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我(下)

第116集
由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主題是「諸法無我」。

眾生都是誤計色、識、受、想、行這五陰為真實的我,都是因為不如實知陰界入諸法的內涵,以及不如實知諸法皆悉虛妄的緣故,因而才論說「諸法無我」。在上一集中,我們說到受陰的一部分,接下來繼續在同卷的《長阿含經》卷10,佛陀又說:【如兩木相攢則有火生,各置異處則無有火。此亦如是,因樂觸緣故生樂受,若樂觸滅,受亦俱滅;因苦觸緣故生苦受,若苦觸滅,受亦俱滅;因不苦不樂觸緣生不苦不樂受,若不苦不樂觸滅,受亦俱滅。】就好比兩塊木頭相攢摩擦而有火生,如果將兩塊木頭分開放著,就不會有火。同樣的道理,譬如我們今天看了一場好的電影,這個時候因為有看電影的這個樂觸的緣故而產生樂受;但是當看完電影,這個樂觸的緣過去、消失壞滅了,樂受也同時滅了。又譬如感冒咳嗽不停而產生苦的覺受,但是當感冒咳嗽好了,或者苦觸滅了,苦受也就跟著滅了。其他譬如放假在家,剛剛開始因為不用辛苦工作而有了樂受,如果閒置久了反而覺得無聊,這個時候不苦不樂受就出現了;或是假日結束,又要開始上班忙碌了,這個不苦不樂觸的緣就滅了,這個不苦不樂觸的受也就一起滅了,代之而起的就是生起苦受了。

因此,一般人每天往往就在這個苦觸、樂觸、不苦不樂觸的因緣現起的時候,隨之而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而受制於種種的受陰境界;在這種種的感受中產生了種種的情緒,在種種的情緒當中喜、怒、哀、樂而心情起伏不定。如果能夠在面對樂觸、苦觸、不苦不樂觸時,能夠看穿這些觸受境界的虛妄,不隨之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那麼就好像已經將兩塊木頭分開,兩塊木頭無法再相攢,就不可能會有火產生了;那麼生命之火才會滅盡,才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之苦。

世間人喜歡追逐樂受,而這些所謂樂受,必須依賴一定的緣才能夠生起,譬如名利財色、眷屬愛戀、美味食物、名牌衣服、名貴汽車、豪華住房、美麗的風景等等;但這些的樂受,往往最後令人產生痛苦,因為這些身心的樂受是短暫即逝的,並且是受用有盡的,不能到未來世。這些身外之物,總覺得令人無法滿足而想要一再地去追逐,更因為害怕失去而經常處在恐懼或憂慮當中,等到真正失去了,痛苦便隨之生起;而且這些樂受,很容易使人產生貪戀,甚至因此造下強取豪奪、拐騙等惡業,而導致三惡道的生死大苦。所以,我們不應該貪著受陰境界,應該觀察受陰是虛妄的,不是真實我,也不是常住不壞法;受陰境界在睡著無夢的時候,悶絕、無想定、滅盡定以及死亡時,都會消失不現,當然是虛妄法,絕對沒有常住不壞的體性。

在一般世間,我們最容易被拘束的就是受陰,因為受陰在面對種種境界當中,很多人就會產生很多的感受;那這個感受又會帶動非常多的情緒,這也是現代人受困於情緒當中,而產生種種的身心狀態不能夠調和,甚至有種種失眠的痛苦產生。這個都是因為沒有辦法看穿受陰的虛妄,被受陰境界所拘束不能夠得到解脫;所以這個受陰境界,如何從這個當中來解脫呢?事實上是現代人應該要去努力觀察,而盡量能夠避免受到受陰的拘束。

除了受陰以外,還有一些人是誤計「能知能覺」為真實我,這樣仍然有大過失;因為這樣的認知是墮入「想陰」當中,修行再怎麼久,還是我見未斷的凡夫。他們常常把意識覺知心一念不生的狀態當作是開悟,落入意識境界當中,錯把想陰誤計為常住不壞的真我。他們常常把意識覺知心一念不生的狀態當作是開悟,落入意識境界當中;譬如有一位法師錯把識陰的自性功能認作是真如佛性,所以常常這樣說:「師父在上面說法的一念心,諸位在下面聽法的一念心,就是真如佛性。」又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的心,就是真如佛性。」像這樣其實是墮入識陰,或者墮入識陰的自性當中;以識陰為恆常真實我的人,當然仍舊是未斷我見的凡夫。

誤將識陰的自性當作真實常住我的人,有時候也會說:「能知、能覺、靈明覺了的能見、能聞、乃至能覺、能知之自性,即是佛性。」但是見聞覺知等能力,都是屬於識陰六識的功能,在《楞嚴經》中 佛說,這些功能非自然生、非因緣生,乃是由如來藏自然而然地藉因緣而出生;所以只是如來藏所生的緣生法,緣生則必緣滅,絕非常住法。既然能見、能聞、乃至能知、能覺等等的自性,都不是常住不滅的真實我,那麼以這樣為真實法的人,當然就是自性見,他們所傳的都是自性見外道法。

但是一般凡夫眾生,都對識陰執著不捨無法否定,當然不可能滅除識陰。至於這佛門中的老修行者,雖然已經滅除對色、受、想、行四陰的執著,也知道應該要滅除識陰的執著以成就解脫道的初果乃至阿羅漢,可是他們往往口中說願意否定、滅除識陰,卻往往將識陰的變相執著當作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我,並且堅稱那些變相不是識陰自身或是識陰的自性,其實還是落在我見上。這種心口不一的人,與解脫道的證境無法相應,也無法斷除我見以及三縛結;所以相較比起其他的四陰,識陰我執的滅除是更為重要的。總而言之,五陰自身尚且無常、沒有真實常住的我性,那麼藉著五陰輾轉出生的萬法,當然更不可能有常住的我性。所以二乘解脫道的諸法無我,不只是五陰無我而已,還包括藉著五陰輾轉出生的萬法,這個才是真正的解脫道。

以上所說的法義,只是徹底否定五陰的常住性、真實性,宣揚斷除五陰的粗淺法義而已;但是外道以及佛門中的凡夫們都已經無法了知了,何況是五陰以及五陰之所從來的法界實相——也就是這個入胎識、本識?類似的法教,在阿含諸經中有很多,可以瞭解到二乘道偏在滅盡五陰的涅槃解脫上面來說諸法無我。佛陀在《中阿含經》卷54當中就有說到,有六種見處。是哪六種呢?身為比丘應該要知道,所有的色法(也就是色身以及五塵),不管是過去、未來、現在的色法,或是身內、身外的色法,或是精細或粗糙的色法,或是勝妙、不勝妙的色法,近世或是遠世的色法;這一些種種的色法,不是真我能擁有的,真我也不是色法所有的,那一些色法也都不是真實常住的精神;像這樣子有智慧地觀行後,才能夠真實地了知色法。

同樣的,對受陰、想陰、行陰與識陰也要有這樣的智慧來觀察,就可以如實了知在色受想行識等五陰所在之處,都要看見有個本識存在;這一個本識才是常住的精神,是五陰世間的根源,祂才是真正常住的真我,是常住的、是不變易的、是永恆、而且不會被磨滅毀壞的法。這些五陰諸法全都不是真我所永遠擁有的,真我也不是五陰所擁有的,五陰也不是真實的精神;像這樣子如實地智慧觀行之後,便可真實地了知五陰虛妄。

在《中阿含經》卷54當中,也論及到有關因緣法的觀行,其中也一樣有隱說第八識常住實相心的部分。世尊以十二因緣來說明二乘諸法無我的顯說的層面,說明只要滅掉以五陰為真實的無明,就可以斷除三界後有的種子,就可以不在三界中輪迴生死。但是當十二因緣一一支滅除以後,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呢?是不是同於外道斷滅空呢?一旦什麼都空,是不是也就沒有三世因果,也就不需要持戒、培福以及修道了呢?所以在經文的後面,世尊開始隱說有第八識心的這個層面。

因為十二因緣的現象,雖然它看起來似乎只是緣,可是不是無因唯緣而有。因為我們所說的十二因緣的前一支為後一支生起的因緣,雖然我們是這樣說,但是正確來講,這樣的因緣只是「緣」而已,不是「因」。因為眾生以為那個是因,但是這樣的因,應該稱為「緣因」,也就是緣的因,這個不是第一因;真正讓十二因緣運轉的因,才是第一因,是眾生本有的如來藏,也就是本經《中阿含》卷54最後下的結論:滅盡十二有支以後,蘊處界一切法都滅盡了,在捨壽以後並非一切法空的、斷滅後的空無,而是「畢究竟、無煩無熱」的「恆、不變易法」。顯然滅盡陰界入或蘊處界以後,仍有常存不滅的、畢竟究竟的、無煩無熱的常住而不變易的本際獨自存在。這都是在說明:諸法無我之中,實有另一個真我常住不壞,所以是恆、不變易法,稱為本識、涅槃本際。這樣的隱說,目的是在保護以及護持二乘法,免於斷見外道的聚集依附,也免於常見外道的批評及誹謗。

今天的節目,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