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菩薩勇猛、精進、持戒、行頭陀者?(上)

第069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單元,我們繼續來說明受持《法華經》的功德有多麼的殊勝。

在〈見寶塔品〉當中,世尊說了一段的重頌,最後並作結論說:【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妙法蓮華經》卷4)

這一段經文的重頌是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非常難以受持,如果有人能暫時的受持,我釋迦牟尼佛就會很歡喜,不但如此,諸佛也同樣很歡喜;像這樣子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是諸佛所讚歎的佛弟子,這樣的人就是勇猛的人、就是精進的人,像這樣子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就稱為真實持戒、真實在修持頭陀行的苦行者,未來就能快速獲得無上的佛道。如果有佛弟子能在未來世閱讀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個佛弟子就是真正的佛的兒子,他住於淳善的境界中;佛滅度之後能夠理解其中的真實義的人,這個人就是諸天以及人類的世間之眼;在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的恐怖畏懼的世代之中,而能夠短時間為大眾演說《妙法蓮華經》,這個人是一切天、人都應該要供養者。」

如果前面都沒有聽過 平實導師詳細的解說《法華經》,今天突然聽到這一段經文,心裡面一定會懷疑:「這是真的嗎?」就像是有出家的法師,公開說大乘經典都是神話一般;因為像《法華經》的大乘經典,實在太難以思議了,這文字看來都好簡單,又好像是在講神話,似乎沒有什麼深妙的義理;可是 世尊竟說能夠暫時受持此經,諸佛就會很歡喜,釋迦如來也很歡喜。

此經的意涵確實難知難解,這樣的經典想要受持,確實非常非常的困難,因為真正的受持不是依文解義,而是如實理解其中隱含的妙理。所以,如果有人能夠依它的真實妙理而受持的話,釋迦如來一定非常的歡喜;釋迦如來歡喜,當然諸佛都會同樣的歡喜,因為佛佛道同,因此這樣的人是諸佛所讚歎的人。

可是,為什麼這叫作勇猛,又叫作精進呢?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就是受持如來藏「此經」的人,受持如來藏的人則是在菩薩道上努力精進、勇猛修行的菩薩。菩薩初發菩提心,就已經發四宏誓願,第一個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而度眾生就必須以四攝法來攝受眾生,並且接引眾生進入菩提之道。所以《大寶積經》卷54中 佛說:【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大菩提故,以如是等四攝之法,處於長夜攝受眾生,是名菩薩摩訶薩隨攝法轉。童子!如是攝法無量無邊,皆說名為菩提之道。】菩薩想要成就大菩提果,也就是成就佛道,必須以四攝法在不斷生死輪迴的長夜之中攝受眾生,這是菩薩隨著四攝法而運轉;這四攝法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這樣子以四攝法無量無邊的攝受眾生,就是菩提之道,也就是成佛之道。

所以成佛之道真的難,難在要利樂無量無邊的眾生以後才可能成就,成佛的福德是這樣子修集的,因此所須要利樂的眾生絕不是一般人所說的一百萬、一千萬、一億、兩億、十億人,而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人。菩薩得要十方的三界處處去受生,去跟眾生結緣;不論結善緣、結惡緣,全部都要結。假使完全沒有機會結緣時,就結個小惡緣也行,未來世才會有機會度這個眾生;因為未來世會因為這個小惡緣再相逢,那時候我們就快快樂樂的還債。

我們的六親眷屬很可能是我們的冤親債主,如果我們這一世快快樂樂的還債,下一世這六親眷屬就逃不了我們的手掌心,也就是很容易被我們所度。我們對我們的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每一世都是以四攝法來攝受他們,跟他們結了很好的緣,加上兄弟姊妹等等,由近而遠的親戚、朋友、同學等等,都結了很好的緣;在這一世我們如果還沒有辦法度他們,但是已經跟他們結了善緣,未來世他們見了我們就會看得很順眼,我們就容易度他們。一般而言,我們的親屬在這一世是很不容易度的,但是隔了一世就容易了,因為有過去世的一種親屬的善緣存在;就這樣子,在三大無量數劫之中度了無量無數的眾生以後才能夠成佛。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修集無量無邊的福德,要攝受無量無數的眾生,才能夠成就我們自己的佛土,因為攝受佛土就是攝受眾生。如此就可以理解《法華經》中說,世尊成佛時所經歷的過程,就這樣子示現出來,而且聲聞弟子迴心成為菩薩以後,世尊在為這些菩薩們授記的時候,也有人是過無量阿僧祇劫以後才能夠成佛的;最快的阿難尊者,也不是這一、兩劫就可以成佛。這個時候想一想,在未來成佛以前還須要攝受很多的人,而我們現在攝受了多少人呢?我們所攝受的佛土有多少呢?其實數目很少。如此,如果一直急著想成佛,將會越來越難過。

所以,想清楚了,就應該知道不必急著成佛,老老實實去修行就對了。該怎麼攝受眾生、怎麼攝受佛土,就怎麼樣去救護眾生;該怎麼樣子護持正法,努力去作就好了,不必問什麼時候可以成佛;因為時間若是到了,因緣條件具足了,自然就成佛了。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受持《法華經》的人,是要準備很長很長的時間去利樂眾生的,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一個百萬劫又一個百萬劫,就這樣子一個無量數劫又一個無量數劫,不斷地去利樂眾生,這樣子才叫作勇猛。

在《楞嚴經》卷3中,阿難尊者讚歎 世尊並發願說:【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阿難尊者說:「我伏跪在地上請世尊為我證明,我要學習世尊在五濁惡世之中,發誓要先進入五濁惡世來度眾生;我在這五濁惡世勤苦度化眾生以後,如果還有一個眾生尚未成佛,我阿難就不會在這個世界示現進入涅槃。」

阿難尊者這種大願,對不迴心的阿羅漢們,一聽腳底都發涼了,因為定性聲聞人他們覺得這一世已經夠苦了,為什麼還要再去投胎,下一世還要再來?他們是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定性聲聞聽到 佛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他們完全沒有意願成佛,他們不願意迴心,一聽到 佛陀入涅槃,連結集法藏都不願意,當下直接就入涅槃去了。可是菩薩們不怕在五濁惡世生死輪迴,證悟之後願意一世又一世繼續在人間,留在五濁惡世當中跟眾生結緣,救護眾生,這才叫作勇猛。

所以受持《法華經》的意思,就是要不畏辛苦,甚至不怕胎昧,一世又一世在人間自度度他,這才叫作勇猛。定性聲聞不迴心的阿羅漢們是作不到的。所以能夠這樣子受持,雖然即使是暫時而受持,也叫作勇猛,因為定性聲聞是不肯暫時生起一念愛樂之心來行菩薩道的,所以這樣的人叫作精進。因此勇猛與精進的意思,在菩薩道中就是今天應該很努力參禪,可是家裡人有事的時候,就陪著家裡的人去辦事;老父母需要什麼,就陪著他們去作;快快樂樂地去作,不是臉臭臭地去作。雖然這一段時間,看起來沒有在勇猛、沒有在修行,但其實是在攝受佛土。這一對老父母,未來世就是我們所度的人。

在 玄奘菩薩所翻譯《說無垢稱經》卷1中記載:【世尊告眾菩薩:「諸有情土是為菩薩嚴淨佛土。所以者何?諸善男子!一切菩薩隨諸有情增長饒益,即便攝受嚴淨佛土;隨諸有情發起種種清淨功德,即便攝受嚴淨佛土;隨諸有情應以如是嚴淨佛土而得調伏,即便攝受如是佛土;隨諸有情應以如是嚴淨佛土悟入佛智,即便攝受如是佛土;隨諸有情應以如是嚴淨佛土起聖根行,即便攝受如是佛土。所以者何?諸善男子!菩薩攝受嚴淨佛土,皆為有情增長、饒益、發起種種清淨功德。諸善男子!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或復莊嚴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知一切法皆如虛空,唯為有情增長、饒益、生淨功德,即便攝受如是佛土。攝受如是淨佛土者非於空也。」】

《說無垢稱經》也就是《維摩詰所說經》,在經中記載 世尊告訴眾菩薩說:「諸有情眾生是菩薩莊嚴清淨的佛土。為什麼?如來說:一切的菩薩隨著所攝受的有情眾生所得到的增長跟饒益,這就是攝受莊嚴清淨佛土;一切的菩薩隨著所攝受的有情眾生發起了種種清淨的功德,這就是攝受莊嚴清淨佛土;一切的菩薩隨著所攝受的有情眾生應該以何種的方便而得到調伏,這就是如是攝受佛土;一切的菩薩隨著所攝受的有情眾生應該以何種的方便能夠莊嚴清淨然後悟入佛智,這就是如是攝受佛土;一切的菩薩隨著所攝受的有情眾生應該以何種的方便能夠莊嚴清淨內心,然後發起菩薩行,這就是如是攝受佛土。為什麼?諸善男子!菩薩攝受莊嚴清淨佛土,都是為了讓有情眾生增長、饒益,然後發起種種清淨的功德。」世尊舉一個譬喻說:「譬如有人想要在空地建造宮殿,這個宮殿是莊嚴,而且隨意無礙的,若是在於虛空中終不能建造完成。菩薩也是如此,知道一切法皆如虛空不真實,唯有為有情增長、饒益,讓有情發起清淨的功德,這就是攝受佛土。攝受建立這些清淨佛土,並不是在虛空中建立的。」

所以,菩薩的根本,就是攝受有情眾生、嚴淨有情眾生,所為所作,都是為了讓有情眾生增長、饒益,發起清淨的功德。菩薩道所有的修行,沒有別的,只有為增長、饒益有情,就是以莊嚴清淨的有情眾生作為佛土。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因為我們將來成佛的時候,我們的佛土不是自己可以單獨成就的,而是被我們所攝受過的眾生和我們結緣過的眾生,由他們的如來藏跟我們的如來藏一起來成就佛土的。所以菩薩的勇猛是這樣的勇猛,不畏懼生生世世的生離死別,這才是勇猛。阿羅漢們想到那麼至親的親人,終究要生離死別,痛苦死了,所以寧可出家先逃避了再說。定性聲聞的阿羅漢是很無情的,但是願意迴心成為菩薩的那些阿羅漢們就有情了,願意為無量無世以來的眷屬去受苦,所以發起勇猛心,可以接受三大無量數劫的生死苦。菩薩在人間,不論作什麼都是勇猛、都是精進,因為菩薩攝受了佛土,而攝受佛土就是攝受眾生。

最後,以網路上的一則故事,來譬喻說明菩薩在人間隨時在攝受佛土、嚴淨佛土,這也是菩薩勇猛、精進,而且能夠持久地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這是有關三個建築工人的心態的故事。有一個記者在工地問了三個建築工人:「你們在幹什麼?」第一個建築工人頭也不抬地回答說:「我正在砌一堵牆。」第二個建築工人回答說:「我正在蓋一棟房子。」第三個建築工人,回答是:「我在為人們建造一個溫暖的家園。」這第一個建築工人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作這個工作;第二個建築工人是有個理想,想要蓋一棟傳世的經典建築;第三個建築工人則是處處以人為本,以人為考量來蓋這棟建築。菩薩就是有這第三個建築工人的慈悲心量,菩薩知道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攝受佛土、嚴淨佛土,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使是在為生活而忙碌的時候,菩薩的心心念念仍然是在攝受眾生。當菩薩時時地以攝受佛土、嚴淨佛土的心態,在為眾生服務的時候,菩薩的內心是歡喜愉快的;因為愉快而且歡喜,菩薩在人間就能夠勇猛、就能夠精進,而且能夠持久地行菩薩道來利益眾生。

這一集有關「菩薩的勇猛、精進」,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