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阿賴耶識念念生滅?

第100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各位菩薩應該要瞭解,修學佛法想要有所實證,則首先必須先建立起「一切有情皆有八個識心」的知見,並且這八個識心中的前七轉識是妄心,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則是真心;而第八識心體真實存在,且不生不滅,法爾如是。這樣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常住」的知見,其實是散在各經教之中隨處可見,譬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裡面說:【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經中 佛清楚地告訴我們:如來藏大海是常住不壞的,由於六塵境界大風所吹動的緣故,所以眼等七識種種的識浪,就各自奔騰踴躍地生起,因此又轉生下一個識浪。

這一個阿賴耶識「藏識海」,祂具有一個猶如大海一般不生不滅的心體,這一個常住的藏識海含藏著一切染淨諸法,因受六塵境界風所吹的勢力,使得七識心的波浪將湧動不止息,使眾生愛樂三界中的虛妄法,而於三界之中流轉生死永不止息。又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中說:【賴耶為依止,諸識從彼生,能起漏、無漏;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藏識海亦然,境界風所動,恆起諸識浪,無間斷亦然。】世尊說阿賴耶識作為依止,所以有七轉識從阿賴耶識中出生,能現起有漏以及無漏的種種法種;這個藏識海由於境界風所吹動的關係,不斷地現起七轉識的波浪而永遠不間斷。這阿賴耶識心體能出生有漏、無漏萬法,且「無有間斷時」。又說「藏識海亦然,境界風所動,恆起諸識浪,無間斷亦然」,這已經明說阿賴耶識「無有間斷時、無間斷亦然」,所以阿賴耶識怎麼會是有生有滅的法呢?

然而,這些琅琊閣群因為邪見深重,落入一切法空的斷見外道六識論中,卻在2021年8月11日的部落格中提出:【阿賴耶識必須藉由「四緣」顯現;《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與七轉識「更互為因」,意思就是它無法獨立存在,這一點張志成師兄和其他師兄已經撰文辨析多次。】(〈佛法問答:《成唯識論》說第八識「念念生滅」,請問第八識如何出生、為何能夠持種不失?〉,琅琊閣。)他們以這樣的論點來誹謗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必須藉由四緣顯現的生滅心,並錯解 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而說第八識阿賴耶識無法獨立存在;為了圓滿自己的錯解,還以五點來辨析佐證自己錯誤的見解。我們今天就以他們所提出的五點,加以一一破解其錯謬的觀念,讓各位菩薩能清楚地瞭解他們的落處,以免違犯相同的過失。

首先,他們提出:【第一點:佛法的因果律是「因滅果生」,因法滅了果法才能出生,這才是諸法出生的正理。】(〈佛法問答:《成唯識論》說第八識「念念生滅」,請問第八識如何出生、為何能夠持種不失?〉,琅琊閣。)琅琊閣群不承認有一個實相心第八識阿賴耶識常住的本體存在,然而為什麼經典中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常住法,而不是生滅法呢?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知見,如果沒有這個根本因阿賴耶識作為出生煩惱的因,那麼一切清淨及染污的法都不能夠成就、都不應當出生,因為沒有阿賴耶識來執持染淨諸法種子的緣故。所以在《成唯識論》當中是這麼說的:【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往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餘法不能持彼種故,……。】(《成唯識論》卷4)《成論》中說,如果沒有第八識執持煩惱的種子,而讓有情煩惱不斷現行流注,在三界中不斷地流轉生死,從此處到彼處,從彼處到此處,依此造作的善惡業差別受生投胎於不同的依報器世間——有時候上生天上,有時候下生人間,有時候下墮為三惡道有情;這樣有情眾生的生死流轉,以及不同的異熟果報,若無阿賴耶識,則無法成就。因此,攝藏一切種子的第八阿賴耶識,是常住不壞的識;相對於其他世間的一切法而言,包括五根、六塵都是屬於色法,不能夠執持種子,必須是心法才能夠有執持種子的功能。但是前七識雖然是心法,卻是屬於依他起及遍計所執,是有生滅的法,本質也不是恆常真實的法,都不能執持收藏種子。這樣便很清楚地知道:只有如來藏才能說是出生一切法的根本因。

琅琊閣群所說的:【第二點,是阿賴耶識所流注的種子為因而生起某法為果,不是阿賴耶識為因而生法。】他們認為:諸法的種子是諸法生起的因,諸法的心法是諸法種子的果,這兩者才是對應的關係。那麼,阿賴耶識起的是什麼作用呢?阿賴耶識起的作用,是一個依持助緣的作用。他們此種無因唯緣的觀念,正是 龍樹菩薩所破斥的:【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中論》卷1)意思是說,一切諸法不可能是自己出生自己,也不可能是由他法來出生自己,也不可能是由各種外緣來共生,更不可能是沒有根本因就突然出生;而是必須要有一個本來無生的空性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作為根本因,還要有其他的助緣共同配合,才能夠出生諸法。所以一切法都是在如來藏表面起起滅滅,但是如來藏並沒有生滅,所以叫作不生不滅。這就是 龍樹菩薩造《中論》,所要闡述甚深極甚深般若中觀的如來藏妙義啊!

琅琊閣群所說的:【第三點,不是阿賴耶識之外別有種子,而是阿賴耶識本身就是一個種子的集合體,種子就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那為了佐證他們的錯誤觀念,而提出《成唯識論》卷2:【此中何法名為種子?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雖非一異而是實有,……。】用此段《成論》來錯解認為:【種子與阿賴耶識以及種子所生的現行「果」是「非一非異」的關係,是體與用,因與果的關係,就像是手與手指不能拆分,所以不可能存在無餘涅槃第八識心體獨存的說法。】(〈佛法問答:《成唯識論》說第八識「念念生滅」,請問第八識如何出生、為何能夠持種不失?〉,琅琊閣。)

他們這種錯誤的說法,然而,玄奘菩薩在《成論》中所說的這個「本識」,指的就是阿賴耶識,也就是種子依止的所在;根本識阿賴耶識是無始劫以來就存在,有堅住不變、無記、受熏(的體性),與能熏法之處處作主、妄想分別執著的七轉識,是同時同處、不即不離。因為具有受熏持種的功能,阿賴耶識就能藉緣流注異熟各類種子,生起了種種差別不同的現行。而「親生自果」的意思是:所生的異熟果,都是由第八識所持種子而親生現行的果。異熟果報已經不是種子,種子必須具備三個性質:第一,是要攝藏在阿賴耶識中。第二,親生自果,也就是阿賴耶識是體,種子是用;阿賴耶識能持種,也能夠異熟一切種的現行。第三,種子不是現行法,相對於現行法,種子是因,現行是果。

而「功能差別」,這是說明現行七轉識與阿賴耶識自體的功能是有所差別的,雖說阿賴耶識是七轉識的根本因,但是七轉識其實也是阿賴耶識親生的異熟果;而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現行法的緣故,所以另外用「功能差別」來顯示種子的法相。又說:「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這句話是指種子、本識、所生果的關係不一不異。阿賴耶識是體,相對於種子是用,所生果是現行法;相對於所生果,種子則是因,此三法不一不異。

玄奘大師繼續說「雖非一異,而是實有」:是說雖然阿賴耶識心體與祂所顯現的種種功能,以及種子、還有所生果,並不是同一,但也不是非一;然而,阿賴耶識心體與祂所顯現的種種功能,卻是在現象界法中是真實有的,是可以體驗的實法。所以,並非像琅琊閣群所說的「阿賴耶識本身就是一個種子的集合體」。這種體用不分,純粹是思想思惟的錯誤觀念,那以世間法來看,也沒有那一種將種子集合在一起的就叫作果實,將果實當作是種子的集合體的這一種說法;而正確說法,是有一個具有本體的果實中含有種子,這才是正確的說法。

琅琊閣群所說的:【第四點,很重要的唯識法義:阿賴耶識是阿賴耶識自體種子引生的等流果!】並藉由斷句取義的《成唯識論》卷2:【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名等流果。】來錯解自以為是的見解而說:【所以,可以這樣來理解:后一剎那分位的第八識就是前一剎那分位的第八識自體種子的等流果。上面說的「八識體相、差別而生」,指出第八識與七轉識一樣,同樣是有生之法,有生當然有滅,所以是「念念生滅」,不是不生不滅的法。】(〈佛法問答:《成唯識論》說第八識「念念生滅」,請問第八識如何出生、為何能夠持種不失?〉,琅琊閣。)

然而,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所開示的,是八識心王所變現的相雖然有種種的種類,然而能變的識類別唯有三種:第一,是能變現異熟的第八識心真如,因為第八識的心體自身雖然是真如性,卻含藏著很多的異熟種子,所以在因地時會有不斷受熏而有異熟變現出來。第二類是恆審思量能夠作主的第七識,因為祂能夠作主造作善、惡、無記等種種業行,第八識才能夠以這三行為因緣而變現出種種的行。第三類是能夠了別境界的前六識,因為前六識是能夠了別六塵,所以被了別的六塵境界相,才能以第八識為因緣而變現出來。所以,以第八識心真如為體而能含藏各異熟種子,並以第七識思量作主,而使前六識了別境界相,使得五陰身心造作三行,這就是「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所以,第八識心真如流注出三性種子,與七轉識相應而有善、惡、無記等三行現行;這七識心相應的三行現行,又會轉變第八識心真如中的三性種子,以這個三性種子的轉變作為因,而有轉變後的三行能夠流注現行與七轉識相應,這就是等流果。而七轉識心在造作三行的過程中,會有各自分別所生的種種名言,而使得第八識心真如中的三性種子被熏習轉變,這個經由名言熏習而轉變種子的過程,就是七轉識相應的等流習氣。而第七識雖然能夠思量作主,卻是無記性的心,前六識才是能夠與善、惡、無記三性相應;所以在七轉識和合運作之下,熏習三行中的種種名言,最後才會由第七識來思量、作主、決定造作,因此轉變了第八識心中與七識心相應的三性種子,而成為等流習氣。這樣的等流習氣的現行與熏習,卻被琅琊閣群視為:【第八識與七轉識一樣,同樣是有生之法,有生當然是有滅,所以是「念念生滅」,不是不生不滅的法。】這樣的說法,真是智慧有嚴重的障礙啊!

琅琊閣群所說的:【第五點,基於等流果等法義,可知第八識雖然「念念生滅」,但卻能夠攝藏種子不失。】(〈佛法問答:《成唯識論》說第八識「念念生滅」,請問第八識如何出生、為何能夠持種不失?〉,琅琊閣。)並以《成唯識論》來佐證自己的錯解,《成唯識論》卷3:【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恆言遮斷轉表非常。】《成論》中說,阿賴耶識是斷還是常呢?阿賴耶識是恆時存有,所以非斷;祂又是持續運轉,所以非常。

「恆」的道理是說,這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在善、惡、無記三性中永遠都是無記性,而且從來不曾間斷過;所以,祂能夠依眾生所造的業因引生業果,施設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人、天、畜生、餓鬼、地獄五趣,以及胎、卵、濕、化四生,令有情依業出生,並安住在各自的界趣生中。所以阿賴耶識是一切眾生業果報償的根本,正是三界萬有的本源、生命的實相。另外,阿賴耶識心體相續不斷,所以能夠執受眾生能熏的七轉識一切造作而熏染的種子,直到究竟成佛的金剛位心體都不會散失。從這一段《成論》的闡明阿賴耶識「恆」的道理,說祂永遠無記性、不曾中斷,就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心體具有不被造作、常不變易的無為法體性。

再來說阿賴耶識「轉」的道理,《成唯識論》說:【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成論》中說,阿賴耶識既然是一切眾生業果報償的根本,就表示祂具有能實現因果的自性,前所造的(業)因種子滅後,後世的異熟果生,所以種子不是常一不變之法。也因為祂所執藏的種子不是常一不變之法,才能不斷接受七轉識的熏染;隨著七轉識造作善、惡或無記業,阿賴耶識會受熏而成就一切染淨法的種子。

這段「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意思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所執藏的種子,是具有可以被熏染而轉變的道理。如果說種子是常一不變,阿賴耶識就不能夠受熏而執持七轉識造作的諸業種子,因果就不能成立,那就違背了法界軌則,是有重大過失的;並且不論有情如何修行,都不會有所成就以及改變的,那就沒有生死輪迴與涅槃解脫的差別,因為一切種子都不能受熏變異、轉垢為淨,結果行善、造業、造惡都沒有因果,那一切修行也都唐捐其功。也就是說,阿賴耶識之「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是指祂隨順七轉識造作,以致所執持的諸法種子一再受熏轉變;而與這七轉識本身自性是不停地造作生滅變異性,是不同的。

這段《成唯識論》的論文很明顯的分別以「恆」和「轉」兩個道理,來闡述阿賴耶識心體非斷而種子非常的體性,就是廣說阿賴耶識中種子運轉及可變異性。這段論文不但不能支持琅琊閣所主張:「可知第八識雖然『念念生滅』,但卻能夠攝藏種子不失」這樣的錯誤觀念,反而證明正覺同修會依正確的經論,說明「阿賴耶識心體恆常不變,種子不斷變異」是正確無誤,完全符合經論本旨。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