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持品(二)

第095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視頻弘法節目,目前正在為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二)單元。

在上一集中,我們談到在法華大會之中,五百位阿羅漢以及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都發願要在他方國土演說《妙法蓮華經》;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以及耶輸陀羅比丘尼,和相隨的六千人,也都發願未來會在他方國土廣為宣揚這部《妙法蓮華經》;等這三批人都說完了,世尊就改看向那他方世界來的「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這些大菩薩們都已經到了不退轉地。這些不退轉的大菩薩們,都已經得到了佛法的陀羅尼——也就是佛法的總持,是九地菩薩,具足四無礙辯的功德。世尊看著這些九地菩薩,菩薩們一心合掌,希望 世尊明確的告訴他們要在此土受持《妙法蓮華經》,並且能為人演說,可是 世尊卻默然沒有表示意思。於是這些菩薩們念頭一轉,心裡明白:「我們應該自己去作,因為世尊看著我們,而不是環顧全場,所以我們應該自己去作。」所以他們就在 佛前發願,願意在五濁惡世宣講《法華經》,並且也願意在 如來示現滅度以後,不斷來往十方世界,教令眾生書寫、受持、讀誦《法華經》,也能夠為眾生解說其中的真實道理;並且教導大眾依照《法華經》的意旨如法修行,同時還能夠正憶念這一部經。並且祈求 世尊能遠遠地守護他們,讓他們能順利的從頭到尾完整地將《法華經》演述完畢。

菩薩們發願完畢以後,為了想幫助那些心量不夠廣大的菩薩,於是又重新用偈頌再說一遍。偈中說:【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妙法蓮華經》卷4)為什麼惡世中比丘諂曲而不直心呢?那是因為希望獲得世間的財利,所以才需要諂媚於那些大施主。

這在古來的佛教界就是很平常的事,所以才會有一對諷刺的對聯流傳下來,這幅對聯是這樣的:「坐,請坐,請上座;茶,泡茶,泡好茶。」也就是接待在家居士時要分等級!普通的小居士、小護持的人來了就說:「茶!茶!」那侍者一聽就懂了,座位不必特別去擦乾淨,也不必請到最大的廳堂、最好的座位。那麼茶呢,就是很普通的就行了。如果來的居士是比較護持的,每一次來就奉上十兩紋銀,那和尚就說:「請坐!」侍者一聽,懂了、懂了!沒辦法泡雨前,至少也泡個碧螺春吧!如果是大官,每一次來就奉上五百兩、六百兩紋銀,大和尚一聽是他來了,出三門外遠迎;因為早就通知他要來,大和尚早等著了,於是一接到通報,立刻三門外遠迎;迎進大廳來就說:「請上座!」然後就跟侍者講:「泡好茶!」侍者當然就聽懂了,趕快就把雨前泡了來,這就是諂媚心嘛!對不對?

有諂媚心時,相對就會有慢心!那小居士來時,大和尚說:「茶!茶!」這就是慢心啊!覺得說:「哎呀!你這個小居士啊!不值得我一看。」但是不論如何,人家終究是來護持的,總是要陪著講幾句話。為什麼他要這樣呢?就是因為名聞利養嘛!這樣的人就是有諂曲,他們的世間智慧是很聰明的,所以叫作「邪智」——都不用心在正法上。他們如果把邪智邪慧改在正法上用功,遲早都會開悟;即使悟不了,至少也可以得個聲聞初果,成為通教菩薩初果也不錯啊!可是他們偏不,都只是在世間法上用心,所以叫作「邪智心諂曲」。這種人一定會有一個現象,就是「未得謂為得」,還沒有證得到的智慧或定境,他們會自己稱已經得到。聲聞菩提沒有得到,也自說他有得到;大乘菩提還沒有得到,也說他已經證得了。

因為這樣子向人家謊稱的緣故,而眾生迷信,然後就會想:「喔!我師父聖人耶!」於是就拿大把大把的錢財來供養。可是實義菩薩不看供養,不貪求供養。但是那一類人就會貪供養,他們沒有實證的內涵,又想得到供養,唯一的辦法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菩薩們可以看看那一些貪求供養的人,哪個不是這樣呢?譬如,明明就不懂公案,偏偏還要講公案、寫公案,目的在哪裡呢?是要讓人家誤認為他開悟了。所以不懂禪宗公案也要講、也要寫,顯示說:「你看,我懂公案。」「我懂公案」的意思代表什麼?知道嗎?就是向大眾顯示說:「我開悟了,開悟者就是聖人。」可是真正開悟的禪師講什麼呢?都是說「實際理地無聖亦無凡」,哪來的聖人?

譬如,我們來看看趙州從諗禪師,大王派了大將軍送了許多銀兩來,老趙州怎麼樣呢?下座去迎接;因為大將軍不是那個根性,老趙州非得要下禪床才行,就到方丈室外去迎接他。等到真定帥王公來的時候,老趙州卻反而坐在禪床上一動也不動,不但不出方丈室外迎接,連下禪床都沒有。老趙州很有智慧,告訴侍者說:「貧僧接待檀越,有三種法:末等人來,三門外接;中等人來,我下禪床迎接他;第一等人來,我坐在禪床上接。」上等人來了,只是坐在禪床上迎接。大王一聽,心想:「喔!原來我是上等人啊!」所以老趙州有時也不得不委屈一下,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官家最大,可是最大的官最好應付,最小的官反而是最難應付的,有時得要委屈自己來顧全大局;但他可不是為了名聞與利養,因為他的名聲早就傳遍了京城,他還要求什麼名聞?都不需要求了。利養呢?他又不貪求什麼享受,還要貪什麼利養?只是為了正法的久住,有時只得變通一下,所以他就使用這樣的方便。

但是在一般的道場,剛才我們說的那一幅上聯、下聯,可都是常常在運用的,所以坐與茶之間就有分等級了。但在我們正覺同修會裡面,對所有居士們都沒有頒給什麼標章,也沒有分什麼等級。可是在一些大山頭裡,他們都把居士們分為九品。護持他們的居士都被區分為九品,所以有一品功德主、二品功德主,三品、四品、五品乃至到九品。這是真實的事喔!如果來到本山或者去到某一個分院借宿時,寺裡就看你是幾品功德主,依照品級給你住不同等級的房間,吃不同的飲食;這還能叫佛法嗎?然而在禪師眼裡卻是無聖亦無凡啊!

也就是說,在五濁惡世中,他們有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但我們正覺是異類。所謂「異類」是說不同於一般人類;當人類全都成為只看重功利時,我們寧願當異類,也不要與他們一樣。「異類」不是人類;那我們是什麼呢?對了,是菩薩!所以我們不搞那一些等級,即使是大官來上香,也都一樣,一視同仁;法上也一樣,不管誰的官作得有多大,想要得這個法,一定得要經過兩年半共修,共修完了還得接受各組的審核。不會因為他的官大就必須給他先去打禪三,而別人作義工,每天累得一塌糊塗,他卻從來不作義工,各組的評語都很差,我們憑什麼讓他去打禪三呢?所以我們正覺就是這樣的立場,我們這個法不賣,我們要看學人的菩薩性;只要他的菩薩性足夠,努力護持正法,他就有證悟的因緣。如果菩薩性不夠,即使捐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過關,有本事就自己闖過去啊!所以禪三想要過關很不容易,得要過五關、斬六將。我們的法不賣,就是這樣子。

末法時代許多的比丘、比丘尼們,當你把正覺的書送給他們,他們會說:「我們不讀居士寫的書!」那顯然連 維摩詰大士來了也度不了他們,真的是沒辦法呀!這就是惡世中「我慢心充滿」的比丘。這種我慢心充滿的凡夫,自稱為佛的人很多,密宗是最具體的代表;若是自稱開悟的,在正統佛教中那可就太多了。譬如以前台南有人講實證解脫捷徑之道,然而他所說的那個不是捷徑,而是繞遠路,因為目的地是錯誤的。也有人自稱證得初禪,但卻無法說出如何證初禪的原理,實證的過程、證後又會如何;既然講不出來,卻說他有禪定,佛法中或是世間禪定的法中都沒有這回事!一定要有內容、要有方法,然後告訴大家如何去取證,這樣才是實證、實說呀!所以這種「未得謂得」的事情太多了,末法時代都是正常的;這種人一定是自我心中充滿了慢心,否則他們不會這樣作的。

接著說:「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這裡所謂的「阿練若」,是指修遠離行、修苦行,所以穿著「衲衣」,也就是穿著出家人的補衲衣,住在空閑之處;一般而言,這種人會有很強烈的慢心,他們如果看見比丘、比丘尼在市區弘法,就會瞧不起:「哎呀!你們在那邊就是為了名聞利養,你們看我多清淨啊!我什麼都不貪求。」其實他是貪求不到,若是有機會,他比誰都貪呢!這類人只是故意示現那個清淨的模樣,想要騙人家說:「我是很清淨的。」然後人家以一座大寺院來供養時,他還裝著說:「哎呀!不要啦!不要啦!這個我沒興趣啦!」然後人家三求五求、七跪八拜以後,他才點頭說:「好啦!好啦!我就勉強接受啦!」其實他心裡愛得不得了。這種人都是自認為:「我才是行真道,你們都是假修行。」因此輕賤在人間遊行、利樂眾生的菩薩。這類人是不肯來人間利樂眾生的,總是自命清高而瞧不起人。菩薩們都在人間,不會去躲起來只顧著自己;而這種自命清高的人,會輕賤一切的菩薩。

這種人往往因為貪著利養的緣故,與白衣說法。他既然不求任何世間法,自命清高,那人家來了,又何必為人說法,不理人就行啦!「我什麼都不要,我是阿羅漢!」阿羅漢灰身泯智,什麼都不求,就是等著入無餘涅槃,而他卻又要為那一些在家居士們說法,目的是為了求取恭敬。初學者什麼都不懂,就會把他當作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對他恭敬供養;然而,求得恭敬的目的,卻是為了名聞與利養。一般來說,只要有名聞,利養就會跟著來。有了名聞之後卻能不受利養,這個真不容易,在人間像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找得到的呀!

另一類高推自我證量的人,或是以修苦行、清淨行自居的人,其實都是貪著利養的;他們為白衣說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恭敬與利養。如果人家對待他,就好像對待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一樣,他的利養心就生起來了。因為一般人聽說他是阿羅漢,而且是大阿羅漢,心想:「喔!這真是不得了啊!是人天應供,連天主都要供養他耶!」於是大家就大把銀子、大把銀子送來供養他了。

接著說:【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於是經。」】(《妙法蓮華經》卷4)這一類貪著利養的人,心中一定懷著惡心,而且常常想念世俗事:我的寺廟能不能多蓋幾間?我能不能多收一些信徒?我能不能多養出一些出家弟子?我的寺廟能不能蓋成世界最高的、成為世界紀錄?都是在世俗事上努力追求第一。臺灣佛教界就是像這樣子,都在世俗上追求,而這些第一都沒有任何佛法實證的本質。而這些堂頭和尚住在某某山、某某山、某某山,都是在山上,假名「阿練若」。

各位菩薩!這些懷著惡心,常念世俗事的惡比丘,又會有什麼樣的動作呢?下一集我們再繼續來探討。感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