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1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網路弘法節目,目前正在為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單元。
在上一集中,我們為您說明「阿鞞跋致」的意思,就是不退轉;而不退轉又有許多不同的層次差別,從最初機的信不退,有人必須歷經一劫乃至一萬大劫才能完成,然後進入初住位開始修習布施之法。目前臺灣有許多這樣的菩薩和團體,他們努力地救濟眾生、關懷弱勢族群,乃至造橋鋪路等等,他們也自稱是在學佛,在修學菩薩道。當布施度修學圓滿後,有一天他一定會想到:「學佛難道就只是在作善事嗎?」於是開始探討怎樣才是真正的學佛呢?就這樣一路探索下來,最後知道要修學初住位到六住位的法,也就是要修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菩薩六度,才是真正修學成佛之道。
修學六住位不退之後,他終於有了未到地定的定力,也熏習了實相般若的法義而心不驚懼,有一天因緣成熟,終於實證了般若;當他聽到《妙法蓮華經》時,必定是歡喜而且是頂戴受持,這樣的人必然是「阿鞞跋致」,是一個不退者。如果有人無法到達「位不退」,但是他能夠信受《妙法蓮華經》所說的內容,表示他過去世曾經聽聞一佛、二佛乃至幾十尊佛說法,曾經恭敬供養諸佛,也聽過許多次的《妙法蓮華經》,所以才一聽聞就能信受。因為這部經典所說的深妙內涵,一般的學佛人是無法信受的;有些人基於迷信,認為自己不懂,怕擔負因果而不會加以評論。可是,稍微學久了以後,他有了一些粗淺的知見,然後被大法師的邪見所誤導,就會評論說這部經中講的都是神話,並且毀謗說那是 佛陀入滅之後的佛弟子們所編造的,所以他們無法信受。然而,平實導師說出了許多大眾沒有聽聞過的佛教歷史中的事相,都是 佛陀時代發生過的事;而這些文字沒有記載的事相,任誰都無法去推翻它,因為這是 佛陀弘法時必然會經過的歷程。
接下來,佛說:【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妙法蓮華經》卷2)也就是說,能夠「隨喜頂受」的人一定是過去曾經見過諸佛,供養過諸佛、禮拜恭敬過諸佛,當然也是曾經聽過諸佛宣講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如果有人能夠正心聽受你舍利弗轉說這一部經,表示他過去世曾經在諸佛座下修學過了」,當然也一定是在 釋迦牟尼佛座下隨學過,「這樣的人就是曾經見過釋迦牟尼佛的人,而且也是已經親見你舍利弗的人」,因為修習菩薩之道不是一世、兩世的事。一般人看重親情,不看重道情,眼光都是落在短短的一世之中。所以在學法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配偶,有不同見解時,他對正法的看法往往隨之改變;他會隨順於親人而轉變,不管親人所講的是不是符合佛意,他往往會和親人共進退。這就是說,他落在五陰之中,所以只看這一世。然而,佛菩提道的修行,不是一世、兩世的事情,而是許多世、許多劫一直延續下來的,所以道情應該是遠勝於親情才對;但是能夠有這樣認知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所以真正學法、而且已經修學很久的人,都不看短短的這一世,而是要看往昔很多劫以來法上的互相關係,不會只看親情,因為親情只有一世。如果親人所說是錯誤的,我們仍然不許和稀泥,要依正知正見來作抉擇。因此,假使親人把佛法演說錯了,我們還是要一秉初衷:兄弟歸兄弟,法義歸法義,不賣人情。
這就是說,法的真實或虛假,不能單從一世的表面來看,學佛是無量世、無量劫的事。因此,你如果看見有人很虔誠,所以就努力為他說法,可是他對你所說的始終信不過。你這邊苦口婆心,他卻是馬耳東風,為什麼呢?因為他學佛以來不過半劫、一劫,而你卻說了最勝妙的法,叫他如何能信得過呢?所以,當你說到《妙法蓮華經》這種讓人難以信受的法,而他卻能夠信受時,表示他往世曾經在 釋迦牟尼佛還在菩薩位時便遇見過,他在往世也曾經遇見過你,所以當你說《法華經》這種難信之法時,他會相信。這樣的人過去世一定曾在佛教中修學,也早就見過這些比丘以及菩薩們,所以才一聽聞便會信受,他們不是這一世才開始學佛的呀!
所以,法上的因緣絕對不是只有一生一世的事;相反的,很多親情則是只有一生一世。這一世的至親是父母,其次是配偶、子女,但是父母、配偶、子女是每一世都同一個人嗎?不會這樣的。如果每一世都是同一批人當你的父母、配偶、子女,那你將來成佛時弟子一定很少。也就是說,親情大部分只有一世,很少有七世夫妻、百世父子,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因此,能夠聽聞《妙法蓮華經》隨即信受頂戴的人,都是往世曾經追隨過因位的 釋迦菩薩,當然也跟過舍利弗、比丘僧以及諸菩薩們。所以在成佛之道的過程中,師父不會只有一位,往往一世之中就會有很多位師父;但他們不一定都會被你叫作師父,很可能叫作師兄、師姊;因為實質上他們也是在教導你,在如是一世又一世不斷延續的過程中,這個數目可就很難以計數了。
所以,我們如果起心動念說:「我只要恭敬我的老師。別班的老師,我都看不在眼裡。」那就不是有智慧的人喔!因為很可能其他的老師是過去世你的老師,有可能未來世他還會成為你的老師;假使你老是瞧不起他們,未來世你若跟他學法,彼此就不太相應,那時可就倒楣了。這都是真實的道理啊!所以大家要有正確的知見,不要只看一世,而是要看法上的抉擇作為我們應該不應該依止的標準,而不是從親情來考量;親情往往只有一世,實在不值得我們太看重它。這一段經文中的道理其實很重要,但如果只看到經文的表面,就不能跳脫親情的框架,往往就會被親情所綁架、所耽誤,就會使這一世和未來世道業的進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看下一段經文:【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或復顰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此人罪報汝今復聽: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干其影枯瘦,黧黮疥癩人所觸嬈;又復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妙法蓮華經》卷2)
「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這就是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是為智慧很深厚的人而演說的,假使不是多聞佛法的人,而他們的認知也很淺薄,他們聽了《妙法蓮華經》之後,心中一定很是迷悶,而充滿疑惑而無法開解,因為他們無法想像《妙法蓮華經》這樣的境界到底是什麼?所以他們不可能信受。譬如,那一些主張「大乘非佛說」的人,他們想:「這部《法華經》的經文不深啊!我都讀懂啊!可是其中講得沒道理啊!」所以他們心中懷疑說:「這是不是後人編造的?這可能不是佛陀親口所說。」這些人真的叫作「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他們不知道這部經典不是為他們說的,而是「為深智說」。不但他們不知道,乃至在 佛陀的年代,五千個聲聞凡夫當場退席不信;即使留下來的聲聞聖人以及證得緣覺果的那一些大阿羅漢們,從初果到四果乃至已證緣覺果,其實也是不能理解這部經中所說的內涵,直到 佛陀把這部經的內涵全都演述說完畢,他們才終於瞭解。所以,一切聲聞及辟支佛,對於這一部經中所說的法義,以他們的智慧力是無法自行瞭解的,因此才說:「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佛接著點名說:「你舍利弗尚且是在這一部經中,因為對我釋迦牟尼佛的具足信受才能夠得入經中所說的道理,何況是其餘的聲聞人呢?」因為舍利弗的智慧是聲聞人中最好的,在這些迴向菩薩道的阿羅漢聖眾之中,他的慧力是最好的,都尚且如此。那麼,那一些不迴心於大乘法的定性聲聞人,他們是沒有菩薩性的,縱使相信佛語而願意隨順這部《妙法蓮華經》,不加以否定或毀謗,但是這部經中所說的聖教,已經不是他們依憑自己的智慧力所能瞭解。就是說,想要瞭解這部經中所說的真正道理,已不是那一些定性阿羅漢們的本分,因為這確實令人難以理解啊!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佛陀又特別交代舍利弗說:「有憍慢心的人或者誤計證果而仍然有我見存在的人,不要為他們說這部經;」為什麼呢?因為只要為他們講了,他們一定會毀謗。假使佛教中沒有《妙法蓮華經》,那一些應成派中觀的六識論法師、居士們就不會毀謗;可是如今他們都已經毀謗了,他們不信《法華經》而說是後人懷念 佛陀所以創造出這部經典來。這就是說,有憍慢心的人,他們會認為:「所有經中說的,我全都懂得,並沒有什麼。如果經中所說的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那一定是後人所寫的經典,沒有道理。」才會主張「大乘非佛說」。有憍慢心的人就是這樣,他們不會覺得說:「哎呀!可能是我智慧不夠,所以我讀不懂。」他們會認為自己很聰明、很厲害,所有佛法全都懂了,「但是這部經中說的,我竟然會讀不懂,那一定是後人寫錯了,不是佛說的。」這就是有憍慢心的人,不幸的是這種人為數還不少呢!
如果是有懈怠心的人,你也別為他們說;因為《法華經》所說的是前佛、後佛、無量佛的事情,要這樣追隨無量佛繼續修行,最後才能成就佛道;這也顯示阿羅漢的解脫境界是很粗淺的,想要繼續修行佛菩提而究竟成佛,都還是很遙遠呢!那他們心裡想:「我想要修成阿羅漢都不可能了,學佛竟然比阿羅漢的聲聞解脫道還要困難,那我就到此為止。算了,不學了。」所以你不要為懈怠的人講《法華經》,讓他們繼續愚癡地、呆呆地、笨笨地好好修學就好,千萬別告訴他們說:學佛是要這麼久才能圓滿成功。因為他們的心很懈怠,如果你跟他講《法華經》,說要追隨前佛、後佛,他們一定會遲疑說:「那我到底要多久才能成佛啊?」他們根本不可能接受。所以對懈怠的人,也不要為他們說《法華經》。
如果是誤計開悟,但其實他心中還存有我見的人,一樣也不要為他演說此經。有不少人誤計自己已經覺悟二乘菩提,有的人誤計已經覺悟大乘菩提。可是《法華經》說的,並不是說成為阿羅漢時就是成佛,而他們都不能接受。他們認為:「我已經成為阿羅漢了,阿羅漢就是佛,所以我就是成佛了。」到現在都還有人這樣說,這就顯示他們的我見仍然存在,只是凡夫的本質而已。不斷我見的人,三縛結具足,也能成為阿羅漢啊?只能夠說他們同於 佛陀來人間示現以前的外道阿羅漢罷了。這一些凡夫大妄語人,你對他們講《法華經》,他們是不會信受的。所以這三種人,也就是憍慢、懈怠、計我見者,遇到這三種人時都不應該為他們演說《法華經》,因為他們都是不會信受的。
接下來,佛陀為何又交代舍利弗尊者:「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呢?請聽下回分解。感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