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阿賴耶,得本覺智

第070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講座。

針對有網友提出《華嚴經》「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的經文,來證明「真見道是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教證」的正理時,有琅琊閣同流者,化名南伽他,也針對這樣的說法提出了反對的批評。原網友所說的是:【因地與果地是同一個心體,這個心體本來就在,非被生之法!由《華嚴經》「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可知開悟標的是阿賴耶識。】而反對這樣說法的琅琊閣同流者,他的批評是這麼說的:【此處經文恰恰說明諸佛菩薩之證悟,不是以『找到、發現阿賴耶識所在』為標的,而是以【證悟之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為目標,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要【破、斷、轉】【阿賴耶】,纔能有智慧。更進一步來說,轉阿賴耶,實質說的是轉我愛執藏之染汙性。】(〈南伽他師兄:1.辨析佛友「照世明燈」文【真見道是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教證】之謬 ;2.正覺寫手(包括蕭平實)潑污水辯論必勝「三板斧伎倆」〉,琅琊閣。)

我們來看看這位作者如此批評的說法有沒有道理。這位琅琊閣同流者的原意的重點,是以否定「證悟是以『找到、發現阿賴耶識所在』為標的」的這個命題;而「開悟即證第八識」其實是大乘見道的事實,但琅琊閣同流者一如琅琊閣及其所有同流者,相續不斷要反對這個事實,但他們之間有關見道內容主張卻不盡相同。此處的作者所主張的「證悟之時是以轉阿賴耶得本覺智為目標」,並補充主張說明他要表達的意思:證悟是要「破、斷、轉阿賴耶,纔能有智慧」,證悟是「轉阿賴耶,是轉我愛執藏之染汙性」。作者在此處的這個說法,並沒有很明確的表達自身對阿賴耶識定位的主張。要說明的是,許多琅琊閣及同流者對佛法重要法義的看法不見得一致,因此要問的是,作者在此作出這個主張的前提,是如同其他琅琊閣成員否定阿賴耶識,將阿賴耶識歸類在識蘊當中,甚至直接主張要將阿賴耶識當作與七轉識一樣的是生滅法嗎?那麼,作者此處所說的是基於第八識也是依他起的生滅法,所以作者說證悟時要「破、斷、轉阿賴耶」,指的是將阿賴耶識滅除嗎?但這樣的說法便有很多的過失,與經論上的聖教有明顯的違背,也有許多基本邏輯道理上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

簡單地說,阿賴耶識與滅除阿賴耶性後的異熟識,乃至成佛時無垢識,皆是同一個第八識體。如果說能滅阿賴耶識心體,那麼要如何定位已證解脫無學果的異熟識是什麼呢?是阿賴耶識存在時就存在的另一個識,叫作異熟識嗎?還是阿賴耶識被滅掉後才再生起的另一個識,稱作異熟識?或者要說當阿賴耶識滅掉時,阿賴耶識心體自動轉成異熟識?但這幾種說法都有過失,都不能成立。因為如果執意說阿賴耶識、異熟識同時存在也好,或者主張兩者是不同時存在也好,但不相同的兩識,這樣還是會落入有八、九識並存的重大而且無量的過失;或者會有寄存一切法種子、業種子的心體會有變異乃至壞滅,因而業果的實現及諸法的流注現起有錯亂的問題。並且從任何的狀況下,都沒有滅第八識心體的可能性,也無法舉證有任何人的第八識在什麼狀況下被滅除,也無法舉出有人曾經滅掉第八識。即便入了無餘涅槃也仍有第八識的存在,因為涅槃之體即是第八識心。有關第八識的道理,在正覺同修會當中有許多的書籍及電視弘法影片當中已經有許多的辯證,在此便不再多作說明。

如果作者所表達的不是以上這樣的主張,他所提出證悟時是要「破、斷、轉阿賴耶」,指的是要將第八識在因地凡夫位的阿賴耶性——我愛執藏轉變、滅除,那麼作者這樣的說法是基於認同正覺同修會所說的正義——阿賴耶識的心體是恆常、不可壞滅的真實心嗎?所以要滅除的不是第八識心體,而是要將我見、我執的種子煩惱滅掉。由於阿賴耶識含藏了分段生死的種子,才會讓第八識具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體性——所謂的阿賴耶性。眾生執著五取蘊為真實我,由於對三界愛的執著,使得三界後有的種子不斷在第八識積集收藏,因此凡夫有情才會不斷地在三界中出生、在六道中輪迴生死,不能夠解脫。

所以透過佛法解脫智慧的修行,斷除我見、我執無明煩惱,次第將我愛執著的種子滅除,第八識不再繼續集藏分段生死的種子,這便是轉變、滅除了我愛執藏的阿賴耶性。第八識滅除了阿賴耶性,同樣的第八識心體,轉變成只有異熟性而不再有阿賴耶性,所以此時不再有生死流轉的有情,他的第八識便稱為異熟識,這就是我們說的阿羅漢位時的第八識。但將阿賴耶識易名為異熟識的這個階段,是在菩薩的八地,距離成佛雖然只有九、十地、等覺、妙覺四個階段,但這段修習的時程卻仍是一大阿僧祇劫;必須進一步將第八識中一切的所知障隨眠滅除,同時煩惱障微細的種子也都滅除,從此以後第八識所含藏的一切種子皆是純無漏法,不受新熏,已經究竟圓滿,種子不再有變異,所以說是斷盡變易生死,究竟成佛,此時的第八識便稱為究竟地的真如,不再稱為異熟識,改稱為無垢識。要知道一切眾生成佛時,也就是要成就大菩提時,在整個菩薩道修行的歷程就是要能夠斷兩種的障礙,要能證兩種的智慧,才能成就解脫果及佛菩提果。《瑜伽師地論》卷38說:【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

但單就這篇琅琊閣同流者所說而言,作者的原來主張是證悟時要「破、斷、轉阿賴耶」,意思就應當是要在證悟時要滅掉阿賴耶性,也就是證悟時是證解脫果;然而這段《華嚴經》的經文是指,諸佛菩薩自證悟的大乘佛菩提的證悟內涵,所以作者的主張是錯將大乘佛菩提道的見道與解脫道煩惱障修斷(我執斷除)的兩者當作同一件事情。將大乘佛菩提與二乘修行混淆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因為這樣的主張,就會如同某些佛門當中的邪見者,錯誤的主張 佛陀所證的智慧和阿羅漢沒有差別。原因是他們認為三乘菩提不都是要證涅槃嗎?若要證涅槃,只要斷三界煩惱就能出離三界,那不就證涅槃了嗎?但卻不知道 如來開示要有四種涅槃的證得,才能說是究竟成佛。由於這樣對佛法的認識非常的表面狹隘且錯誤,因此導致不能夠對大乘佛菩提生起淨信——清淨信樂的心,更不會去探究生命實相的內容及實證的可能性;只願意如鴕鳥埋沙一樣,視而不見 如來說法當中最重要的大乘佛菩提的內容,也就是貫穿三乘菩提的核心——如來藏法;所以偏聽、偏看、偏信了六識論邪見者的說法,認為佛法的修行就只有斷煩惱,只要將煩惱障斷除了,而不需要再證佛菩提的般若,也就是不需要斷所知障,更不需要斷所知障隨眠,就可以成佛。

但真相是,成佛不是只有煩惱斷掉了就能夠成佛,成佛不是只有具備離三界的能力而就能夠成佛,成佛不是只有能斷分段生死、不受後有就能夠成佛,成佛也不是只有能證無餘涅槃就能成佛,因為這個所證的智慧,只有解脫智慧,而不是佛菩提智慧。解脫智慧能解決煩惱、能離開生死,但沒有辦法斷所知障;菩薩道的修行雖然也同證解脫,也同樣斷除煩惱障,也同證涅槃,但這個解脫果的實證,卻不是菩薩道修行的主要內容,而是實相智慧的實證,斷所知障。

琅琊閣及其同流者邪謬主張大乘開悟在初地,如此這篇貼文的作者,便與其所謂大乘開悟的主張自語相違。若以此處作者所主張,大乘菩薩要能斷煩惱障,將第八識我愛執藏的阿賴耶性滅除,也就是把能潤後生三界身的分段生死惑業種子全部斷除,將阿賴耶名轉變成異熟識,那是在菩薩八地所證,並非在初地,更非是在七住位。也就是作者主張要能破、斷阿賴耶執藏性,轉阿賴耶識為異熟識之證量,實則在八地,非邪謬主張大乘開悟的初地階段,更非在大乘真見道位的七住位的正義,這兩者相差甚遠。以菩薩道修行的歷程來說,因所斷煩惱習氣需時間持續的過程甚長,並非如阿羅漢只有修除煩惱現行而已;並且此期間菩薩還要修行大乘佛菩提,要滿足佛地果證所應修的道種智、無生法忍及廣大福德。若從菩薩初地開始修行算起,這要長達一個無量劫的時間才能夠完成;若要從初學、淺學的菩薩初住位算起,要將近兩大無量劫的時間,兩者相差十分遙遠,所以不能把斷煩惱當作佛菩提見道證本覺智的修證。琅琊閣同流者在此處會發生這麼嚴重的錯誤,乃基於一味反對正覺的法義,卻非本於自身實證所得的現觀智慧,所以經常會有所說的話前後互相矛盾,導致自語相違的窘境。

並且作者主張要轉阿賴耶,轉我愛執藏的染汙性,這樣所得的智慧,與大乘佛菩提所證與般若有何相干呢?像這樣轉我愛執藏的染汙性所得的智慧,悟時卻不起般若無分別智,如何能說是證得佛菩提的本覺智呢?《華嚴經》所說「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本覺的意思是第八識本識心體執持所變生的蘊處界等法時,本身心體自身卻恆時住於不了別六塵的境界,不對所生的一切境界有所分別,因此也沒有對於一切境界有錯誤的執著而有我執、我所執的這個境界。第八識能變化顯現六塵境界,卻不分別六塵境界,也不執取六塵境界,恆恆時住於無分別的本覺所行之清淨所緣的境界中。第八識一向不分別我與我所的緣故,也不分別、不見聞覺知六塵境的緣故;當意識覺知心證得此第八識不分別的清淨境界時,那就是證得了本覺智,因為證得了第八識本覺本來不分別的清淨境界,此時所證便稱為證得了根本無分別智。

所以經文中所說「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的意思,是指佛菩薩於三大阿僧祇劫修行過程,當在首次證悟之時,即能運轉阿賴耶識而獲得本覺的智慧。並非轉阿賴耶性,不是滅分段生死的執著貪愛,因為這是斷煩惱的修行,不是佛菩提所證的般若。像這樣會將大乘佛菩提的修證內涵與二乘解脫道的修行混淆不清,或者當作同一件事情,自古至今的這樣誤解者多如牛毛;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夠接受一切法唯識的法界實相的根本道理,墮入想像中的真如法,卻不知真如是識之實性,是第八識如來藏的實性,離開第八識將無法證真如,皆是迷謬唯識者。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的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