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5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三)」,上一集說到修學因緣法,一定要先修學十因緣,否則不可能成就。如果我們教導大眾學習十因緣:名色由識生。所以老病死推究到名色以後,要再推究名色從哪裡來?名色由識生,是說另有一個本識出生了名色;但是對於名的內涵得要先具足了知:不管是粗意識、細意識、極細意識,乃至於有人發明說「不可知的意識」,一樣還是意識。意識都是意法因緣生,不外於識陰,都歸屬於名所攝。
那麼名是從哪裡來的?色陰又是從哪裡來?都是從名中的識陰六識以外的另一個本識中出生,而那個本識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就是無餘涅槃中的本際,由祂出生了名色。那您由名色往前推,推究到這一個本識之時,前面再也沒有任何一法可得,一切法最多只能推究到這個本識為止,再往前推究時就沒有任何一法可得,這時只好「齊識而還」,這就是「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真義。
若沒有這個本識,就沒有名色可得;所推究一切法,若超過這個本識時,就沒有任何一法可得了;這時就知道說:「原來我死時把名色滅了以後不再受生,就是無餘涅槃。」就懂得說:「當我如實觀行十二因緣,知道我名色真的是完全虛妄;包括十二因緣中有很多都是名所攝的心所法,我這樣觀察之後,將來死後不再受生而把名色滅了,那我還有那個本識如來藏繼續存在,所以並不是斷滅空,我不用害怕變成斷滅。」這樣子修十二因緣觀時才能成就,才會真的願意在將來捨報後,把名色滅盡而且絕對不去投胎。
如果這樣子如實觀行而且心得決定時,並且也有深厚的未到定而發起初禪了,那至少可以得中般涅槃,除非還有大惡業未受報。但如果能夠這樣而證得緣覺果,也是緣於十因緣的現觀;因為有十因緣的如實現觀,修學十二因緣法的時候才能得忍。忍法現前就是心得決定,有了這個法上的定心所,就是緣覺法的「忍辱心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把它錯解了,誤以為說:十因緣法增說以後就變成十二因緣,再增說就變成十五因緣、十九因緣等等,但其實不是。十因緣法跟十二因緣法的關係並不是增說與減說,因為十因緣法是在告訴大家名色之所從生,是告訴大家名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說明名色是從本識中出生的,而本識是萬法的本源,推究超過這個本識時就沒有任何一法存在。而十二因緣法只是告訴大家說:為什麼眾生會不斷地輪轉呢?是因為無明,是錯把名色當作常住的自我,這就是十二因緣法中說的無明的主要內涵。眾生有了無明而不斷地有名色出生,所以世世輪轉生死,可是名色究竟從哪裡來的?是從本識出生來的。若不知道本識能出生名色,這也是無明的一種。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十二因緣法修學不成就,就是因為不懂十因緣法;由於不懂十因緣而有無明,所以十二因緣法的無明就無法打破,於是怎麼修學都不能成就因緣觀。那 平實導師寫了《阿含正義》告訴大家這個道理,現在終於漸漸地有人懂了:原來修學十二因緣法之前,要先去對十因緣作種種的思惟。而且要現前觀察:雖然那個本識不是自己所能證的,但是依因明學或邏輯學而推斷時,一定推得出來:名色既然都是被生的,而無明是依附於本識和名色,得要跟名色同時存在,無明自己沒有主體;無明既然沒有主體,不可能自己存在,那它要存在哪裡?人死了以後,中陰身滅了還沒有入胎之前,在真正住胎之前,請問無明應該住在哪裡?無明不可能自己存在,就如同業種不會自己單獨存在;無明與業種也不會斷滅,都是因為有本識執持著。本識出生了名色,無明就跟著名色一同存在而表現出來。
當大家知道說:老病死由於生,生是因為有,有是因為取,往前一直推究到名色的時候,要繼續推究名色從哪裡來?當然是因為無明「我見我執」啊!可是無明我見我執不可能出生名色,那又是哪個法出生了名色?是因為有一個本識,這個本識含藏著眾生無明的種子、諸業種子以及名色的種子;由於這個智慧的緣故就可以推斷出來,名色一定由一個識所生,因此懂得「名色從識生」的道理,這方面的無明就滅除了,然後再來探討我見與我執的內涵,再修行而加以斷除,才能得解脫。
名色總不能由物生吧?名色總不能由虛空生吧?也不可能自己生自己吧?當然也不可能單由眾緣而無根本因持種,就能由諸緣共生吧?所以一定是由一個本識藉著諸緣來出生的,當然是每一個有情各有他自己的本識。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後,他的無明才可以斷除;這是斷什麼無明?斷二乘菩提所說的無明,這時連聲聞道的無明都可以同時斷除,也就是我見與我執都可以開始斷除了。於是他知道了這個道理,從這一個識,回頭順著再觀察回來:本識生了名色,所以名色才會有境界觸,才會有外六入,然後才有內六塵的六入,才會有觸等等,於是有老病死;這麼順觀回來的時候,就全部都沒問題了。於是他可以重新再來把十二因緣順觀:原來我就是真的因為沒有斷這個無明,才會有一世又一世的意識不斷去執著諸法,害得我意根就像是十六爪章魚一樣什麼都抓取,於是就會一世又一世一直有名色,最後就是會有不斷絕的生老病死苦。於是他的因緣觀就可以順觀回來而沒有錯誤。
為了證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就對十二因緣法一一再作逆觀而證明:真的是無明導致生死,如果我把無明斷了,我確認真的有一個名色在,而這個名色一定是由那個本識所生,本識則是永遠不壞滅的;那我把這一世的名色滅了不再受生,我不就解脫了嗎?所以我要先滅那個無明:無論如何要認定那個本識是真實存在的,祂可以生名色;因為物不能生心,物不能生有情,那一定是「識」才能生有情啊。那麼這個無明斷了,再把十二因緣再順觀一次,確定無誤;當他已經先修證五停心觀而得未到地定以後再發起初禪了,這時再逆觀十二因緣,斷了無明不就可以斷我執了嗎?於是因緣觀的修學得以成就。有了因緣法的法忍,心得決定,這就是緣覺法中的「忍辱心決定」;因為他心得決定,所以他成為辟支佛,這就是第二種的法忍。
如果他是通教菩薩,不是決定性的聲聞緣覺,那他一定會探討:「那這樣子,我就能成佛嗎?」一定會發覺還是不行:「佛陀那麼有智慧,為什麼我差祂那麼多?」不但差 佛陀那麼多,想想看:「佛陀座下的七住位、八住位菩薩說的法,我都還聽不懂。」那他就知道說:「我證得因緣法,得這個法忍,跟佛法的實證還是沒有直接關聯。」沒有證真如以前都沒有直接關聯,但他是一個通教菩薩,因為他證得的二乘菩提,在理上能通大乘菩提啊!為什麼能通?正因為這個本識!如果不是相信有這個本識,那二乘菩提就跟佛法無關了,而菩薩也不必實證二乘菩提,那麼 佛陀就用不著先演說二乘菩提了。
這時就要去尋求如何能夠在大乘法中得見道,然後他會去尋找說:「看誰可以幫我證得十因緣法所說的名色所緣的識。這個名色之所從來的識是哪一個?我成為辟支佛、成為緣覺,我很清楚知道名色一定由一個心來出生的;可是那個心在哪裡?我還不知道,因此我無法了知實相,我因此產生不了般若智慧,導致我聽不懂七住菩薩的說法。兩位七住菩薩在那邊互相說法,他們才剛開悟般若而已,他們連出三界都還辦不到;可是他們卻說現前已經看見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已能現前看見無餘涅槃中是怎麼樣的解脫,但我竟然聽不懂,顯然我這個緣覺法所證還不是成佛之道。可是他們卻知道我說的內容,那我就必須要去尋求一個能幫我實證這個涅槃本際的人。」於是他去尋找善知識,終於有菩薩願意教導他,幫他證悟;那麼這時他在大乘法中,也只是大乘真見道位中的「忍辱心決定」。
他用二乘菩提的究竟果,來印證這位師父教他親證的如來藏時,發覺完全沒有衝突,是完全互相符合的。而且將來自己入了涅槃,除了那一個第八識心以外,就不可能還有別的法存在。觀察的結果知道事實確是如此,所以人家再怎麼罵他,他都能得忍,一樣是心得決定都不改變,這就是他在大乘法真見道位的忍辱心。
可是他將來一定會發覺:「同樣是見道,為什麼我七住位的智慧不如初地?距離為何這麼遠?」那時菩薩會告訴他:「你找到如來藏時只是真見道,真見道是很殊勝的,因為若沒有真見道,就無法進入相見道位進修,相見道是依止於真見道才能產生的,而相見道位的智慧是遠超過真見道的。」這時才知道說:「果然大乘見道還真的要有真見道跟相見道。」於是去請問上地菩薩,上地菩薩說:「見道位必須要進修到通達,要把相見道位的內容全部具足修好了,配合其他的條件才可以入地。進入初地心了,才能叫作通達位。」也就是見道的所有內涵已經全部通達了,配合其他條件而轉入初地,接著繼續進修十度波羅蜜多,從此時開始,才能叫作初地的住地心,才能成為修道位的菩薩,開始正式修學成佛之道。從這時起才能叫作「修道位」,在這之前都還只是見道而已。
而從真見道的七住位到入初地,還要修超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二,這一下心都涼了,所以他可能會因此而懈怠一週、一個月、一年,也有可能會懈怠了好幾年。後來終於想通,於是就在不很情願的狀態下,又開始走上這一條路,三賢位中的菩薩們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如果真見道時沒有善知識攝受,是有可能會退失而轉入外道法中。這樣的人之中,有的人退失一個大劫,有的人退失十個大劫,十個大劫裡面無惡不造。當然得去受報,受報很多劫以後,才能回到人間再度修學佛法。
所以在大乘法中見道不退,還真的不容易。如果大乘這個真見道,是所有人都一悟以後就永遠不退轉,那麼《金剛經》也不會告訴你說:假使後末世有人受持此經—此經就是如來藏—而被人輕賤時,他仍然不退轉,那他的先世罪業悉皆消滅。為什麼會這樣講?正因為大乘的見道內涵很難令人信受啊!只要那時您還是不退轉,那您最後就會跟著 月光菩薩修學,一定會證得阿羅漢果或者辟支佛果;因為當 月光菩薩發覺世間正法不可能繼續弘傳的時候,他就會帶著大家入山隱居;凡是跟著他入山的人,每一個人至少都是阿羅漢。
那您想想,還不必等到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後 彌勒菩薩降生人間,您跟著 月光菩薩就能夠成為阿羅漢,能提前解脫,有什麼不好?雖然在末法最後五百年時會被人家罵,但您不要退轉,要繼續認定「此經」真實常住,是實相境界。人家如果罵您愚癡,您就說:「感謝!感謝!謝謝您來幫我消除先世罪業。」如果您能夠這樣,那您就是「忍辱心決定」,因為知道這個智慧不是世間人所知,不是諸天天主所知,也不是阿羅漢、辟支佛所知,所以您不會退轉。
這就表示說,您有實相般若智慧,使您的忍辱心得以決定;您對大乘法的見道位智慧產生了心得決定的力量,這個力量支持著您,而這個力量的來源正是實相的智慧。所以您因為這個智慧的定力而使您永不退轉,不退轉的緣故,您的智慧就不斷地繼續增長;繼續增長擴增而使所知的範圍越來越廣,越不會退轉,這就是決定力啊!所以您因此就在大乘法上有了定力,這就是「忍辱心決定」。
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