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喻品——世尊破諸惱

第010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為諸位觀眾菩薩們準備的「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

現今再繼續 平實導師宣演的《法華經》導讀。我們來看下列經文述說:【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輪,度脫眾生。」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忍善者增益。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妙法蓮華經》卷3)

我們來談「大聖」這個名詞,還真的不能隨便用,自稱「大聖」最有名的是誰啊?就是孫悟空。他這個「大聖」只能齊天,意思是跟天一樣而已;也因為他的層次就只是天道,最多就是到忉利天,所以他稱為齊天大聖。齊,就是整齊劃一,就是平等的意思,跟天平等。可是齊天大聖不知自己只能齊天而不能齊佛,不知好歹尊卑,遇見了 如來還要逞強,可見他當時真的不懂 如來;等到後來懂了,他就願意吃苦耐勞,陪著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當然這是神話故事,但是無妨拿來作個譬喻。

齊天大聖一個觔斗雲十萬八千里,連翻五翻,心想:「如來怎麼能知我到哪兒?」沒想到看見五峰山,想要作證;所以他在那裡撒了一泡尿,還寫上:「齊天大聖到此一遊。」於是就五個觔斗雲又翻了回來,見了 如來就說:「我去到

那麼遠的地方,您能到達嗎?」如來伸手給他一瞧,看他還能翻出 如來掌心嗎?當然,作者是有隱喻的,就是說:你孫悟空意識不管怎麼翻,都翻不出自心如來第八識的範圍。這是一個隱喻,讀《西遊記》書中那一些人事物,您用八識心王去讀才能讀得通。這意思是說,真正的「大聖」只有 如來。

可是在聲聞菩提中,斷我見者還不是正式聖人,所以才叫作預流,是預先把他算入聖者之流,表示他的本質不是真正的聖者,因為只有見地,還沒有修道的功德;一般最基本的解脫道聖者最少得要是二果人,至少已經快要離開欲界。在解脫道中真正的聖者,其實是要三果的實證,就是已經離開欲界而斷除五下分結,才是真的聖者。如果把範圍放寬、標準降低,說要成為聖者,最少也要斷我見、要斷三縛結。但是像初果到四果,然後菩薩從七住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也都叫作聖者,但這些聖者也都不足以稱之為大,最大的聖者稱為「大聖」,那就是 佛陀。除了 如來,沒有誰可以稱為「大聖」。

這些東南方五百萬億佛土來的梵天王們,稱讚說「大聖轉法輪」,就是說如來轉法輪,來「顯示諸法相」。法相的顯示很重要,如果不是靠著法相顯示,一切菩薩無法具足成就佛果,為什麼呢?因為要藉各種法相來顯示佛菩提道是否已經究竟。如果還沒有到達究竟地步,就無法具足顯示諸法相。而如來能夠具足「顯示諸法相」,這才能夠稱為「大聖轉法輪」,否則只能夠說菩薩轉法輪、羅漢轉法輪,或者說世間人天善法的轉法輪,不能稱為「大聖轉法輪」。所以法相的建立,目的是為了讓學法者知道,從凡夫地到達究竟佛地之間有哪些法;藉著這些法相來顯示所修證的層次以及深廣淺狹的差別,才能夠使相應的大眾具足圓滿佛道,所以法相的建立很重要。

全部法相都要歸納於八識心王,這個大前提是不可切割的,所以法相唯識宗永遠要五個字具足。沒有諸法要談什麼唯識?沒有諸法能顯示唯識理嗎?譬如說,把色法十一個都砍掉,色法就是五色根、五塵,加上法處所攝色,這十一個色法砍掉,因為連自己都不存在,還能在人間講唯識嗎?所以法相是不可以捨離的,一定要有諸法法相,才能顯示諸法唯識所生、唯識所現,因此成佛就表示諸法法相具足圓滿實證,這樣能夠為一切眾生顯示所有的諸法相,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大聖,這樣的「大聖轉法輪」,就可以「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

為什麼能使苦惱眾生得度而得大歡喜呢?當然有原因。眾生都是想要保住人身,不想墮入三惡道中;「大聖說諸法」,眾生就可以依循實行而保住人身。想要求生欲界天的,聽聞大聖所說欲界天的法相,可以求生欲界天享樂。想要永遠離欲界汙穢的,聽聞大聖宣說色界天的法相,他可以求生色界乃至生無色界。等而上之,想要出離三界,想要成佛的,都可以經由「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的時候,藉所顯示的諸法相來度脫自己的苦惱。這就是說,諸佛出現於人間,可以利樂一切有情,唯除緣不具足者。譬如,有人對於人天善法的緣不具足,當 佛陀說人天善法時,他心想著:「佛陀無非就是要我供養。」這就是對人天善法的緣還不具足。如果緣具足,懂得供養人天福田,來世就可以得到利樂。所以,佛陀可以「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這是如實語。

接著就是「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眾生只要聽聞 佛陀說法,依之而行以後,或者可以得道,或者可以生天。在民間信仰中,他們說的得道就是生天。生什麼天呢?就是欲界天。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天神下來教導人們,怎麼樣修證可以生色界天中,大都只是在欲界天的境界。這就是說,在外道中是二者同一的:得道就是生欲界天,而且不能生色界、無色界天。

可是在佛法中,得道不是指生天,生天只是一個行善所得的往生現象,不代表得道。可是生天,行十善業道也可以生天,只要持五戒不壞,加行十善業就能生天。在佛法中得道的人就一定可以生天,而那個生天只是一個現象,只是一個異熟果報而已。例如初果七返人天,他不斷地重複著往生欲界天然後再來人間的過程,在欲界天與人間不斷地來來回回,這表示他很遲鈍、很懶惰懈怠,這叫作鈍根的初果人。他生天的因緣不是由於在人間行善,而是得初果之道所以生天。生天是一個現象,只是一個異熟果而已。所以得道與生天,在佛法中是要分開來看的。生天是因為聽到 佛陀所說的人天善法以後,或者聽聞解脫道而願意遠離惡業,因此他開始行善,於是死後生到欲界天去;或者聽聞 佛陀說欲為不淨,捨離了欲界法,所以他發起了初禪生到色界天去,那個生天也跟得道無關。

但是,若要談佛道之得道,一定是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實證,才可以稱之為得道。眾生聽聞 如來說法以後一定可以得道,或者一定可以生天;聽聞 如來說法以後,最少的果報就是生天。得道是隨順各人的因緣,當眾生聞法或者生天或者得道,想當然爾,必然會導致「諸惡道減少」。因為大家都離開惡業,往生欲界天的有情必然增多,往生惡道的眾生就減少。從惡道往生來人間的有情,聽聞到 如來說法時,也開始修學善業,不再回去三惡道中了,因此生到天界的有情就會越來越多。這表示說,如來出現於人間或者出現於三界中,惡道有情會越來越少。接著就是「忍善者增益」,本來在人間就能夠忍於善法的人,也能夠獲得增益,因為他所修的善法層次會不斷提升,越來越高。層次越高,就會越來越能忍於善法,當然就更加獲得增益了。這意思就是說:「大通智勝佛,接受我們的請求,眾生可以得到這麼多的利益。」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大通智勝佛當然不會拒絕,因為成佛的目的就是要利樂眾生;所以爾時 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那就表示稍後會為眾生說法。

接下來,世尊又怎麼樣敘述 大通智勝如來的事呢?經文:【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踊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妙法蓮華經》卷3)

以上所說,因為諸佛放光明時,通常不會獨獨照耀一方,除非有特殊因緣;所以當時 大通智勝如來放光是向十方放光的,因此這時南方五百萬億國土的所有大梵天王們跟東方、東南方的那一些大梵天王們,當然也同樣要探尋這些光明的緣由。

那麼他說完後,接著經文說:【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并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睹,無量智慧者;如優曇缽花,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愍,唯願垂納受。】(《妙法蓮華經》卷3)

這是跟東南方的五百萬億佛土來的大梵天王們一樣,他們來到的時候也是同樣看見 大通智勝佛成佛不久,坐於道場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天龍八部圍繞,一切人等恭敬圍繞;也剛好看見十六位王子在請 大通智勝佛轉法輪,所以他們同樣是恭敬供養,也同樣請求 大通智勝佛為大眾轉法輪。

「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這是從另一層面來說很難遇見 世尊。這一句是大家都認可的,諸佛世尊為什麼很難遇見呢?因為是「破諸煩惱者」。破煩惱,若有人認為他沒什麼煩惱,可是他們所謂的沒什麼煩惱,只是因為孩子乖巧,家裡有錢,丈夫也安分守己,然後公婆都健康,不需要她煩惱;只是這樣,而說沒有煩惱。可是當您告訴她們「佛法中說有很多煩惱」,她們就不懂了,反而說:「煩惱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這叫作不懂煩惱者。一般人如此,末法時代的大師們也是如此。

所以,煩惱的內涵應該要瞭解,要知道世間人有世間人的煩惱,但那不是實證三乘菩提者所斷的煩惱,那只是附帶要斷的我所煩惱;談三乘菩提中初步要斷的煩惱,就是見惑與思惑;大乘菩薩除了斷見惑與思惑以外,還要打破無始無明,以及斷除無始無明的塵沙惑,這樣才叫作「破諸煩惱」。那麼,所知障指的是對於法界實相的無所知,因此成為他想要成佛時的障礙,這才叫作所知障,是對實相法界的所知愈不足而使所知障愈重,並不是所知太多所以被障了,具足了知時是不會被障礙的。

所以,「破諸煩惱」是修學三乘菩提所應當要達到的目標以及智慧境界,然而要達到這個智慧境界,首先要瞭解煩惱是什麼;也就是說,二乘菩提中色界、無色界所應斷的煩惱是什麼,佛菩提中應斷的煩惱是什麼,都應當先知道。如果單以人天善法來度眾,可以不必談這個煩惱。想要往生欲界天該斷什麼煩惱,這是最粗淺的,一定要先跟學法眾生說明。如果以人天善法度眾,至少要說明三界境界;連人天種種法的無常煩惱該怎麼斷,都必須提出具體法教。所以,必須是「破諸煩惱者」才能夠是 世尊;連煩惱的內涵都不懂,就別說他能破。因此,「破諸煩惱者」要出現於世間是很不容易的,很久很久才能夠遇得見。所以說「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他們南方五百萬億佛土,那麼久以來都沒有遇見有佛出世,如今已經過一百三十劫,才終於得遇 大通智勝如來出現在世間。

「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睹,無量智慧者;如優曇缽花,今日乃值遇。」這是南方來的五百萬億諸梵天王,他們向 大通智勝如來讚歎說:「諸多求法的飢渴眾生,請求大通智勝佛以法雨來充滿大眾。」法雨,當然是說 如來所說諸法猶如大雨一般無量無邊而且普皆霑潤,才能稱為法雨。既然得充滿,就表示這法雨不是有窮盡、不是微量稀少。「如來是眾生往昔所未曾睹」,在這裡特別是指:我們南方五百萬億諸佛土共同來到這裡的諸梵天王所不曾見過的 大通智勝如來,而且是無量的智慧者。因為 如來智慧無量無邊,難以令人理解,唯有諸佛如來才能夠了知;而且如來出現在世間,是猶如優曇缽花一樣很難得值遇。所以南方來的這五百萬億佛土的諸梵天王說:「因為有大通智勝如來出現的緣故,看見了自己的宮殿光明照耀異於平常,是因為這樣的光明照耀,所以特別的嚴飾。」因此他們這樣讚歎之後說:「祈求世尊以大慈愍心,」表示大家一心無二,誠懇地希望:「世尊垂下憐愍之心來納受我們所奉獻的宮殿。」以上說明到此,接著後面經文發展,就由下一位親教師演述。

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謝謝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