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令正法久住

第061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發願令正法久住」的相關法義,發起正願在佛菩提道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包括發願成就菩提、發願護持 世尊正法、發願救護眾生等等,都是菩薩所應當作的事情。因此正確的發願是很重要的事,而「發願令正法久住」就是菩薩大願、正願中一個非常殊勝的願,所以這個願對於大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

我們先來看在《法華經講義》第十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所以 世尊說「當發大願令得久住」,當就是未來應該要怎麼樣,當就是還沒有現前,也就是將來。你發了這個願以後,將來應該要怎麼樣使這個大願可以實現而令此經久住世間呢?你第一步要先實證。】(《法華經講義》第十輯,正智出版社,頁23。)也就是說,正法非常珍貴難聞,及對於眾生有很大的利益,而菩薩本來就是要利樂眾生,所以應當發願令這一部《法華經》的真實義能久住世間。然而菩薩發了這樣的願時,他就會去思考如何讓經教中的真實義可以弘傳,令眾生也能真實受益。當然,這裡面最具體、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自己要先實證,自己實證了也等於讓「此經久住世間」的目標完成了一分;接著便能隨力接引眾生怎麼樣去證悟,因此這可以說是最直接的方式。

在《瑜伽師地論》卷45中亦開示菩薩的十個大願,其中第二個大願為:【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攝受、防護諸佛世尊所有正法,傳持法眼令無斷壞,當知是名第二大願。】這與上述所引《法華經講義》中開示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除了自己要攝取正法、依教奉行,也要防護正法遭到破壞,令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微妙法門能一直弘傳下去。所以「發願令正法久住」本來就是菩薩的大願、正願,本應就是真正的菩薩應當要發的願,差別只是願力的深廣與清淨度有差異。

同樣的,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中也開示護持正法是「無上」殊勝的:【佛讚三事最為無上,何等為三?一者發菩提心,二者護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為無上,能修行者真供養佛。……護持如來一四句頌,所獲功德尚不可盡,況能護持三世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故應精勤護持正法。】其中第二項開示的就是「護持正法」,而此項之重點也在於護持經教中的真實義,實際上就是要令自他可以證悟法界實相,可以「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說,關鍵是在於護持能令眾生成佛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實相般若之法。因為般若慧能令有情成佛,故般若稱為諸佛之母,而佛說這是「無上」殊勝的;既然是這樣,當然是菩薩應當勇猛去作的。

上述經文中開示的第三項「如教修行」,就是要如實履踐,這當然也是非常重要。因為學佛不僅是作研究,而是要實修,才能有解脫受用及真實智慧出生,也才能夠真實理解經教及自利利他;這在經教及各種佛學資料廣泛流通的現代,尤其顯得非常重要。而如果能夠「如教修行」,在因緣成熟時就能實證,這與前面 平實導師開示的發願「令此經久住世間」時,「第一步要先實證」是完全吻合的,因為有智慧的修學者在護持正法的時候,自己一定也會修學正法。

接下來,這裡開示的「三事最為無上」,其中第一項就說要「發菩提心」。我們常聽說學佛要發菩提心,就是要發願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四宏誓願中也有「佛道無上誓願成」,而這樣究竟勝妙的大願,它很重要的第一個關鍵目標便是明心證悟,接著才能入內門修學,最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在《瑜伽師地論》卷35中開示:【又諸菩薩緣大菩提及緣有情一切義利發心希求,非無所緣,是故發心以大菩提及諸有情一切義利為所緣境。】也就是說,菩薩是以成就無上菩提及為了「有情一切義利」之廣大目標而發心。所以成佛時,一定是福德與智慧同時圓滿具足;而實際上也是福德與智慧圓滿才能成佛,所以等覺菩薩是以一百劫之時間來修相好、主修福德,為了眾生「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身處」來布施外財、內財,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福德與智慧的修習是要二者兼顧的。因此菩薩發菩提心修諸善行,皆是以慈悲心為根本,而福德是智慧的支撐;同時在利樂眾生的過程中也能令智慧快速增長,智慧提升了也能夠利益更多的眾生,因此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同時我們也要瞭解,有許多菩薩發起護持正法久住的大願,他是生生世世的,因此菩薩發願未來世繼續受生在這個世界來荷擔如來家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願。因為菩薩是以慈悲心為根本、悲愍有苦眾生,所以他認為需要發這樣的受生願;而另一方面,他也知道這一世精進履行六度自利利他,並且廣結善緣與眾菩薩為善友一起努力,因此下一世的智慧與道業當更勝於此世,所以心無顧慮而發願繼續受生於五濁惡世的人間,這就是有智慧的大心菩薩之真實寫照。

所以在上面所引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也特別開示「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因為在五濁惡世穢土護持正法是很困難艱辛的,所以相對應的功德當然一定很大;而且在困難艱辛的環境中接受各種磨練考驗,並能尋求克服突破及學習各種方便善巧,當然能令菩薩之道業快速成長,所以說功德極大;因此,兼具慈悲與智慧的菩薩,就不會畏懼這種挑戰!

接著,我們來看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4中開示初地菩薩的十無盡願。在這裡我們引用其中的一部分與諸位菩薩分享:【又發大願,願受一切佛法輪,願攝一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又發大願,願一切眾生界,……一切生處……我皆教化。……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種種不同,智皆明了,現前知見。】從這裡就可以稍微理解初地菩薩的願有多麼廣大,其所發的願可以說都是要成就一切的利益眾生之事,也要成就一切的智慧,而且對象是「一切眾生界、一切生處、一切世界」,這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廣大,而且是盡未來際受持,所以稱為「十無盡願」;這當然是我們效法的典範。

而這裡面我們也要留意的是,既然是對「一切生處」的眾生都要教化,那當然是包括五濁惡世的眾生了。另外我們要瞭解的是,初地菩薩的十無盡願是具有「增上意樂」的特性,而且是已經清淨了,所以實際上是「增上意樂清淨」,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絕對不是一般人發願所可以比擬的。當然能夠成就「增上意樂」是有原因的,在《瑜伽師地論》卷47中開示:【當知此中淨信為先,擇法為先,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也就是發起「增上意樂」的條件是對於三寶有清淨信,能夠完全信受;同時對於佛法已經有勝解,能夠印解受持,也就是對於法義是有真實理解;這樣的狀況一直修行到達初地時,這時已經有無生法忍的智慧,對於成佛之道的歷程與內容已經了知,也知道如何修行才能到達佛地,並且永伏性障如阿羅漢,因此就說他發「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已經清淨了。

因此初地菩薩以無生法忍的智慧,配合大悲心,就能真正勇發「十無盡願」;所以「十無盡願」是需要有智慧與大悲心,當然也要具足入地所需之福德。而另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初地菩薩已經離開「相縛」,所以不會被種種的世間相所繫縛,因此能夠與「增上意樂清淨」相應。所以地上菩薩是真正能發自心底真誠的發願,完全願意將生生世世的生命投入護持正法與利樂眾生之中,而不會有任何後悔。所以從初地菩薩開始的第二大阿僧祇劫就稱為「行不退」,這代表他已經不會往後走了,會一直往佛地之福德、智慧圓滿勇猛前進。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菩薩之所以要護持正法,除了上述所說之幾種原因之外,也是因為佛法本身就是極為珍貴的。佛世尊是歷經極長遠的時間才能圓證諸法,而且是經歷種種艱難辛苦,所以經過這樣多生多劫的難行能行、難捨能捨之後,才能成就一切種智、十力、四無畏等;而且因為對於諸法、因果等之究竟了知,所以開演出來之教法一定是完全正確,可以令修學者實證的,所以說是極為珍貴難得的。在《大寶積經》卷90中開示:【爾時世尊如龍象王顧視觀察,告諸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等誰能於後末世護持正法,攝受如來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安住祕密種種方便成熟眾生?」】如來這樣問了之後,就有許多菩薩各自發了不同護持正法及利樂眾生的大願,而這裡面主要是讓諸位觀眾瞭解 如來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經由「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而成就的,當然是極為珍貴難得。所以前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才會說「護持正法」是「無上」殊勝,所以菩薩在護持正法方面一定是「當仁不讓」,因為這件事太重要了!

另外,在護持正法的時候,也要有能力抉擇所護持的法是否真的是正法,尤其是在末法時期,邪說氾濫充斥,我們就要非常小心。在《攝大乘論釋》卷1中開示:【如來所說名、句、味稱正法;……復次,正法謂正說,……。】也就是說,因為 如來是一切智者,祂所開示的法當然是正法。所以 如來開示的經教本身是正法,但是現代我們可以接觸到的經論,因為是經過歷代的流傳,與後人自行摻雜的各種資料等等,所以我們需要把其中屬於偽經、偽論的部分去除,這也是我們必須留意之處。另外一類是屬於有實證之佛弟子,因為能正確理解經教義理,所以他們如實正確演說出來的法,也可以說是「正法」,所以論中說需要是「正說」才能稱為正法。因此,我們需要留意自己所護持的道場,是否是屬於「正說」之正法,否則如果護持的是「邪說」之道場,那反而變成有過失,反而變成是在護持邪法,那就很冤枉了!

現代經教及佛法資料流通廣泛,取得非常容易,因此為了避免護持或修學錯誤的法,修學者自己也要主動多比較抉擇或請教善知識。譬如,到底「八識論」與「六識論」哪一種說法才對?到底是要「長劫修行」才能成佛,或者是「即生」就可以成佛?到底是有「本住法、常住真心」,還是一切法都是生住異滅、沒有常住法存在?諸如此類重要的核心法義都要去比較確認。還有我們也一定要去思惟:「我現在修學的法是否真的可以斷我見、證悟實相,乃至成佛;能夠成就的道理及方法是什麼、是否合理、次第是否正確等等。」因此,如果是真正發菩提心者,對上述攸關自己多生多劫的法身慧命之事,一定要設法主動去弄清楚、確認清楚,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或者認為人多的地方、或者有大名聲者傳的法就一定是對的、就都是正法。因此,如果自己沒有弄清楚,盲從修學,後來才發現所學、所護持的是邪法,屆時也不能完全怪別人。因為自己應當弄清楚而沒有去作,反而是自己要負比較大的責任;而且已經有大善知識住世,正法書籍與資料也已經很多、很完整,取得也非常容易,所以比對是正法還是邪法,實際上並不難作到,也是修行者應當要去作的事,因此說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法身慧命負責。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菩薩他一定是會發願護持 世尊長劫才能修集完成的正法,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重要了!而菩薩護持正法,當然自己也一定會發起菩提心,並且依教奉行,也要令自己證悟實相,如此才能更有力量來護持正法,所以實際上這幾件事情是有密切關聯的。而發願本身,在菩薩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大智度論》卷7中開示:【作福無願,無所摽立,願為導御,能有所成。譬如銷金,隨師所作,金無定也。……菩薩亦如是,修淨世界願,然後得之。以是故知,因願受勝果。……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世界願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這裡就是在開示修學者需要發願,如此才能正確而且有效、快速地達到目標。所以說「願如御者」,也就是要發願才能朝著所發的勝願之方向前進,所以說「因願受勝果」,也就是發願才能領受或成就願中所設定的殊勝果報。

因此同樣是修十善業,因為發願及智慧之不同,果報便有許多差異,所以說菩薩修集福德一定要配合發願。實際上願的力量是很大的,在無形中一直在影響著我們,所以一般說「出口成願」;同時在修行上也有「願智」,也就是先發了殊勝的願,而因為這個願力並且配合禪定,它就能引發勝妙的智慧生起。所以發願在各個修學位階都是需要的,乃至前面所說的地上菩薩之十無盡願。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點,發願「護持正法」是菩薩所應當發的正願,而最具體的第一步是自己要先實證。第二點,經中開示:發菩提心、護持正法、如教修行,這三個法是最為無上殊勝的,因此所有的菩薩都應當遵守。第三點,能發大願受生於五濁惡世護持正法、救護眾生,是非常不簡單的事,因此具有極大的功德。第四點,菩薩需要有抉擇慧判斷所學與所護持的是否是正法,這攸關自他的法身慧命,絕對不可輕忽之。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