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7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螢幕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講堂為各位所製作的「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二),也就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法華經講義》的導讀課程。我們現在進行到了《法華經講義》當中的〈化城喻品〉。
在上一次的節目中,我們說到〈化城喻品〉它的經文最後會有一段偈頌體的總持——陀羅尼(darani),那用來將前面的內容作簡單扼要的回顧,這就是陀羅尼章句。可是,特別是在般若系列二轉法輪的經典裡面,有的時候,似乎那個總持章句跟前面的經文沒有什麼關係,像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心經》,像是 平實導師曾經說過的《金剛經》。
有的時候,一段經文後面的總持是「底唎」,但這個「底唎」雖然被翻成了中文,讀者卻仍然看不懂其中的義理;到底它跟前面的這些經文內容有什麼關係?那要提醒菩薩們的是:佛教到了後期密教化的經論中,開始引入了大量的印度教的總持咒語Mantra曼陀羅咒語,這時候又會常常有另外一番的意義,甚至可能會背離了佛法的本意。例如,表面上看似菩薩手上拿的弓箭,弓叫作dhanu,箭叫作bana,放在咒語裡面,背後的含義就可能會變成男性生殖器與女性生殖器。因為弓代表陰性,箭代表陽性,兩支弓合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女性的生殖器;箭代表射出去,也代表了Śiva濕婆神的這個liṅgaṃ林伽陽具,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同樣是佛經中的總持陀羅尼,但在不同的經典當中各自代表的意義可能會有天差地別,不可不慎!
講完了一般菩薩對於陀羅尼(darani),也就是對於總持章句、或者叫作偈頌,在佛經上面的含義,澄清了疑問之後,現在我們來看《法華經》的中文譯本。自從公元後不久,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佛弟子們很有福報,幾乎是同時接受了大、小二乘佛法經本的傳入。在印度和中亞,《法華經》很早就隨著大乘佛教的復興,開始大流行於佛弟子之間,同時也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佛經之一。
在過去的一兩百年之間,隨著西洋現代學術的考究,常常有偏執的學術界人士,以及瞎眼的教界半桶師,因為自己的未修未證,缺乏佛法中最重要的、實際上的證量,所以只見到了一隅的偏見,就說《法華經》等大乘的經典是在佛滅後五百年(到了公元前後)才被創造出來的產品;這種情形是學術界的常態,現在有幾分證據便說幾分話,等到未來有新的證據出來以後,又可能將現在所認知的東西全盤推翻。例如一百多年前,俄國有佛教學者依著當時能見到的文獻證據,都是後人記錄敘述的原因,所以他們主張 釋迦牟尼佛乃是虛構的人物,實際的歷史上並沒有這一個人。但各位都知道,現代隨著考古上新的證據不斷地被發現,那一位俄國學者的主張早已經被全盤推翻,這就是學術研究中的常態。但中國的佛門中,也有人物尾隨著那一位俄國學者搖旗吶喊,也就是學者自己都不認為是絕對正確的研究成果,自稱是佛弟子的人物卻全盤接受,把它當作是歷史上的事實,卻忘記了在證據不充足的情況下所作出來的推論,我們只能暫置存疑。
《法華經》也是一樣的狀況,早期考古的證據,從中亞找到了一些殘缺的梵文本子,於是一些研究者就推測《法華經》是後期中亞佛教徒所編造的文本,然後把它們與現存的中譯本作文本的比對,發表了一連串的論文。例如,我自己在大學時代,選修台大哲學系教授的課程,當時教授就依著中亞本子缺少〈提婆達多品〉,於是就說〈提婆達多品〉可能是最後才被編入《法華經》的。這些推理本來是學者的研究工作,是學者所賴以為生賺錢的日常作業,連發表的人自己都不會堅持說這一定是正確的,因為他們隨時也都在等著新的證據,來推翻、修正過去的推測。沒想到佛門中無慧之人卻去拾人牙慧,拿這些變吐之物來大驚小怪地疾呼說:大乘非佛說,大乘是後世佛弟子的編造。
在《法華經》的學術研究上,二次大戰期間,季羨林老師在德國多年所研究的博士論文,就是從《法華經》各種原文章句去溯源,以及到了他晚年的高足之一辛島靜志老師接續著這一份工作下去;而辛島老師現在也成為佛教文獻研究的學者中,難以跨越的幾座高山之一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則是指出《法華經》出現於世間,並不晚於任何現存的佛教文獻,過去的研究只限於梵文本的記錄,所以當時就推測說《法華經》等等的大乘經典,是出現在公元後一、二世紀;但早在印度梵文復興運動、也就是佛教全面梵文化之前,也就是梵文本出現之前,這些大乘經典就已經以各地的語言存在於世間,所以過去認為《法華經》是在公元前後才出現在印度的說法也被推翻了。辛島依據〈提婆達多品〉當中的prabhutaratna這個詞的演變,改變了前人所說〈提婆達多品〉是後來才被加入的推論;並且辛島說到「除了幾個殘片以外,最早的梵語寫本也是5世紀、多數為11世紀以後的產物,許多漢譯的佛典較梵文佛典更為古老」;也就是用現有較晚出現的梵文本,去推翻早於其前幾百年的漢譯本,本身就是一件危險而錯亂的事情。
所以辛島老師的忠告,值得那一些仍然堅持大乘非佛說的佛弟子們再三去思考啊!辛島老師還說:「我們過去通常戴著被稱為常識的『有色眼鏡』來理解佛教的歷史與教理,但初期大乘佛典的原貌遠在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婆沙論》、《俱舍論》等所謂佛教學古典文獻問世之前……」他還說:「我認為,與梵文寫本所反映的程度相比,如果精心、仔細研究漢譯佛典,就可以更真實地接近佛典原本的面貌。但古譯經典中出現了很多在漢語辭典、語法書中沒有收錄的特殊的,或者是口語的辭彙、語法,很難正確地讀懂漢譯佛典。所以過去的學者一般很少參考古譯經典,如果參考也似乎滿足於僅大約讀懂。」講這一些話的辛島老師,已經結束了這一生的工作,但這一位在現代佛教學術界如高山般存在的人物,用他一生研究的結論,希望能少分地驚醒那一些主張大乘非佛說,以及隨便憑著自己的意思就去評論大乘經典有錯誤的那一些愚癡的人們啊!
拉拉雜雜地說了一堆,現在才要開始進入本品的總持內容。羅什法師將這一品叫作第七品〈化城喻品〉,是因為說 世尊在本品當中,將二乘比喻為「化現出來的安樂城」這樣的內容來命名的。如果從今天在世間還留存的《法華經》的梵文原本,這一品原文的名稱叫作purvayoga,可以翻作「往世的因緣」,所以黃寶生教授重譯的《法華經》,把它叫作〈往世因緣品〉。
在〈化城喻品 第7〉,一開始就說到難以計算的久遠劫之前,有二足尊 大通智勝佛成佛了,我釋迦牟尼能以如來智的緣故,清楚地記得這一位久遠涅槃的善逝世尊,以及那一些聲聞、菩薩彷彿在今天或昨天。大通智勝如來佛壽高達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但是極為特殊的是「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即將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但諸佛法卻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註:【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妙法蓮華經》卷3)——螢幕字卡內容。〕
這一段有關 釋迦世尊對 大通智勝佛的回憶,請恕我讀經太少,本段經文顯現出一種從未在其他佛經中出現過的特殊情況。大家都知道,我們的 釋迦世尊成佛之夜,在菩提樹下以手按地、夜睹明星而成就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佛陀勝果,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其他佛經上記錄的諸佛世尊,成佛的過程也相差不多,唯有此 大通智勝佛陀,在坐道場,破魔軍之後,無上正等正覺竟然沒有現起,而且長達十個小劫!這或許是我們所知道唯一的一尊,雖然坐道場,也破了魔軍,但佛果不現前的奇特事件。而偏偏 釋迦世尊要特別將 大通智勝如來的事蹟,提出來列在《法華經》的往世因緣,顯然一定有其特別的緣由。
有人會想,這會不會是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文句表達的問題呢?好,那麼同一段經文,我們來看看黃寶生教授的現代重譯本:「這位大通智勝如來、阿羅漢、正等覺壽命五十四百千千萬那由他劫。這位世尊大通智勝起先沒有覺知無上正等菩提,而在殊勝菩提道場擊潰和征服所有的魔軍,擊潰和征服魔軍後,他想:『我將覺知無上正等菩提。』然而,那些正法此時沒有向他顯現,他在菩提道場的菩提樹下度過了一個中間劫,繼而,又度過了第二個中間劫。此時,他仍未覺知無上正等菩提,他又度過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個中間劫。他在菩提道場的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其間沒有起身過一次,思想不動搖,身體不移動、不顫動,此時,那些法仍然沒有向他顯現。」
接下來,羅什法師的譯本以及現代譯本,都同樣地說到了梵天王及忉利諸天的天人,用了各種的天華華雨,乃至諸天伎樂來供養 大通智勝世尊,整整十個小劫未曾停止,直到 大通世尊大般涅槃時。然後:【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妙法蓮華經》卷3)現代譯本則是說:「眾比丘!這樣,世尊大通智勝如來、阿羅漢、正等覺度過十個中間劫,覺知無上正等菩提。」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前後兩種原文本子相差不大,幾乎是一樣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 大通智勝如來在坐道場,破魔軍之後,無上正等正覺未能現起,乃至於到十小劫之久?雖然中國佛教從最初時就有《法華經》的存在,但自古以來能解釋這一段經文者幾希矣!其中最典型、也是最保守,就是自己所不證不知就說不證不知,讓我們來看一下,公認是近代佛門龍象的太虛大師,是怎麼解釋本段經文就可以知道了。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