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0集
由 正慈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述著的《法華經講義》這部書來為大家說明。
現在 世尊正以偈來重新宣說這些無量無邊從娑婆世界下方虛空前來的菩薩摩訶薩們,關於他們的因緣以及道心殊勝之處。上集說到「如是諸子等,學習我道法」,這集接著來說「晝夜常精進,為求佛道故」。
他們「晝夜常精進」,是白天努力修行,晚上也努力修行;這麼辛勤努力的目的是為了佛菩提道。就如大家在同修會裡學法,與在會外的道場有所不同,一般所謂的學佛都很輕鬆,沒有什麼壓力,最多就是去幫忙作義工,身體累一點而已,可是大家嘻嘻哈哈一會兒就過完一天了,然後說是法喜充滿。可是在同修會裡面學法會有壓力,這是由於「法」的壓力,因為 導師希望大家來正覺學法不要原地踏步,因此親教師們就會不斷地把勝妙法教給大家;但有時往往教得太深,有的同修就會覺得壓力大,來上課都不太聽得懂,然而這只是在學法的修行上會有壓力。因為,也許在進階班裡經過一個禪三以後發覺:「我旁邊的同修怎麼不見了?」原來他終於破參,改去上增上班了,於是自己就有了壓力;但有這個壓力其實才是好的,這樣才會有推著自己前進的動力。
因此來同修會學法會有壓力,壓力的來源就是法的實證與否。那麼為了法就必須要精進,就是當在法上不能突破時,要去檢討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是福德不夠、或是性障太重,還是定力不足等等,都應該自己靜下心一一去檢討;然後把那一些欠缺的部分補足了,不開悟也難。所以有時候有的同修作義工時,簡直是拼命在作,而他一直沒有想要求快速開悟,可是佛菩薩就常常會去夢裡面指點他,因為他真的感動了佛菩薩。所以有一天在禪三道場破參的時候想:「啊!原來菩薩在夢裡面為我指點的就是這個,我那時好笨哪!怎麼都不知道。」有好多人就是這樣的。那有時候他夢見 導師,夢見多了都覺得不好意思——醒來就覺得不好意思;直到明心以後,才終於知道 導師在夢裡對他作了那一些事情,目的是什麼;本來以為是責備他不精進,所以來到夢裡打他,後來終於知道為什麼被打。
因此,只要精進努力地去作,一定會有感應,至於是什麼樣的感應,就不一定人人相同了。但這些感應的緣由就是因為「精進」:救護眾生精進、護持正法精進、努力聽經聞法精進、在看話頭的功夫鍛鍊上也精進;都因為常行精進的緣故,所以就會有感應。那麼這樣精進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求佛道啊!如果不是為了求佛道,那麼精進是要幹什麼呢?世間人大都懂得吃喝玩樂,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吃喝玩樂,每週都來正覺講堂聽經與上課,一坐就是兩個鐘頭,多辛苦!可是為什麼要繼續這樣子每週都來?就是為了佛菩提道!所以凡有所為,只要是為了求佛菩提道,全部都是正確的;而修行的時候,只要是夠精進,佛菩薩就一定會有感應。
那麼 佛說這一些菩薩摩訶薩們,就是這樣勤求佛道,而他們住在哪裡呢?住在娑婆世界下方的虛空中安住。這個「下方空中住」到底是個什麼世界?這就是 釋迦如來方便施設的實報莊嚴土,給這一些菩薩摩訶薩們所住的地方。他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下方的虛空中安住,都是努力在修行,所有的時間從無空過,這樣的進步是很快的。可是想要到這個地方去安住修行,得要有很大的福德,還要很高的證量,福德與證量不夠是去不了的。
這一些菩薩們「志念力堅固,常懃求智慧」,他們的志向很高,而且念力堅固,不是卑劣心,也不是輕下心;由於心志高的緣故,使得法上的勝解非常強,因此他們對於法的憶念就很堅固,不會遺失。念力是否堅固與勝解以及他的志願強不強,有直接的關聯;如果勝解不夠,那是記不住的,用死背的方式不可能記得住實相般若勝妙的義理;如果那個志願不夠強,對於佛法有輕下心,認為這個不重要,那他就不會把這個法很深刻地記住,就沒有念力,所以表示他只有念根而沒有念力。所以「志念力堅固」是要由兩個部分來完成,就是勝解具足,以及有增上的重法之心,因此對於法就不會遺失。那他們這樣子作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殷懃地求證佛菩提智!
而且這些菩薩摩訶薩們都可以為人說法,所以他們「說種種妙法,其心無所畏」。因為對於佛菩提道的妙法已經有勝解,也產生了念力,不會遺失,那麼為人演說時,可以如法善說,自然心中就無所畏懼了。比如正覺的同修們,只要在進階班待上個三、五年,到外面任何道場說一些法,別人一定會說:「你為何這麼有智慧?」因為講如來藏、講真如佛性的妙法,對他們來說都是聞所未聞法。因此只要在進階班待久了,到了哪個山頭上去說法,可以「其心無所畏」,真的不必有所畏懼,何況是已經破參了;那如果是助教老師、親教師們就更無所畏懼了!因為有法的實質。
而這一些下方來的大菩薩們,他們的證量可是更高,因為他們都已經入地了。再想一想,他們可以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那至少得是幾地菩薩呢?至少得要四地菩薩!最少一定要三地滿心而且已經有意生身了。那您說他們為眾生或者為別人說法的時候,心中會有恐懼嗎?當然不會!自然可以「說種種妙法,其心無所畏」。
世尊接著說:「我於伽耶城,菩提樹下坐,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今皆住不退,悉當得成佛。」世尊說:「我在菩提伽耶城外,在菩提樹下宴坐,參究之後得以成為至高無上的正等正覺,開始運轉無上法輪。」這是說 世尊所示現在菩提伽耶城郊的菩提樹下端坐是參禪,並不是修定。釋迦如來是捨棄了六年的苦行,然後把身體沐浴乾淨,接受了牧牛女的乳粥供養,再接受牧童的那一大把細草,於是走到樹下把細草鋪平了,坐在那裡參究。是這樣參究而成佛的,不是在那裡打坐入定而成佛;因此成佛是靠智慧,不是靠打坐的一念不生。
世尊參究實相及眼見佛性而成佛之後,觀察如何利樂眾生,當時就發覺這事情很困難,因為要利樂眾生的時候,該從何說起呢?眾生完全不懂,而這麼深妙的佛法要怎麼說明?諸位想想看,若已經在增上班或者在進階班學了那麼多的法以後,到外面去,遇到號稱是真正學佛的人,你想要跟他說明佛菩提道五十二個階位是要修什麼法,得證什麼境界,他們不一定聽得懂喔!若再說要證真如,他們會問說:「真如是什麼?」因為他們連我見的內涵都還不瞭解,何況這是大乘法中所證的真如,真是無從說起啊!
那只好設想低一點的層次,為他們講講因緣法好了,所以為他們宣講十因緣、十二因緣;可是他們可能連名相也聽不懂,例如說「識緣名色」時,他們立即會問:「請問名色是什麼?請問識是什麼?」真是無從說起。於是只好再降下來講更低層次的法,為他們講聲聞道,先說明五陰、十八界,然後才能為他們演說苦、空、無我、無常。他們終於可以聽懂了!所以只好從聲聞道開始講,就從苦聖諦開始說明。
可是你把四聖諦詳細演說了一遍,他們就能法眼清淨而得初果嗎?還不行!所以還得要再為他們講第二遍說:這個「苦」應該要知道,這個「集」是應該要斷的,這個「滅」應該要證,這個「道」應該要修。這樣講完了,也才只有二轉八行法輪而已,最後還要重講一遍四聖諦說:這個苦你必須要親自去觀察,確實是苦;這些是集,你必須要親自去觀察,一一觀察這些都是集;這些苦與集,都應該要去滅,要從實質上去滅除,不是只有知道應滅,而是要在實質上真的滅,在實質上滅了以後你才可以出三界;但實質上要滅它,該怎麼滅?這個八正道要如實履行,必須一一達成道的實修才能滅盡。這樣才叫作「三轉四聖諦法輪」,或者叫作「三轉十二行法輪」。
所以 佛陀當時開始轉法輪,先度五比丘就是必須這樣三轉四聖諦法輪,真是不容易啊!正因為是 佛陀的教導攝受,他們都能成為阿羅漢;憍陳如是在講第一遍時就成為阿羅漢,其他則是要講第二遍,有的人是要等到講第三遍才成為阿羅漢。但如果以現在的會外學佛人一般,是連「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都不懂或不瞭解,或是瞭解以後對「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的道理不瞭解,或瞭解而不信受,這時心性尚未調柔,知見也還不足,根本就連聲聞初果的四聖諦都還不該聽聞的啊!那麼可想而知,在同修會學的這個明心與見性的法,到外面去演說時,他們真的難以理解;只能先藉由會內的書籍不斷地向會外流通出去,也許現在在外可以遇到一些有緣人,為他們講起來時他們還容易接受,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可是這一些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的菩薩摩訶薩們,都是地上菩薩,那他們是怎麼樣證得這樣的境界?其實是先有 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示現成佛之後再觀察說法的因緣,決定應該先從二乘道開始講,這是初轉法輪;接著第二轉法輪講實相般若,到第三轉法輪講唯識種智、方廣諸經。可是初轉法輪的時期,世尊晚上也要同時去度這些菩薩們,專為他們講解唯識種智的深妙法,快速增益他們的證量,因此說「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從表面上看來好像是 佛陀成佛以後才開始教化他們;然後初發道心就到達四地、五地、六地去了。表面上看來是這樣,這部分在經文的下一品〈如來壽量品〉世尊會再說明。接著說這一些人「今皆住不退,悉當得成佛」,全部住於行不退的菩薩地中,這一些菩薩們未來全部都會成佛。
「我今說實語,汝等一心信,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最後 世尊吩咐說:「我如今說的都是真實語,你們大家都要一心信受,不要懷疑我的說法。我其實從很久遠以來,就不斷地教化這一些菩薩眾們。」意思就是說,這一些菩薩們,並不是 世尊這一世示現成佛以後才開始教化他們的,他們能夠修到今天的層次,並不是單在這一世修成,而是很久遠、很久遠以來就跟著 世尊修學;世尊不斷地教化他們,所以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可是 世尊這樣說完,大家就能信嗎?因為顯然很難信啊!所以 彌勒菩薩認為大眾會覺得有可疑之處,應當要為大家再請問;連自己是妙覺菩薩都會有這個疑惑,何況其他的菩薩們,當然得要請問啊!因為從來沒有看過 釋迦如來教化這一些菩薩們,所以 彌勒菩薩就再提出請問。
接下來 彌勒菩薩的請問以及 世尊如何開示,我們就留待下集的親教師為您說明,感謝您的收看。
祝願您:身心安樂、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