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踊出七寶塔所顯示的義理

第49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今天接著講解《妙法蓮華經》的〈見寶塔品〉。

首先,先來解釋品名〈見寶塔品〉,然後再說明經文所要顯示的義理。〈見寶塔品〉顧名思義就是說,這一品經文所說的內容,是看見了寶塔的出現,而這個七寶塔裡面有 多寶如來。在佛教中,塔是很常讀到的一個名詞,在佛教道場中也常常看見有建造寶塔。建塔在 世尊出現在人間以後,總括而言就是有四個因緣。第一個就是在 世尊的出生處應該要建寶塔,也就是紀念 世尊出生在人間的處所,那個處所是 世尊在人間首次示現,這是最重要的地方,表示佛教的三乘菩提正法正式降臨在人間了,所以在 世尊出生的處所應該要建立寶塔,這是建塔的第一個地方。

第二個緣由要建立寶塔來紀念,就是 世尊得道的地方。也就是說,世尊降生在人間特地示現如同凡夫一般,來鼓舞大眾說:人類修行是可以成佛的。使大家見聖思齊願意修行,所以 世尊得道的地方必須要建立寶塔來紀念。

第三個就是第一次轉法輪的地方,在初轉法輪的地方,那就是鹿野苑,所以鹿野苑也是有寶塔的。為什麼要在第一次轉法輪的地方建塔紀念呢?因為這表示 佛陀第一次正式轉法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就是要轉法輪,所以初轉法輪的鹿野苑,是應該要建立寶塔來作紀念,這就是建塔的第三個緣。

那麼最後一個應該建塔的地方,就是 佛陀入涅槃的地方;建在示現入滅的地方,表示一切諸法無常,不可依恃;也表示 佛陀在人間化度的因緣,在這個地方已經圓滿了。如果化緣還沒有圓滿是不應該入涅槃的,那麼 世尊既然示現滅度了,這表示示現在人間化度的因緣已經圓滿了,這個地方是應該要建寶塔來紀念的;所以雙樹之處有一個建築物,雕刻了最後一夜的入涅槃像來紀念。以上說的是建塔的因緣,總共有四個,就是出生、得道、轉法輪和入涅槃。

那麼,接著說這一品〈見寶塔品〉。我們先來看第一段經文:【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踊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幡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妙法蓮華經》卷4)

這一段經文是說,世尊講完〈法師品〉以後,突然有一座七寶塔既高又廣,從地面踊出來,住在虛空中;有種種寶物來裝飾這個寶塔,而它散放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就是藿香,一般人對藿香不太瞭解,那是一種寶香。這個多摩羅跋栴檀香呢,有時候又翻譯作牛頭香,牛頭栴檀之香,指的就是可以點了很香的那一種檀香。

那這一段經文到底是在講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說明得這麼詳細?寶塔就是寶塔,為什麼要把它一一詳細描述出來?當然有它的用意。這就是說,這個七寶塔大有來由,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並且它的出現,有許多的意涵在裡面。例如說它高五百由旬,一由旬的距離,有人說是二十華里,有人說是二十公里,二十公里相當於四十華里,那麼不論是二十華里或二十公里,五百由旬真的很高。但是這個寶塔為什麼需要那麼高?這是在崇顯什麼?一定有一個所崇顯的道理。就是說,它代表了佛法中有無量無數的寶物,而都聚集在這一個七寶塔中,所以它既妙又高,值得大家尊崇。所以當這個塔出現的時候,就沒有人敢去物議它、評論它,只有恭敬跟讚歎。而菩薩們有智慧,看見寶塔在這法華勝會之中出現,而且這個寶塔是那麼高,以人類的身高、眼光而言,是看不見頂的。這表示說,佛法殿堂之中既深奧微妙,而且又崇高無比,讓人類無法臆測或者是想像,這就是「高五百由旬」所要表顯的道理。

又說它「縱廣二百五十由旬」,縱廣就是四個方面,它是四角形的塔,所以縱深以及它的寬度各有兩百五十由旬,這表示它非常的廣大;意思是說裡面含藏的佛法,有無邊廣大崇高的神用,這就是縱廣兩百五十由旬代表的含義。而這個既高又廣的七寶塔,當然不可能放在地面上,所以「從地踊出住在空中」,得要「住在空中」才行,否則《法華經》要怎麼繼續講下去?但它為什麼是「從地踊出」?為什麼不是從虛空飛過來的?因為這個七寶塔得要依地而建。「地」代表什麼?就是境界;這個七寶塔要依於各種境界相來建立,不可能猶如虛空;所以「地」就是境界,就是說,要依於各種境界相才能夠建立五蘊,也才能夠建立佛法;否則的話,你入了無餘涅槃之中,還會有佛法嗎?全都沒了!連五蘊十八界都不在了,就沒有涅槃可說,也就沒有如來藏可說,因為這個時候啊,沒有誰可以了知一切法,而如來藏自己又是不了知的,當然就沒有任何一法可說了;所以一定要依於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夠建立五蘊身心和三乘菩提佛法。那麼「從地踊出」,表示這個代表既深又高廣的佛法,仍然要依於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夠建立所有的佛法。如果離開三界的境界相,就沒有五蘊身心,也就是沒有七寶塔,那麼入了無餘涅槃;那個時候聽不到佛法,也沒有佛法可學,因為無餘涅槃之中,連有情都不存在了。

所以五蘊身心與佛法不論如何的高廣深妙,一定要依於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建立,得要在三界中才能有佛法可以修學,得要在世間才有五蘊身心七寶塔,才有佛法可學,也才能有深妙的佛法可以覺悟、可以實證,當然這個七寶塔要從境界法中踊出,也就是「從地踊出」。

而寶塔「住在空中」,意思是說,這是人類所及不上的,人間的眾生是無法觸及的。這表示說,七寶塔裡面的全部勝妙的寶物,並不是凡夫眾生所能知,人們只能看見表面上的一部分,所以寶塔高廣而又「住在空中」。只有什麼人能夠證得呢?只有大乘法中的賢聖才能實證,因為這大部分不是人間的境界。那麼「住在空中」,也表示另一個意思,是說七寶塔的許多勝妙內涵都不是人間的境界。因為這是超越人間境界的,這才是大乘菩提。依於有形的七寶塔——人間有情的五蘊身心——「住在空中」,顯示出來的意思是說,菩薩們的境界是無所住的境界,因為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乘都是無所住的;二乘菩提是死後要滅盡五蘊的,死後是無住的,歸於空中;實證大乘菩提的賢聖,五蘊雖然還在,但現前就已經無所住了,當然也是歸於空中。

經文接著說「種種寶物而莊校之」,莊就是莊嚴,校就是互校而匹對。莊嚴,就是放上去使七寶塔更加華麗,令人尊敬。校,就是這一邊放什麼寶物,對等的那一邊就同樣放什麼寶物。它們是以相同的比例而去放置在對等的位置來莊嚴,這叫作「莊校」。「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也就是說,有無量的功德法來莊嚴這一個佛菩提七寶塔。菩薩既然學的是佛法,當然佛法的成就就應該用無量的功德來莊嚴它;所以「種種寶物而莊校之」,是在顯示菩薩要有無量的功德來莊嚴。

接著說「五千欄楯」,「五千欄楯」是說,分成五個大類,它不是六千、七千,也不是四千、三千,而是分成五千,就是五個大類。那麼這五個大類,每一類有一千。這就是說菩薩們成就佛道,是要分成五個大階段,這五個大階段完成了,你才能夠進入等覺位裡面去。五個大階段,就是菩薩的五十個重要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把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分成五個大階段。這五個大階段完成了,才能使這個寶塔最頂尖的那個部分完成,那就是等覺與妙覺位。所以「五千欄楯」就是分成五個大階段,每一個大階段各有一千個部分去顯示出來。換句話說,從十信位到十地,每一個階段各有十位,每一位各有一百個微細的內涵,等著你要去修習完成,然後你所應有的每個階段的功德才能成就。這就是五千欄楯,也就是五十個位階各有一百個功德法,你要一一去實證,這就是顯示五千個欄楯。

然後「龕室千萬」,「千萬」就表示非常、非常之多。這表示說,到了如來地的時候,所成就的果德是無法計算的,因為每一個龕室都是一個果位的證量功德。說有千萬,就是非常多而難以計算。也就是說,那個龕室是非常多的,告訴我們說,如來所證的果德是無量無數的,你沒有辦法計算,只能大略說有千萬之多。

接著說「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幢幡是表顯在外的,如果龕室呢,你得要一個一個仔細去看,才能看得見裡面是什麼,而幢幡是懸掛在七寶塔外面,從塔外就可以看得見。這幢幡既然是在外面的,這外面的是表示什麼呢?是福德;福德是可以顯示在外而被看見的,所以 佛陀成佛的時候,弟子是很多的,不會只有一個人,這是最大的福德。一定有許多聲聞弟子證阿羅漢果,或者慧解脫、或者俱解脫、或者三明六通大解脫,而他們的弟子也會有許多人是阿羅漢;不但如此,還會有許許多多的菩薩弟子,從妙覺、等覺位下至初信位都有,一定像這樣有很多的菩薩弟子,這就是顯現於外的。所以這些無數的幢幡以為嚴飾,就是在顯示 佛陀的福德圓滿。

佛地的境界是要有很多福德來莊嚴的,如果沒有很多福德來莊嚴,不可能成就佛地的果德,而這些都是可以表顯於外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以及每一種好都有無量好,這都是由很多的福德累積起來的,而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在表相上可以看見的,當然包括「於佛陀應身」的外表,也就是在七寶塔的外相上面表現出來的莊嚴;所以是懸在七寶塔之外,才說是「垂寶瓔珞」,才說是「無數幢幡以為嚴飾」,這都是表顯於外的。

各位菩薩!今天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