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義之長者的悲憫(一)

第099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接續上一位親教師所講《妙法蓮華經》卷第2〈譬喻品第3〉之中的經文:【「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經文之中「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的譬喻,正說的是 世尊之「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因為「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是眾生「不盡能受」。不盡能受與不能盡受的意思稍有差別,後者的不能盡受,譬如說,眼前有滿滿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某甲就很想遍嚐每一道菜,然而因為肚量有限啊!所以不能盡受;而前面的不盡能受,則是說有人願意受,但也有人不願意接受。然而,從當今的時節因緣來看,現在是所謂的末法時期,故而願意受持 世尊正法的學人,只恐怕比起不願意受持的人,其數量是少之又少;為什麼這麼說?各位可以一起來算一算,當今的七十幾億人口之中,有多少是號稱在學佛的?所謂的號稱是說,其實這一些人之中,只怕是表相上稱為是在學佛,然而其本質卻都是求神問卜的鬼神之法,是與佛法完全不相干的。

進一步再看看,若是已經受持三歸依的學人,總要說能夠受持 世尊正法的學人吧?事實上也是不盡然。因為絕大部分是在外門修學,乃至是連信位的法都不具足;所以,真正能夠受持 世尊正法的學人,因而分證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的,其實是少之又少。這就好有一比,這一些能夠受持 世尊正法的學人,就好像說是在金字塔頂端的人;而金字塔的頂端與其下方,何者的面積或者體積為大?那當然是後者了。這裡就譬喻說,能受持 世尊正法的學人,究竟是少數,多數的人們是不能信受,乃至是沒有聽過「佛」這一個字的。所以,看到 世尊開示「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其實是有一些感傷的。

為什麼多數的人們是不能信受的呢?因為對三寶的信心仍不具足,也可以說是,即便是已經發心而「號稱」在學佛的人,其實於十信位仍不滿足。何以見得?先不說是在學佛的人,單單說世間的一般人,很多人因為稍有善根,就很喜歡引用佛法中的一些名相,他們所引用的那一些名相,我們就姑且不管它是不是與佛法有關了。就好像說三寶一詞,早年就知道東北有三寶,現而今臺灣也有三寶,雖然兩者所指稱的三寶,都與佛法無關,但至少是世間法之中,比較偏正面的代名詞;然而,近幾年來,網路上又常出現「馬路三寶」一詞,用來形容一些我行我素的用路人,甚至於有時候是帶著輕蔑的口吻,這就成為比較負面的引用結果了。當然,我在此所要表示的,並不是可不可以引用,或者是借用佛法名相的問題,而是可想而知的,多數的人們是不知道,或者是說不能信受,真正的佛法僧三寶是尊貴的,乃至是不知道其尊貴之處是怎麼樣子。那麼,總要說佛法之中的出家人,一定是於三寶的信心具足,而能夠受持 世尊的正法吧!這恐怕也是不盡然的,所以才會有人極力主張「大乘非佛說」,也否定 如來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與東方琉璃光世界。然而,在前面所引述《妙法蓮華經》卷第2〈譬喻品第3〉的經文之中,就已經顯示大乘之法確實是 如來金口之所說的。

因為煩惱重的緣故,因為福德因緣不具足的緣故,而於三寶的信心不具足,所以進一步不能於三寶心生恭敬。而其所顯示出來的情況,就是三寶等的佛法名相,會於世間法之中而因此被世俗化,乃至是被濫用;於佛門之中,就會有「著如來衣,住如來家」,做的卻是「破如來法」的事。因此 世尊開示了:「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說這一句「一切眾生不盡能受」,真的是具足無量的大悲心啊!由於「一切眾生不盡能受大乘之法」的緣故,所以 世尊得要在娑婆世界施設方便,而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因為眾生於深妙佛法的受持狀況,其實是有其根器差別的緣故;這就好像說世間法之中,你不可能、也不應該為三、五歲的稚齡的兒童,而來演說微積分、量子力學等深奧的知識,因為這不是他們智力所能及的範圍,得要次第施設幼稚園、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等等的教學方便;最後才於大學乃至是研究所之中,教授演說微積分、量子力學等深奧的知識。世間法之中有幼稚園、小學、初高中生等的差別,佛法中的修證過程亦復如是;所以由於這樣子的緣故,世尊以其智慧施設了方便,就有了三乘菩提的法教了。

接下來,世尊要從另外一方面來宣說,究竟在娑婆世界為了什麼要施設方便的義理,就說了一段偈頌。這一段偈頌比較長,先來看看其中的一小段:【譬如長者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復頓弊,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棟傾斜基陛隤毀;牆壁圮坼泥塗褫落,覆苫亂墜椽梠差脫,周障屈曲雜穢充遍,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世尊以「長者有一大宅」來作譬喻,這一棟大宅就好像我們現在所住的世間,乃至是眾生所受生的三界。因為隨後的偈頌之中,又說到了其中居住了「鵄梟雕鷲烏鵲鳩鴿」等種種的禽獸、鬼神,所以我們就先定義,這一棟大宅是我們現在所住的世間。而 世尊宣說了這一棟大宅現前破舊毀壞的狀況,有的人也許不以為然,而說:「哪裡是這個樣子?我們家才剛蓋了一棟別墅啊!其中又有草地、假山、泉池。唉呀!那可說是應有盡有、美輪美奐啊。」然而,從整體的現象界來看,那只是一個極短的片段而已。我這麼說好了,請問:「你活在這個世間多久了?」哪有人一開始就問人家年齡的?怪怪的!「誰在問你的年齡,我問的是:你受用這樣的世界多久了?」想當然爾,對方還是不會知道我在問什麼!

從我們在這個世界多劫的生生死死,在這個世界的業告一段落後,又到別的世界繼續重覆多劫的生生死死,這樣子到底經過了多久?我只能回答你說「無量劫」!無量劫是多久?我也不知道。也許對方又插話了:「你在說什麼?我就生在這個世界,到如今為止還不滿一甲子啊!」你看看,連眾生持續在彼彼世界輪迴生死的事實,一般人都是沒有這樣的知見;或者是也曾經聽他人說過,但是卻是始終不願意相信。好了,回過頭來說,既然眾生持續在彼彼世界輪迴生死,已經是經過無量劫之久了,那麼眾生所安住的境界,也就是說其所居止的大宅,不就是已經年代久遠了嗎?年代久遠的緣故,就形容它有種種破舊的外貌。而即便是如此,眾生還是不願意離開,還是有五百人一直居止在其中,所以才說我們這個世界名為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梵音而音譯,有「堪忍」的意思,意思是說,明明這樣子的境界已經很壞了,眾生還是認為「還好啊,還可以接受啊!」一般的眾生想法是這樣:「我既然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世界,那我就接受它啊!要不然我還能去哪裡?」可想而知的,若不是 世尊大慈大悲,再示現受生到這個世界,為眾生方便宣說解脫道、佛菩提道等深妙的法,眾生還真的是無法出離這樣子的境界。

現在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到底我們在不在這居止在其中的五百人之中?又一個想當然耳了,要是我們不居止在其中,那麼 世尊為什麼要作這樣子的開示?世尊所開示的內容,一定是與所開示的對象是有關係的。然而,不只是只有這一個問題,世尊還開示與這五百人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的,還有:【鵄梟雕鷲烏鵲鳩鴿、蚖蛇蝮蠍蜈蚣蚰蜒、守宮百足狖貍鼷鼠,諸惡蟲輩交橫馳走;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蜣蜋諸蟲而集其上;狐狼野干咀嚼踐蹋,齒齧死屍骨肉狼藉;由是群狗競來搏撮,飢羸慞惶處處求食;鬪諍摣掣嘊齜嘷吠,其舍恐怖變狀如是。】

這一些與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動物,譬如說,鵄鷲等都是凶猛的禽類,以捕食小動物為生;有的是一向霸道強橫坐享別人的成果,譬如眾所周知的鳩占鵲巢;而蛇蠍、蜈蚣等則是口中或身上含藏著劇毒,隨時用來攻擊牠的敵人,以達到守護自己的目的;狐狼群狗等則是喜歡撕咬死屍骨肉,並且是互相競爭、搏鬥,由於「飢羸慞惶處處求食」的情況,其結果當然一定是免不了會看到「嘊齜嘷吠」而相向,最後則是「骨肉狼藉」的場面。世尊歸納而開示說:「其舍恐怖變狀如是。」表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們與這一些動物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很恐怖的;只是有些人一定會一廂情願地想:「是牠們恐怖,又不是我們恐怖!這與我們有什麼相干?」然而,世尊說的是「其舍恐怖」,其舍指的是什麼?各位還記不記得前面偈頌的內容,提醒大家一下,前面的偈頌內容說到「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棟傾斜基陛隤毀」。換句話說,「其舍」指的是我們現而今生活的大環境,世俗話有一句比較溫和的描述,叫作「生命共同體」;然而要換成佛法中的描述詞句,就要叫作是「業力共同體」了。

一定會有人還是不明白,「牠們與我們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其舍』要把這兩者合在一起而說呢?」先賣個關子,且請您稍安勿躁,我們先來看看「其舍」之中還有哪一些有情?各位可以請出《妙法蓮華經》卷第2之中的這一段偈頌,我再來為大家簡略地敘述介紹一下,之後再來說一說這個其舍的業力共同體。前面所說的這些鳥獸、蟲鼠等,是我們一般可以看到的;然而除此之外,世尊以其天眼之鑑照,還開示了一些鬼魅、夜叉等,那是我們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也與我們共同居止在這個世界上。譬如經文中提到:【處處皆有魑魅魍魎、夜叉惡鬼食噉人肉;毒蟲之屬諸惡禽獸,孚乳產生各自藏護;夜叉競來爭取食之,食之既飽惡心轉熾,鬪諍之聲甚可怖畏。……夜叉餓鬼諸惡鳥獸,飢急四向窺看窗牖,如是諸難恐畏無量。】

這一些魑魅、魍魎、夜叉等,是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只可以從各種的記載或者是故事之中,瞭解到他們是一群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有的是好淫欲、嗜血食,有的則是以噉人精氣而維生的,更有的是則會食人獸的肉。而 世尊又就這一段的偈頌,歸納而開示說:「如是諸難恐畏無量。」為什麼 世尊再一次開示說「如是諸難恐畏無量」呢?因為即便是「其舍恐怖變狀如是」、「如是諸難恐畏無量」,那五百人居止其中,猶自不願意出離啊!更何況會去尋找、探索出離的方便。何以見得?後面的偈頌之中指出:【於後舍宅忽然火起,四面一時其炎俱熾,……長者聞已驚入火宅,……告喻諸子說眾患難:「……。」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嬉戲不已。】就可以得知此一事實。唉!但是此時突然悲從中來,悲的是:到底是「那」五百人,還是「我們」這五百人?但是時間的關係,今天就暫時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