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真如不是勝義勝義的諸法勝義

第074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系列視頻弘法節目,我們繼續評破琅琊閣張志成先生2020年4月7日貼文之錯謬。在上一集,辨正到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破斥部派佛教聲聞論師主張「於色心等法之外存在的實常法真如」,其實是「非定實有」;玄奘菩薩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說:這色心等法外的實常法真如,其實是虛妄想像,不是真實存在的法。然而,張志成先生在2020年3月15日的貼文中,竟引用這「非定實有」的破斥,來證明他《成唯識論》定義真如是非有非無的主張。

而張先生這樣錯謬地定義真如是「非定實有——非有非無」,根本就與 玄奘菩薩《成唯識論》卷9【「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的聖教背道而馳。只是張先生渾然不知,卻又在2020年4月7日這篇貼文中,引用這段論文作為他主張唯識系經論一般不用「真(實)心」這個名詞,「真(實)」是用來形容無為法「真如」或「圓成實」的佐證。那麼,當我們把他在兩篇貼文中的主張加以連結時,他的意思豈不就是「非有非無——非定實有——的虛妄法真如,才是唯識系經論所說的真實法,才是圓成實性」,這樣一個相互矛盾的荒謬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以「二空真如不是勝義勝義的諸法勝義」這第三個子題,進一步來探究《成唯識論》卷9這段論文的真義。《成唯識論》卷9,玄奘菩薩在闡述 世親菩薩《唯識三十頌》:【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這一頌詞的意旨時,首先就說,【此性即是諸法勝義,是一切法勝義諦故。然勝義諦略有四種:一、世間勝義,謂蘊處界等;二、道理勝義,謂苦等四諦;三、證得勝義,謂二空真如;四、勝義勝義,謂一真法界。】並且特別強調:【此中勝義,依最後說,是最勝道所行義故。為簡前三,故作是說。】意思是說,依圓成實所建立的勝義無性,就是一切法的勝義諦。勝義諦隨著法的淺深,以及是否為安立施設的不同,雖約略可分為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和勝義勝義四種;然《唯識三十頌》這裡說「諸法勝義」,是依最後一種「勝義勝義——一真法界」而說的,因為這是最勝道所行的義理,是為了簡別和前三種勝義有所不同,才這麼說的。

然而,這其中第三種證得勝義的意涵,既然已經是二空真如,就是依所證得的殊勝義理來說,就是我空及法空所顯的真如;可是 玄奘菩薩為何又特別強調頌詞中「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所說的勝義,卻是最後一種「勝義勝義——一真法界」而說呢?這個疑問,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張志成先生在2020年3月15日那篇貼文中,也提到正覺同修會【界定「真如」只是阿賴耶識的「真實、如如」性】是錯謬的,反之,他主張【「真如」是一切現象二空所顯現的真理】,才是正確的;並且說:【這是以勝義勝義——最高勝義諦或「非安立諦」立場,來界定真如。】(〈正覺同修會的名相錯解:從《百法明門論》看阿賴耶識與真如的區別〉,琅琊閣。)那我們不妨就藉著進一步探討這四種勝義的真義,以及彼此間的關係,來釐清前面的疑問,同樣也再一次辨正張先生的主張。

依據窺基菩薩在《成唯識論述記》卷9,對這四種勝義的解說:【此隨淺深,以立四種,皆勝之義,或以勝為義、勝即是義;隨其所應,皆勝於初世俗諦故。然此初真,即十善巧;第二即是四諦因果理等;第三即是依詮顯實;第四廢詮談旨。】又說:【前三非如,故言亦也。「真」簡有漏,有漏妄故;「如」簡無漏有為,彼體雖真,有生滅故。又「真」簡初性,以妄執故;「如」簡依他,有生滅故。】另外在《大乘法苑義林章》卷2,窺基菩薩進一步解釋:【勝義諦四名者:一、世間勝義諦,亦名體用顯現諦;二、道理勝義諦,亦名因果差別諦;三、證得勝義諦,亦名依門顯實諦;四、勝義勝義諦,亦名廢詮談旨諦。前之三種,名安立勝義;第四一種,非安立勝義。】窺基菩薩又解釋說:【以說依詮顯真如故,其五蘊事即第一真,因果等理即第二真;此五蘊上二我無時,依門顯實即第三真;觀五蘊如,自內所證,廢詮談旨一真法界,即第四真。】

綜合窺基菩薩的意思,是說:四種勝義的第一種世間勝義,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世間粗顯的事相,觀察這蘊處界等法,雖然有體有用,卻都是生滅的世間事相;聖者施設善巧作為學人觀察修學的所緣,這是善巧的妙智,勝於世俗,所以稱為勝義。第二種道理勝義,就是知苦、斷集、證滅、修道這四聖諦的因果差別道理,是無漏智所緣的境界,勝於世俗,所以名為勝義。第三種證得勝義,就是「二空真如」,是依聖智詮釋在五蘊上修證我空、法空的行門而顯示真如之理;這是凡愚所無法測度的,勝於世俗,所以稱為勝義。前面這三種勝義,都是以安立名言的方式,來詮釋顯示勝義的道理,並不是直指真如理體;但是因為都各自顯示真如理體的部分法性,所以就方便說也是「真如」。第四種勝義勝義是一真法界,則與前三種勝義有所不同,而是「廢詮談旨」,就是不以安立名言詮釋,而是直接現觀自己五蘊身中運行時的真如理體——第八識一真法界,是與五蘊身心同時同處存在著。「一真」的意思是說,無始以來這個法界一直都真實不虛妄地存在著;而這「一真法界」妙體離言,超越一切法,所以名為勝義;祂正是一切世俗及勝義的所依,能出生、顯示一切世俗乃至前面三種勝義諦,是大乘賢聖現觀親證所得的自內證智,所以稱為勝義勝義。

這裡窺基菩薩在解說《唯識三十頌》「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的四種勝義時說到:「前三非如,故言亦也。」可是有人可能讀了會產生疑問,既然前三種勝義都不是頌詞中「此諸法勝義」所說的真實的真如,卻為什麼又說「亦即是真如」?其實,基大師這裡的意思,正如同《成唯識論述記》卷2在解說《成唯識論》卷2 玄奘菩薩演述《百法明門論》第五位六種無為法間關係是「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設名」的開示一樣,說前五種無為法都各自說「即此真如——這就是真如」;然而卻都是「依真如假立」,也就是都只體現了第八識所顯真如無為的部分法性,而除了這五種無為法之外,真如無為也還有其他的法性,因此說前五種無為法,都是依第六種真如無為而假立。對照來看這裡「前三非如,故言亦也」它的意思就是說,四種勝義中的前三種「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都不是真如的理體,只因各自顯示真如理體的局部,也就是第四種「勝義勝義——一真法界」的部分法性,而方便安立假名施設的。所以,雖然說四種勝義「亦即是真如——也就是真如」;但是,前三種都是安立施設的真如,實際理地,唯有第四種「勝義勝義——第八識一真法界」,才是離名言施設安立,有實體有德用,本自存在的真如理體。

玄奘菩薩解釋頌中所說「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的「亦」字時,也開示:【亦言顯此復有多名,謂名法界及實際等,如餘論中隨義廣釋。】(《成唯識論》卷9)就是說這「亦」字,表示這個假借名言施設的名相,除了《唯識三十頌》和《成唯識論》稱為「真如」之外,其他的經論也還有許多的異名。如《大般若經》有「真如」等十二種名稱,《對法論》也有「法界、實際」等七種名稱,另外《佛說佛地經》也有「清淨法界」等不同名稱,都是隨著每一部經論所要闡述的面向不同,或者是形容真實理體所顯示的法性,或者是直接說明真實理體本身的功德與業用,而施設種種不同的名稱。

而依據我們在正覺教團弘法視頻「琅琊閣錯解《百法明門論》中真如的真義」當中,詳細地論證和說明五位百法,第五位六種無為法中的「真如無為」,因為是「四所顯示故」,是所顯法,必須依於前四位中唯一能恆常顯現真實如如法性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或者稱為異熟識的心體,才能顯示。這真如無為既然是第八識所顯示,所以「亦是假施設名」,是假借語言文字,施設名為「真如」,而所顯法真如本身,當然也是無體無用的純無為法;但是能顯示真如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心體,卻是無始以來都有實、有德、有業,是一切法的所依,也就是萬法的根源。所以這裡說「勝義勝義——一真法界」的真如理體,也就是眾生第八阿賴耶識、異熟識心體。這第八識既然能顯示自身心體的真實與如如法性,又是出生蘊處界入等萬法的常住心,當然就是真心而不是妄心。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10最後總結:【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就是特別提醒學人注意,《成論》中引述《唯識三十頌》等唯識經論,所說的真如是第八阿賴耶識、異熟識心體的真實性,是「識上所顯」的自性,只是識的自性,不是識的主體。平實導師早在2004年6月出版的《真假開悟》第225頁中,就根據這段論文開示說:【《成唯識論》中亦說「真如是識之實性」,唯是識體所顯示之法性,而非識所變生的有為法,故是純無為法;是故真如實即第八識心體所顯之識性,依第八識心體在有為法中之運作而顯示識性真如,故說「真如亦是假施設名。」所以實際上應該這麼說:「真如以第八識為其法體。」既以第八識心體為法體,而且只是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第八識真實性與清淨性,故無作用,非如色法能有作用,非如種子能有作用,亦非如阿賴耶識所變生七識心體與心所有法之能有作用,故是所顯法而非所生法,是識所顯而非識所變。】(《真假開悟》,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25。)張志成先生所提出的質問,其實在2003年的法難事件中,平實導師已經具足分明地解說了,也明載於書中公開流通。但他似乎從來不讀正覺發行的書籍,也不管正覺是否已經評論及回應過,仍然反覆地重複提出質疑,不禁令人懷疑這是意在潑糞,以玷汙正覺、玷汙 平實導師,而非澄清法義。

所以,在前面引證《成論》和《述記》所闡述正義的前提下,玄奘菩薩接著論述「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的義理,說:【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當然是指不安立名言,而直接闡明一切法底源的第八識心體這「勝義勝義——一真法界」。至於「證得勝義——二空真如」,既是意識心安立名言假施設的名相,如果離開了第八識心體,怎能說「於一切位常如其性」?又怎能說「是湛然不虛妄義」?其餘「世間勝義——蘊處界等;道理勝義——苦等四諦」,就更不在話下了。

有關「勝義勝義——一真法界」其他正義的闡釋,以及張志成先生的其他錯謬,下一集還有進一步的論述。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