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菩薩提婆達多(下)

第073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單元。

我們繼續來說明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與逆行菩薩提婆達多的關係。在《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當中,如來接著以重頌說:【「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搥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採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惓。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妙法蓮華經》卷4)

這一段經文的重頌是說:「我憶念起過去劫之中,為了勤求大法的緣故;雖然我當時是作世間的國王,但是我不貪求五欲之樂。我就下令搥鐘宣告四方,假使有誰有大法的話,如果他能夠為我來解說,我這個國王願意捨位,以自己的色身來當他的奴僕而奉事於他。當時有一位阿私陀仙,來向國王說:『我有微妙的法,是世間所稀有的妙法。如果大王您真的能夠修行的話,我將會為您來解說。』當時國王聽聞到這位阿私陀仙的言語,心中生起了大喜悅,隨即跟隨著這位阿私陀仙,常在左右而供給他生活上所需的一切;包括為他採拾柴薪以及水果,或者可以煮來食用的果菜,隨時恭敬地奉事給這位阿私陀仙;當時這位國王因為他心心念念所惦記的,都是為了最勝妙法的緣故,所以身與心都沒有懈怠與疲倦。他是普遍地為一切眾生而不是為自己,來精勤地求證勝妙的大法;他也不是為了自己的色身或者自己心中的受用,也不是為了求五欲之樂。所以他為了大法的緣故,雖然身為國王,還是很精勤地尋求,而終於獲得這個《妙法蓮華經》最勝妙法;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漸次修行而到後來得以成為究竟佛,因為這樣的緣故,今天為大家來演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

經文中說,真的想要成佛,一定得要聽聞《妙法蓮華經》。如果不聽聞《妙法蓮華經》,就不知道成佛的時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往往就隨便的以為一明心就是成佛了,或者以為開悟了就是成佛了,或者只是落入意識離念靈知當中,也自認為說這一悟就是成佛了。當我們真正聽聞如實演述的《妙法蓮華經》,就會具足瞭解成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怎麼可能有人即身成佛或者即生成佛,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說法。所以,世尊特地說出來祂因地時自己的經歷。世尊在過去無量無邊無數劫之前,為了勤求這個大法的緣故,雖然作為世間的大國王,這算是世間天,是人間最有權力的人。可是雖然當了國王,為了求這個大法,他不貪五欲之樂,而命令手下四處搥鐘宣告:「什麼人有大法,能夠為我解說,我國王願意親身當他的奴僕,供給所需。」

什麼才是大法?一般人聽了,大概都認為《金剛經》就是大法,因為《金剛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而三乘的賢聖也是因為此經的緣故,才有實證上的差別。以前這句話,大家不太相信;在 平實導師將三乘菩提具足顯示出來以後,確實是有差別的,三乘菩提都不能夠外於「此經」金剛心如來藏而能夠存在,證實《金剛經》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完全正確,沒有一絲絲的不真實。但是,《金剛經》就是大法嗎?仍然不是!因為《金剛經》談到的只是般若的總相與一些別相而已,而全部的別相都還得要靠像《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才能夠具足說完;即使具足說完了,也還只是別相,都還沒有談到一切種智。

或者也許有人想到說,一切種智就是最勝妙的大法,只要努力修一切種智就行了。但是,這樣子還是不能成佛,因為也許哪一天,假設他證得猶如鏡像、或者猶如光影,或者猶如谷響等等的現觀,他就會自以為成佛了。這是因為他還沒有具足瞭解佛地的境界相,也沒有具足瞭解初地到十地所應修學的內涵,所以當他滿足了三地心、四地心時(當然這是故意施設的狀況,事實上是不可能如此),可能他會生起一個妄念說:這是不是成佛?我可以遊歷十方世界了,我也可以變現化身,我也可以變化自身如同佛身,我也有道種智。就會有產生一念的可能:我是不是成佛了﹖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不知道真正的大法,而真正的大法就是《妙法蓮華經》,把佛地的境界為大家詳細演述出來。

比如說授記,座下的阿羅漢們迴小向大證悟了,什麼時候可以成佛?各人不同,佛卻必須對這些弟子們一一授記,說明每一個人將來的佛號是什麼,他們的菩薩弟子、聲聞弟子各有多少,接著正法、像法、末法住世各有多久,甚至針對特別的弟子還得授記說:你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弟子繼承你的如來家業。這授記,三地滿心、四地滿心、五地、七地菩薩都作不到。但《法華經》就這樣子示現出來:成佛時是可以為人授記的,清清楚楚地看見了。除此以外,多寶如來也要來印證:這一尊佛所說的這一部《法華經》是如實的。現在有一個問題,當某些人自稱成佛的時候,他有沒有把握說:我以自己的內容來講《法華經》,我講的《法華經》不是以前從諸佛那裡聽聞來而照本宣科的;而我講《法華經》的時候,多寶如來一定會來聽。他有沒有把握?

如果轉二乘法輪,那也是法輪,可並不是大法,那只能稱作小法;雖然外道凡夫都證不到,但仍然是小法。《金剛經》是大乘法輪,也是法輪,雖然它對於二乘人來講,稱之為大法,但如果要從《法華經》來講,依舊還是小法,不是大法。只有《妙法蓮華經》才能夠稱之為大法,而且是永遠不可推翻的究竟定義的大法,因為它函蓋面既深且廣。只要如實聽過《法華經》,而不是依文解義的,就會知道佛地難思議。即使是八地、九地菩薩,在成佛之前,他想起以前親聞 世尊演述《妙法蓮華經》以後,不管他遠行到何處去,到哪一個世界去,永遠會有一個作意存在:「佛地難思議,我今在遙。」這個作意永遠會存在;雖然到了八地、到了九地,但實際上距離佛地還是很遙遠。何況是才剛入地或者三賢位的菩薩。

所以真正的法輪只有三乘菩提可以當得,然而這個三乘菩提是不是大法?其中也還是有很多層次的差別,這是大家應該要弄清楚的。所以只有《妙法蓮華經》所說、所顯示的佛地境界,函蓋了無量無邊法在裡面顯示出來,才能夠稱之為大法。在 佛陀的時代,大師就只有一位,就是 釋迦如來。因此,法之所以為大,並不是單單 佛陀說出來的就一定是大,因為 佛陀說出來的有前後三轉法輪,表顯三乘菩提法輪層次的不同。

即使大乘菩提還不足以稱為至極大法,得要《妙法蓮華經》才能夠稱之為大。可是顧慮到眾生層次的差別,所以對二乘人就說大乘法為大,是真正的大法。對凡夫、對外道而言,就說二乘菩提很大,因為他們都無法實證。對於三賢位菩薩而言,說道種智很大;乃至對於諸地菩薩而言,只有佛地的境界才稱之為大,而佛地的境界就藉著《妙法蓮華經》來宣說。如果不是依文解義,而是聽聞到 世尊如實演述,自然就會知道《妙法蓮華經》為何稱之為大,它之所以為大的道理在何處;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這樣才算真正的知道什麼叫作大法。我們應該將這種子種進心裡面以後,在八識田當中種進去,將來不論哪一世,即使有胎昧或者無胎昧都不論,只要有一世是自己重新證悟了,那個時候出去當法主,絕對不會認為自己已經成佛了,因為我們會很清楚知道自己還沒有佛地的境界。縱使我們已經有道種智也不會自大,就是因為已經聽過《妙法蓮華經》,所以什麼是大法,我們已經瞭解了,這才是真正的大法。

過去無數劫之前,釋迦世尊就是為了求這個大法,雖然當上了世間的國王,他不想貪求五欲之樂,反而搥鐘告知四方一切人:「誰有大法的話,如果願意為我解說,我親身當他的奴僕。」身為國王願意當人家的奴僕,這顯示他一點點慢都沒有,這也顯示他有些懂得什麼是大法。當時有一位阿私陀仙,阿私陀仙翻譯過來就叫作無比仙。為什麼是無比?因為他有一種功德,世間人無人能比,而且一切仙人都不能夠跟他相提並論,也就是他能夠禁制一切毒氣,不管什麼樣的毒氣,遇到他都沒有用;只要有他在的地方,眾生就平安;因為毒氣會被他所禁制,不能產生作用。這個功德無人能比,所以他就被稱為無比仙。翻譯過來的時候又叫作莊嚴仙,為什麼他叫作莊嚴仙呢?因為他生來最莊嚴,一切仙人不能跟他相提並論,所以又叫作莊嚴仙。

在欲界天神口中所說的仙,或者是 佛陀所說的仙,是住在人間遠離世間人類的欲求,住在山裡面努力的修練而有特殊功德,那就叫作仙。經文中說,當時有一位無比仙來告訴大王說:「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他這個法確實是微妙法,因為所有的經典,除了《法華經》以外,沒有一部經典是這樣子顯示佛不共菩薩境界的,只有這一部經典這樣子顯示出來,所以這個法真的很微妙。他就告訴大王說:「我有這麼一個微妙法,如果你真的願意修行,我就為你說。」這時國王聽到阿私陀仙的話,心中生起了非常大的喜悅;因為他身為國王,他相信沒有人敢欺騙他。於是他就跟著這位仙人去當他的徒弟,日常生活一切所須都供給了。

這就是說,他得去採拾木柴回來當作生火之用,也必須要去採集瓜果,乃至稻子或麥子等等供給仙人充飢之用,於是仙人可以有時間來為他演說《妙法蓮華經》。國王就這個樣子,只要仙人有所需,他隨時都準備妥當,隨時都很恭敬地供給日常所需。因為他的心中、他的情緒裡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妙法;所以每天聽聞妙法時非常快樂,服侍這位阿私陀仙而去作各種工作的時候,雖然很勞累,卻完全沒有懈怠或者疲倦的想法。

世尊接著說明,那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 釋迦如來,在無量數劫之前的因地,可能都已經證悟了,但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最妙法,為追求最勝妙法,遇到阿私陀仙,阿私陀仙就為他演說《妙法蓮華經》;所以他對六度波羅蜜的認知就與以前有所不同,瞭解悟後到達佛地還要有這麼多的功德,這不是單單修學般若波羅蜜或是六度波羅蜜便可以達到的,漸漸知道應該次第進修才能夠成佛。那麼當時身為國王而願意這樣親身履踐去當徒弟,恭敬地供奉這位阿私陀仙,只是為了聽聞《妙法蓮華經》,動機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普遍地為了眾生。如果單單是為自己,不會有多少人願意這樣作,而是因為有那個大心為了眾生,所以這樣子精勤求證這個大法,這也證明不是為自己本身,也不是為了求五欲。

如果為了求五欲,繼續當國王就行了;縱使來學了《妙法蓮華經》,所能夠得到的五欲樂不會比當國王多,顯然不是為了五欲樂;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他雖然當了大國王,還是很精勤來求大法,因此才獲得《妙法蓮華經》。最後終於由於《法華經》深妙理的緣故,後來次第修行成就佛道。世尊就這樣子親口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妙法蓮華經》,否則不可能究竟成佛的。就這樣子,大家就會瞭解《法華經》的勝妙,不是在這一些語言文字上所能夠知道的。當我們聽過這樣子如實宣演的《妙法蓮華經》,這種子就會在我們的心中,即使我們不能夠鉅細靡遺全部都記得,至少已經知道一個大概,未來世不論我們離開了胎昧或者還沒離開胎昧都是一樣,未來世證悟以後,隨即會知道自己還沒有成佛,於是不會因為大妄語的緣故而下墮惡道。

今天這一集為各位菩薩說明「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與逆行菩薩提婆達多的關係」就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