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草喻品(一)

第144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接續前面親教師講述的〈藥草喻品〉的內容,來看 世尊是如何以大中小藥草及小樹、大樹譬喻不同根性的眾生,以及他們之間各有什麼樣的法相與修學層次的差異;您可以檢視看看,自己目前修學的狀況是在哪一個層次,應該如何精進修學才能更往上,讓自己的佛道走得更快速、順利。

前面經文說到,佛以同一種微妙法音演述全部究竟的道理,永遠為大乘的法義鋪陳出各種的因緣。意思是說,如來出現於世間是為了安隱眾生,為大眾開示二大甘露法門的清淨法;雖然想要到達涅槃的方法可以分為三乘,但是都只有一種法味,就是這二大甘露法門所說的解脫與涅槃,所以 佛陀所說的是「其法一味」的成佛之道的佛菩提。因此解脫與涅槃都不單單只是二乘的解脫與涅槃,解脫是佛地所證的不可思議解脫,而涅槃則是佛地的四種涅槃。這正是 釋迦如來示現於人間,所要暢演的成佛之道唯一佛乘的道理。

接下來幾集的内容,要從 平實導師講述的《法華經講義》第七輯第31頁開始。首先是一段經文,我們先唸今天會講到的部分:【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妙法蓮華經》卷3)

經文大意是說:世尊看待一切有情普遍同樣看待,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區分彼此及喜愛或厭憎的心;世尊也沒有貪著,也不會受限於一切有障礙的境界中,永遠都為一切有情平等地演說佛法。猶如為一個人說法時一樣,對很多人說法時也是一樣的詳盡,恆常為一切眾生演說佛法,而不曾為世間俗法有所講述;不論是行去或前來、或坐或立在演說,終究不會生起疲勞厭倦的心,如此以佛法來充足世間一切有情,猶如大雨普遍滋潤惠澤於所有眾生;不論種姓尊貴或卑下、根性上等或下等,乃至持戒或毀戒的有情,或者有人具足威儀或者不具足威儀的,甚至有對於佛法具有正見或不具正知見的邪見者,以及利根或鈍根的有情,都同樣以法雨利益潤澤所有的眾生,心中都沒有懈怠或者厭倦。一切聽聞了 世尊所說佛法的眾生,隨著他們慧力所能領受的程度,而安住於各種不同的境界中:所有聽聞 釋迦如來說法的人,或者有人住於人間,或者欲界天中,這是轉輪聖王、釋提桓因或者色界天的諸王,而這一類的有情是屬於 世尊法雨所潤澤的小藥草。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從這經文的意思可以知道:如來的本意——也就是如來心中所懷的意念,是要幫助大家都能夠經由聽聞及修學 如來演述的佛法,而在未來都能成為諸佛如來,都能成為世間尊。諸佛的本意並沒有設定或預設未來哪些人才可以成佛,而某些人永遠不能成佛;所以,也沒有設定某些人只能成為天人、天主,而不能修行成就阿羅漢,或者不能成就菩薩乃至不能成就世尊的福慧。因此,諸佛出現於世間,觀一切眾生普皆平等,沒有愛憎或有彼有此的分別。而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也同樣都沒有貪著,或者會被任何境界所拘限而有所留礙;只有不瞭解諸佛智慧、福德及解脫境界的人,才會說諸佛出現於人間,是為了與他們爭衣食的供養。當然,能成就如來都是十號具足,因此就沒有諸佛不知的法,也沒有諸佛未修行圓滿的法;意思是說,必須具足圓滿成就佛菩提道的修證,才能成為如來世尊。因此諸佛所說的佛法,也必定是可以讓眾生與諸佛一樣,未來能成就佛菩提的大乘佛法,因為在本經中,釋迦如來很清楚明白地說了:二乘聲聞解脫道法的成就,只是化城,只是為了讓弟子們中途休息的一個方便說法;真正要演說的佛法,真正要弟子眾及眾生修學的佛法,是大乘菩提的成佛之道法。

既然諸佛都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諸佛所要眾生成就的也是未來能成佛,那麼諸佛所演述的佛法,當然是真正的成佛之道的佛法,這就不是後世的弟子眾們,在未修證完成前,所能企及的智慧、福德與功德。那麼,所謂 釋迦如來出現於世,是要與眾生爭供養,或者 釋迦如來只會解脫道法,不懂佛菩提道;乃至 釋迦如來所說的成佛之道的大乘佛菩提道法,是後世弟子們因為懷念 釋迦如來而集體創造出來的這些種種說法,顯然就是前面所說的「只有不瞭解諸佛智慧、福德及解脫境界的人」才會說出來的話。這類人對 如來的法,並不是真實信受奉行的,即使出家了,也只能用空入寶山來形容他們了!

由現前存在的經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釋迦如來住世說法,是完整圓滿演說了三乘菩提之法。而二乘人卻認為由他們結集出來的阿含部諸經,才是 如來所說的法,因此比阿含更深妙的大乘經典,他們反倒認為不是 如來所說的。其實阿含部諸經只是解脫三界生死的出離之法,並非安隱之法,也不是他們所以為的成佛之道法,是無法僅由阿含諸經所說内涵加以修行而成就佛道的。雖然阿含諸經中,有不少是指涉大乘經的内涵的文字,但是大都只是文字名相而已,並未完整陳述成佛之修行次第與内涵,這樣不圓滿的法,顯然不是 釋迦如來要教導給眾生具足的成佛之法。

從阿含諸經中含有大乘法的名相來看,可以知道 釋迦如來當時在為弟子眾說法時,並未限制聲聞種性的弟子或諸天人等不能來聽聞;所以聲聞弟子知道大乘法的名相,但因為不能勝解其内涵義理,在結集經典時,就只能將其所聽聞的名相記錄結集在經文内,而無法完整呈現真實的內涵,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從這裡也可以知道,世尊說法時,是普遍對四眾弟子演述的,並沒有限制只想修學解脫道法的弟子,不能聽聞因緣法及般若、方廣唯識等法;所以 世尊是平等地為四眾弟子普施法雨,弟子們則隨各人稟性領受所相應的法,及所能領解的法義。

譬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就記載著,如來在演述這部經時,除了無數的菩薩摩訶薩眾外,最前面就提到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之後又說到了娑婆三千大千世界的欲界天眾、色界天眾及人、非人等,各持種種香花來供養、聽聞 釋迦如來演述這部《大般若經》。所以 佛陀在演說《法華經》時,同樣也是有無量無數的諸天大眾共同來與會的,座下聲聞弟子並沒有不來聽聞的,當然除了開演前已經退席的五千聲聞人;只是當時這些聲聞弟子還自認為是專修二乘解脫道出離之法,唯求能出離三界生死,故而並未知曉過去無量劫來,已經跟隨 釋迦如來修學成佛之道法。實際上,他們的所修所行都是菩薩道法,這在後面經文會說到,到時請大家繼續收看。

由此可以證明,大乘佛法真是 佛陀親口所說,後世弟子即使再厲害,也是長時劫跟隨 釋迦如來,乃至其他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的修學,而達到當時的修行階位;在還沒有完成最究竟果位——也就是成就福慧兩足(尊)的如來時——永遠都不可能與諸佛一樣福慧具足圓滿,更不可能超越任何一尊如來。因此,大乘法不是後世弟子集體創造的,主張「大乘非佛說」的人,是在謗佛毀法,故而說他們的智慧是有限礙的、有侷限的;對於大乘經典所說法,他們心中真的是處處留礙,他們的智慧對於大乘經典所說内涵乃至文句,都只能滯留而處處被限礙。

但是大乘法的確是 佛陀依著宣演次第,而在後期完整宣演的法教,在早期的阿含期只是隱覆而說解脫果後,才進一步勸誘弟子們棄捨聲聞心態,迴小向大繼續修學大乘佛法。這從諸佛常法,為求法者先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觀求法者的心性能夠信受不疑後,接著再開示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的演示就可以看出來;另外,由 釋迦如來三會說法的次第來看,也可以知道 如來是依當時的時空背景,及弟子們得度的因緣,而次第宣演三乘佛法。所以,佛陀說法有先後的次第性,實際上是觀弟子與眾生的因緣及根機而施教。

雖然觀機施教,如來說法時則是恆為眾生演說平等法。我們先來看什麼是平等法?平等法一定是有兩個法互相比較而完全相同,才能說這兩個法是平等的。請菩薩想想:您的五陰與其他任何一位眾生的五陰會完全相同嗎?是平等的嗎?顯然不是!因為每位眾生的五陰身,由各自往昔所造業種及種種因緣的聚會而成就,而這些因與緣其實是千差萬別,怎麼可能有兩個五陰是完全一樣的?甚至同卵雙胞胎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平等法一定是有二個同時存在的法作比較,而完全相同,才能叫作平等法。

那麼,再請問各位菩薩:緣起性空是平等法嗎?當然不是!先不談因與緣的差異所會顯現的結果各異,只就透過因緣法的觀行而證得滅諦,這是要滅盡一切蘊處界;而蘊處界滅盡之後不留一法,這時的五陰是斷滅的,是一無所有了,所以此時的五陰已經沒得比較了,怎麼可以將不存在的五陰說是平等呢?所以,如果單就緣起性空的現象來觀蘊處界滅了,斷滅即是空無,兩個空無在比較,這是沒有意義的,這樣並不是平等法。

那麼,平等法到底是什麼?其實平等法是法界的實相,不論地上爬的螞蟻、會飛的蟑螂,或者人類、天神、天主,甚至阿羅漢、菩薩、諸佛,都同樣有這樣的實相法;所以,如果將每一位有情的實相法拿出來相提並論,永遠都是平等的,因為大家都是第八識如來藏,都同樣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體性,平等法中無染無淨、不落二邊,這才是真實的平等法。所以,諸佛如來以這樣的平等法來觀待眾生,而為眾生說法時,一定是平等地說法,不會說某個時候要講一切種智諸法及方廣諸法,而禁止修解脫道、志在入無餘涅槃的弟子不能聽聞,不會這樣限制。因為 如來所證是平等法,觀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當然也是為眾生平等說法。

雖然 佛陀不會限制弟子們聽法,可是因為弟子們的程度有所差別,所以聽聞所能領解的也就各不相同,才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陀為眾生說法時,不論對一人或多人,總是一樣平等說法,但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小藥草、中藥草、上藥草乃至小樹或大樹——所能容受的程度也不同。猶如一位大學教授對著一班學生在教授課程,每位學生吸收的能力各不相同,這位教授是同時在為一班學生上同樣的課,但是交作業或學期考試時,每個人的成績一定有所差異。所以,雖然 佛陀為眾生平等降下法雨,下中上藥草及小樹與大樹的吸收能力,隨著各自根性的不同,所能領受到潤澤的程度也就不同。就如下雨時在一個公園中,雖然一塊地同時接受這場雨的滋潤,園中的草皮、灌木及大樹,所能涵養的雨水量一定有所差異;因此,如果所有的雨量都下在草地上,一定會汪洋一片,而同樣的雨量下在灌木區及大樹上,可能都還不夠濕潤,這是因為草與樹的根基不同,吸水量就會有所差異。

同樣的,因為眾生的根性有所不同,在修學過程中也不能揠苗助長,就如同修會中有禪淨班、進階班及增上班的施設,因為此世修學佛法的因緣差別,而有早學、晚學的差異,在表相上還是要依修學的情況有所區分,才不會使同一班的層次差異太大,而使得大家不能真正受益。

而且 如來說法時,不論是什麼樣的眾生來聽聞熏習,總是平等降下同樣的法雨,沒有懈怠或厭倦;也就是說,佛陀說法時是同一而平等。如來為眾生演說佛菩提時,永遠都是「唯一佛乘」,只是礙於眾生無法勝解唯一佛乘的妙理,因此必須施設方便,畢竟不是所有眾生都能接受同樣深的法,所以會觀察眾生能夠接受哪一種法,而給他們不同的法門。也就是說,實修的時候會視眾生的需要而給予不同的法門,但是宣說法義時都是平等而說,就依各人的根基而各有領受。如來並不會偏心於任何一位眾生,應該給眾生什麼法,就平等無私地為眾生開示;不論眾生是利根或鈍根,或者具不具足威儀,如來為他們說法都沒有疲勞或厭倦之心,因為 如來是究竟不退者。初地菩薩還會因為眾生難度,而短暫生起不度眾生的想法;但是 如來是絕對不會對眾生生起不耐煩的作意,或者想要棄捨眾生的作意,是真正的等雨法雨而無懈倦,都不厭其煩地演說。

這從第一次結集的阿含部諸經中,就可以得到印證,同樣的法,世尊在不同地點,對不同眾生,不厭其煩詳細、反覆地演說;而《般若經》則是從各個層面解說實相法,只為聞法的弟子眾能如實理解。由於 如來平等說法,因此一切眾生聽聞 釋迦如來說法時,就會隨著各人所能領受的能力差別而住於各種不同的境界中,諸地就是諸種境界。所以 如來將聞法人的根性分為五種:小藥草、中藥草、上藥草、小樹及大樹。第一種小藥草,因為長不大,所以稱為小藥草;小藥草是指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等有情。所以在 世尊的眼裡,除了五濁惡世的人間眾生屬於小藥草外,欲界及色界諸天的天主及天人,或者尊貴如轉輪聖王,乃至初禪天的大梵天王,都是如來所歸類的小藥草。會稱為小藥草,是因為這類有情聽聞 如來說法時不一定能證果,而如果能證果,也只能證得初果及二果,並沒有辦法成為證悟的菩薩;但畢竟還是有人天乘的善法,或者二乘種性的根性在,並不是完全沒有三乘法的功能在身,所以可以稱為小藥草。而且小藥草是還無法達到二乘無學位的程度,所以也不是二乘法中的聖人。其餘四種根性的眾生,我們下次再來看是指哪些有情眾生。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