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位階實證(二)

第027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螢幕前的觀眾們:阿彌陀佛!

現在各位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三)」,也就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法華經講義》的導讀課程。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說到了近百年來,也許是數百年,華文佛教界中的這一些長老大德們,他們幾乎沒有人在說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證內容,並且指導弟子們完成這一些位階的實證。我們說到了這百年的現況,以及背後的原因之後,我們才能再回到經文:忍辱心決定。

「忍辱」是指能安忍,也就是真正地接受與安住。也就是一位菩薩,他能明瞭自己現在修行的實況、通達了過現未修學的位階;「心決定」則是說於此法得決定忍。任何菩薩道位階上的修證完成,可以建立為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也就是對於這個法完成了修證。所以,對這個法有了總相智之後,是因為自己有所親證,明白了這個法,一路上去修證完成這個法在五蘊十八界上的現觀,觀其廣狹,印可審定,才能夠有在第一分總相智的智慧之後,或快或慢生起了彼此智慧在一切法中的全部安忍,能夠安住在這個法上而心不動搖,就叫作完成了「法智忍」,也才能說是完整法智的證得。接下來才能依著這個法智、法智忍的內容,去生起觸類旁通的一分類智,最後完成了類智忍,也才能說是完成了完整的類智。

例如在正覺講堂,許多人因為 平實導師的慈悲攝受,在斷我見、身見的須陀洹法上,以為說自己聽懂了導師所說的斷身見、我見的這個法,就認為自己完成了斷我見的法智,也就是自己已經斷了我見身見了,卻不能夠將其深淺廣狹付之現前法上的觀行與實踐,所以無法完成斷我見的法智忍。也就是這個法智他沒有辦法完整的成就,不能說為完成法智的修學。在二乘法上如此,更進一步的在大乘如來藏真如的現觀上也是如此。講堂中,法主視每一個學員都是久學菩薩,所以將自己的福德付之於弟子,去幫助弟子實證,但弟子卻不能夠看重自己,例如無法完成第七住位中此法的安忍,並沒有真實的完成這個法的現觀,所以法智忍不能成就,那當然法智也不能完成,最後就會退轉。當然這背後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福德不足,也就是這個人他是新學菩薩,並不是久學菩薩,所以他沒有辦法完成本來應該要具足的現觀,現觀不能成就,彼果的莊嚴就無法完成。

這一件事情許多門外漢不太相信,認為說:既然已經知道了斷我見的內容,那為什麼還會退轉?乃至於明心了、見性了,竟然還有可能會退轉?但他們卻忘了 世尊交代的「真正的行不退是初地」,初地以前都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原因(通常是福德不足),或者是他人的原因(例如惡知識錯誤的教導),因此退轉。即使是有可能當生成就的二乘解脫道,在其中有四種果位的證得,而在四種果位之前,又各自有其向位,所以形成了四向四果的位階。例如初果向位,是指尚未實證初果,但是這個初果所證的內容,欸!好像他也知道,卻無法真正安住安忍於自己所知的內容。初果斷身見我見的法智忍尚未完成,所以仍然沒有證得初果,不算是須陀洹人,這時候就只能叫作初果向。解脫道中一直要到第三果叫作阿那含,也就是不還果、不退果,所以三果之前的果位都有可能會退轉。與大乘法的智慧相比較,二乘法的智慧較為簡單而淺薄得多,但是要完成其中不退轉三果尚且很困難,更何況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的大乘佛菩提道;五十二個位階中,前四十個位階都有退轉的可能性,那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無可質疑。

所以真正的不退轉菩薩是很難得的。也可以這麼說,在初地之前果位的證得,是佛菩薩善知識幫助弟子證得了一個入手之處,接下來可以依持這個入處繼續往上修行,也就是得到了一個向上的可能性(大門打開了),也就是這個果位它從入位心到滿位心是有一段距離的,還得要靠自己懂得依止善知識、依教奉行,懂得廣修福德現觀、加上願意消除性障,才有可能於此位得以滿足而繼續向上,否則就會很容易原地踏步無法向前。當然也有可能當事人受到了惡知識的影響,自己不要這個所證的智慧,這是因為在他的深心當中他無法接受,不能夠安忍於此位的智慧,最後就決定了要退回到之前安住的階位。在初果斷身見我見上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在經典中會看到證得須陀洹後,因為不能完成全部的現觀,所以不能夠於自己已經親證的法上安忍,所以導致修行的位階卡住了,沒有辦法再向上,甚至會退轉回到之前的凡夫位階。

其中,即使是二乘解脫道的修學,隨著修行人福德因緣條件的不同,表面上看似單純的四向四果,其中尚且有著不同的狀況,與果證上下的差別,例如在《中阿含經》中 世尊說到:【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種福田人。云何為二?一者學人,二者無學人。學人有十八,無學人有九。居士!云何十八學人?信行、法行、信解脫、見到、身證、家家、一種、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謂十八學人。居士!云何九無學人?思法、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是謂九無學人。」於是,世尊說此頌曰:「世中學無學,可尊可奉敬,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復然,居士是良田,施彼得大福。」】

在二乘解脫道中修行位階的種類,光是四果阿羅漢位就有思法、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的差異,再加上三果以前有退分的可能性,那麼各位可以整理看看,即使是在四雙八輩之中,尚且有進分、退分這許多種的狀況差異,那麼菩薩五十二位階呢?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應當知道,那是更為複雜的事情。

所以 佛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說到五十二階位時:【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

世尊說到,即使是衪自己說法法會時節,初會眾中也有八萬人退轉,就算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過去世中也曾經被惡因緣所害而退轉過。只是經文中說得如此的明白,前文先說這是在十信位之後前三十位中,而後面接著說十種入地的位階,在網路上卻仍然有無智惡人,硬是要說經文此處的七住位是指七地菩薩,完全無視經文,睜眼說瞎話。但一樣也有人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所以說末法時代,真是什麼樣的惡見都會有人信受。

在《經律異相》裡面說到這樣的一件事,就是須陀洹初果人行於退分事,後來又努力向上修行,終於至三果位而不退:昔有淫逸之人,也就是過去有好男女淫逸,然後心裡想的都是異性的這一件事情,而且一直想一直想,沒有辦法離開這樣的妄想——腦子裡面想的、嘴巴說的,都彷彿在作夢一樣。這個時候他的同修(家裡的妻子)生病了,病到皮包骨,家中正好有一位善知識修行人來了,於是女主人就問這一位道人說:「我現在身體病患嚴重日夜痛苦,我希望能夠把我心裡的問題跟您詢問,可不可以呢?」修道人就說:「妳說吧!不要擔心,如果有該隱藏的地方,我會覆藏不再告訴別人。」女主人就說:「我的先生多淫欲,晝夜都要纏著,夜夜笙歌、旦旦而伐,甚至在一頓飯當中都不讓我休息,所以我因此而生了病,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修行人就說:「我教妳,下一次如果妳的先生再要靠近妳的時候,妳就這樣子跟他說:『這是一個須陀洹初果人所應該行的法嗎?』」於是女主人就真的這樣子告訴男主人,她的丈夫聽到之後非常的慚愧,於是自己心裡就這樣想:「我是已經證得須陀洹的人,所以我不應該在這一件事情上面繼續的用心了。」於是痛下決心,努力地思惟修證向上之法,就這樣子一路修到了二果、修到了三果;得證三果之後,他自己已經曉得了,他已經完成了入滅之道,也就是他未來必定可以再順序向上而進入涅槃,所以他就不再與家中的同修行男女之事。

這樣一來他的老婆反而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公說:「你現在是什麼緣故,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啦?」老公就說:「那是因為我看清楚妳了,我既然看清楚了,怎麼可能再回去做過去的事情呢?」老婆聽到非常的生氣:「你說你看清楚我,那請問我犯了什麼過失?我是一個貞潔之人,我並沒有違背任何的過失,為什麼你要這樣罵我!」於是老婆就召集了親朋好友,公開地宣稱:「我的老公現在心意顛倒,永息親情還這樣子罵我,如是如是這般這般,請你們為我作個公道!」

老公就說:「停!停!不要再說了,我證明給你們看。」於是老公就去準備了一個大花瓶,外面畫著非常漂亮的圖像,但是花瓶裡面裝的是糞穢臭惡的東西,把瓶口牢牢的蓋住,再用香花熏得香香的,拿回來給他的老婆說:「妳愛我嗎?」「愛!」「如果妳愛我的話,妳現在就把這個花瓶當作我,抱這個瓶子吧!」於是呢,他的老婆就把這個瓶子緊緊抱在懷中不肯捨離,這時候老公就一拳把這個瓶子打破,裡面的髒東西蛆蟲就流出來,然後就問老婆說:「妳現在還能繼續抱這個瓶嗎?」老婆說:「那當然不行!這麼髒的東西,我沒有辦法再抱。」老公就告訴她說:「我看妳比這個瓶子更嚴重,因為對我來說,妳的從頭到腳,仔細的思惟也不過就是三十六物,各種的臭穢內臟不淨之物,所以對我而言有什麼可以貪著的呢?」偈言:「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見已生穢惡,如彼綵畫瓶。」

在這一段故事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老公原本經由善知識的幫忙,實證了初果須陀洹,但又回到了凡夫法當中,後來又因為善知識的一句話,讓他下定決心重拾初果的實證,一路向上過了二果而實證到不退的三果。

好,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