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的無明

第17集
由 正慈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述著的《法華經講義》這部書來為大家說明。

上集說到 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以及十六位王子的請求開始轉法輪,先三轉十二行法輪,也就是對於解脫道四聖諦的法義,以示現、勸修、實證,這樣說了三遍,來幫助弟子們實證解脫果成為阿羅漢。

可是「三轉十二行法輪」使弟子們成為阿羅漢以後,還沒有辦法獲得緣覺的功德,這樣就是解脫道的實證還不圓滿,所以還得再「廣說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最後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一定是要講解這個因緣法,然後再往回去檢查:就從最後的老,為什麼會老,以及病死憂悲苦惱?因為已經出生了;那又為什麼會出生?因為已產生了三界有的業種;為什麼會有三界有的業種?因為有取;那為什麼會取?因為有貪愛;為什麼會有貪愛?因為有受;這樣一直往前推到無明。

因此從十二因緣法往前探究到無明,於是就理解: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陰滅,識陰滅就不會有來世的名色;來世的名色沒有了,就不會有六入,沒有六入就不會有觸,沒有觸就不會有受、愛、取等等,也就不會有老病死憂悲苦惱。顯然在流轉生死中,無明是根源,可是這段經文並沒有說什麼是無明。那麼十二因緣法裡面說的無明,到底是講什麼?我們就得要來探究無明了。從前面三轉十二行法輪,我們已瞭解到原來眾生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不知道什麼是苦滅的境界,也不知道如何滅苦的方法,才會流轉生死;因此流轉生死的背後,原來是因為執著五陰,所以這個執著五陰就是無明。

可是十二因緣的無明,並不只有執著五陰而已,還必須探究出名色之所從來,才有可能願意把五陰自己否定掉,而成就緣覺的智慧與功德。也就是說,名色之所從來,不可能無中生有、無因而生。那這個因是什麼呢?這個因必須符合 龍樹菩薩提出的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的體性。龍樹菩薩又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中論》卷1)說諸法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得要符合這四個條件,而仍然有諸法可以繼續出生。因此包括名色在內的諸法到底以什麼為因而會出生?這些問題必須能解答,才能夠懂得中道的真實義,否則依舊具足無明。

所以,想要打破十二因緣的無明,必須心中能夠清楚認知,一切有情名色的出生,一定有它的根本因緣。那是什麼呢?是心識。出生名色的根本因不會是物質,否則就變成五陰是物生,物生也屬於他生,因為五陰有心,而物質無心;況且如果物質能生我們這個識陰覺知心的話,弄一團泥巴捏成人身、狗身,應該也可以出生意識或識陰六識,但明明不行,因此五陰名色不會是物生。還有另一種他生,就是認為有情的名色是由唯一的上帝或唯一的大梵天所生,如果是這樣,能生的上帝就應該與有情有關而時時聯結著互動不斷才對啊;可是上帝顯然與有情沒有時時聯結而沒有互動,所以有許多人都在問:上帝在哪裡?或者懷疑到底有沒有上帝?因此名色不是他生。另外,也不可能是虛空所生,如果是虛空出生了名色,那麼名色就是無因生,這都講不通。但證悟第八識真如的菩薩們都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名色等諸法不可能是他生,也不可能是無因生,而應該是有情各自的第八識如來藏所生。

那麼如果有人主張說,不必有第八識來出生,由意根與法塵和合就能共生意識,能生名色;意思是由五根與五塵就能出生五識,那就是識陰六識是由根與塵所共生,但 龍樹菩薩的《中論》早已明說諸法不共生。而且這個共生的說法還會引生出別的問題,就是根與塵又是哪裡來的?是自生的嗎?是無因生的嗎?或是常住嗎?顯然都不是,所以說諸法不共生。那麼,如果說有情的名色等諸法是自生的呢?意思就是大家都不需要藉父母為因緣,自己就可以生自己,這又行不通了。因此名色與諸法的出生,如果是從他生、無因生、共生、自生,都不是中道,因為這樣出生的因不符合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增不減的體性。

所以說,無明顯然是包括對很多真相的無知,因此說,無明所不知的內涵,不但包括三轉十二行法輪的內涵,還包括對以下所說的無知:就是五陰本身是虛妄的,是暫時而有的生滅法,是依於一個真實法而藉緣出生的,而那個真實法有真實的體性,不會是虛無,也顯然不是無情的物質,因為只有心才能生萬法,物質不能生我們這個覺知心;並且也一定不是某個有情的名色身心,所以不可能是有情緒、有愛惡的上帝或大梵天,因此一定是「非有情亦非無情」,那只有是稱為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真如。

所以無明顯然包括「名色之所緣的推斷與實證」,要打破無明就須推斷出有一個識是凡夫所不知道的,那就是第八識。推斷出來還要去實證,而第八識是阿羅漢與緣覺所不能證的。二乘聖者對那個識的自性都不知道,但雖然不知道第八識的自性,而相信那個識一定存在,是依那個識而出生了自己這個五陰,然後依這樣的認定來滅掉無明。無明滅了而不再受生,也符合三轉十二行法輪的真義,願意不受後有,死後就不再受生。不再受生,死後自然就出三界了,因此無明滅了行滅,行滅了識陰滅,識陰滅了永遠不再受生,就沒有來世的名色,沒有來世的名色就不會有六入,沒有六入便不會有觸,沒有觸便沒有受,無受就無愛,無愛就不會去取;不會再取後有,未來就不再出生,不生就不會老,當然就不會有死以及還沒死亡之前的病痛和憂悲苦惱等等。所以無明的內涵一定得要了知。那麼,釋迦如來是這樣為我們轉法輪的,大通智勝如來當時也是一樣,先轉聲聞、緣覺法輪而演講解脫道的法,就是「三轉十二行法輪」以及十二因緣法。

大通智勝佛在天人大眾之中,這樣來演說四聖諦和因緣法的時候,六百萬億的無量無數人,因為不受一切法的緣故,於是就在諸漏中「心得解脫」。諸漏指的是欲漏、有漏、無明漏三種。在解脫道的修學與實證,首先要打破無明,並且心中確定不懷疑,那就是斷我見了,同時也能斷三縛結,就能發起解脫的見地,這是見道,也就是證初果。見道之後是修道,在修道位中第一個要斷除的是欲漏,然後才是斷有漏,最後是斷除無明漏。

關於如何才能斷除三漏,我們就留待下一集繼續為您說明。謝謝您的收看!

祝願您:身心安樂、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