現在這裡受生,來度化這裡的人類。】(《法華經講義》第十五輯,正智出版社,頁80。)因此,依受生時的人壽,毘婆尸佛歲壽為八萬歲,尸棄佛七萬歲,毘舍婆佛六萬歲,拘留孫佛四萬歲,拘那含牟尼佛三萬歲,迦葉佛二萬歲,釋迦如來則為百歲,且少出多減。

又如《佛名經》中聖教:【舍利弗!彼妙聲分聲佛壽命滿足六十百歲。過彼東方名智自在兩足尊,彼智自在如來壽命滿足十二千歲。過彼智自在世尊,復有佛名威德自在兩足尊,彼威德自在佛壽命滿足七十六千歲。過彼威德自在世尊,復有佛名摩醯首羅,彼摩醯首羅佛壽命滿足一億歲。過彼摩醯首羅佛,復有佛名梵聲,彼梵聲佛壽命滿足十億歲。過彼梵聲世尊,復有佛名大眾自在,彼大眾自在佛壽命滿足六十千歲。過彼大眾自在世尊,復有佛名聲自在,彼聲自在佛壽命滿足一億歲。過彼聲自在世尊,復有佛名勝聲,彼勝聲佛壽命滿足百億歲。過彼勝聲世尊有佛名月面,彼月面佛壽命滿足一日一夜。過彼月面世尊,復有佛名日面,彼日面佛壽命滿足千八百歲。過彼日面世尊,復有佛名梵面,彼梵面佛壽命滿足二十三千歲。過彼梵面世尊,復有佛名梵阿莎婆,彼梵阿莎婆佛壽命滿足千八百歲。】(《佛說佛名經》卷17)

乃至,世尊在《大阿彌陀經》中開示:【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這 世自在王佛的壽命,自然長過四十二劫。

可見諸佛應現的歲壽相差甚大;但因為諸佛世界日夜時間長短又有不同,像《華嚴經》聖教:【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極樂世界一劫,於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剎為一日一夜;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善燈世界一劫,於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於難超過世界法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難超過世界一劫,於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為一日一夜;莊嚴慧世界一劫,於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剎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那麼諸佛歲壽,加上不同世界單位時間長短也有不同,一併計算之後,諸佛應現壽命實際差異之大,就更加難以想像。

可是諸佛都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謂「佛佛道同、佛佛平等」,為何諸佛示現成佛歲壽,長短差異卻如此之大?我們佛弟子在學佛最初受三歸依,都要發四宏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學佛人的通願,也是諸佛菩薩的通願。其中第一個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不止一切的菩薩,最後身菩薩示現降生在一個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目的更要度化這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也都能成就佛道。

因此諸佛示現成佛:【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大乘起信論》)八相成道的過程中,必定示現受生世界人類同樣的形象,壽命長短也和人類相當,目的是要攝受這世界的人類。但世界可大略區分為清淨世界和不淨世界二種;根據無著菩薩在《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中解說:【若有情世間、若器世間,業煩惱力所生故、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總名苦諦。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非業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然由大願清淨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尚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況尋思者。】是說像有情的五陰身心世間,和這五陰身心所處的器世間,都是過去生造作善惡業的煩惱勢力增上所感生,要領受不斷生滅變異的無常苦痛。至於清淨世界,因為是由大願力的清淨善根增上力所引生,不是善惡業的煩惱勢力增上所感生,不受無常變異之苦。因為清淨願力引生清淨世界,或業煩惱力感生不清淨世界,其中因緣果報不可思議,唯有諸佛才能了知;尚且不是禪修者寂靜思慮所能知的境界,更何況是一般人的覺知而能知之!這也說明了,不淨世界眾生仍會領受種種苦,清淨世界眾生則是離苦的。

可見諸佛示現成佛,乃是應現與這世界眾生往世的因緣,這除了與諸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跟眾生所結善法緣有關之外,也與諸佛的願力有關。因為諸佛除了跟所有學佛人一樣,於最初受三歸依時發四宏誓願之外,在因地行菩薩道時,也都各自發了不同的大誓願,就是諸佛別願;這別願就與將來所要成就佛國世界的器世間和住在其中的眾生品類、心性有關;簡單說,就是與這世界眾生的依正二報有關。

以大家熟知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為例,其中:【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卷1)就是發願成佛時佛世界沒有三惡道,因此稱為「極樂世界」。又:【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脩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就是發願極樂世界中人和天人,他們的壽命除了由於本身願力願意縮短之外,都沒有限量;也就是不僅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極樂世界的人天也是無量壽。另外還發願極樂世界中一切人,色身都是金色;人民的形色都是同樣一類,沒有人與天人、美麗與醜惡等的差別;一切人民都有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境等五種神通;都不會對「身」生起了貪愛計著的念想;乃至都已經斷盡貪瞋癡等煩惱的現行,心無邪思偽詐,證得學無學果,住於正定聚,直到涅槃滅度等。從這些極樂世界人民的品類、心性來看,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就發在純一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的大願。另外,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還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念佛往生願;就是發願十方眾生,如果至心信樂欲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乃至發往生之十念,除該眾生造有五逆或誹謗正法的重罪,否則只要有此念都可以如願往生。淨土學人就稱此願是彌陀四十八大願中最重要的大願王。

那麼 釋迦如來於因地時又發了什麼願,而選擇在賢劫人壽百歲少出多減的五濁惡世中成佛?這個問題就等後面節目中再來探討。

阿彌陀佛!


點擊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