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第019集
由 正慈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述著的《法華經講義》這部書來為大家說明。

前集說到 大通智勝如來初轉法輪,幫助弟子們實證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圓滿了解脫道的實證,此時已有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接著十六位王子於 佛座下以童子身出家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共同請求 佛陀為大眾宣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因為這是他們深心所念,皆志願於如來的所知與所見。

接下來經文說:【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禪定,各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妙法蓮華經》卷3)

釋迦世尊又開示說:「那時大通智勝佛接受十六位沙彌的請求,就開始演說無上正等正覺妙法;又經過了兩萬劫以後,才開始在四眾之中解說這一部大乘經典,名為《妙法蓮華》;教導菩薩的法,是諸佛所護念的經典。大通智勝佛說完這一部經典之後,十六位沙彌為了無上正等正覺的緣故,都共同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並且每天課誦而且加以思惟通利。當大通智勝如來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時候,這十六位沙彌全部都信受此經;不但如此,聲聞眾之中也有人能夠信受理解這部《妙法蓮華經》;而其餘的眾生有千萬億種不同的根性,但他們心中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所以都生起了疑惑。大通智勝佛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於八千劫中不曾休息廢止;直到說完了這部經以後,就進入安靜的室中靜坐,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在這八萬四千劫中,這十六位菩薩沙彌,知道大通智勝佛已經進入靜室中寂然入於禪定了,於是他們各自都昇於法座上,就在這八萬四千劫中,為四部眾,各自演說而且分別《妙法蓮華經》中的義理。這十六位王子出家的沙彌,一一各自都度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的眾生,開示教導利益他們,令得歡喜,並且都教令無量無數的眾生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這是說,大通智勝如來初轉解脫道法輪圓滿之後,接受十六位王子以童子身出家的沙彌的請求,開始為大眾演述大乘法;經過了兩萬劫之後,才開始演述《妙法蓮華經》的。因為《妙法蓮華經》的法義很深,而演講之前,一定要讓這一些王子菩薩們先證悟般若以及修學一切種智,否則直接演講《妙法蓮華經》時是無法聽懂的。所以接受請求以後的兩萬劫之中,一定是先演述無上正等正覺之法;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就是實相般若,以及方廣唯識的一切種智等妙法,不會就只有講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經文這裡是簡略的說法。也因為《法華經》是準備入涅槃時,而大眾的修證已經到了一個階段,都很清淨而且智慧很高了,法可以延續無虞,然後把一切諸法匯歸於一法而講解《無量義經》了,才可以開始演講《法華經》。諸佛常法都是如此。

又說《妙法蓮華經》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在上一段的經文也說明,所有的菩薩們都是不斷地供養奉事無量無數諸佛,這是為了圓滿成就自己的福德,因為供養應身佛的福德無量無邊廣大,這是最快成就福德的辦法。像給孤獨長者就是一位聰明人,他把自己所庫藏的黃金拿出來買祇陀太子的樹林園地用以供養 釋迦佛,一般人會覺得說:「用那麼多黃金把那個地方鋪滿,那塊地值不了那麼多錢啦!」但只要是 佛陀看中的,花再多錢去買來都值得,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未來世有幸值遇諸佛時,如果佛陀願意接受你的供養,表示你這個福德是無量無邊廣大的;那時再多的黃金都不必吝惜,都可以用來修集廣大福德。因為一生所擁有的財富一點也帶不走,但有個辦法可以把它帶走,而且未來世會變得更多,就是福德!把它轉化成未來世的福德種子,在自己的如來藏中帶到未來世去,那是無量倍而不是一倍、兩倍的回報,所以給孤獨長者才是聰明人。

還有《阿含經》中也記載,有一位婬女叫作菴婆婆梨女,聽聞了 佛陀說法,請求 佛陀及僧夜宿於她的莊園中,明日一起受她供養午齋;第二天供養完成後,聽聞 佛陀說法而悟得初果,就在 佛前自誓三歸五戒,隨即又把整個莊園供養 佛陀及僧。真是聰明!因為她那一世只是一個婬女,那她要成就佛道是非常非常快的,因為這種福德很少有機會能修集得到。所以能夠遇到 佛陀,是很值得珍惜的,因為 佛陀猶如優曇缽華,難得值遇。

《妙法蓮華經》講的,就有這個道理存在其中,告訴大家要努力供養奉事諸佛。而每一尊佛入涅槃前都會演說《妙法蓮華經》,那麼我們跟諸佛之間就會變成很緊密的關係;當這尊佛過去了,祂可能又到別的地方示現,而我們下一輩子不一定再繼續跟隨祂,但祂總是會繼續護念著我們。因為《法華經》是「教菩薩法」,而且是「佛所護念」。也就是說,世尊教導菩薩們應該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一個無量劫又一個無量劫,不斷地努力供養奉事諸佛,而諸佛也會護念著這些菩薩們,當然就會教導種種勝妙的佛菩提妙義。所以說,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然後,「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這是說,不單是這十六位出家的王子菩薩信受而已,原先在初轉法輪的一段時間之後,已實證解脫道的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聲聞眾,經過後來講述大乘經典的兩萬劫以後,也有一部分人信解《妙法蓮華經》,成為迴心大乘的菩薩了。而其他的大德聲聞則是沒有辦法理解,但他們還是會相信,因為 佛陀的所說,他們一定相信。所有的阿羅漢,沒有人會懷疑大乘經典的;因為他知道,其中所說與他們所證的解脫道並不違背,而且更勝妙,是他們所不能理解、不能思議的;所以,凡是阿羅漢一定信大乘經,只是不能勝解。所以有些大德聲聞信而不解,可是其他的眾生千萬億種心想,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他們皆生疑惑,因為《法華經》的法義太深妙,真的很難信受。凡夫眾生當然遠不如那些大德聲聞,連大德聲聞都信而不解,凡夫眾生就只好疑惑了。

接著,「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大通智勝佛演述《法華經》「八千劫未曾休廢」,因為他們那時的人壽很長,可以講得更多。那麼 大通智勝如來說完《法華經》以後,就是準備入涅槃的時節了,也就不再說法,於是就進入靜室中,「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住那麼長的時間,為什麼沒有馬上就入涅槃?因為雖然該說的法已經說完了,該傳的也都傳完了,而菩薩們也已經實證了。可是,還有那麼多的眾生需要繼續承受到法雨的潤澤,大通智勝如來要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讓這十六位沙彌菩薩去繼續弘法,到時候出定時可以驗收成果,那時知道法繼續弘傳廣利眾生絕對沒有問題了,才可以入涅槃。

不是只有 大通智勝如來如此,釋迦如來亦復如是。那天魔波旬一天到晚來催 釋迦如來:「如來!您不是說只要弟子有悟了、可以傳承您的法了,就要入涅槃嗎?」他就這樣催促,他是從 釋迦如來剛剛成佛時就提出這個要求的,然後就常常來要求,但 釋迦如來說:「不行!我的弟子們還沒有全部都證得解脫,還沒有全部都證得大乘法,所以我還不準備入涅槃。」到最後,很多弟子證得阿羅漢果、緣覺果,也有很多弟子們證得菩薩果了,這時天魔波旬又來了,世尊才說:「我答應你,三個月後我會入涅槃。」為什麼這時可以準備入涅槃了呢?因為觀察正法的流傳不需要擔心了,雖然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不如清淨世界,很難住持正法,但至少弘傳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後繼有人了,才答應天魔波旬:三個月後入涅槃。因為已經答應了,所以開始講《法華經》。

所以每一尊佛都是如此,要講《法華經》之前,都是已經觀察眾弟子們該證的都已經證了;還無法實證的弟子就留到未來世去,他們將來也會親證,法的流傳沒有問題了,可以準備入涅槃。入涅槃,就是準備到另一個地方再去度眾生,因為諸佛由十無盡願所持,都是不會入無餘涅槃的;只是示現入無餘涅槃,然後轉移到另一個國土再繼續度眾生。

大通智勝如來亦復如此,所以「即入靜室」宴坐,「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這八萬四千劫之中,讓這十六位菩薩沙彌為四部眾廣說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而且還要分別演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不僅要廣說,還要加以分別,這是不容易的。「分別」就是把其中文字上看不出來的道理,解析給大眾瞭解;如果不是菩薩,是不能理解的。大德聲聞也不過就是一世、兩世修學,便證得聲聞果了;但菩薩是一世一世不斷地修學延續下來。就像 釋迦如來的大弟子們舍利弗、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目犍連等等諸位尊者,他們只是因為那時的所見還沒有超過八萬大劫之前,不知道自己過去世是菩薩,曾經跟隨 釋迦如來一世又一世修行下來;所以當初證得聲聞菩提時,還以為自己是個聲聞人,其實本來就是菩薩,這個道理在現今末法時期是難能理解的。

同樣的道理,在 大通智勝如來座下的這十六位菩薩沙彌亦復如是,他們「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所以當 大通智勝如來說完《妙法蓮華經》入室宴坐時,他們當然已瞭解,知道 佛陀不會再說法了,剩下來的時間就是他們的責任,要好好把大乘經典流傳下去。可是大乘經最難理解的就是《妙法蓮華經》,因為一般人都只看見一世,不知道很多劫以來的狀況,所以對《法華經》所說很難信解。因此這十六位菩薩沙彌,於是「各昇法座」,在八萬四千劫之中各自都為眾生說法,而且是「廣說」之外再加上「分別」。那麼,這八萬四千劫之中,每一位菩薩沙彌都度得「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這數目是要怎麼計算?先說「那由他數的恆河沙」,就是不可計算的恆河沙數;像這樣不可計算的恆河沙數有六百萬億,那真的是度得非常非常多的有情,沒有一個數目單位可以明確計算出來。

十六位菩薩沙彌就這樣為大眾開示教導,讓大家獲得法利,而且心大歡喜;這是因為已實證般若了,或者雖然還未實證,但信解《法華經》的妙義,當然心大歡喜。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教令大眾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自然就沒有困難了,願意永遠不取無餘涅槃,利樂眾生永無窮盡。可是如果沒有實證,又加上不懂《法華經》的深妙義理,是無法真心發願的。

我們從 平實導師的講述,這樣深入地分別與解析,才瞭解《法華經》的義理真的是很深奧。有些人可能覺得好像也沒有什麼深妙,其實那是因為沒有如實理解其中的一些關鍵,沒有如實理解《法華經》的時空背景,才會說它淺;得要有人如實敷演出來,才會知道它是什麼地方勝妙難解。

那這集就先談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願您:身心安樂、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