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單元。在上一集當中提到,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受持此經如來藏的人;受持如來藏的人,則是在菩薩道上努力精進、勇猛修行的菩薩;而能夠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的菩薩,當然是可以迅速的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這一集接著要來探討應該要如何地受持《法華經》?在《大乘入楞伽經》卷2中聖教記載:【大慧!我說如來藏,為攝著我諸外道眾,令離妄見,入三解脫,速得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佛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若欲離於外道見者,應知無我如來藏義。】《楞伽經》中 佛說:我所說的如來藏,是為了要攝受執著五蘊為我的諸外道眾,要讓他們離開虛妄的見解,進入大乘的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如此可以快速的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此諸佛都說如來藏,而且諸佛所說的如來藏,不同於外道所說以五蘊為我,或者是以大梵為我。眾生若是想要離開外道的錯誤知見,應該要如實地了知無我如來藏的義理。

在《妙法蓮華經》卷4當中 如來說:【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法華經》中 佛說:一切菩薩所證的無上正等正覺,全都屬於這一部《法華經》;這一部《法華經》開了方便門,而顯示了真實相。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法藏很深奧堅固,而且幽沉深遠,人間沒有人能夠到達,如今由我釋迦牟尼佛來教化成就菩薩們而作這樣的開示。

《楞伽經》中 佛說依止於如來藏,可以讓眾生快速的實證無上正等正覺;而《妙法蓮華經》中說一切菩薩所證的無上正等正覺,全都屬於這《法華經》的法藏。顯然如來藏這一個法,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基礎,是依於如來藏最後成就《妙法蓮華經》的法藏;也就是依於如來藏,最後才能夠成就佛地的境界。因此《金剛經》中 如來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當然《金剛經》中所說的金剛心,就是指如來藏心。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中 佛說:「三世諸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顯然,此經如來藏也是指般若波羅蜜多。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6中 普賢菩薩說:【如是微密法,無量劫難聞,精進智慧者,乃聞如來藏。若有聞此經,歡喜恭敬者,此等已過去,供養無量佛。】普賢菩薩說:如是微妙祕密的法門,是無量劫來難得聽聞的,唯有精進而且有智慧的人,才能夠聽聞如來藏這個法門。若是有人聽聞此經如來藏,能夠歡喜而且恭敬的話,這個人在過去已經曾經供養過無量無數的佛。一個人在過去曾經供養無量的佛,顯然這個人是已經在菩薩道上修行很久的菩薩,是值得我們恭敬供養的。所以《大寶積經》卷110中 佛說:【諸比丘若有禮拜供養此經典者,應當恭敬供養是人,斯人則為持如來藏。】《大寶積經》中 佛告訴諸比丘說:若是有人禮拜供養「此經」的人,就應該恭敬供養這個人,因為這個人是為受持如來藏的人。

受持「此經如來藏」,可以讓我們離開虛妄的見解,進入三解脫門,可以快速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一個想要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的人,是不是應該以最為恭敬的心來供養「此經」如來藏?從《華嚴經》、《金剛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楞伽經》、《大寶積經》以及《妙法蓮華經》等等的大乘經典中對「此經」的敘述,可以發現大乘佛法是有一個貫串的主軸,這個主軸就是如來藏法,也可以說大乘經典就是以「此經如來藏」作為核心法義而宣說的。經典中提到「此經」時,往往不是指「這一部經典」這個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指「這部經典的法義」;而大乘經典的主軸又是如來藏法,也因此經典中常常有許多的地方稱揚讚歎「受持讀誦此經」的功德時,其實是指稱揚讚歎受持大乘佛法的核心法義如來藏。

如《金剛經》中 如來說:【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金剛經》中 如來告訴須菩提說:我想起過去無量無數劫,遇到 然燈佛之前,曾經值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所值遇的每一尊佛,我都至誠供養;而且依照諸佛所說而承接奉事,沒有遺漏過一尊佛。如果另外有一個人在未來末法的時候,能夠受持此經、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跟我這麼久遠的過去無量劫中供養的那麼多佛的功德比較,我以前遇到 然燈佛之前所供養那麼多佛的功德,遠遠不及那個在後末世受持、讀誦「此經」者的百分之一,千萬分之一、乃至算數譬喻都沒有辦法比得上。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即將結束的那個末世,能夠受持、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把它具足說出來,假使有世俗人聽聞了,他心中一定會狂亂,一定狐疑而不能接受。須菩提!應當知道「此經」的道理不可思議,能讀誦、受持「此經」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世尊在值遇 然燈佛得到授記之前,已經在無量世中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每一尊佛都是至誠的供養;然而,如此的培植福德,以及修學所得到的功德受用,卻是遠遠不及一位在後末世受持、讀誦「此經」者。因為,在末法時代信受有此經如來藏已經很困難,更何況要受持、讀誦「此經如來藏」。

如釋印順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卷8中說:【《般若經》對書寫、供養、施他、讀、誦的功德,給以非常高的稱歎,書寫的經卷與讀誦,也就神祕化了。……大乘興起時,經卷書寫的風氣流行,《般若經》就極力讚揚讀、誦、受持、書寫、供養(般若)經典的功德。經典因此而流行普遍,對於佛教的發展,是大有功德的。讚揚讀、誦、受持、書寫、供養的功德,使一般人從信心而進求智慧,在佛法中,這應該說是高人一著的!】釋印順認為大乘佛法中,對書寫、供養、施他、讀、誦等受持、讀誦《般若經》有很高的稱歎,因此書寫經卷與讀誦《般若經》也就神祕化了。釋印順更認為,讚揚讀、誦、受持、書寫、供養《般若經》的功德,在佛法中是高人一著的方便善巧,可以讓人從對佛法的信心轉進而求智慧。神祕是難以捉摸、莫測高深的意思,事實上,佛法中沒有什麼神祕性,對佛法會有神祕性,應該要反省自己是否是被無明給籠罩?因為有無明,所以覺得佛法之中有某些無法理解的地方,這個時候應該要尋求智慧,讓自己去去除無明,而不是將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全部給歸為神祕性。

釋印順曾經在《如來藏之研究》書中說:【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說,是「後期大乘」(經)的主流,經「初期大乘」的演化而來。「佛法」而演化為「大乘佛法」,根本的原因,是「佛涅槃後,佛弟子對佛的永恒懷念」。】(《如來藏之研究》卷1)從釋印順這種學術研究者的觀點來看,大乘佛法是思想的演化,演化的動力來自「佛涅槃後,佛弟子對佛的永恒懷念」。因此,如來藏這種說法也只是一種思想而已,在釋印順的心裡,根本沒有所謂真實如來藏存在。因此釋印順就以一般思想書籍的態度來看待大乘經典,對《般若經》中稱揚讀、誦、受持、書寫、供養的功德,看作是自吹自捧的高招而已。然而,若是從大乘經典所顯示的義理來看時,對《般若經》讀誦、受持、書寫、供養卻是有更深一層特殊的含義。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付囑品〉中 如來告訴阿難陀說:【「汝可受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勿令忘失!」時,阿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云何受持如是經典?」於是佛告阿難陀言:「受持此經有十種法:一者書寫,二者供養,三者施他,四者諦聽,五者披讀,六者受持,七者廣說,八者諷誦,九者思惟,十者修習。依斯十法受持此經。譬如世間一切草、木、華、果、藥等皆依大地;如是一切殊勝善法皆依般若波羅蜜多。如轉輪王若住在世七寶常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若住在世三寶不滅。」】

如來告訴阿難陀說:「你可以受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要忘失!」阿難陀趕快從座位上起來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地請問 佛說:「如何受持如是經典呢?」於是 如來告訴阿難陀說:「受持此經有十種法:一是書寫,二是供養,三是施他,四是諦聽,五是披讀,六是受持,七是廣說,八是諷誦,九是思惟,十是修習。」佛說:「你應該依著這十種法來受持此經。就像是世間一切草木、華果、藥草等等都是依著大地而得生長;就是這樣一切殊勝的善法都是依著般若波羅蜜多而能成就。轉輪聖王若是住在世時,七寶常會出現;甚深般若波羅蜜也是如此,若甚深般若波羅蜜住在世時,三寶不滅。」

在前面《妙法蓮華經》中 如來說: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於此經如來藏。當然《大般若經》中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也就是指《華嚴經》當中 普賢菩薩所說微妙祕密的如來藏法門。對於此經如來藏,佛說應該依十種法來受持:一是書寫,書寫是將此經如來藏的義理落實到文字上,讓此經能夠永久流傳。二是供養,供養是付諸實行、確實修行,以法來作為供養。在《維摩詰所說經》中說:法供養就是對於此經如來藏的法義,自己信解、受持、讀誦以外,還以各種的方便善巧為眾生分別解說,讓眾生理解佛法當中有這種勝妙的義理,就這樣子顯示分明、守護正法,就是法供養。《大般若經》中 佛說:【三世諸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以法供養,真供養佛,若以資財非真供養,故法供養最為第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因此,法供養是最為第一的供養。

三是施他,施他是能夠為他人詳細解說,具足大信力、志願力與各種的善根力,能夠弘揚如來藏正法。四是諦聽,諦聽是專心聽聞以後真實的理解。五是披讀,披讀是翻開此經如來藏,仔細的體會如來藏當中一切的功能。六是受持,受持是先證得此經如來藏,以此經如來藏作為依據,如實的轉依,心不退轉,一步一步的邁向佛地。七是廣說,廣說就是為大眾解說,菩薩為了向大眾解說,會努力去作更為深入的觀行與理解,才能夠為大眾作解說、作演說。八是諷誦,諷誦就是讀誦,是讓自己對如來藏中的種子,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更多的體驗,讓智慧更加的增長,在行住坐臥當中都能夠觀行。九是思惟,是正確如實地一一思惟此經如來藏,是隨著所受持的究竟法義,詳細周密的觀察體會。十是修習,修習是指不斷的修學和熏習,在《阿含經》中常常有「如實無間等」的觀察修學,也就是修習的時候,必須是腳踏實地確實的觀行,而且心心念念之間都沒有任何的懷疑存在,這個時候才是有效的修習。

《大般若經》中說十種受持此經的方法,若是認為「此經」這兩個字只是某一本「大乘佛教思想書籍」的意思來解釋時,就會覺得十種受持此經的方法稀鬆平常,像是釋印順還認為書寫經卷與讀誦《般若經》是神祕化,而且有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可是,「此經」卻是指可以依據邁向成佛之道的如來藏法藏,「受持此經」是確實受持大乘經典的義理;依據「此經」的義理,可以快速地證於無上正等正覺,這時這十種受持此經的方法就是有殊勝的功德了!大乘經典的法義是完整貫串的,也因為大乘佛法的法義是完整貫串的,眾生可以受持,最後成就佛道。

若是如釋印順將大乘佛法分為大乘三系,或是繼承釋印順學術研究思想的琅琊閣等人,將大乘佛法分為四種體系,如此將大乘佛法分為不同體系的說法,都是「大乘非佛說」的主張。在大乘非佛說的主張下,如何能夠受持此經?或者說,一個修行人到底要受持哪一部經才能夠邁向成佛之道?其實,有智慧的修行人,就這麼簡單的想一下,就知道 平實導師以如來藏法來貫串大乘佛法的修行,「受持《法華經》即是受持如來藏,即是總持一切佛法」;這與學術研究者所主張大乘佛法有三種或是四種體系的說法,哪一種才是真正有利於自己法身慧命的方向。

這一集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受持《法華經》,也就是受持如來藏,即是總持一切佛法」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