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犍連被授記成佛(二)

第2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法華經講義》這本書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前一集的子題「大目犍連被授記成佛」。

前一集已大略說明大目犍連過往之事有三:一者,大目犍連想探究 世尊的音聲到底可以傳播多遠,最後發現 世尊的音聲無有分量,猶如虛空一樣無有邊際。二者,大阿羅漢的神通力遠不及 世尊的威神之力。三者,大目犍連救了五百位釋迦族人於缽中,這五百人都化為血水,最後還是死了,證明了神通力敵不過業力。

接下來談大目犍連被授記成佛,其經文如下:【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語汝,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以用供養。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百萬億諸佛亦復如是;當得成佛,號曰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喜滿,國名意樂;其土平正,頗梨為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遍清淨,見者歡喜。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佛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妙法蓮華經》卷3)

語譯如下:當時 世尊又向大眾公開授記:「我如今告訴你們,這位大目犍連,他未來將會以種種的供養之具來一一供養八千尊佛,且對這八千尊佛恭敬尊重。當這八千尊佛入滅了以後,大目犍連為一一佛各起塔廟,高一千由旬,長寬各五百由旬,也都以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真珠、玫瑰等七寶合成,然後再以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來供養佛舍利。經過八千尊佛以後,接著還要繼續供養二百萬億諸佛,他就可以成佛,佛號為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同樣具有十號: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的劫名為喜滿,他的國名為意樂;大目犍連將來成佛的時候,佛土是平整而方正的,以頗梨為大地,有種種寶樹來莊嚴他的佛土,並且到處散布了真珠及勝妙的香華而周遍清淨,見者無不歡喜。他的佛土裡面有許多的天、人、菩薩與聲聞,其數目無法計算。他成佛的時候,其壽命有二十四小劫,正法住於世間有四十小劫,像法住於世間也同樣是四十小劫。」

世尊授記的開示可以得到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大目犍連為什麼要一一供養及恭敬尊重八千尊諸佛之後,再來供養二百萬億諸佛才能成佛?第二個重點,每一尊佛都有十號,這十號的內容各是什麼?首先談第一個重點,大目犍連為什麼先要一一供養及恭敬尊重八千尊佛以後,再來供養二百萬億諸佛才能成佛?在《舊雜譬喻經》卷下裡,敘述了大目犍連因為有了神通力的關係而產生了慢心,導致被 世尊授記時,先要一一供養及恭敬尊重八千尊諸佛以後,才能消除這部分的慢心。其說明如下:有一天,大目犍連坐在樹下,突然心血來潮,想要知道自己的道眼究竟可以看到多少個佛世界?大目犍連就以他的道眼來觀看,可以看見八千個佛世界,他很高興,也覺得自己很厲害,於是生起了慢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看見八千個佛世界,世尊所見的佛世界的數目遠不如我所見。

於是以師子步走到 世尊所,看見 世尊也不禮拜。所謂的師子步,就是 世尊走路的姿勢四平八穩,不疾不徐,如果套臺灣南部的一句說法,那就是走路有風的意思。世尊知道大目犍連來意,故意說:「你是一個聲聞人,怎麼學我走路的姿勢呢?」大目犍連則向 世尊炫耀說:「我用道眼能夠看見八方面的八千佛世界,想來世尊所見不如我,所以走路作師子步。」世尊也不跟大目犍連說什麼,就先讚歎他:「真的不錯啊!你能夠看到這麼多的佛世界。」接著 世尊又開示:「譬如一盞明燈比起摩尼寶珠所放出來的光明,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我用佛眼所見的佛世界,不僅沒有任何障礙,而且也沒有任何邊際。」

於是 世尊放出眉間白毫相的光明,徹照上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下方之十方恆河沙數佛世界,以及十方恆河沙數佛世界皆有六種震動: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也就是東邊湧起、西邊沉沒,西邊湧起、東邊沉沒;南邊湧起、北邊沉沒,北邊湧起、南邊沉沒;兩邊湧起、中間沉沒,中間湧起、兩邊沉沒。由於 世尊的加持,讓大目犍連可以看到十方恆河沙數佛世界,大目犍連看了而嚇了一跳,這時才知道 世尊加持他,讓他可以看見十方恆河沙數佛世界,自己所見不過是八千佛世界而已,簡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不可道里計了。於是大目犍連舉聲號哭,不僅向 世尊懺悔,而且也向與會大眾說:「我將來一定要成佛,不再當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也就是說,大目犍連就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發願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迴小向大,而且也向與會大眾宣說要修菩薩道,不願意再當聲聞了。

從上面說明可知,由於大目犍連認為自己可以看見八千個佛世界,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世尊遠不如他所見,於是生起了慢心;也因為這樣子,他要成佛之前,則要先消除這部分的慢心。所以大目犍連於開始修菩薩道時,則先要供養、恭敬、尊重八千佛,來消除這部分的慢心,這也是大目犍連先要供養、恭敬、尊重八千佛的由來,之後才能再供養、奉事二百萬億諸佛而成佛。如果大目犍連本身沒有這方面的慢心,他就不需要供養、恭敬、尊重八千佛,應於供養、奉事二百萬億諸佛就可以成佛了。

這背後的道理,就是告訴大眾:菩薩不應該很早就修神通,因為有了神通,可以作種種事,讓眾生很崇拜,就很容易產生慢心;如同大目犍連一樣,因為有神通的緣故,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於是生起了慢心來遮障,就會延遲自己的成佛時程。以此緣故,菩薩在佛菩提道中,不急著修神通,一直到三地快滿心時,再來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這時的菩薩有了無生法忍智、廣大的福德,以及有大威德的緣故,於修學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不僅事半功倍,而且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發生。或許有人會問:「是否有經典來證明,三地快滿心的菩薩再來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會比較適合?」正如 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7的開示:【菩薩行大海,難動不可盡,發心出世間,得入於初地,二地淨持戒,三地修諸禪,……。】因此,菩薩於修學佛菩提道時,應該謹遵 世尊的開示,一直到三地快滿心時,再來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會比較適合。

接下來談第二個重點,每一尊佛都有十號,這十號的內容各是什麼?首先談「應供」,照字面的解釋,就是應受人、天供養。所以在《佛說十號經》中,佛曾開示:世尊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其所行的善法、威儀、戒品、十善根、力修習究竟圓滿,斷除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身口意究竟清淨無染,是故應受人天供養。有情如果有因緣供養 世尊之大福田,就會有大福德來莊嚴其身,正如 佛在《優婆塞戒經》卷5的開示:【施須陀洹得無量報,向斯陀含亦無量報,乃至成佛亦無量報。】也就是說,布施給初果人,可以得到無量的果報,更何況是布施給 世尊,福德更是無量報了。

這裡有一個真實例子可以證明布施給 世尊可以獲得無量福德。在《撰集百緣經》卷3曾開示:在佛世,有一貧窮人名叫拔提,為他人守園以自活。有一天,擔一束燋木(也就是引火的木材)入城中,遇到一個化人告訴他:「如果你願意布施燋木給我,我就布施百味飲食給你。」拔提聽了,滿心歡喜將燋木布施給化人。化人則對拔提說:「你拿著燋木,跟著我來到祇樹給孤獨園,我就給你百味飲食。」拔提就跟著化人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看見 世尊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於是上前禮佛,並將燋木供養 世尊。世尊接受此燋木,插於地中,以威神之力,令此燋木枝條生長,花果茂盛,團圓可愛,如尼拘陀樹。世尊就在此樹下結跏趺坐,為百千萬人天眾演說妙法。拔提看到此情形,心裡很高興,於是五體投地而發大誓願:「以此布施燋木給佛的功德,使我未來世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廣度眾生如佛無異。」拔提發誓願已,佛即微笑,從其面門發出五色光,遶佛三匝,還從頂入。

阿難向 佛稟白:「世尊尊重,不會無緣無故微笑,今天是什麼因緣而微笑呢?」佛告訴阿難:「拔提以信心、恭敬心布施燋木的善根功德,於未來世經十三劫,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受快樂,最後身得成辟支佛果,名為離垢,廣度眾生不可限量,因此而微笑也。」

從這個例子告訴大眾兩件事情:第一件,布施給 世尊真的有廣大的福德,拔提當時布施燋木給 世尊,於十三劫中不墮三惡道,生在天上及人間常受快樂,到了最後身,證得辟支佛果,廣度眾生不可限量,可見布施給 世尊可以獲得很大的福德。第二件事,當有情布施給初果人,乃至布施給 世尊的大福田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迴向,願以此布施功德當求解脫,而不是求有為的福德。因為有為的福德,在漫漫長夜三界輪迴生死當中,就會消耗殆盡,所以 佛在《增壹阿含經》卷13曾開示:【我於爾時以此功德,求在生死獲此福祐,不求解脫。大王當知,爾時所有福德今有遺餘耶?莫作是觀!如我今日觀彼富有無有毫釐如毛髮許。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稱記,於中悉食福盡無有毫釐許在。】也就是說,凡是有任何點點滴滴的功德,記得要迴向求無上正等正覺,否則在漫漫長夜的生死輪迴當中,終究有一天,其布施所得的福德就會消耗殆盡,連一點點的福德也都沒有剩下。

接下來談「正遍知」,照字面的解釋,就是能夠正確了知而遍一切法,故名為一切智者。也就是說,世尊具一切種智,於一切處沒有不知道的法,視眾生的根性等而開示五乘佛法。譬如屬於人、天種性的有情,最初則教導布施及持五戒的道理,可以保住未來世得生人間而繼續修學佛法;又教導眾生修十善業及加修禪定,得以往生天界;當有情有往生天界的欲望以後,則教導眾生欲界五欲不清淨,色界及無色界還是有漏,仍然在三界當中輪迴生死,應該以出離三界為要。這就是 佛在《長阿含經》卷20所開示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的道理。

譬如對於有意願出離三界的聲聞種性的有情,則教導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四聖諦、八聖道等法;譬如屬於緣覺種性的有情,則教導十因緣、十二因緣;譬如屬於菩薩種性的有情,則教導六度萬行、十度萬行。由此可知,佛於一切有情都是平等開示,端視有情的根性等來覺悟一切有情,最後令有情能夠斷惑而發起智慧,分別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乃至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在《大般涅槃經》卷26就有一個真實例子可以來加以說明。有二人,出家之前,一人以浣衣為業,也就是洗衣服來維生;另外一人則以金匠為業,也就是從事黃金加工來維生。這二人後來也都出家了,成為舍利弗座下的弟子。舍利弗則對洗衣為業的弟子教導數息觀,對從事黃金加工為業的弟子則教導白骨觀。這二人依舍利弗所教導的方法各自去修行,久久不能證果,因此產生了邪念說:「沒有涅槃法啦!也沒有無漏法啦!如果真的有涅槃法、無漏法,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地受持卻不能證得呢?」佛知道這二人的邪念,於是呼喚舍利弗過來,呵責說:「你不善於觀察這二人的根性,以致用錯了方法,使得這二人一直無法證果而生起了抱怨及邪念。正確的方法,則是對於洗衣服的弟子教導白骨觀,對於從事黃金加工的弟子則應教導數息觀。由於你錯誤的教導,使得這二人產生了邪念。」於是 世尊親自教導這二人正確的用功方法,這二人聽聞以後,努力去用功,最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從這個例子可以說明,世尊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無所不知,很清楚知道每一位眾生的根性而因材施教,讓弟子們於佛法都有所體會,乃至最後都能夠成就佛道。所以說,世尊能夠正確了知而遍一切法,故名一切智者,也是一切眾生的善知識。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