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注我」的平實導師(四)

第044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單元,這一集我們要來討論琅琊閣對 平實導師提出批判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正覺名相錯解: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

這篇文章的標題直接質疑正覺同修會認為「玄奘菩薩是五地滿心菩薩」,並且質疑「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等等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文章當中貶低了 玄奘大師的證量,主張「玄奘是生兜率陀天才聞法悟解」。以上三點,我們將來討論跟辨正,目的在不希望有人被琅琊閣錯誤的論述所誤導。首先,「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嗎?正覺同修會從來沒有說過「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而是琅琊閣自己誤解或者是刻意誤導他人的結果。在《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七集中,張正圜老師說:【玄奘大師由於謙遜己德的緣故,不曾明說這其中的許多現觀,其實是他自己所實際觀察到的,但是弟子窺基記載大師的開示說,這些現觀不是在最初明心時就可以知道。比如你要知道前八種現觀,至少必須五地滿心位才能瞭解。從這裡我們就知道玄奘大師的證量是如何地不可思議了。】(《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七集,YouTube。)琅琊閣在文章中就以這段話,直接栽贓同修會說「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

這一段話其實是與窺基《述記》當中的說明有關,這一段話分成三句,第一句表示:許多的現觀,是 玄奘大師自己實際觀察到的,而窺基在《述記》中記載這些現觀不是在最初明心時就可以知道的。第二句表示:比如要知道前面八種現觀,至少必須五地滿心位才能夠瞭解,也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後初地到五地共有八種現觀,五地滿心時可以瞭解這八種現觀。第三句表示:從這裡可以知道 玄奘大師的證量是如何地不可思議。這一段話三個句子組成,這三句話的邏輯怎麼可能推論出「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

這第一句話的後半部分以及第二句話,其實來自《成唯識論述記》卷9:【述曰:先證真如已,後得智中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事、陽炎八喻等也。非初見位一時雙見,第五地後及佛能爾,至下當知。】《述記》中窺基說:必須先證真如,也就是必須先證阿賴耶識的真如性,發起真見道位的根本無分別智以後,隨後再進修相見道的種種觀行以後,才能夠發起後得無分別智;由這後得無分別智的漸次發起,然後才能夠了達依他起性猶如幻事、陽焰等等八種的現觀。也就是說,要到第五地心滿足才能有八種的現觀,八種是指三賢位以及五地總共有八種:十住位是如幻觀成就、十行位是陽焰觀成就、十迴向位是如夢觀成就、初地是猶如鏡像、二地是猶如光影、三地是猶如谷響、四地是如水中月、五地是變化所成;這八種的現觀跟次第與三賢五地之證境完全相符合。因此窺基說,要到第五地滿心位之後才能具足變化所成等現觀,佛地方能完全滿足十地等覺地所有現觀。

張正圜老師在《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七集中所說的那一段話,即是窺基在《述記》中這一段話的說明。張正圜老師一段話的三個句子,琅琊閣怎麼會得到「玄奘是五地滿心」的結論?琅琊閣的邏輯真的是有問題。若是當時《述記》中窺基所舉的如幻事、陽焰等等的現觀是九喻,也就是第六地滿心菩薩的九種現觀跟次第,與三賢六地之證境完全相符時,是否琅琊閣又要說正覺同修會說「玄奘是六地滿心菩薩」?

窺基在《述記》當中這一段的說明,同時也回答琅琊閣在文章標題當中提出的第二個質疑:「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等等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確實,窺基在《述記》當中已經表明要到第五地滿心才能夠有八種的現觀,八種是指三賢位以及五地總共有八種。這八種就是三賢位的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以及初地至五地的猶如鏡像、猶如光影、猶如谷響、如水中月以及變化所成。現觀是在佛法上正確的進修以後,在行門完成的最後所獲得的境界相,是結果而不是行門;因此說這一個現觀的境界,不是行門法門,而是各階位滿心的時候所獲得的結果。因為是各階位滿心時所獲得的結果,因此各各經典就不特別解釋這些現觀,等到修行到某一個階位滿心的時候,這些現觀自然就會出現,自然知道經典當中的意思。這就是廣欽老和尚所說:「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這也可以說是「六經注我」,因為善知識所實證、所現觀,就是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猶如鏡像等等的現觀;善知識依著所實證的現觀,將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猶如鏡像等等的現觀說明清楚的時候,就是「我注六經」。從這裡也可以知道,一位善知識與經典之間有著「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

琅琊閣文中又說:【《成唯識論》根本沒有什麽「如幻觀」,更沒有「十住」位,……。】(〈《正覺名相錯解》: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琅琊閣。)琅琊閣否定十住位菩薩有如幻觀的現觀,可是《成唯識論》卷8說:【非不證見此圓成實,而能見彼依他起性;未達遍計所執性空,不如實知依他有故;無分別智證真如已,後得智中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事等。雖無始來心心所法,已能緣自相見分等,而我法執恆俱行故,不如實知眾緣所引自心心所虛妄變現,猶如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

《成唯識論》上說:圓成實性是阿賴耶識所顯示的心真如性與心生滅性,由於觸證阿賴耶識以後,就可以現觀阿賴耶識具足世間法一切的種子,也具足出世間法一切的種子;具足遍計執性有漏法種子,也具足依他起性當中有漏有為法以及無漏有為法的種子,而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則具足真如性,因此若是能夠親證阿賴耶識心體的時候,就可以現觀真如的存在。由於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從來一向是真如性,而又具有含藏意根遍計執性的種子,因此能夠引發現世輪轉有漏法之種子,也具有依他起性的六識心等等有漏、無漏有為法的種子,所以阿賴耶識具足世間與出世間萬法的種子;因為這樣子,所以說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以及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合為整體而說的時候,就是圓成實性,所以說,圓成實性函蓋遍計執性以及依他起性。阿賴耶識既然有這個圓成實性,親證阿賴耶識之人,若是真實有親自參究的過程,他的慧力就能夠如此的現觀;因此親證阿賴耶識之後,就可以從阿賴耶識自體而去現觀意根的遍計執性,也可以現觀意識等六識的依他起性。

在真見道位當中所獲得的根本無分別智,再轉入相見道位當中,然後作次第的進修跟觀行,才能夠發起後得的無分別智。雖然一切凡夫異生無始以來,他們的心、心所已經能夠緣各自的相分與見分等,然而由於我執跟法執恆時跟心俱行的緣故,不能夠如實地了知依他眾緣所引生的六識自心以及心所,是虛妄變現,猶如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

所謂幻事,就是十住位菩薩現觀依他起性的身心世界諸法猶如幻化,能夠在十住位當中眼見佛性分明的人,就能夠在眼見佛性當時的剎那之間,證得世界身心如幻的現觀。能夠現觀:世界身心完全虛幻,唯有佛性與第八識心體真實不虛,一切根身器界悉皆如幻;這就是如幻觀成就。然而如幻觀的成就,並不是因修習如幻觀而得成就,而是修各種的慧力、定力、福德以後,在參究佛性名義而能夠破參的時候,眼見的當下便得以成就,不必再作任何的觀行,不是如幻觀作為觀行的法門。因此說,這如幻觀是十住滿心時的一個現觀境界,並不是修行的方法,不可以錯會而作世界身心如幻觀的一個觀行,否則最後將會墮於想像思惟的如幻觀當中,都將成為相似如幻觀的境界,而不是真實現觀親證的人。相同的,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等等的現觀,也都是各階位滿心時所獲得的結果。

《成論》當中猶如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似有非有等等的現觀,窺基在《述記》卷9當中解釋說:【論:無分別智至如幻事等。述曰:先證真如已,後得智中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事、陽炎八喻等也。非初見位一時雙見,第五地後及佛能爾,至下當知。】《述記》當中這一段話前面已經解釋過,不再詳細地說明。但是從《成唯識論》當中所說「猶如幻事、陽焰、夢境」等等,而《述記》中窺基的解釋如幻事、陽焰、夢境等八種的譬喻,是第五地滿心位菩薩以及佛才能夠完成的現觀;如此清楚的解釋,怎麼可以說《成唯識論》當中根本沒有什麽「如幻觀」,更沒有「十住」位等等?事實證明是琅琊閣自己讀不懂《成唯識論》。

琅琊閣又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記述說:道宣律師能夠感應神人,道宣律師與神人請問自古以來幾位傳法僧的德位高下,當時問神人 玄奘大師的相關證量等等問題。神人回答說:【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而不一準,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兩業,生生之中多聞博洽,聰慧辯才,於贍部洲脂那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見生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聞法悟解,更不來人間,既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神人說:玄奘大師生生見聞廣博,在南瞻部洲的中國,聰明智慧辯才常常是第一,福德也是一樣。由於善業力,現在往生兜率陀天彌勒內院,聽聞 彌勒菩薩說法後開悟勝解,不再來人間,從 彌勒菩薩問法以後證悟勝解而得聖果。

琅琊閣依這一段《慈恩法師傳》的說明認為:【玄奘菩薩是生到兜率天請教彌勒菩薩才入地——「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不是未往生前就已經成為五地菩薩!】(〈《正覺名相錯解》: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七地菩薩的「現觀」?〉,琅琊閣。)本文前面已經辨正過,正覺同修會從未說過 玄奘菩薩往生前已經成為五地菩薩,這是琅琊閣誤解或是故意栽贓的說法。而 玄奘菩薩是否是往生兜率內院聽聞 彌勒菩薩說法以後才入地,也就是 玄奘菩薩往生前是否已經入地,只要真正懂得《成唯識論》的人,就可以知道一切的地下菩薩絕不可能寫出《成唯識論》這種勝妙無比的論著,不但三賢位菩薩寫不出《成唯識論》的深妙內涵,乃至初地、二地滿心的菩薩也寫不出這種妙論述來。

玄奘菩薩的證量,還是回歸到窺基《述記》這一段說明:【無分別智至如幻事等。述曰:先證真如已,後得智中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事、陽炎八喻等也。非初見位一時雙見,第五地後及佛能爾,至下當知。】經典中都沒有明確地說明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等等的現觀,為什麼窺基《述記》中會提到幻事、陽焰等八種的譬喻,是三賢位至第五地滿心位菩薩以後以及佛才能夠現觀?因為這些現觀許多的部分,是 玄奘菩薩親自實證的現觀,所以 玄奘菩薩才能夠敘述出來,而由窺基給記錄下來。

從《成唯識論》的深妙內涵以及《述記》當中會提起如幻事、陽焰等八種的現觀,玄奘菩薩往生前還會沒有入地嗎?由於 玄奘菩薩的證量對我們而言是不可思議,我們無法、也不應該去斷定「玄奘是五地滿心菩薩」這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絕對可以確定的是 玄奘菩薩往生前是已經入地的菩薩了。

今天這一集就跟各位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