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5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
我們這一集繼續討論有關般若中觀的義理。這是因為琅琊閣、張志成先生等人,主張大乘般若中觀就是以蘊處界的內容去作觀,是站在阿含的基礎上去談一切法空、一切法無自性,認為這樣就是八不中道。在上一集裡,我們已經舉經論證明,龍樹菩薩的《中論》所說的內涵都是圍繞第八識如來藏以及祂所出生的法來說的,絕對不可外於第八識如來藏而說蘊處界諸法的一切法空、緣起性空,否則就會落入 佛所訶責的斷滅見中。而且一定要實證如來藏,才能發起中道實相的般若智慧,才有中道的觀行。
這一集我們先來說明,即使二乘聖人也沒有中道實相的般若智慧,因為二乘人不證如來藏。在《大寶積經》中記載,勝鬘夫人向 佛稟白說:【世尊!如來藏者,即是如來空性之智。如來藏者,一切聲聞獨覺所未曾見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證。】(《大寶積經》卷119)是說對於如來藏、空性之智,只有菩薩能見能得,而 佛具足證得。在《佛說不增不減經》中,世尊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所有智慧,於此義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實知見觀察。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也說:【三世一切聲聞緣覺,有如來藏而眼不見,……。】(《央掘魔羅經》卷2)在《大般若經》中 佛則直接說:【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異生、二乘所不能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7)可見如來藏這個法的有證無證,正是大乘菩薩與二乘人的差別,也是有無般若智慧的關鍵;二乘人因為不證如來藏,因此沒有般若實相智慧。而琅琊閣卻說:般若中觀跟阿含觀行的目標跟原理都是相同的,內容是一致的,就是蘊處界等法,差別只在態度。這樣的說法顯然違背經中所說!
雖然二乘人只要依於 佛所開示蘊處界等法的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並現觀實證後,便可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而出離三界輪迴生死,不需要證第八識如來藏;雖然他們不證第八識,但卻是知道入了涅槃之後還有這個「識」在,因此不會墮入一切法空的斷滅空。譬如《雜阿含經》中記載有位焰摩迦比丘,他一開始也是持一切法空的見解,說阿羅漢身壞命終之後是空無所有,並認為 佛就是這麼說的。後來舍利弗與他對談並開導他,然後跟他說:【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雜阿含經》卷5)他才確信有這樣一個真實、如、住無所得的法,也才能因此而斷三縛結得法眼淨。也就是說,阿羅漢捨報入無餘涅槃後,仍有第八識如來藏獨存,是真實、如、住無所得的,並非空無所有。
再譬如《雜阿含經》中,世尊開示說阿羅漢:【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然後說:【唯見法,欲入涅槃,寂滅、清涼、清淨、真實。】(《雜阿含經》卷2)說阿羅漢證得涅槃後,只看見涅槃之法,想要入涅槃,而這個境界是寂滅、清涼、清淨,是真實而非斷滅空。所以聲聞人是知道有這樣一個法存在,也知道蘊處界滅後並不是一切法空的空無境界,只是不需要去證得祂。聲聞法如此,緣覺法也是一樣。緣起性空的道理,仍然是依第八識而建立,就是《阿含經》中所說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入胎識;若無此識,緣起法也無法成立,也是會墮入無因唯緣的斷滅空。譬如《華嚴經》說:【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7)是說緣起法的十二有支,都是依於「一心」而建立,這個心當然就是指能出生一切法的第八識如來藏。
再譬如 無著菩薩的《攝大乘論本》曾說:「諸菩薩於諸法因要先善已,方於緣起應得善巧。」在《攝大乘論釋》解釋這段論文說,要先能夠善於了知諸法的因,才能了知緣起法而得善巧,然後直接說:「彼因者,即是阿賴耶識。」顯然若無第八阿賴耶識,對緣起法便無法了知,也不可能得善巧。之後又解釋說,因為已經於這個阿賴耶識「諸法的因」能得善巧的緣故,所以就能遠離增益及損減的兩邊,不會失壞了中道。換句話說,如果能依於這個萬法生起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的話,才能正確理解緣起法,才能於緣起得善巧,也才能行於中道。
由剛剛所舉的經論,可知即使是二乘法,都要依於如來藏而說;而阿羅漢、辟支佛入涅槃滅了蘊處界後,也仍然還有第八識心體獨存。所以二乘法仍然是依此識而開演,只是 世尊在二乘法中大多是隱說而不顯說,因為二乘人不須證此識也可以解脫生死。然而,在大乘經論中有時佛菩薩也說一切法空,但千萬不可錯會,若是依文解義離於第八識而說一切法空,就會落入斷滅空,就如同《楞嚴經》中所說的善星比丘。在《楞嚴經》卷8,阿難說:「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可見妄說一切法空的過失非常嚴重,不可不慎。其實在《楞嚴經》一開頭 世尊就曾告訴阿難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而善星比丘的過失便是不知不證常住真心如來藏,僅依蘊處界等現象界的法來主張一切法空,因此便會墮入無因論、斷滅空的過失中。
永明延壽禪師在《宗鏡錄》註解這段經文時說:【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故知若未入宗鏡,先悟實相真心,假饒大辯神通,長劫禪誦,終不免斯咎。】(《宗鏡錄》卷42)這意思很清楚,若沒有先悟得如來藏實相真心,若離開第八識如來藏而說一切法空,那就是妄說一切法空。這個過失極大,因為 世尊曾於《楞伽經》中開示:「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大乘入楞伽經》卷4)有我見、常見的人,他只是認知錯誤,但還是認為有一個常住不壞的法,將來遇到善知識而改正之後,便有可能入門;但是執著於斷見、空見的人,要改就很難了。更何況自認有所證又以這樣的錯誤知見來誤導學人,過失當然很大;而很不幸的,琅琊閣等人便是如此,所以他們的主張過失極大。
也就是說,在經論中若讀到一切法空,要知道一定是依於第八識如來藏而說,不會是只依於蘊處界法來說的;因此經中有時候在一切法空名相之後,緊接著會說無生無滅等等實相心的體性,來表示所說的一切法空其實是依第八識實相心而說的。譬如《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6,勝天王向 佛稟白:【諸佛世尊如是祕密甚深微妙,常說一切法空、無生無滅、寂靜,不破所修善惡果報,遠離斷常。】既然是祕密甚深微妙的法,又說是無生無滅、遠離斷常,還說不破善惡果報,當然是指含藏業種而能成就善惡果報的種子識如來藏,絕不會是單說蘊處界等法。
另外,在《楞伽經》中,大慧菩薩向 佛請求開示,也是說:【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可見這一切法空都是依於後面的無生無滅或無生無二的如來藏而說的。一切法無自性或自性空,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蘊處界等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若離開如來藏,連蘊處界本身都不可能存在,哪還有什麼附屬於這些法上的自性可說?還有什麼空不空、生或滅可說?也就是說,像這樣經文中所說的一切法空或一切法無自性,一定都是依第八識如來藏而說的,絕對不是僅依現象界的五陰十八界諸法而說的。若是單依蘊處界而說一切法空或一切法無自性,必然會墮入斷滅空;而不幸的,琅琊閣的說法正是如此。
可見三乘菩提所說之法皆是依第八識而建立、而說的,因此不可執言取義或依文解義就說沒有第八識。在初轉法輪阿含部經典裡,佛都是隱說,並不顯說這個心,因為對二乘人來說,只要能解脫生死、能入涅槃就好;若不行菩薩道、不成佛,就不需要實證此心,但不表示就沒有此心或沒說此心。二轉法輪則是直接依第八識宣說般若實相中道之法,三轉法輪仍是依此第八識而進一步開示更深細的一切種智妙法。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經》,也有同樣的說法:【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裡說諸法空相的意思,跟前面經文所說一切法空的意思一樣,這些空相的法,都沒有真實的自性,都是依如來藏而有,由如來藏所出生,所有的體性都是如來藏所賦予的;若離開如來藏就沒有自性可說了,所以後面緊接著便說不生不滅等如來藏的體性。而在《楞嚴經》中也說:五蘊六入等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楞伽經》也說:諸法無自性,但唯心所現。可見法同一味,無二無別。
然而,一切法空「無生無滅」或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還有另一層面的意涵。既然這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所含攝,當然攝屬於如來藏的一部分;而如來藏不生不滅,這些法也就同樣不生不滅了,可是這得要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菩薩」才能現觀。因此,《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就不再是諸法空相的空,而是將蘊處界諸法攝歸於空性如來藏了。所以說色蘊不異於空性如來藏,空性如來藏也不異於色蘊;因為色蘊是由空性如來藏所出生、所含攝,攝歸於如來藏。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他四蘊,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這個如來藏的空性,就是這一集開頭《大寶積經》的經文所說:「如來藏者,即是如來空性之智。」因此,悟得如來藏就有了般若實相的空性之智,此時將一切法攝歸無生的如來藏,一切法也就無生了。所以《悲華經》才說:【若解諸法,本無生性,今則無滅,是名般若波羅蜜。】(《悲華經》卷6)而這也是 龍樹菩薩在《中論》中,緊接著八不中道的偈之後所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中論》卷1)意思是說:一切諸法不是由自己出生,也不由他法出生,也不是由各種外緣來共生,更不是沒有根本因就能出生;而是必須要有本來無生的空性如來藏作為根本因,才能生起諸法。然而如來藏本來無生,是故將諸法攝歸如來藏時,諸法也就無生了。
也就是說,空有兩個層面:空相與空性。窺基菩薩在《說無垢稱經疏》曾依護法菩薩解釋「善修空」時說:空有兩種:第一種,「空者,無也」,這是在說不能自在的空相法;第二種,「此云空性,空之性故,體即真如,性是有也」(《說無垢稱經》卷2),正是說第八識真如心體的空性。第八識不是三界中法,沒有三界「有」的體性,所以說為「空」,是空而有真實自性,也就是我們上一集引用《大般若經》中所說的「真如名為無異、無變、無生、無諍,自性真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的意思。第八識有真實自性,能生萬法,因此如來藏的空性是含攝祂所出生的空相法的。當然,如果從空性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來看,也就是從實際理地來看,其實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生、無生,空、不空,有自性、無自性等等可說;因為在祂的自住境界裡迥無一法,就這樣無住而住,所以《心經》才會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一切法。這當然也是要實證中道實相心的菩薩才能現觀、才能有的般若智慧。
我們這兩集依於經論大略談了有關般若中觀的義理,由此可知琅琊閣所說的般若中觀,僅依蘊處界等法而說一切法空、一切法無自性,完全離開第八識如來藏而說;這樣的說法完全違背經論所說,不但不能成就中觀,沒有般若智慧,甚至還會墮入過失極大的斷見論中!只能期望琅琊閣等人能夠早日迷途知返,丟棄邪見,別再自誤誤他,否則後果嚴重。
我們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