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72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弘法視頻節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講座。
針對琅琊閣同流者,化名南伽他,在網路發表一篇所謂回復反駁有關「平實導師答張晉榮辭職信」的文章,內容涉及同修會前親教師張晉榮老師對於法義的誤解,因而決定辭職且退出同修會。然而張晉榮老師的作法,卻是打算在課堂上先行告知他所授課班級的正覺的學員,而此事卻未先與 平實導師有任何的請示,更遑論已獲允許;乃至當班的助教老師、義工等人,所有人亦毫無知悉。當日助教老師等人於課前獲悉張晉榮老師打算後,認為此舉這樣不合體制並加以勸阻,張晉榮老師此舉因此而未能遂行,事後才以信件向 平實導師請辭並提出質疑。在寄呈 平實導師信中方始提出對法義及事相的質疑,平實導師信件內容其實都有回應,且將原文公開在《電子報》上。但卻有琅琊閣同流者對於正當企圖想要全面毀滅正覺同修會的同時,竟有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接受他們的錯誤的知見,因而見獵心喜,想要借題發揮一番。
這位琅琊閣同流者在網路發表的這篇文章內容,涉及作者以極為偏頗的觀點臆測之非事實的事相,由於張晉榮老師事後並沒有在網路上出面具名為文附和該篇文章所說,為尊重張晉榮老師經過此事件風波的心境及感受,及同修會當時針對琅琊閣主要的法義質疑正式公開回應的部分正在進行當中,還有許多重要的內容並未來得及讓當時已無法安忍的張晉榮老師能得聞因此受益,考量張晉榮老師當時的情況,或許並未對法義及事相的真相有較完整及周延的理解,只是一時衝動之舉,期待日後有回轉之日,因此便不多作回應。
張晉榮老師與琅琊閣退轉者畢竟有所不同,許多宣稱在正覺修學的琅琊閣及其寫手,從出自於他們所寫的文章來看,絲毫不見像是曾受學於 平實導師為人弟子的樣子,充滿了敵意的語氣及洩憤式的謾罵言詞,像似將 平實導師視作寇讎。平心而論,連一般的正常人都可能遠遠不如,更不用說是學佛之人。若從體諒其中是否有人因為有任何特殊個別因緣,導致心有不平的角度來看,即使其中果真有人曾遭受過任何的誤解冤屈,也不該當作合理化這樣有失基本人性的行為;何況所提出多數是不實指控與臆測,進而所提出的法義的質難,也皆是將非法錯認為法。倘若在法義上或事相上真有誤會或者不解而難以釋懷之處,為人弟子者面對有恩於己的師長,是否應先放下身段,向自己的師長恭敬請示尋求解惑釋疑,而非以尖酸刻薄的語氣、謾罵的方式來質問挑剔自己的師長,更非惡意破壞共同建立的價值與和合的默契。
基於張晉榮老師並非琅琊閣之流,因此對於所作及未來的可能性,仍有衷心的期許。當在他作出辭去親教師職務之前,於情於理上,第一時間要作的事情,應主動向法主恩師 平實導師稟明自己所遭遇的問題及疑惑;乃至因自身暫時無法決疑而心得決定,可先請求法主允許其暫停或者辭職親教師,而非自作主張,在法主以及同修會的任何幹部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向學員片面宣布自己的決定——「請辭親教師一職」。可曾想過,冒然作了此事所代表的意涵,恐非自己原本設定單純的想法。這其中包括更嚴重的影響,因為張晉榮老師想要作的是,當自己因為某種原因致使發生自己對過去所證、至今所學有疑時,卻未先向法主請益自身於法義上的疑惑,或者法義上相關的事相的疑問之前,便將這一些尚未得到證實的事情逕自向學員告知他自己的想法——所謂「對於研究琅琊閣議題的結果」。並且這個內容的正確與否,只建立在自認已經心證的看法,便已認定 平實導師所說法不正確、所悟非真,所以還要因此向學員「公開懺悔」。
可想而知,張晉榮老師當時想要作的事,當然包括在正覺的講堂之中,面對著正覺的學員,以正覺親教師的身分公開否定正覺及正覺法主所說的法義。試想這樣的場景,會有多嚴重的後果跟影響?而張晉榮老師這樣的想法與作法,著實有失一位弟子恭敬侍奉恩師應有的行誼的厚道;不但在修行的佛法團體中不應當出現如此違背情理之事,即便在世間法上也是有失分寸。我們要說的是尊師重道,即便是在世間法也應當有這樣普世價值。更何況所有親教師能在課堂上說法、接引學員在佛法上學習,建立三乘菩提的正知見、鍛鍊動中定力的功夫,乃是建立在法主 平實導師的實證智慧的傳授教導;而為師父分憂解勞,是 平實導師為較緣熟、緣深、適合的弟子藉由說法方式,以增上弟子自身的所學所證,並且由此為法主代為攝受眾生的過程,同時也為正法貢獻而廣大福德作為菩薩道的資糧。但這個親教師說法的職務,非因自身有任何多麼殊勝的智慧及威德所建立;課堂上所攝受的學員,也不當以自己獨有的法眷屬來看待。
在同樣這個佛法修行的團體之中,本應見和敬為最上,由此方能擴及其他一切的和敬。也就是所有同在一起共修的親教師、義工幹部、學員,是基於對於佛法的認識,與修行的方法、目標有共同的信念;所以所有親教師所說的法義,並不會、也不應有所違背 平實導師所教導。但如果已經鐵了心一定要來離開這個原本共修的地方,在心中早已不認定這個團體價值認同上,也就是實質上連學員的身分都算不上了,怎麼自己還覺得可以以親教師的身分,在法座上向學員大眾宣布、述說任何違背於法主所說的法義,甚至批評自己的恩師,而所憑藉的卻僅僅是以自我的認知?
在決定已經要退出同修會後,才向 平實導師提出所謂的「自己對於研究琅琊閣議題的結果」,本來就已經是連亡羊補牢都算不上了。其實信中向自己恩師法主所說的,也不外乎就是懷疑 平實導師的證量為最重要且最主要的議題。所以對於 平實導師先前於第三次法難後,針對退轉者對於是否大乘真見道在初地、入地是否要滿足四禪的證量有所質疑,已在公開發行的《燈影》、甚至在後來的《涅槃》等書中作了詳細的解說;但是張晉榮老師顯然先前長達近二十年的時間,在知見的理解上並沒有真正的接受,導致在好奇心驅使下去看了琅琊閣相關的說法之後,不但不能對在正覺同修會原本已經塵埃落定的法義判定,可以透過此次因緣再次確認邪說不符經教的所在,反倒受其影響。
如張晉榮在信中說:【雖於《燈影》書中說明「戒慧直往」「戒定直往」兩種入地菩薩情況,但弟子經過與多部經論比對後,事實並非如此。】〔〈南伽他師兄: 全文回復反駁平實導師答張晉榮辭職信之謬論(2021年2月2日)〉,琅琊閣。〕張晉榮老師的意思其實是說,他根本不認為有所謂的「戒慧直往」的入地菩薩,原因是他認定的入地的菩薩只有一種狀況,那就是一定要已證四禪才能夠入初地。然而,張晉榮此舉是非常危險,就是自己認為入地的條件跟證量,是可以透過比對多部經論就可以得到答案,而不是透過實證的現觀智慧再來尋求經論的印證,並且讓已證得的智慧及深入觀行得到增上。
況且主張這樣說法的人,本身並沒有任何禪定的實證;莫說四禪,連初禪都沒有看到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且多數人樂於鑽研文字,對於動中定力完全沒有善法欲。這些主張見道即是初地的人,為了合理化自己想像所建構出來的見道理論,卻只好也否定了相見道的修行,也就是否定三賢位自第七住位到初地的修行過程。但這有許多很實際而且無法忽略的關於解脫道斷煩惱的修行內容,也有佛菩提智慧要在真見道後繼續深化、增廣的般若別相智的智慧修證,也就是安立諦九品心以及非安立諦三品心的修證內容。另一點,這些主張見道即是初地者所主張的任何大乘見道的說法,卻是否定真如心、否定如來藏、否定第八識、否定大乘佛法的外道見,是追隨六識論印順思想的人。那這樣直接否定一切佛菩薩、禪宗祖師所證的涅槃妙心,否定大乘見道的根本第八識心體,卻高談闊論大乘見道,豈不極大的諷刺?
這樣對缺乏佛法實證,接受否定大乘法的外道思想者,也是連密宗的邪見都不敢批評的人。琅琊閣及同流者的這類人,以片片斷斷地對實證佛法者的批評,對於經教的內容缺乏提出完整的理論,且經常互相矛盾、說法不一的情形,若是聽從所說,豈不是有很大的風險?假設真有大菩薩證量高於 導師,導師豈會漠視、豈不會奉為其師長來奉事而請其領導、教授大眾呢?過去發生過 導師原本連見面都未曾過,只聽從弟子的頻頻推薦有人證量高於 導師,導師當時只秉持著不至於有人甘冒大妄語惡行自高證量,所以未加查證而信以為真。由此可見 導師乃真菩薩性,求法若渴,毫無慢心。反觀這些反對 導師者,皆是曾在 導師指導下獲得法益者,若真是大菩薩而證量高於 平實導師者,就應於早先時未進正覺之前,即能對於世間一切佛門內外的邪見已有智慧簡擇乃至有力破斥;然而此世若非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一切眾生恐皆墮在各種邪見深淵之中,不得出離,乃至不知出離、不曾想出離。
若是佛門中的真好手,應如 平實導師能自參自悟,而無須藉一絲一毫 導師所開示、引導的種種智慧善巧,便能夠自行衝破無明;但顯然無人如此,且相去甚遠。若有人有心為眾,最起碼的作法,是否正式的具名寫書著論,慎重完整地論述一番道理,使之能流通四方、後世,方能真正利益眾生;並且這也是對 佛陀、對法的尊重。但所選擇的方式卻是躲藏於網路的匿名世界,加上這些人在字裡行間所呈現的口行、心行,實在難以理解,也難以認同所為何來。若思惟所作之因果,這些人連實義的自利都不在乎了嗎?
關於張晉榮老師所關心的 平實導師往世身分一事,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但這對於自身於此世修學佛法而言,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過去菩薩的光芒,並不能讓今世的你有任何幫助,能幫助你的是此世的真善知識。真善知識是以此世所說法內容,能幫助自己修證的能力來讓自己作抉擇的評量。與其為善知識是否為過去世的何人、不是何人一事而始終不能決疑,倒不如放下對此事的糾結,只專注在所學、所證上,令自己更能心得決定。試問:若師父過去世的身分,不是傳說中所說的何人,難道此世所學、所證就一夕變成毫無作用了嗎?或者成為灰燼了嗎?難道今世所學是為了師父過往的身分嗎?或者,如果此世修行,若最終有達到某種成就或者沒有成就,是因為師父過去世的身分的差異所造成的嗎?
至於有關張晉榮老師引用經論,想藉此支持對 導師身分的質疑,若仍有自知對於 平實導師所證望其項背,是否先省心,莫要執意即刻要追根究柢。何以故?一是許多法義,於過去 導師其實曾有說明,顯然張晉榮老師自己未能皆不忘,或者未能成為通慧,或者遺漏相關法義文章未去閱讀。其二是若其中有自身尚未實證、無法現觀之處,也許是緣尚未熟,或許需時間及資糧再醞釀,何須急於一時?三者許多 導師或未說過或已說過,然仍有不能令某些人信服者,稍後 導師或會再開示,陸續也有親教師正式公開發表破除不正說法,可以從中獲利;可學、可修之法甚多,可斷煩惱亦甚多,然大海中浮木孔卻甚少,不能安忍於一時,也著實令人深覺得惋惜。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的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