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迦葉與大乘佛教(一)

第045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這個單元,今天我們要來談「童女迦葉與大乘佛教」。

平實導師曾經出版一本《童女迦葉考》,這本書針對長阿含部《弊宿經》當中記載佛世的時候一位童女迦葉菩薩,率領五百比丘遊行於人間的歷史事實。這位童女迦葉是以童貞行而依止菩薩戒弘化於人間的大菩薩,她不依別解脫戒(也就是聲聞戒)來弘化於人間。這一位童女迦葉在不同的經論當中,則是翻譯成拘摩羅迦葉或是鳩摩羅迦葉等等的名稱。平實導師以《童女迦葉考》提出了證明,證明大乘佛教與聲聞佛教是同時存在於佛世的歷史事實,目的在證明大乘佛教不是從聲聞法當中分裂出來的部派佛教的產物;這種主張是從聲聞佛教分裂出來的部派佛教的聲聞凡夫僧,所不樂見的史實。於是古今聲聞法當中的凡夫都想要加以扭曲而作詭說,末法時代更有高聲大呼「大乘非佛說」的六識論聲聞凡夫,極力想要扭曲佛教的史實;於是想方設法扭曲迦葉菩薩為聲聞僧,並且扭曲迦葉童女為比丘僧等荒謬不實的論著便陸續出現。古時候有《分別功德論》是最具體的事例,現代的代表作則有呂凱文先生的〈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論文。

平實導師鑑於這些假借學術考證,卻是籠罩大眾的不實謬論,未來仍將繼續造作以及流竄於佛教界,這將扼殺大乘佛教學人的法身慧命,因此不得不舉證辨正,因為這個因緣寫作了《童女迦葉考》。平實導師《童女迦葉考》一書的第一章〈緣起〉,當中即說明:緣有呂凱文先生者,基於日本一分批判佛教者之立場,認為四阿含諸經並非一次結集成功,是如同釋印順所說先有第一次的五百結集以後,再經第二次的七百結集增補,乃至部派佛教後的長期創造結集,才圓滿了四阿含諸經的結集;但印順法師此說虛謬,詳見拙著《阿含正義》中之舉證與論述。呂先生以此錯誤認知作為前提,再根據後出的二乘古人所造《分別功德論》為依據,寫作〈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論文,意謂童女迦葉是聲聞人,似有推翻阿含部經典所說童女迦葉為菩薩身分之意,乃辯稱童女一名為姓氏,而非原有童女(童子)身分之義;此說已經剝奪了童女迦葉之菩薩身分,變相暗示了阿含部經典中並無菩薩存在之證據,意欲藉此轉為「菩薩行者之出現乃是在佛陀入滅後千年方才出現」之證明依據,證成聲聞行者所說「佛世尚無菩薩行者遊化人間」之主張。若此推理得以成立,則「大乘非佛說」之理即可成立;從此以後,修學佛法者只需信受聲聞部派佛教凡夫僧主張之六識論常見法,不必努力親證第八識如來藏,則大乘經典即可廢棄不讀、不修了,人人都能以極淺之意識思惟所得世俗法緣起性空觀,自稱成佛、成阿羅漢了,則釋印順主張的「凡夫菩薩行道長久時劫即可成佛」的理論即得成立。(《童女迦葉考》,正智出版社,頁1-2。)

《童女迦葉考》第二章標題是〈本事分及《分別功德論》出現在中國的事相〉,在這一章中舉出《分別功德論》中說:「如來雖復成正覺,常還向眾僧懺悔者,以僧地厚重;」(《分別功德論》卷3)如來是福德、智慧兩足尊,如果說 如來還得常常向眾僧懺悔,藉此來崇隆聲聞僧寶,這顯示出《分別功德論》完全不懂得佛的境界,根本是在毀謗佛不是世尊,毀謗佛未斷除一切的煩惱,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由於《分別功德論》中,還有其他嚴重的法義錯誤,也有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用詞,加上作者跟譯者均不詳,因此《分別功德論》實在是不可以拿來引用,不可以拿來佐證任何的事實。

《童女迦葉考》第四章探討〈「童女、鳩摩羅」二字之定義〉,這一章中 平實導師舉出《雜阿含經》、《翻梵語》、《出三藏記集》、《大唐內典錄》、《古今譯經圖紀》、《翻譯名義集》等等近二十個證據,證明:【鳩摩羅迦葉者,迦葉是姓,鳩摩羅即是童女或童子之意,謂一世專修童子行或童女行之童貞行者也,是故童女迦葉或鳩摩羅迦葉,其意皆為:出家修童貞行而身穿俗服的女子,俗姓迦葉。】(《童女迦葉考》,正智出版社,頁48。)

《童女迦葉考》第五章探討:〈《分別功德論》所說是否符合佛教史實?〉平實導師對《分別功德論》提出七點的質疑,在這一章最後並作個小結:【由是緣故,說此論為小乘人所造,並且對阿含部經典中的史實加以變造。故諸論中之所說,若欲引為事證者,宜先比對經中原文,確認無誤之後方可援引。特別是《分別功德論》既無造論者姓名,連翻譯者姓名都無,雖然已被收入藏經中,並取為證信之用,然其可信度顯然付之闕如。】(《童女迦葉考》,正智出版社,頁65-66。)也就是說,《分別功德論》不應該拿來佐證,或是取信任何的事實。

《童女迦葉考》第六章探討:是否〈尊者、沙門二名唯能用於男性聲聞聖僧身上?〉在這一章節中,平實導師說明:【佛法中,已斷我見者即可名為沙門,不論其為出家身或在家身。譬如《長阿含經》卷四:「須跋!今我法中有八聖道,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外道異眾,無沙門果。」亦如《長阿含經》卷八:「謂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而一切在家菩薩若是已悟如來藏而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者,必然皆是同時已斷我見者,當然亦可名為沙門,是故非必聲聞出家人方可名為沙門,在家菩薩若已斷我見者,乃至進而開悟明心證實相般若者,亦皆可稱為沙門也!】

《童女迦葉考》第六章中,平實導師又說明:大乘法中以童子身、童女身而出家,不受聲聞比丘戒、比丘尼戒故,亦可稱名沙門童子。譬如與長阿含部《弊宿經》同經異譯的《大正句王經》卷1中記載:【爾時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羅門及長者主等,互相謂曰:「云何此沙門童子迦葉,來至此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園中,是時尊者迦葉於彼城中名稱普聞,而彼城中一切人民素聞迦葉善說法要,常說種種深妙之義,已得無病常行頭陀,是即應供,是大阿羅漢;今既來此,我等宜共往詣彼林禮覲供養。」】從這段經文內容可以知道,沙門迦葉在這一部經中被譯為童子,他並不是領受聲聞戒的比丘,否則應該稱為迦葉比丘,他是只受菩薩戒的出家菩薩。從這一段經文可以確定:不論童女或是童子之名,都是身分的通稱而不是姓氏的稱呼。

平實導師更在《童女迦葉考》第七章中,說明〈不迴心聲聞人心態異於迴小向大的聲聞僧心態〉。也就是匿名創作《分別功德論》的小乘人聲聞僧的心態,使他們將經中人物改稱為沙門、尊者,不顯示出菩薩的身分。

平實導師在《童女迦葉考》第九章中下結論為:〈鳩摩羅應意譯為「童女」〉。在這一章中 平實導師考究舍那鳩摩羅的意義,「舍那」依《佛祖統紀》、《付法因緣傳》、《阿育王傳》以及《景德傳燈錄》證明,舍那又稱為商那,是隨胎兒生之自然衣,又稱為胎中衣,不是我們醫學上所稱的胎衣,是指有特別因緣的人,出生的時候不使閒雜人等看見私處,特有的天然衣。接著 平實導師引用《佛所行讚》卷1:【太子志高遠,德盛貌清明,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賢妃美容貌,窈窕淑妙姿,瓌艷若天后;】《佛所行讚》這一段內容,平實導師翻譯為:太子的志向很高大深遠而不在世法上面用心,道德殊特強盛而外貌生來就很清晰明朗(也就是輪廓分明),看起來就好像是大梵天的長子一般。生來就有自然衣(也就是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鳩摩羅),成為賢慧的太子妃而且有很美的容貌,身體苗條而且具有淑女氣質的美妙威儀,看起來如同玫瑰一般的艷麗,簡直就像天后一般。

由上面經文的翻譯,證明鳩摩羅的意思是未婚的童女而不是童子;也說明悉達多太子的妃子耶輸陀羅是生來就有天然衣的,她嫁給太子之前則是童女之身。而且,生來就擁有自然衣的人,顯然不是悉達多太子﹔因為悉達多太子是很分明的馬陰藏相,不是被自然衣遮蔽著的。這位生來就有自然衣——也就是胎胞之衣——遮蔽私處的女人,尚未出嫁而待字閨中,當然一定是童女——未經人事的清淨女人——鳩摩羅;而這位女人是嫁給悉達多太子當妃子,當然鳩摩羅只能翻譯為童女,不應該譯為童子。

上面《童女迦葉考》各章節簡單的說明,平實導師就依著這個邏輯,逐步引證論述證明童女迦葉是一位童女。其實最早《阿含經》傳入漢地的時候,迦葉菩薩被佛陀耶舍與竺佛念誠實地翻譯為童女迦葉,當然是指稱她尚未出嫁而且已是出家人,並且是受持童貞菩薩戒的出家女人。當她出家之後在第一轉法輪的時候,已經實證了阿羅漢果了;在 佛陀開始第二轉法輪時,她又因為多劫以來勤行菩薩道而證得地上菩薩的果位以後,當然有資格率領大乘比丘遊行人間弘化。這是 平實導師所熟知的佛世弘化的事相,也是在大小乘諸經中許多地方都可以尋得蛛絲馬跡的;在大乘法當中有所實證的菩薩,也都會深信童女迦葉菩薩的事實。

近來網路上對 平實導師及正覺同修會進行許多錯誤攻訐的琅琊閣,他們一向認為學術考證、學術思想研究就是修學佛法,他們也認為學術研究應該引領佛法的修證。他們藉此針對《童女迦葉考》這一本書提出許多的質疑,琅琊閣在他們〈正覺「見性親教師」幻想「童女迦葉」是女性,不知其實是男性的「童子迦葉」〉,以及〈再談『童女』考!——從《童女迦葉考》一書解析正覺同修會「三大話術」〉幾篇文章當中提出質疑。琅琊閣為佛教學術思想研究者呂凱文提出辯駁,認為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隨意地下定結論說:「鳩摩羅的考究:鳩摩羅應譯為童女。」另外琅琊閣認為:【呂凱文先生在《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一文中,根本A.沒有說童女迦葉是聲聞人還是菩薩;B.沒有說童女二字為姓氏。】(〈陳永泰師兄:再談『童女』考!(下篇)——從《童女迦葉考》一書解析正覺同修會「三大話術」〉,琅琊閣。)琅琊閣並認為 平實導師使用錯謬的話術作錯誤的引導,藉此引導學人認為 平實導師違背祖師大德,甚至是大乘佛法的原意。琅琊閣在文章當中提出【蕭平實在《童女迦葉考》裏面從未考證原梵文和巴利文的字義。他的邏輯是什麼?】(〈《正覺名相錯解》:正覺「見性親教師」幻想「童女迦葉」是女性,不知是男性的「童子迦葉」【重發】〉,琅琊閣。)的質疑,而琅琊閣在文章中認為 平實導師硬要將「鳩摩羅迦葉」說成是「帶領五百比丘的女眾菩薩」,目的就是要證明:【菩薩可以領導聲聞人!所以正覺只要自封開悟的「勝義菩薩僧」,就可以用「在家明心菩薩」的身分領導出家眾!】

上面的幾點質疑,有籠罩學人、誤導學人的實質,因此應該提出辨正,以免扼殺大乘佛教學人的法身慧命。在後面幾集當中將針對琅琊閣所提出的質疑進行辨正說明,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