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9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講座。
針對有網友提出《攝大乘論本》:【心體第三,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由此為種子,意及識轉。何因緣故亦說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復次,何故聲聞乘中不說此心名阿賴耶識,名阿陀那識?由此深細境所攝故。所以者何?由諸聲聞,不於一切境智處轉,是故於彼,雖離此說,然智得成,解脫成就,故不為說。若諸菩薩,定於一切境智處轉,是故為說。若離此智,不易證得一切智智。】(《攝大乘論本》卷上)一段論文來說明「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若離此智,得無上菩提無有是處,不能成佛,所以佛為菩薩說阿賴耶識」的正理時,有琅琊閣同流者,化名南伽他,也針對這樣的說法提出了他反對的批評。
其中對《攝大乘論本》的論文說「亦說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有嚴重錯誤的解釋,他說:【此處所言心體,乃是『亦說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即是熏習積集之所熏之體,並不是蕭平實及其弟子們常常偷換概念所用的『真心』之心體,因為真心是不可能受染汙法熏習而積集的。】(〈南伽他師兄:1.辨析佛友「照世明燈」文【真見道是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教證】之謬;2.正覺寫手(包括蕭平實)潑污水辯論必勝「三板斧伎倆」〉,琅琊閣。)作者言下之意是將第八識定義為由熏習種子所集合而成,而有心的自體,只是名言施設的假名為心。意思就是說,作者主張第八識是種子的集合體。但作者這樣解釋,即是直接否定了第八識心體的存在;而這樣是錯誤的解釋,正是當代釋印順等人的邪見,妄說阿賴耶識只是種子的聚合體、本識是七識的種子。因此這類的說法,都是不願承認三乘菩提皆以八識論為宗旨的部派佛教的遺緒之六識論者,不願接受佛法是以第八識為一切法所依的法界實相。
琅琊閣及其同流者,受到釋印順邪見的毒害,卻毫無自省。印順基於部派佛教的六識論邪見,以致於無法將第八識有正確合理的法住法位,只能自我想像,主張阿賴耶識是種子的集合體,沒有實體的存在,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六識邪見自圓其說;但也因為主張了此種違背法界真實理的說法,便陷入了處處荒謬及自語相違的困境。如果參考《攝大乘論釋》卷1,對這段論文的解釋便可清楚:【熏習種子者,謂所熏成功能差別;所積集者,謂雜種類積集其中。】此處以「雜種類積集其中」一語來表示種種不同類別的種子會被收集在第八識心體之中,並非沒有一個第八識心體。
《成唯識論》中說明了第八識為何稱作阿賴耶識名:【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成唯識論》卷2)又說:【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成唯識論》卷3)意思是說,阿賴耶識具有三種體性。「能藏」的意思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具有能積藏法種的功能體性,這也顯示阿賴耶識心體,祂是常住不變的。「所藏」的意思,是指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執藏」的意思,是指一切有情若在凡夫位或仍在有學位時的修行者,阿賴耶識會攝藏一切煩惱雜染法的種子,令不遺失。這是尚未解脫生死的有情,因為有令後有分段生死的我執煩惱;這種煩惱就是因為凡夫位的第七識——染汙末那的執著性,歡喜第八識的功能性,並把第八識當成祂自己所有,視為內自我而執著貪愛;這種我愛、我執的煩惱種子被第八識所收藏,所以叫作我愛執藏。由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來看,第八識有獨立於其他法的作用,顯然祂是有獨立自體性的心體,並非沒有心體。
並且《成唯識論》論文隨後更明白地說,第八識的功能有「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成唯識論》卷3)。執持種子是說,第八識能執持種子,令不散失,正是顯示第一能變識的第八識心具有能藏之體性;而被收藏的種子,就是第一能變識的另一個意義——所藏。「諸色根令不壞」,也是因為第八識能執持種子,所以可以令種子流注現行,所以一切法包括五色根等功能便可以繼續維持運作而不會變壞。但如作者所言,第八識只是種子的集合體,這樣就表示:第八識並沒有自己的體性,只是由種子聚集起來而顯示祂的存在;如此,第八識如何能集藏種子?若有集藏種子的自性,顯然有祂的自體性存在。
若第八識只是種子的集合體,非如論中所說的真實義,則能藏、所藏義則無法解釋,將變成能藏義即是所藏義,所藏義即是能藏義,成為能藏、所藏的錯亂。因為只有種子而無第八識心體的緣故,卻要同時有能藏、所藏的作用。而「第八識是種子的集合體」這樣的說法,也可以說即是否定能藏、所藏義,因為無心體則無能藏心義;無能藏的心,何來被心體所藏的種子義?且此處更有另一個問題,若無第八識心體,種子藉何力能聚集一起?又雖種子無色無相,故不能說有方所,但種子既說聚集於一起,那究竟種子會積集於何處呢?所以這種說法,會變成種子聚集之處方稱為第八識,而非有第八識能將種子積集。種子聚集後,又藉如何之力能得以流注現行?不可說是藉由種子與種子之間之力,能令諸種子積集一起流注現行無誤。因為諸法種子即是唯有諸法本身各別的功能差別,業種也只有所曾造作各個善惡業的異熟果的功能差別,不論是諸法的種子、善惡業種的本身,並無此令種子現行之功能;更何況都只是種子,並非現行的法,如何能有諸多令種子聚集、現行等的現行法的作用?
唯有第八識七種性自性之集性自性,故能有積集有情生死業種的體性,並且當因緣成熟時,先前積集在第八識的業種就能夠成熟果報;但這個會導致有情在三界有生死苦的業種,是因為有情有無明煩惱,使得七轉識造作種種不如理身口意雜染業的邪行,而令感生後有分段生死雜染業種含藏在第八識如來藏裡,第八識積集了這些未來三界有的苦種,因而不斷地在三界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這種由阿賴耶識對於惑業苦種的能取性之集性自性,這是阿賴耶識的集性自性。由阿賴耶識有集性自性,有別於其他法,其餘的任何ㄧ個法也都沒有集性自性,因此證明的確有阿賴耶識的心體存在,阿賴耶識並非種子的集合體。
作者又說:【論中所言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這是從種子熏習義來說的。菩薩修行必須明瞭一切種子熏習義,所以佛纔為菩薩而說。】作者以《攝大乘論本》中「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句,自己錯誤解釋說這是「從種子熏習義來說」。我們來看看 無著菩薩《攝大乘論本》的原文是怎麼說的:【心體第三,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由此為種子,意及識轉。何因緣故亦說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顯然這裡並不是說種子熏習義,而是說第八識的心體義;若離阿賴耶識心體,沒有其他法有如此積集種子的心的功能。因為這段論文的最後面說阿賴耶識也可以稱作為心,那是因為心乃是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的緣故。但 無著菩薩又在此心義之前先說了心體,是為了防止有人誤會,恐怕有人像印順及琅琊閣等人會刻意扭曲,曲解了種子積集的心義,否定了能積集種子的心,直接曲解成為心義是種子集合體;所以特別強調這個心義是要有心體才能夠成就阿賴耶,強調要有第八識的心體,才能因為阿賴耶識性的能藏、執藏作用,將種種我愛、我執熏習的雜染種子被積集在阿賴耶識心體當中。由第八識心體,這些心體所藏種子流注現行,使得意根及六識等法運轉。
所以作者在此處如此錯謬的解讀,不是無知錯解了論文的原意,要不然就是刻意隱藏原意,含糊地以「從種子熏習義來說」一語,解釋所謂原論文中「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的意思,但論文中此處無種子熏習義啊!作者對原論文的前後文句卻不同時引用,也不說明,完全忽略了原文的阿賴耶識有心體義及心義宗旨,一味強調這裡所說的熏習義。但這段論文的開宗明義,就是直接說心體,以此心體,才能夠成就心義;有阿賴耶識的心體,才能夠成就阿賴耶性的能藏、所藏、執藏義,這樣才能積集種子的心義。若不是阿賴耶識的心體,是沒有這樣執藏種子的心義。此處還要注意的是,無著菩薩不但是將心體義特別先於心義提示出來,且在心體義的解說當中,除了點出了種子積集的心義,心體義也包含了有令諸法種子,包括意根與六識等種種法,能從心體中所含藏的種子流注現行功能。也就是說,雖然心義大多只說明了積集種子的部分,但完整的心義是應當要包括心體義,否則不能成就積集種子的心義。並且既先有積集種子的作用,也必須能令所積集的種子可以保存,不會令其壞失的作用,也必須有能令這些種子現行的作用;這些都是心體的功能,歸屬於心體義,也就是積集種子功能的心義,不能說和這些種子相關的其他作用毫無關連,不能說與心體無關。
此處除了先前說第八識七種性自性中的集性自性,就是第八識有積集種種種子的心義;而第八識七種性自性中的因性自性,也說明第八識是一切法的出生之因,這包括了第八識所積集的種子,能令這些種子現行的親生自果的功能。而單獨的種子,或者一群種子同類集合在一起,或者一群異類種子集合在一起,都不能有這樣使種子現行的功能。第八識的因性自性是說一切法的因性,一切法如蘊處界及諸法等法都是從唯一之因,藉種種緣而出生;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諸法、種子、業、果報、身行、口行、意行、三乘菩提等等,都是以真如為因而有,不能外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蘊處界,乃至三行、三乘菩提等一切法的存在。如諸法種子,不論是蘊處界自類本有的種子,或者因熏習而有始起的種子,包括惑業苦種、清淨種等,都含藏在第八識裡面,未來如果因緣成熟時,就得以現起讓眾生受諸果報;所以一切種子、一切果報,均不能外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又如三乘菩提的證得,也是依第八識所顯清淨涅槃性的真如無為法,也不能離開第八識而有。
由此更可以由第八識實具諸多功能,是確確實實的有自性的心體,來證明第八識如來藏心的真實,非能誹謗說第八識是種子的集合。從《宗鏡錄》卷50所解釋的心義,提到了心有持種、生起現行的功能,所以第八識能受熏持種,也可因此稱作是「心」:【第八或名為心者,由種種法積集種子,故名為心。雖受熏持種,積集集起義得名心者,唯自證分也。喻如倉庫能藏諸物,能持一切種子故,後令種子生起現行,與種子為依持、生起二因也。即知第八受熏持種,得名心也。因中持新舊種子,故名為心。果位持舊種一切無漏種子,故名心也。此亦名持種心。】並且既然第八識阿賴耶識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功能不停運作,並不是沒有功能,從第八識有功能作用的這一點也可以證明第八識是現行的識,是現行識,而非只有非現行法的種子。種子是法的功能差別,不是現行的法,因此種子並沒有任何作用,更不能說第八識是種子的集合體。因為若只有種子,而無其他的法,表示這個種子的集合體只是種子,而沒有任何現行法,如何能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的功能呢?
這樣的心體義,強調了第八識確實有其自在獨立的體性,並不能因為否定第八識心體,所以便扭曲積集種子的心義是與心體無關,於是創造了一個第八識是種子的集合體的幻想。心體的功能在《成唯識論》中有進一步的說明,更證明第八識是真實的法,並且是一切法的所依止:【此第八識自性微細,故以作用而顯示之。頌中初半,顯第八識為因緣用,後半顯與流轉還滅作依持用。界是因義,即種子識;無始時來,展轉相續親生諸法,故名為因。依是緣義,即執持識;無始時來與一切法等為依止,故名為緣。謂能執持諸種子故,與現行法為所依故,即變為彼,及為彼依。變為彼者,謂變為器及有根身;為彼依者,謂與轉識作所依止。以能執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識依之而轉。又與末那為依止故,第六意識依之而轉。末那、意識,轉識攝故,如眼等識依俱有根;第八理應是識性故,亦以第七為俱有依,是謂此識為因緣用。】(《成唯識論》卷3)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