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草喻品(三)

第146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繼續來看《法華經》〈藥草喻品〉的內容。

上次說到 佛陀定義的中藥草、上藥草及小樹與大樹。中藥草是指二乘法中證得無漏法可入無餘涅槃的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以及三明六通大阿羅漢;甚至這些阿羅漢加修因緣法後,獲得緣覺果證了,是真正的人天應供,也都算是中藥草。上藥草則是指在佛菩提道中,發心求證實相、祈願成佛,並且依著佛道次第精進在修學的菩薩。小樹菩薩更進一步專心於佛道的修行,證悟實相後次第往上進修成為真佛子,也就是入地菩薩;直到三地滿心前修完四無量心,有了慈無量心可以常行慈悲,知道自己將來一定可以成佛的三地菩薩,由於尚未發起意生身,因此都屬於小樹菩薩。最後則是三地滿心能夠發起意生身,以化身到諸佛世界為有緣眾生說法時,才算是大樹菩薩。雖然 佛為眾生平等說一味的佛菩提法,隨著眾生各自根性的不同,所能承受如來法雨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是眾生的根性顯現了這五種聞法者的差別,並不是因為 佛陀有不平等心所作的分別。

今天我們從《法華經講義》第七輯66頁的經文開始看:【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渧,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妙法蓮華經》卷3)這段經文大意是說:佛以三種藥草及二種樹木的譬喻作了方便開示,用種種言辭演說出來的,無非就是佛菩提道這一種法。但 佛陀所已經演說的佛法,從佛地的智慧來看,其實是猶如大海中的一渧而已,可是 釋迦牟尼佛降下的法雨其實是充滿了世間;這平等一味的佛菩提勝妙之法,每位眾生聽聞之後,隨著自己的力量之所堪能而各自修行,就如同叢林裡面的三種藥草和大小不等的各種樹木,隨著藥草及樹木不同的大小而漸漸增廣茂盛,最後都可以具足成長而有了美好的成果。

釋迦如來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雖然有所謂三藏十二部經,或者阿含期、般若期、方廣期等經典的分別,實際上 如來所說法就只是唯一佛乘之法。為什麼是唯一佛乘而不是唯一聲聞乘或緣覺乘?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中,佛陀對 文殊師利菩薩說:在 釋迦如來的佛國土中,沒有聲聞、辟支佛等差別的說法,因為諸佛如來已經遠離了種種取相過失的緣故。如果說 釋迦如來會為某一類眾生說大乘法,而為某一類眾生說緣覺乘的法,又為另一類眾生說聲聞乘法,像這樣說的話,就是 如來變成不清淨心了,也是 如來變成不平等心,如來也成了有鬥諍過失的心;同時也是 如來成就沒有平等、慈悲之心,如來於諸法中有了慳吝之心。所以 如來為眾生說了什麼樣什麼樣的法,那一切所說之法都是隨順於菩提,也是隨順於大乘,眾生都將會獲取一切智而畢竟究竟能到達一切智處。因此,在 釋迦如來佛國土中,並無三乘法的差別。

這裡已經很清楚說明 釋迦如來乃至諸佛如來,如果有為眾生說三乘法,那就是有了不平等心,也就是沒有為眾生平等說法。可是明明 如來是有為趣求出離三界生死的修學者開示解脫道及因緣法,而說了聲聞乘及緣覺乘法;所以 文殊菩薩接著就問 佛陀說:若沒有三乘差別體性的話,是什麼緣故 如來要為諸眾生演說三乘法而說這是聲聞學乘,或者說這是緣覺學乘,以及說這是菩薩學乘呢?既然 佛陀平等為眾生演說唯一佛乘之法,為什麼還有聲聞乘、緣覺乘及菩薩乘的差別呢?

佛陀回答 文殊菩薩如下:【諸佛如來說三乘者,示地差別,非乘差別;諸佛如來說三乘者,說法相差別,非乘差別;諸佛如來說三乘者,說人差別,非乘差別;諸佛如來說三乘者,示少功德,知多功德,而佛法中無乘差別。何以故?以法界性無差別故。文殊師利!諸佛如來說三乘者,令諸眾生悉入如來諸佛法門,令諸眾生漸入如來大乘法門,如學諸伎,次第修習。】(《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2)諸佛如來之所以說三乘法,並非三乘有差別,而是為了顯示境界的差別,也是因為法相的差別,以及修學之人有差別;並且是以二乘法少量功德,而了知佛菩提乘的大功德,因為這些種種的原因而說三乘法。實際上佛法中並沒有三乘的差別,因為三乘菩提的法界性並無差別,都是如來藏性。而諸佛如來將唯一佛乘之法析分為三乘菩提法來宣說,是為了讓眾生都可以進入如來諸法中修學,為了讓眾生可以漸漸進入如來大乘法門中修學,猶如世間法上修習種種技藝一樣,也是次第修習上去的。

這裡和《法華經》講的道理是一樣的,諸佛所說法並沒有三乘菩提之別,因為眾生的根性有別,為了讓眾生能夠修學大乘佛菩提法,才施設三乘菩提,讓眾生由淺入深漸次修學,最終所應修學的是大乘法,所要圓滿的是成就一切種智;三乘菩提之法其實是唯一佛乘法,因為都是依同一法界性的如來藏而有這些觀機施教之方便法。既然諸佛如來所要眾生修學的是包含聲聞乘與緣覺乘的唯一佛乘之法,那麼應該怎樣做才能依著次第漸進修學呢?平實導師說,要做到「法隨法行」。什麼是法隨法行?就是依著法、隨順於法而修行,也可以說是趣法、次法。譬如想要證入寂滅性的涅槃本際之法,所應該隨順於法而修習的隨法是八正道。

像在同修會裡禪淨班及進階班中,所要達成的法是證悟如來藏,那麼應該隨順修學的隨法就是六度,乃至各種證悟條件的具足。但是法隨法行並不容易,有些人是半信半疑的,譬如我們說開悟明心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福德、定力、慧力、菩薩性、無慢心、除性障等等;有些人就不大能接受,尤其認為培植福德這一項,是同修會勸募的方法,是要大家來免費作義工。有這種心態,表示這個人的菩薩性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在正法道場裡面培植福德的功德很大,如果能無私地去做,不但累積了證悟的福德,也增長了自己的菩薩性,也是證悟實相的重要助緣。諸佛無上大法,並不是小根小器的心性者所能證得的,所以怎麼樣法隨法行是修行最重要的課題。

但是法隨法行也不是每一個人所做效果都一樣的,是會隨著各人的心性、根器、福德等而有種種差別不同,所以 世尊才會說:「一味之法隨力修行。」隨著各人心性、根器及福德的差異,證悟條件具足的快慢或者證悟品質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如實做到法隨法行,能夠這樣確實去做,即使此世真的沒有因緣證悟,努力不懈修學次法,至少可以斷三縛結證得聲聞初果,還是功不唐捐。能夠努力去做,就可以像 佛陀講的:「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因為修行一定是一步一腳印,沒有投機取巧的。在同修會裡一二十年不斷熏習,我見遲早都會斷的,這也可以算是小藥草「漸增茂好」;之後知無漏法,知道將來阿羅漢果應該怎麼樣實修實證,時日久了成功了,就成為中藥草了。所以法隨法行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快速增上!

接著看下一段經文:【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於山林,住最後身聞法得果,是名藥草各得增長。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樹而得增長。】(《妙法蓮華經》卷3)諸佛所演述的佛法永遠都是只有一味佛菩提,所以就以佛菩提來幫助眾生,讓世間一切有情普遍都可以具足,然後按部就班漸次修行以後,都可以證得三乘菩提修道之果。這一些人之中的聲聞、緣覺,是住於山林之中修行,他們成道之後是住於最後身,是由於聽聞佛法而獲得果證,這樣便叫作藥草各得增長。如果是諸菩薩生起智慧而堅固不退,已經明瞭並且通達三界之法而求證最上乘的佛菩提乘,這叫作小樹而能獲得增長。

從這段經文再次證明:諸佛的法永遠都是只有一味,就是佛菩提。過去無量諸佛以及現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示現弘化時,沒有哪一尊佛只講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一定都會宣演佛菩提。即使諸佛具足宣演三乘菩提之法,其中聲聞乘與緣覺乘也只是佛菩提中的一小部分,而這也是為了適應根器較差的眾生,所以從佛菩提中析分出來的化城法,但還是屬於佛法。這才是諸佛的本懷:欲令眾生皆入佛道——也就是佛菩提道;最後再將三乘菩提合攝為唯一佛乘,才是化緣圓滿。從更上層次來看,一味法表示佛法是沒有演變的,會演變的法不是真實的佛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論三乘的哪一乘,都是以一味不演變的如來藏為宗旨。二乘法因如來藏而不落入斷滅空,而大乘法因為對如來藏的親證、修學,才能圓滿;所以,二乘法之所以異於外道法,是大乘法實證的標的,就是這個恆不變易的一味法如來藏。

再說佛菩提之法函蓋面很廣,不只包含二乘菩提,也函蓋了人天善法,所以才有世界悉檀。就如《阿含經》裡面有一部《起世因本經》,另一個譯名是《大樓炭經》,講的就是世界悉檀。平實導師說,在聲聞菩提本來不必演說世界悉檀,只要將三界境界略加說明就夠了;為什麼 如來要講世界悉檀,而且講得很詳細?因為《起世因本經》本來就是大乘經,只是「中藥草」的二乘人聽聞而結集後,由於對於大乘法沒有勝解,就變成了「中藥草」修學的法義,而不是給「小樹」及「大樹」修學的法了。所以,「諸佛之法常以一味」,就是以佛菩提道來攝化眾生;由於佛菩提道函蓋面很廣,函蓋人、天乘法、聲聞、緣覺、佛菩提道等五乘法,所以可以「令諸世間普得具足」,一切眾生都可以獲得法益。

因此眾生可以「漸次修行皆得道果」。也就是隨著各人根性的不同,各自聞法之後努力修行,都可以獲得修行之道所應得到的果實。譬如想求得世世保住人身而且富足康樂,佛陀就教眾生修學布施,乃至作三種布施,於是眾生可以修集福德;如果再加上教導眾生受持五戒不犯,那麼就可以每一世都獲得人身,每一世都康樂富足。這是人間之法,使眾生不墮三惡道;這也是眾生依著善法的修習而獲得道果,所修的是人間道。或者有人想生天,求生欲界天,佛陀便教他如何持五戒、修十善往生欲界天。只要願意作財施、法施、無畏施,利樂大眾而且有受五戒不犯,加上修行十善的結果,年老捨壽就可以生在欲界六天之中。

或者有眾生想要離欲界愛,佛陀就教眾生離欲而修禪定,於是經由離欲和禪定的修證,死後可以生在色界天中。這樣努力修行就是離欲修梵行,以及實修禪定,和前面的人專門修善法是不一樣的;於是獲得禪定,捨壽後生到色界天或者無色界天中,這也是「聞法得果」。但是,這些都是「漸次修行皆得道果」,不是不修而得。所以假使有人說,他突然就獲得第四禪,卻說不出修習的內涵與次第,我們就知道這是胡說八道!因為凡是修行都是漸次,即使禪宗的開悟說是頓悟,也有修行上的漸次,然後才在因緣成熟時頓悟。如果不是漸次鍛鍊定力、聞熏知見,不可能一念相應破參明心。雖然悟時只是個頓悟,但在頓悟之前也有前面的修學過程。所以沒有修學次第而能得道果,這是胡說的!違背了 世尊這裡所說「漸次修行」然後才能「皆得道果」的道理。

如果有人想要得聲聞菩提,佛陀就為他演說聲聞菩提。可是不會直接就開示聲聞菩提,除了像善來比丘的久修菩薩,對於大多數想要修學聲聞菩提的人,佛陀都會依諸佛常法開示: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的人天善法。如果人天善法聽得進去,佛陀觀察這個人心地已經清淨了,然後才再開示「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就是說明三界一切境界全都是苦,包括無色界如何出離的法要,也是應該要修學而斷離的;聽了這些道理,對於出離三界生死苦就有了強烈的意願,於是 如來接著才會說四聖諦,聞法之後法眼清淨或法眼淨,就成為聲聞初果,這也是有漸次修學的過程。但是要能漸次修行皆得道果,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要透過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等人天善法開始熏習;得相信布施的因果、持戒的因果,也要相信真的有四禪八定、色界十八天;這些能相信了,才會為眾生演說四聖諦、教他斷三縛結。所以聽完四聖諦以後,是否確實斷了三縛結,前提建立在相信布施、持戒及生天的因果,否則只是在知識層面說斷了三縛結,不可能真的斷除三縛結。

信受因果證得初果後,漸次修行而能夠住於「最後身」,也就是不受後有,也是經由聞法得果,並不是出生後自己修行就可以證悟二乘菩提得道果,還是要聽聞 佛陀演說二乘菩提法才能證悟。這就說為「藥草各得增長」。住最後身不受後有,這並不是說沒有語言文字的靈知心可以入住無餘涅槃,無餘涅槃中沒有任何意識靈知心存在,不論粗、細意識或是極(細)意識,都不可能存在於涅槃中。如果認為意識心可以存在於涅槃中,這就還是三界中的境界;既然還有三界中的境界,就是還在三界中,那就是受後有了,有後有就不是無餘涅槃。大家都應該要有這個正知見,尤其是修學解脫道的人都應具有這個正知見,才不會未證言證犯下大妄語業。

接著如何是小樹而得增長?上藥草的凡夫菩薩不懼生死,願意三大無量數劫求佛菩提而利樂眾生,因為尚未證悟,因此還沒有能力作為眾生修學佛法時的支撐。如果證悟後生起智慧不退,就可以作為眾生修學佛法時的依止,可以支持佛法;雖然力量還不是很大,但已經有這個能力了,於是成為小樹菩薩而智慧堅固。所以從七住明心的位不退,直到三地滿心前的行不退,都稱為小樹,不會退轉於所證悟的般若實相,甚至可以次第增進而獲得道種智,到達三地心為止,所以說「智慧堅固」。

又,入地的小樹菩薩「了達三界」,知道三界都是生死有為的境界;因此不求三界境界,也不求出三界的二乘涅槃境界,因為他們所要求的是最上乘,求究竟成佛的佛菩提道。這樣的小樹菩薩不但有能力住持佛法,也可以作為眾生「求最上乘」者的依止;所以入地的小樹菩薩,已經有能力支持佛菩提道在人間繼續弘傳。而這樣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的小樹菩薩,也和前面三種藥草一樣,仍然要藉由 佛陀的法音宣流、法雨滋潤,才能使智慧繼續增長。所以,不論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或者佛菩提,都是聽聞 佛陀說法而漸次修學之後才能得道果。大樹菩薩是如何得增長的,我們下次再來看。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