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16集
由 正慈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述著的《法華經講義》這部書來為大家說明。
前幾集說到在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有佛名 大通智勝如來,經十劫坐道場,佛法乃現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時有諸天龍八部以及眾人恭敬圍繞,十六位王子請 佛轉法輪。此時十方諸佛世界有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因此有從十方各五百萬億佛土前來的諸梵天王來到 佛前,供養讚歎,願 佛哀愍,請 佛轉法輪。接下來,大通智勝如來如何回應請求呢?
經文:【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妙法蓮華經》卷3)
語譯:「當十方來的各五百萬億佛土無量無數大梵天王們,全部都作了禮敬讚歎和供養之後,也全部都向大通智勝佛懇求。既然大家都懇求了,這時大通智勝如來,接受十方諸梵天王以及十六位王子的請求,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也就是三次運轉深妙的解脫道法義。這深妙的法義,不論是沙門、婆羅門,或者天人、天主、天魔、諸梵天王,以及其餘的世間有情,皆所不能運轉,也就是說:這個就是苦,這個就是苦集,這個就是苦滅,這個就是苦滅之道;並且又廣說了十二因緣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又說無明若滅了,行就滅了;行滅了,識也就滅了;識陰滅了,名色也就滅了;名色滅了,六入也就滅了;六入滅了,就把觸滅了;觸滅了,受就滅了;受滅了,愛就滅了;愛滅了,取就滅了;取滅了,有也跟著滅了;有滅了,生就不存在了;生不存在,也就沒有老死憂悲苦惱了。大通智勝佛在天人大眾之中解說這個法的時候,六百萬億的無量無數人,因為不再受一切法的緣故,因此而於欲漏、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便獲得了深妙的禪定,以及發起三明、六通,也具足了八解脫。當大通智勝如來這樣三轉十二行法輪和因緣法的時候,又再重新宣講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時候,千萬億恆河沙數的無量無邊等等眾生,也一樣不受一切法的緣故,就於諸漏心得解脫。從這個時候開始,諸聲聞眾就無量無邊而沒有辦法計算。」
這一段經文中,世尊告訴我們,大通智勝如來也像 釋迦如來一樣,初轉法輪時同樣是三轉十二行法輪。諸佛因為哀愍眾生而示現受生於人間成佛,弘法之初一定是先運轉十二行法輪。但是這個三轉十二行法輪,所說的內容不是函蓋整個成佛之道的。如果只是作文字研究而不解正義時,看見《阿含經》中有《佛說三轉法輪經》,一時誤會,就認為全部的佛法,佛已在這個時候說完了,就說後期的大乘經典並非 佛陀所說,那麼就是嚴重誤會那部《佛說三轉法輪經》的真義了!《佛說三轉法輪經》的內容,並不是講整個成佛之道的初轉法輪解脫道、二轉法輪實相般若、三轉法輪唯識種智;而是僅僅圍繞於四聖諦的前後三次轉法輪。
那麼我們就來說明一下「三轉十二行法輪」為什麼需要三轉?又為什麼稱作十二行?世尊當年於菩提樹下成佛之後,首先要度的是五比丘,於是 佛陀從菩提伽耶走路到鹿野苑仙人住處雞園之中,為五比丘說的法,就是「三轉十二行法輪」。如果不是「三轉十二行法輪」,五比丘是無法這麼容易就證得阿羅漢果的。所謂三轉,是因為這四聖諦,佛陀連著講述了三遍;也就是把苦、集、滅、道這四個部分的法各都講了三遍,那就是「十二行法輪」。必須這樣三轉十二行法輪,才能度五比丘成為阿羅漢,這其中是有它的道理的。
四聖諦的第一轉是釋義,也是示現。釋義就是先講什麼是苦聖諦,讓五比丘他們瞭解苦的內容;然後說明苦為什麼會不斷地集到自己身上來,才會有如今這個生死中的流轉。這也是示現給他們知道說:「我釋迦如來已經完全瞭解這一些。」接著再告訴他們說:「我釋迦如來已經知道苦滅是怎麼樣的狀況。」就說明苦全都滅了的境界,就是無餘涅槃,就是不受後有,這才是真正的苦滅。這樣已經是三行了,就是苦、苦集、苦滅。接著第四行是說,苦應該如何滅?一定有個方法,就說明苦滅之道,也就是道聖諦的內容。這就是第一轉法輪的四行,讓這五個人瞭解四聖諦的內容。
第二轉法輪則是要勸修,初轉法輪叫作示現或釋義,然後第二次再轉四聖諦法輪時,就得要勸修,勸勉他們要接受四聖諦也要實修。這是告訴他們說:苦聖諦的內涵,你們應該要知道,就是苦聖諦應知;苦集聖諦的道理如何,為什麼苦會這樣集,而這樣集各類苦種是不對的,這些集應該把它斷除,就是苦集之事應斷。接下來就是講苦滅諦,就告訴他們說:苦滅聖諦,你們應該要實證。這就是苦滅應證。既然說是應該實證,就會有方法讓他們實修;於是就告訴他們八正道,這就是苦滅之道,說這個滅苦之道大家應修;把這八個聖道全部實修到最後,可以完全獲得出三界的果,這是你們所應該要修的,這樣就同樣再有四行轉法輪的過程。因此第二次轉法輪,是為了向大家勸修,大家就知道歸結說:苦聖諦「應知」,苦集「應斷」,苦滅的境界「應證」,最後苦滅之道,我應該要「實修」。當大家都知道了,佛陀已經勸勉過了,大家也接受了,接著再來第三次轉法輪,同樣也是四行法輪。
那麼第三轉法輪是為了什麼呢?是要教導他們現前實證,並且也能夠運轉實證的智慧,可以現前證得涅槃果,成為阿羅漢。五比丘他們經由初轉法輪的開示中,瞭解四聖諦的內涵;在第二轉法輪的勸修過程中,他們也都接受了;接著在第三轉法輪時依舊是演講四聖諦,讓他們去檢驗自己對苦聖諦是否如實知。如果苦聖諦如實知,已經證轉了,那就是苦聖諦已如實知,這就是第三轉法輪的初行完成了。再來的第三遍開示苦集的內涵,讓大家檢驗自己是否能斷除所有的集,要去確定自己有沒有真的斷集。結果這五個人聽完了,確定苦集已經真的斷盡了,不可能再有三界愛的集,那就是苦集已斷,如實證轉苦集聖諦了。
這樣子,第三轉法輪已經有二行法輪了,當大家對苦已知,對苦集已斷,接著要演說苦滅的境界,讓大家確定是否已證苦滅的境界。就再次開示苦滅的境界是什麼?是五陰十八界全部都滅盡了,「我生已盡、不受後有」,自然就出離生死了;但並不是斷滅空,因為還有本際常住不壞,這個就是說明苦滅的境界。五比丘在第三轉法輪講苦滅境界的時候,他們要一面檢查自己是否已證;當他們自己檢查:苦集確實斷除了,我執已斷盡而有能力「不受後有」,也就是苦已滅,捨報時當然就可以入無餘涅槃。這就是苦滅的境界已證,這樣第三轉法輪就有三行了。
然後就是滅苦之道,世尊第三次講解滅苦之道,就勸請大家自己檢驗,看自己對八正道是否已經可以當下就具足實現?請他們來觀察自己對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精進乃至最後的正定的實修,當他們發覺:確實我們這些現在都已經完成了,未來捨報一定不會生起中陰身,可以入涅槃了,不可能再受生於三界中。表示說,苦滅的境界他們已證,四聖諦滅苦之道的智慧,他們都已經證得而且開始運轉了,也就是八正道修行已經完成。這樣對四聖諦已知、已斷、已證、已修,表示他們對第三轉法輪的四聖諦,又有四行完成了,就是具足證轉的聖者。就這樣,佛陀把四聖諦經過三次的轉法輪之後,四聖諦的十二行法輪就完成了,所以他們五個人全部成為大阿羅漢。
這就是阿含部的《佛說三轉法輪經》的內涵,所講的全都是二乘菩提的四聖諦,並不是 佛陀把一生弘法區分為前後三轉法輪不同的內容,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此時第一轉法輪只是向這五個人說明,釋迦如來對四聖諦解脫道已經完全如實了知,這是初轉法輪的示現。第二轉法輪,就是勸他們要實修。因為他們那時心中還沒有心得決定,有一些半信半疑,就還無法實證。所以第二轉法輪時就得要勸修,才能使他們心得決定,因此要重新再運轉一遍四聖諦法輪。把四聖諦法輪運轉第二遍時,他們就很用心在聽受了,但是此時有沒有確定自己真的證得阿羅漢的解脫功德呢?還沒有辦法確定,因此還得再重新講第三遍。一面講解時,就要求他們一面自我檢查,看他們是否對四聖諦的智慧已經證轉了?檢查完畢而確定自己死時不會生起中陰身,不會再受生了;不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中,都不會再去受生,確定自己真的願意自我消滅,成為滅諦的境界,就能確定自己真的成為阿羅漢。四聖諦經過初轉、二轉、三轉,都同樣是四行法輪,總共就有十二行法輪,這樣諸位就瞭解「三轉十二行法輪」的道理了。
這是 釋迦如來首次三轉十二行法輪,是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而說。那麼這個三轉十二行法輪,其實是 釋迦如來如此,大通智勝如來當時也一樣是如此,同樣是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法輪。因為若是講完以後就要使弟子們證得阿羅漢果,一定得要三轉十二行法輪才行。所以成佛以後第一次宣講四聖諦時,一定要三轉法輪。世尊接著說,當時 大通智勝佛「三轉十二行法輪」時,是「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確實如此,在諸佛出現於人間之前,沒有人能夠三轉十二行法輪,只有佛法中才有,因此說這是「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世尊又說:「這個三轉十二行法輪的道理就是說明,這個是苦,這個是苦集,這個是苦滅,這個是苦滅之道。」
從這幾句經文的闡釋,讓我們瞭解到若想要證得初果、二果乃至阿羅漢道的解脫,各必須有這三個階段的過程才可能實證。第一個階段是真實瞭解四聖諦的內容;第二個階段是付諸實行,將一一內涵如實的思惟及觀修;第三個階段是現前檢驗是否已證,已能運轉解脫的智慧,並且確定而不懷疑,這就是實證解脫的道理。
然而,三轉十二行法輪已使弟子們成為阿羅漢,但還沒有辦法獲得緣覺的功德,也就是解脫道還沒有圓滿,所以還得要再「廣說十二因緣法」。這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一定是要講解這個因緣法,然後再往回檢查探究: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有病死憂悲苦惱?這是因為已經出生了;如果不生,就沒有老死憂悲苦惱。但要如何才能不生?這其中的道理並不簡單,我們就留待下集再繼續為您說明。
這集就先談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願您:身心安樂、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