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2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琅琊閣錯解阿賴耶識「念念生滅」的真實義。
琅琊閣他們在許多文章中,都堅持「阿賴耶識是有為法、是生滅法」,他們也引用了《成唯識論》的說法來證明他們的論點。所以今天我們首先就來看他們所引的《成唯識論》怎麼說?《成唯識論》卷3:【「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這一段論中,對阿賴耶識的敘述,有「恆」的部分,有「轉」的部分,張志成、琅琊閣他們完全不管「恆」的說法,只針對「轉」的部分來說,又誤會了「轉」字所講的標的,所以就將「念念生滅」作為阿賴耶識是生滅法的證明。這就是標準的斷章取義。
《成唯識論》這段文字所說的標的有兩個:第一個標的是「心體」,說之為恆;第二個標的是「種子」,說之為轉。心體「恆」,所以「非斷」;種子必須念念生滅,才能有功能作用而持續不斷運行著,名之為「轉」,所以「非常」。《成唯識論》的論文當中,也說明阿賴耶識心體:「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第八識心體不但是三界六趣眾生不斷生死的施設根本,其心性堅住不壞而能持種,使所持的各類種子都不會失去的緣故,名之為「恆」。
然後說明第八識心體所執藏的各類種子,說:「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這一段論文是說,第八識心體並不是只像石頭一般無覺無知的存在,而是有其所執藏的各類種子不斷地前後生滅,來產生無漏有為法的功用;所以各類種子都必須前後生滅無常,才能產生世間法各類有為法的功用。所以說,此識的種子自從無始以來,就是念念生滅前後相續不絕,名之為「轉」;而這些種子是「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才能成就一切染淨有情的異熟、離繫等五果;最後再作定論說:「可為轉識熏成『種』故。」這裡是說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不是心體,意思是說,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必須是前滅後生、念念生滅的運轉,才能被七轉識熏習成為未來種子的緣故;種子不斷地運轉而前後念念生滅產生作用,說之為「轉」,所以是「非常」。
解釋了《成唯識論》的這一段的論文,我們接下來再來看以下這一段論怎麼說?《瑜伽師地論》卷51:【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知剎那相續流轉非一非常。】這裡所謂的「念念生滅」,是在說明阿賴耶識的種子緣於三界九地一切法的時候,有其功用的緣故,必然「剎那相續流轉」;各類種子流轉時的相貌,當然是前後變異,「非一非常」。所以「轉」時「非常」,指的是「種子」,並不是針對心體。由此可見,琅琊閣他們對《成唯識論》中的所說,都只是「噉文字穀,不知舂炊」——他們只是吃了未去殼的生穀子而不能消化,就來毀謗如實說法的善知識,真是愚人。
為什麼說阿賴耶識必有心體是常?首先,我們來看以下這一段經文,《雜阿含經》卷12:【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一段經文「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已經很明確的顯示:阿賴耶識是萬法的根源。如果沒有一個常恆的心體,僅純粹是念念生滅的識,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時候,第八識沒有名色為緣,豈不是變成斷滅?如果阿賴耶識純是念念生滅的識,那麼八地菩薩斷盡煩惱隨眠時,阿賴耶識應該已斷,如何可以說八地以上的菩薩他的第八識名為異熟識?成佛之時,第八識名為無垢識?如果說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的心體是同一個,那麼如何可以說阿賴耶識的心體不是常?如果說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的心體不是同一個,那麼每個人應該都有十個識,豈不是違背聖教量?
其實阿賴耶識跟異熟識,都屬於《成唯識論》中所說的第一能變識,依其具有不同層次的法相來命名。阿賴耶識依其具有對分段生死種子的「能藏、所藏、執藏」的「自相」來命名;異熟識依其「能引生異熟果」的無記性法相,而以「果相」來命名,均屬於第八識的異名。如果阿賴耶識與異熟識沒有一個共有而常恆的心體,阿賴耶識滅的時候,如何還有異熟識可以說?同理,異熟識與無垢識也必定是同一個心體,否則異熟識滅,無垢識變成無中生有,豈不是大錯!
琅琊閣他們又提到《百法明門論》中,將阿賴耶識歸屬於有為法,而批評 平實導師說「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法」是錯的,他們所說的語意大概是如此。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如果將阿賴耶識的心體也一併歸於生滅法,那麼《百法明門論》就會如同我們前面所說的義理必成斷滅論;這就表示將阿賴耶識歸於有為法,只是從某個角度來說的。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自相,這種自相是可滅的,滅了以後,永捨「阿賴耶識」的名,所以第八識此時名為「異熟識」。既然阿賴耶識本具的「能藏、所藏、執藏」的自相是可滅的,名稱也是可滅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是有為法。如果以這個角度將阿賴耶識歸屬於有為法,就因此一起將阿賴耶識的心體也歸於有為法,就會有斷滅論的大過失。
此外,有為法分為有漏有為法與無漏有為法,有漏有為法應該滅除,是染汙法,是遍計執的依他起性的緣故;無漏有為法應該修持及保護,是清淨的依他起性的緣故,直到成佛永遠不滅。阿賴耶識心體若沒有無漏有為法,琅琊閣他們乃至連五陰身心都不可能存在,還能想要修行清淨成佛嗎?成佛以後還能不墮於斷滅空中嗎?
又有人說,《百法明門論》中有六種無為法,無為就是沒有生、住、滅,所以雖然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但是還有「六無為」是常住法,所以不是斷滅論。提出這種說法的人,可以說是完全不懂《百法明門論》的意旨。《百法明門論》開宗明義:【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分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大乘百法明門論》)這一段論文,「四所顯示故」已經明顯表示:五位百法中的第五位「無為法」,是前四位——也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等四位九十四法——互相運作所顯示出來的法,純粹是顯示法,沒有作用,不能成為諸法的所依身。如果沒有第一位最勝的「心法」八個識,就不可能有第五位的六種「無為法」顯現。所以說,如果百法中的阿賴耶識純粹只是生滅法,那麼阿賴耶識滅了以後,「無為法」就不再顯示了,那豈不是將《百法明門論》解釋成斷滅論?
由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阿賴耶識必然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心體,絕對不是像琅琊閣他們所說的那樣——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的心。既然真如是屬於《百法明門論》中的無為法,是顯示法,真如又是第八識的識性,所以證得第八識者,才能「現觀」第八識在蘊處界諸法運作當中所顯示出來真實而又如如的法性。由於真如是第八識的識性所顯,而說真如是第八識的「相分」,平實導師在他的書中都是這麼說,《成唯識論》中也是這麼說,絕對是正確的。琅琊閣他們一直反對這種論點,不斷地批評 平實導師的論點,這樣子正顯示出他們連《百法明門論》都看不懂,更何況是《成唯識論》。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真如可以獨存,不必依第八識而顯示出來,那麼真如必然不是第八識的真實識性,玄奘菩薩如何可以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如果真如不是顯示法,可以獨存,那麼《成唯識論》就變成謬論,應該改為「成真如論」才對。那麼,佛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豈不是有錯?琅琊閣他們豈不是都成了謗佛者了?如果真如不能獨存,那麼定有所依,由於只有八個識,這八個識是「一切最勝故」,而第八識又是前七識的所依,前七識又是生滅法,真如當然必定依第八識而有。而菩薩在進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識名為阿賴耶識,如果阿賴耶識是生滅法,如何可以說八地以下的菩薩所證以及所轉依的真如是常住法?所以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不包括心體來說的,否則《楞伽經》怎麼會說:「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
還有人說:「真如」在經中有時候指的是第八識。這種說法也是成立的,但不是全部都是指第八識,要看經文所說的義理,才能決定經文中所說的「真如」指的是第八識,還是第八識的識性。因為真如是第八識的識性,所以可以用「真如」來作為第八識的名稱。然而,即使經中所說的真如指的是第八識,仍然無法改變真如是屬於第八識的真實識性;也就是第八識的心體必定是常,才能說真如是第八識真實而如如的法性。
最後,我們把前面所說的義理作成結論: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必然具有常恆不滅的心體,而且三者必定是同一個心體。而真如不能獨存,是第八識在五陰身心運行過程中顯示出來的真實識性,必然要依第八識而存在。《成唯識論》論文中所說「念念生滅」,指的是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而不是第八識心體。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琅琊閣他們確實錯解《成唯識論》所說阿賴耶識「念念生滅」的真實義理,所以將《成唯識論》中處處顯示「阿賴耶識心體是常」的真實義理也一起否定掉。
今天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