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品(三)

第121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我們說到大迦葉向 世尊稟白大阿羅漢們當時的心境,接著跟大家講解這一小段:「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妙法蓮華經》卷2) 這是在說明大迦葉他們當時的心境。平實導師常常說阿羅漢的心境是灰心泯智,為什麼叫灰心泯智?因為阿羅漢的作意就是入涅槃的作意,所以無心於世間一切法。當 佛陀尚未入滅以前,還在說法的時候,阿羅漢們都跟隨著 佛陀繼續聽法,但是深心中的作意是灰心泯智的;也就是說,他們心中對任何事情都無所罣礙。就像世間法所說人生是灰色的,為什麼是灰色的?因為他們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明明山光水色、人間五花十色,可是他們的作意都是灰色的。為什麼?因為無心於世間,一心想著怎麼樣寂滅就好了;只要不虧負人家,可以死就早一點死!

這意思就是說,大阿羅漢們當時在 佛陀座下,他們無心於一切事物,所以他們雖然也同時聽聞般若、唯識方廣諸經,可是他們其實沒有很大的愛樂,但是 佛陀初轉法輪後,接著二轉法輪、三轉法輪,阿羅漢們總不可能這樣想:「佛陀!您說您的法,我們睡我們的覺,或者說我們入我們的定。」不可能這樣!因為這不是弟子們應該有的行儀,所以他們都會同時聽聞大乘經典;而且 佛陀也為他們施設了很多機鋒,幫助他們證得實相般若。可是他們都還不敢自認為是菩薩,因為 佛陀還沒有開口說「你們也是菩薩」,他們就不敢自認為是菩薩。所以「年並朽邁」時,舍利弗三請以後 佛陀開始演說《法華經》,他們也沒有想到說,舍利弗竟然被授記將來可以成佛。這下子不得了!所以這些大阿羅漢們整個心情都轉變了,這時候來看世間的一切都覺得人生是彩色的,眾生是可愛的,山河大地是美麗的!心境轉變了,這就是大阿羅漢們在聽聞《法華》時的心路歷程。這個心路歷程,如果沒有 平實導師講出來,相信佛教界應該沒有人能夠瞭解到大阿羅漢們的心境轉變,因為這個道理是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他們只能依文解義。

現在大迦葉等人又說:「我們是眾僧之首。」因為這一些人是所有大阿羅漢們的代表。阿羅漢們也是一群又一群的,因為有往世的因緣他們會聚在一起;所以喜歡學智慧的就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一起,喜歡神通的就跟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在一起;喜歡證解經義的就跟大迦旃延在一起,就這樣一群又一群的。等到 世尊演說《法華》的時候,大家年紀都已經很老了,以前在外道被 佛陀度為阿羅漢的時候大多是三十幾歲,當 佛陀說法四十幾年下來,他們也都是七十好幾,快八十歲了,所以真的「年並朽邁」。

當年成為阿羅漢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涅槃,這叫作「自謂已得涅槃」。但是實際上有沒有得涅槃?沒有!因為入無餘涅槃要滅盡十八界,也就沒有五蘊這個人來知道無餘涅槃裡面是什麼。阿羅漢的涅槃就只是把五蘊自己滅掉而已,但涅槃裡面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只能夠說「自謂已得涅槃」。可是後來 佛陀幫他們證悟,證悟以後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證得涅槃,也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時候,是五陰十八界都在的,因為同時可以看到無餘涅槃裡面原來就是如來藏獨住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證得。

那麼這個「自謂已得」,「自謂」這兩個字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自己認為已經得到涅槃,所以無所堪任。」什麼事情無所堪任?就是繼續一世又一世受生在人間來住持正法,永不斷絕。這一件事情是阿羅漢們認為自己無所堪任的,因為捨報的時候,他們就要入無餘涅槃了,不受後有了,哪裡還能夠繼續來為眾生住持正法?當然不可能!所以對於 世尊所吩咐的,未來世繼續不斷地在人間住持佛法,是無所堪任的,因此他們的心境就是灰心泯智,對於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佛地的境界,他們不會努力地起心動念想要追求或努力付諸於行動去修證,這叫作「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可是大迦葉等人接著又說:「世尊往昔四十餘年說法時間已經那麼久了,而我們當時也都在法座上聽聞世尊說法,我們聞法的時候,世尊所說的般若諸經我們還可以聽得懂,可是方廣唯識諸經,那是為菩薩們講的,那真的太深奧了,我們很難聽得懂。我們這些阿羅漢因為聽不太懂,所以心中當然覺得累,身體也跟著疲倦而有一些懈怠,所以當我們聽不懂的時候,我們心裡面就只能夠憶念著空、無相、無作三昧。」這就是大阿羅漢們當時的情況。大家如果讀過方廣唯識諸經的時候,有沒有看見多少位阿羅漢跟 佛陀對話?真的很少。都是誰在跟 佛陀對話?都是大菩薩們。當時阿羅漢們坐在那邊,身為人天應供,結果竟然聽得模糊不清,那是什麼心境?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就會知道大阿羅漢們當時的心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問這些聲聞阿羅漢能夠結集大乘方廣唯識經典嗎?當然沒辦法。所以,第一次經典結集的小乘經典四阿含,只是由四十位不迴心的聲聞阿羅漢所率領的五百位聲聞人在七葉窟中所結集的;而大乘方廣的般若與唯識經典,則不可能由這些聲聞阿羅漢來結集,因為他們的能力不夠。這些大乘方廣經典,必然要由菩薩們另外再作結集。這是在顯示什麼?顯示那一些佛學研究的學者,用聲聞人結集的文字記錄來判斷大乘經典,那真的是錯誤、顛倒,而且無知。他們對於當年 佛陀弘傳佛法的歷史無知,對聲聞與菩薩的功德智慧無知,而且在文獻上面又取材不當,作出來的研究結果當然就不正確。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佛學研究者弄不清楚 佛陀所演說的佛法,有分聲聞的解脫道跟菩薩的佛菩提道兩種,弄不清楚兩者有什麼差別,因此造成他們所取材的文獻是錯誤的,以偏概全地把解脫道當作成佛之道來做研究,誤導後世的學人。導致有人認為阿羅漢就是佛,偏執四阿含就是全部的佛法;或者認為大乘非佛說,不相信有真心、第八識、如來藏,不相信十方世界有佛國淨土,乃至誹謗大乘、誹謗賢聖。這些是末法學人要謹慎小心的地方。

話說回來,佛陀在說法時,聲聞阿羅漢們可以關在寮房裡面睡覺嗎?當然不會!佛陀說法時,這些迴心大乘的大阿羅漢們當然會來聽。由於 佛陀平常率領他們遊行人間時,往往會來一、兩個教外別傳的機鋒,幫助他們證悟;所以當 佛演說《般若經》時,他們還是能聽懂的。因此他們在 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和阿難的率領下,在七葉窟外的千人大結集時結集出來的《般若經》,當然很勝妙而且如實。可是到了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時,就會聽得很辛苦了,這時聽不太懂又必須要聽,年紀又大,身體也衰弱,聽法時會不會聽得很愉快?當然不會!就像大迦葉等四人所說的「身體疲懈」。因為聽不懂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累,年紀又大了,精神有些不濟,當然就是身體疲倦,那時候要怎麼安住?只好安住於空、無相、無作的三三昧中。所以聽不懂而很疲倦又不方便離開,最好的辦法就是住在三三昧中休息。

他們接著又想:「我們是大阿羅漢,又不是菩薩,佛陀跟菩薩們在那邊講菩薩法時,那些菩薩法是什麼內涵?都是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大阿羅漢們心裡面想:「這些都是我們作不到的事。」那他們心中怎麼會歡喜愛樂?菩薩法中這三個部分,大阿羅漢們都無法想像。譬如說「遊戲神通」,目犍連還勉強可以,但問題是,目犍連心裡面想的就是這一世「遊戲神通」,可是菩薩的「遊戲神通」是在人間一世又一世都不斷絕,阿羅漢們心裡面想:「喔!這個會累死人。」你不要以為說獲得神通就趾高氣揚可以輕視眾生,不是這樣的!你看目犍連捨壽時是怎麼死的?是被人家亂丟石頭打死的!這就是目犍連的「遊戲神通」。菩薩就是要像這樣子,一世又一世來人間這樣「遊戲神通」——即使有神通還是一樣被眾生打死。

在《本生經》中,佛常會說某某菩薩往世是怎麼樣的人,在過去的哪一劫叫作什麼,作了什麼事情;又說某一位大阿羅漢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他過去某一世、或者幾百世、或者幾劫以前是如何,所以今天才會這樣子。聽完這些事情時,這些迴小向大的菩薩們會說:「啊!原來菩薩『遊戲神通』是這樣的。」譬如 佛陀出家以前娶的王妃叫作耶輸陀羅,當 佛陀成佛以後,經過很多年的遊行人間,終於回到了家門,淨飯王請祂受齋,結果耶輸陀羅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後還準備了歡喜丸,希望 佛陀吃了以後春心大動,又回來還俗跟她作夫妻;可是沒想到 佛陀吃了,什麼事情都沒有。然後,佛陀就把它戳破說:「耶輸陀羅弄出這個歡喜丸,對我是沒有效的。為什麼她會作這種事情?是因為過去世如何如何……」,原來耶輸陀羅也是過去世追隨 佛陀很久了,只是她的情絲斬不斷。菩薩就是這樣「遊戲神通」,一世又一世在人間受苦受難,總之就是繼續上求下化不斷地行菩薩道。

可是,大迦葉這些大阿羅漢當年聽 世尊說菩薩的事情時,總覺得說:「這些跟我都無關,我捨報後就要入涅槃。」所以,他們聽起來都覺得沒有什麼味道。阿羅漢們不會嫉妒、不會打妄想,可是會覺得索然無味,因為都跟自己無關。又例如 佛陀與勝鬘夫人宣講《勝鬘經》的時候,不是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嗎?維摩詰菩薩也說:「清淨眾生的心地,就是在清淨佛土。」大阿羅漢們想:「這些跟我們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又沒有想要成佛;佛陀也沒有承認說我們是菩薩,佛陀從來沒有講過我們是菩薩,所以這些也跟我們無關。清淨將來成佛的國土,都是菩薩們的事情,我們又不是菩薩。」那麼聽起來當然也是索然無味。所以認為:「攝受眾生、清淨眾生,才能夠攝受佛土、清淨佛土,這些都是菩薩的事。」阿羅漢們心裡面聽了,雖然不會嫉妒說:「佛陀老是講這個,都是他們菩薩的事!」但是他們會覺得索然無味。索然無味的時候,心想:「菩薩這樣一世又一世留惑潤生,受生在人間來成就眾生的道業,這不是我們大阿羅漢要幹的事,我們捨報後就要入涅槃了。」當然他們覺得索然無味,心中不會有歡喜愛樂,所以說「心不喜樂」,這是必然的。這樣,我們就能瞭解阿羅漢們的心境。

接著,大迦葉他們解釋說:「為什麼我們當時是這樣的心境?是因為世尊您的教導讓我們證得出離三界的心境,讓我們獲得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的實證,所以我們的心境就是無心於世間的一切法、無心於佛國淨土、無心於眾生。不但如此,我們如今也都七、八十歲了,年紀也都很大,身體已經衰老了,對於佛陀您所教化菩薩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心中不曾生起一念喜好愛樂的心。所以我們如今在佛前,聽聞佛陀授記聲聞可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心裡當然非常的歡喜,而這種歡喜是以前不曾有過的。」因為被授記為大阿羅漢時,心中是沒有什麼歡喜的。假使有人被授記為阿羅漢,他心中很歡喜,那就不是阿羅漢,因為他沒有阿羅漢的作意;那表示什麼?表示他的思惑還沒有斷盡。

因為三果人對一切法都不會歡喜,除非那是很差的三果人;在七品三果裡面,他大概是排在最後的第七品、第六品或者第五品。前三品是頂級的三果人,他們心中對一切法就已經不會有喜樂。所以成為阿羅漢的時候,他們是自知自作證地去向 佛陀稟報,佛陀勘驗後也為他們證明:你們真是阿羅漢。但他們心中其實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樂。所以被授記為阿羅漢時,或是自己親證阿羅漢的時候,他根本不曾有喜樂。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妙法蓮華經》卷2) 如今 佛陀竟然為聲聞大阿羅漢授記說將來可以成為無上正等正覺,而且將來的佛世界是什麼,佛號是什麼,正法住世多久,像法、末法住世多久,弟子多少人,都清楚說明,顯然這是真實的。他們想:「舍利弗被授記成佛,同樣是大阿羅漢的我們,當然今天也會被授記。」大家想看看,假使你當時是那些即將被授記的大阿羅漢,心裡面已經確定自己是菩薩,即將被授記,是不是會有一陣狂喜?所以說「心甚歡喜,得未曾有」,因為自從跟隨 佛陀以後就沒有什麼可以像這樣的快樂。因為阿羅漢的心境是灰色的,所以阿羅漢沒有快樂;阿羅漢無樂,這才是阿羅漢。如果每天說:「我是阿羅漢,我好快樂。」那就叫作凡夫,他們根本不懂阿羅漢的作意。然而今天 佛陀認定他們是菩薩,也要為他們授記,這時知道自己可以成佛。所以,這時當然是大大的歡喜,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歡喜,因為他們跟隨 佛陀修學解脫,就是要滅盡自己,從來沒有歡樂過。成為阿羅漢以後,也是住在滅盡定的作意裡面,怎麼會有歡樂?而今天成為菩薩又要被授記成佛,這當然是未曾有的歡喜。

「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妙法蓮華經》卷2) 那麼接著又說:「真的沒有想到自己今天忽然可以聽到這一種希有之法。」那我們就要來探究,他們說的「希有之法」是什麼?就是授記成佛,授記成佛是第一希有之法。也就是說,必須要具備授記的條件,首先是入地所應該有的第一分道種智有了;同時已經永伏性障如阿羅漢,或者已經成為阿羅漢而迴心來當菩薩,起惑潤生,這是第二個條件,就是解脫果;第三個條件,是平常在《本生經》中聽聞 佛陀所說,各人在往世作了哪些事情而具有大福德,然後自己也有能力觀察自己的過去世,確實為了正法而已經做了很多事,是本來就跟隨著 佛陀很多劫了,確認自己是菩薩。所以,這時 佛陀授記菩薩成佛的事情,當然是希有之法。授記的事情只有 佛陀在世的時候會作,不會 佛陀示現入涅槃以後在他的定中授記,或者在他的夢中授記,沒有這回事,那樣叫作打妄想,作白日夢。所以,如果有人說:「我哪一天入了甚深禪定當中,佛陀來為我授記。」你就說:「你作夢了,而且那個夢叫作白日夢。」授記的事情,都是 佛陀在世的時候直接作。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