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法華勝會的法眾(二)

第012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為諸位觀眾菩薩們準備的「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

我們繼續上一單元未介紹完整的部分開始說起。世尊即將開演《法華經》法會,而來參加的法眾有情——四禪天人,現在繼續如下說明。

這裡講的「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是指初禪天王。「尸棄大梵」就是二禪天的天王,為什麼叫作大梵?因為他跟初禪天王不一樣。初禪天王即使具足初禪證境,八種深細樂觸轉變成就八種微細樂觸都具足圓滿,並且也修集了足夠的福德,例如廣利有情及四無量心圓滿,當了梵天王,可是他的境界畢竟跟欲界相鄰,因為初禪天下來就是欲界第六天相鄰接,所以這段經文中不稱呼他為大梵,是因為他的境界跟欲界相鄰。得要證得二禪以後才能夠離開初禪境界,那跟欲界就距離很遠了,因為中間隔著初禪天,這時候才能稱之為大梵。但有時經論中也稱初禪天王為大梵天王,是因為人類有神通的人都這樣稱呼他,有些經論中的說法只是隨順世間的稱呼。

二禪天王稱為「尸棄大梵」,當然也帶著他們的眷屬來。接著「光明大梵」就是指三禪天,當三禪天王放光的時候,半邊天都是光亮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又叫作「光明大梵」。那麼,這二位既然都被稱為大梵,當然都是天王。接著說「等」,「等」就是包括第四禪、第三禪、第二禪天的許多天人們;所以第四禪天的天王、天人等等也一起來,就說「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接下來「有八龍王」,就是「難陀龍王」等,總共有八大龍王。這八位為什麼都不是講龍,要稱呼為龍王?因為如果要對那些龍一一稱名,那麼唸上這些龍的名字就得花上很長的時間了;所以當然只是講龍王的名號,以王者來代表,也表示龍子、龍孫數量眾多參與。

第一位「難陀龍王」,翻譯過來叫作歡喜龍王;第二位「跋難陀龍王」,翻譯過來叫作善歡喜龍王。這二位龍王是跟地球上的佛法有很深的關連,並且是跟 佛陀年代的人間有關係。話說當時,某次因緣目連尊者與二龍神通大戰,戰後降伏二龍,使其歸依 如來聽法。參與法會期間,波斯匿王對難陀、跋難陀二位龍王心裡犯嘀咕,被有神通的二龍得知,於是起了大瞋恚,準備修理波斯匿王。如來了知二龍心意,即遣派目連尊者解救,因此目連尊者與二龍大顯神通,又再次交手。本來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因極懷瞋恚,施展神通,故雨沙礫石於波斯匿王宮殿國土上方化作隱形;未墜地之頃,由目連尊者神變成飲食、衣裳、七寶之物等落下。後來經由 如來說明與攝受,波斯匿王驚怖、發起懺悔心供養;後來二龍也發起了善心,就幫波斯匿王和順地下雨。下了雨以後,萬物生長、大地豐足,波斯匿王就帶領大眾舉辦供養盛會,這二位龍王當然就更歡喜;於是二位龍王因為歡喜,則年年按時行雨,波斯匿王每當到了同一個時節就一定大辦法會供養,所以這二位龍王就改名為歡喜龍王、善歡喜龍王。曾有這麼一個典故。

接下來再來談「娑伽羅龍王」,娑伽羅是鹹海的意思,當然鹹海一定是指大海,譬如我們現在講的東海、黃海之類的大海。因為娑伽羅生於鹹海中、住於鹹海中,所以就依海立名,叫作娑伽羅龍王,他也有他的徒眾。「和脩吉龍王」叫作多頭龍王,他的神通能變化為千頭,類似這樣多頭的龍就叫作和脩吉龍王,這是多頭龍王。因為頭是不好變化,如果有多頭,就比誰頭最多,別人就服他,在忉利天以下的傍生法界裡面的法則就是這樣。只要多頭,就能降伏其他的龍眾。「德叉迦龍王」,德叉迦的意思叫作多舌,舌頭很多。古人的說法,是說噴毒的有情,只要是有一個能伸出來的分岔舌頭,就可以噴出一分毒液,如果舌頭很多就可以噴出很多毒液。多舌的目的是作什麼用途呢?是用以威懾大眾來信受佛法,不許破壞佛法。德叉迦就是多舌,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誰要破壞佛法,他就用毒液來對治,所以叫作「德叉迦龍王」。

「阿那婆達多龍王」,阿那婆達多翻譯為中國話叫作無熱。無熱對龍來說是很重要的,龍喜歡清涼、怕熱。一般的龍有麟片,這個麟片的縫隙中就會生長小蟲,那龍身就會渾身難受。要怎麼對治呢?只好在燙熱的沙地上使用熱沙來燙死小蟲,不然他們就會很難受。可是在熱沙地上燙小蟲的時候,自己也會很痛苦。但這位無熱龍王他就是有這個功德,他住在無熱池,因為那裡寒冷,就不會長蟲,所以不必接受熱沙燙身的痛苦,因為這樣而叫作「阿那婆達多」,這叫作無熱龍王。

傳說中,這個無熱池在雪山頂,到底是指哪一座雪山?咱們不知道,也許因為這樣,所以西藏密宗有些人就自我高推說:「我們珠穆朗瑪上面就是雪山池的無熱池。」所以就把它封為聖山。可是那喜瑪拉雅山真的有無熱池嗎?好多人爬上去頂峰了,都說沒有;現在可以藉Google地圖來看,也看不見有大水池,所以這裡講的雪山絕對不是講珠穆朗瑪。這個「阿那婆達多龍王」除了免除熱沙之苦以外,他還有一個功德,那就是心中無熱惱;也就是說,他的宮殿,金翅鳥是進不去的。可知道龍是最怕金翅鳥;密宗在作的法會中常會看到孔雀明王,那個孔雀明王就是金翅鳥。密宗把孔雀明王的地位推崇很高,幾乎等於佛,其實只是四王天中屬於傍生類的金翅鳥;但密宗古今喇嘛都亂搞。話說回來,因為這位無熱龍王可以免除熱風所吹、免除熱沙之苦,所以身上沒有熱惱;而且他的宮殿,金翅鳥飛不進去,所以他心中也沒有熱惱,這叫作「阿那婆達多龍王」,就是無熱龍王。

「摩那斯龍王」,翻譯過來叫作大身龍王。大身龍王是因為他屬於化生龍,是四種龍類之中最高等的龍,只有化生類的金翅鳥才能吃他,其餘三類都不能吃他。他的身體可以無量廣大,可以圍繞須彌山七匝,您說大不大?真的難以想像,所以他叫作大身龍王。

「優缽羅龍王」,優缽羅在梵語裡面叫作青蓮——青色的蓮花,或者叫作碧蓮,碧蓮就是青蓮。他為什麼叫作優缽羅龍王?這也是因池立名,因為他住在青蓮花池中,所以人家就稱他為優缽羅龍王。這一些龍王,總共有八大龍王,一樣是「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龍有個特性,凡是阿修羅派兵來忉利天戰鬥的時候,也就是來跟玉皇上帝打仗時,玉皇上帝都先派龍出去應戰,先由這些天龍去打仗。如果沒有打贏,天兵天將再派出去,最後玉皇上帝才會御駕親征。所以,龍是屬於四王天的南方增長天王所管轄的。龍可以化身為人身來到法會中聽經,但是這個變化功能是有限制的,龍有五個時節沒有辦法變化,譬如他睡著了,保不住變化出來的人身就會恢復龍身。因為龍也是欲界有情,欲界天的有情跟人一樣也是要睡覺的;當他睡著了就會恢復龍身。再來就是生起瞋心,當他瞋心大發的時候龍形就會現形,人身就不見了。所以您如果懷疑誰是龍變化身的話,就激怒他,看他會不會變龍就知道了。不過,後果自負,因為激怒了他,可不是件好玩的事。那麼,還有一個時節就是他們繁殖或行淫的時候,也沒有辦法用變化的人身來作,一定要恢復龍身。再來就是死亡的時候,當然恢復龍身了,不可能再保住所變化的人身;因為死了以後意識不在,當然不能保持能變的功德。最後一個就是剛出生時也不能變為人身,能變是因為有意識在,龍剛出生時的意識還沒有見過人類,也就不懂得變化為人身。以上來說,龍有這五個限制,不是一切時中都是人身。

再來談「有四緊那羅王」,還有四位緊那羅王,緊那羅王就是歌神一類,就是很會唱歌。忉利天人若是很會唱歌,在天上就歸緊那羅王所管,如果掉到人間,會來當什麼?當歌星,所以歌星就是緊那羅下生到人間來的。請問:您證悟了以後在人間,他是在天上唱歌的天人下來人間,您還要不要再成為歌迷呢?當然不要,因為您成為菩薩了,阿羅漢都不敢奈何您,您的智慧,他無法捉摸、不能臆測,何況是天上掉下來,不得不在人間當歌星謀生的人,值得您崇拜嗎?這一想就知道了吧。把這個定位都弄清楚以後,自然知道自己在人間應該如何自處。所以這個道理也是很重要,這些都屬於次法的部分。

我們再回到主題,緊那羅就是唱歌的,平時唱歌娛樂玉皇上帝,歸玉皇上帝所管;但是,玉皇上帝之下有四位緊那羅王,各管著許多歌神。那麼是哪四位緊那羅王呢?有「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緊那羅王跟乾闥婆不一樣,乾闥婆是管樂器演奏的,是樂神而演奏樂器;緊那羅則是唱歌。可是,玉皇上帝座下這四位緊那羅王,他們唱歌跟一般的唱歌不一樣,他們唱的歌都是跟佛法有關,畢竟他們都是緊那羅中的王啊!所以第一位叫作「法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專門唱什麼歌呢?他把四聖諦……等法義編成偈,然後用歌曲去唱出來,所以就成為「法緊那羅王」。

「妙法緊那羅王」,表示他唱出來的法義是比「法緊那羅王」殊勝、勝妙。請問:三乘菩提中比四聖諦勝妙的是什麼呢?因緣法。所以,「妙法緊那羅王」把因緣法編成偈頌,用歌唱誦出來,娛樂玉皇上帝。

接下來是「大法緊那羅王」,剛才是法、妙法,現在是大法,三乘菩提中什麼法為大?佛菩提。所以,這一位「大法緊那羅王」,就把六度波羅蜜所說的法編成偈頌用歌聲唱出來,所以他成為「大法緊那羅王」。

接下來是「持法緊那羅王」,他是負責總持的歌神,把三乘菩提全部函蓋在內,以簡單的一些名相編成歌曲來總持三乘菩提一切法,這樣編成偈頌而唱出來娛樂玉皇上帝。換句話說,他就是總持三乘菩提的歌神之王。您想想看,玉皇上帝有這樣四位緊那羅王,下面管著很多的緊那羅,每天聽著正法之歌,他還會抵制佛法嗎?不可能嘛!表示他心裡面是很喜歡佛法的。這樣四位緊那羅王,座下當然有許多的緊那羅眾。這四位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意思是說,那數目就不容易計算了,就不計算了。

接下來再說「有四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乾闥婆是演奏樂器的,不唱歌。乾闥婆王也有四位,但他們演奏的既然只是旋律而不唱歌,那就不帶有一些法義或者道理在其中。這就好像我們現在講的輕音樂、管絃樂、進行曲等等,就像那一類。這四位乾闥婆王,第一位是「樂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主要是指木管一類的,用木頭或者用竹子做成管狀來吹的,在音樂界裡叫作管樂;譬如說中國有洞簫或者笛子,西洋樂裡面有橫笛、豎笛等等,包括西洋的銅管也算在裡面,譬如大喇叭、小喇叭等。有一種大喇叭就扛在肩上,中型的銅管就是伸縮喇叭那一種,都屬於管樂,就應該屬於「樂乾闥婆王」所管轄的範圍。

「樂音乾闥婆王」所管轄的樂神,就是演奏有絲絃的樂器,就是屬於絃樂。絃樂的範圍就更多種了,像小提琴,還有中國的大胡、二胡也都是。應該說,西洋的鋼琴、中國的揚琴也算是,雖然是彈奏的,但也有絃一類的。這一些音樂家都叫作樂音乾闥婆,他們的乾闥婆王也一起來了。接著是「美乾闥婆王」,是說管樂之中,他們演奏得最好的、非常棒,就稱為美乾闥婆;他們的首領就是「美乾闥婆王」。同樣的道理,「美音乾闥婆王」,就是絃樂之中,他們演奏得非常的好、最棒的,就是美音乾闥婆;他們的首領就是「美音乾闥婆王」。這四位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同時都來參與法會。

接著還有四阿修羅王,就是「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婆稚阿修羅王」,這位阿修羅王就是被派去跟玉皇上帝戰爭的那位阿修羅王。他打仗打輸了,輸在哪裡?輸在他不會正法的咒語,所以他去跟忉利天打仗的時候,忉利天用般若神咒把他降伏了。般若神咒最有名的是哪一個咒呢?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是《心經》的咒。人家用這個咒就打敗他,所以他就被俘虜了。玉皇上帝就用五欲之繩把他綁住,使他無法逃脫,就被釋提桓因收服了;這就是「婆稚阿修羅王」,打仗戰敗的那一位。

因為時間關係,先介紹到這裡,下個單元再繼續介紹說明。

祝願觀眾菩薩們:樂聞妙法、精進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