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山河大地與色蘊

第021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

我們這一集要針對琅琊閣網路上,有關指責正覺對色蘊理解錯誤的內容來辨正說明。其中一則是張志成先生的「談正覺同修會」,另一篇是他談「佛法體系概要」,另外一篇則是琅琊閣網站上的相關文章。那麼在張先生的談論中,他認為正覺對五蘊的界定錯誤;他說:正覺把色蘊當作色身,是錯誤的;色蘊其實是包含眼所對色,耳所對色,就是色聲香味觸。

那麼由於張先生的談論中沒有詳細舉證說明,不曉得他是針對正覺的哪一本書的內容而說的,因此末學就在他們網站上搜尋其他相關資料,找到一篇標題叫〈蕭妄說山河大地不屬色蘊〉的文章,作者應該是叫「平凡世界」,我們這裡就稱呼他為平凡先生。這位平凡先生就提出比較多的內容,其中最主要的資料是《識蘊真義》第十三章的一段文字,平實導師在書中說:【色蘊含攝色身五根及五塵,五塵為何是吾人之色蘊所攝?】等等,最後說:【故說吾人見聞覺知心所觸五塵皆是內相分五塵,從來不曾接觸過外五塵,故吾人覺知心所觸五塵亦是五蘊中之色蘊所攝,攝歸吾人五蘊中。非謂外五塵是吾人五蘊中之色蘊也。】(《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88。)

那麼這位平凡先生讀不懂這段話中之意,所以認為 平實導師主張外五塵不屬於色蘊所攝;可是他又不能確定書中所說的外五塵是什麼意思,所以又另外去找了四個他所謂的證據。他列出《隨緣》和《廣論之平議》這兩本書,以及電視弘法的兩個單元的內容,裡面都說:山河大地、器世間是外五塵。然後他就依此下了結論說:【蕭平實的法義觀點就是:「山河大地、器世間」不屬於色蘊。】之後他自己又舉了一些經論,說明山河大地是屬於色蘊,最後他總結說:【蕭平實居士連色蘊的內容都搞錯,根本不可能正確觀察色蘊,進而其餘四蘊,則更不可能斷我見,故蕭平實居士實乃凡夫一個!】(〈蕭平實居士實乃凡夫系列 鐵證1──蕭妄說山河大地不屬色蘊,瑯琊閣。〉)他的文章內容大致如此。所以歸納起來,就是:張志成先生認為正覺所說的色蘊只是色身,不包含五塵;平凡先生則認為 平實導師所說的色蘊是有含五塵,但是不包含山河大地的外五塵。

其實,琅琊閣他們自己的說法就已經互相矛盾。平凡先生所舉出的 平實導師書中內容已經說「色蘊含攝色身五根及五塵」,顯然色蘊是包含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可是張先生卻說正覺的色蘊只是色身,不包含五塵。這當中的癥結可能在於這五塵到底是內相分,還是外相分五塵?因為琅琊閣不認為有內外相分的說法,所以才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才會自己產生矛盾。可是我們在前一期的節目中,已經列舉很多經論證明確實有內外相分、內外五塵,只是他們少聞寡慧不知道而已。且不論他們自己之間的矛盾,他們的共通點是認為:正覺所說的色蘊不包含山河大地器世間的外五塵。那我們這一集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先回頭看一下平凡先生所舉出的《識蘊真義》書中所說的內容,其實平凡先生根本沒有看懂 平實導師的意思。導師在這一段講得很清楚,並且重複用了多次「吾人」這兩個字,譬如最後一句說:「非謂外五塵是吾人五蘊中之色蘊也。」意思是說,外五塵山河大地並不是個人五蘊中的色蘊所含攝,這裡還特別強調是「吾人」五蘊中的色蘊;可是平凡先生的文字障非常深重,完全讀不懂這簡單的文句,最後他還刻意刪去「吾人」這兩個字,並作了結論來誣指 平實導師,說 導師認為「外五塵不屬於五蘊之色蘊」。

那麼 平實導師或正覺到底是如何定義色蘊的呢?其實,導師書中會談到五陰或五蘊內容的地方很多,《阿含正義》應該算是比較有系統且完整地以專章、專節方式來討論。我們就以《阿含正義》第二輯的「五盛陰」一節,來看 平實導師是怎麼開示色陰的內涵的。平實導師說:【色陰之定義,謂色陰由四大與空大所構成:……。】並舉《中阿含經》卷7《象跡喻經》來說明,經文說:【云何色盛陰?謂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諸賢!云何四大?謂地界,水、火、風界。諸賢!云何地界?諸賢!謂地界有二:有內地界,有外地界。……】經文就這樣依次說明地水火風等界。那麼 導師先語譯經文,之後再作說明。導師說:【色陰是由地、水、火、風、空,以及動轉的能量所組成的。而這些組成色身的物質,並不是只有在色身中才有,在身外也是同樣存在的。】在下一段又說:【又五塵也屬於五陰,因為人類都是具足十八界法的,十八界法合成五陰身,使五陰各有功能差別,故亦名為五陰身;】接著又說:【但五陰不能漏掉十八界的任何一界而不含攝,應當同時含攝六塵,故將相分五塵含攝在五陰的色陰之中,故五塵也攝歸色陰。若是對於比較深入二乘佛法的聖者,就又為他說明:色法之中另有法處所攝色,故五塵上所顯的法塵也是色塵所攝,仍歸屬色陰。所以色陰不但有五色根的扶塵根與勝義根,也函蓋內、外相分的五塵及法處所攝色。】(《阿含正義》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44-353。)平實導師在這裡很明確說了:色陰包含了外五塵。

此外,張(正圜)老師在《正覺電子報》所連載的〈正覺總持咒略釋〉,對總持咒第一句「五陰十八界」的五陰的內涵也有所定義及說明,而這也是比較有系統的介紹五陰的文章。在《電子報》142期,張老師在「色陰的定義」那一目裡,說:【色陰是由地、水、火、風、空,以及動轉的能量所成就的。而地、水、火、風、空,都有內、外二種,也就是在色身內與色身外的區別。意思是說,組成色身的四大物質,也同樣存在於身外的器世間,並非只在色身中才有。】(《正覺電子報》142期,頁26。)真是法同一味,與 平實導師所說一樣,都說色陰並非只是五色根的色身,也包含了身外的器世間山河大地。可見琅琊閣的指控並不如實,是以偏概全、是不明事理的胡亂指責。

另外在《識蘊真義》裡,導師說:【由是緣故,總說色蘊有十:眼根、耳、鼻、舌、身根,以及色、聲、香、味、觸五塵。如是十法說名色蘊。色蘊是十種色法積聚而有者,故名為蘊。】(《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頁365。)之後講到十二處時,導師說:【如是十二處,皆攝屬十八界法;十二處、十八界法都攝入五蘊法中,故知六塵亦是五蘊所攝,當知所言六塵者必定是內六塵,絕非是指外六塵也!是故攝在吾人五蘊中,皆屬吾人身心所有之法,皆屬吾人如來藏中所出生之法。】(《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頁374。)這裡也說色蘊包含五塵,但是就如同一開頭平凡先生所舉出的書中內容一樣,如果是指個人五蘊的話,這時的色蘊是指五色根及內六塵,並不包含山河大地外六塵在內。

那為何這麼說呢?在《阿含正義》第一輯的「六塵與六入」一節裡,平實導師先說明五根與五塵都攝在色蘊中,並說此五塵必然是內相分後,接著說:【阿羅漢所滅之六塵者,即謂如是內相分六塵故;若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所滅相分六塵是外六塵相分者,歷史上已有許多阿羅漢入無餘涅槃,豈非當時世界所有外相分六塵都已滅盡?又如何能有現在之外六塵相分能被吾人五色根繼續觸知及領受?由是證明:六塵相分確有內外之分,是故阿羅漢滅盡色蘊之五色根及六塵已,不妨礙吾人仍有外六塵相分、外六入繼續存在,……。】(《阿含正義》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82。)這道理很清楚,因為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所滅的五蘊僅是自己的五蘊,並非身外之法,因此我們有時候會針對個人的五蘊身心來強調,但並沒有否定身外五塵也是色蘊。

而像 平實導師這樣解說五蘊的方式,在經論中非常之多,也就是經論中講到五陰或五蘊時,常常指的就是個人的五蘊身心,並不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譬如在《中阿含經》卷58,當毘舍佉優婆夷向法樂比丘尼請問什麼叫「自身」,法樂比丘尼回答說:【世尊說「五盛陰自身」: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是謂世尊說五盛陰。】這個講到「五盛陰自身」,表示其中的色陰自身,是指自己身內色陰,不是指身外色陰,因為身外之法不會叫作自身。又譬如在《增壹阿含經》卷46,世尊向弟子開示因緣之法,說到「云何為死」時,最後說:【捨五陰身,命根斷壞,是謂為死。】這裡的五陰,其中的色陰也不會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因為死是眾生死,山河大地並沒有跟著也死。

不只是《阿含經》中如此說,在大乘經中也常見同樣的說法。譬如在《華嚴經》中,當金剛藏菩薩說到十二因緣的觸受愛取等法時,他說:【取因緣故有有,於有起五陰身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五陰滅名為死,老死因緣,有憂悲熱惱眾苦聚集;】(《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5)這裡說五陰有生、會變老、會死,當然也不會是指山河大地。又譬如《大般涅槃經》卷7,佛告迦葉說:「若壞五陰,名曰殺生。」經文說壞人家五陰,叫殺生,這個五陰有包含山河大地嗎?當然沒有!再譬如《放光般若經》卷9記載:【須菩提白佛言:「吾我五陰淨耶?」佛言:「常淨。」】這裡的經文說「吾我五陰」,平實導師書中也是同樣的說法,說「吾人五蘊」,都是指個人的五陰,不包含山河大地。

而且不是只有在經中如此說,菩薩或阿羅漢的論也有同樣的說法。譬如 龍樹菩薩的《十二門論》說:「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舍利弗阿毘曇論》說:【云何無餘涅槃界?謂比丘五陰滅,未來五陰不復續生,是名無餘涅槃界。】(《舍利弗阿毘曇論》卷7)當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他的五蘊全部滅盡,可是身外的山河大地等器世間諸法仍然繼續存在,並沒有也跟著滅盡。顯然論中所說的「五陰」,並不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像這樣的經論文太多了,在《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中,佛說:【若凡夫眾生:住五陰中為正報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報之土。】這裡 世尊還將眾生的五陰跟山林大地區分開來,說山林大地等色蘊是依報,眾生五陰是正報;這時五陰中的色陰很顯然就是身內色陰,不包含身外的山林大地。因此,不是所有的經論文講到五蘊或五陰時,都一定會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等器世間法,反而常常是指身內的、身上的五蘊而已。所以 平實導師的說法完全符合經論文所說,由此亦可反證琅琊閣的無知。

所以我們在作五蘊觀行的時候,有時候是只針對「五蘊我」的範圍來作觀,但並不表示身外的外五塵就不屬於色蘊。譬如在《出曜經》卷5中,當 佛開示說「砍樹應盡根、斷愛應盡貪」的道理後,經中接著說:【爾時比丘,反覆重疊觀此五陰,從頭至足無一可貪,即於座上,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這經文中說反覆「從頭至足」觀此五陰,那當然是指自己的五陰、色陰,不會是身外的;若是也須觀察身外的法的話,經文就不會只說「從頭至足」了,不是嗎?而且,這樣的觀行是可以斷結證果的。

話說回來,琅琊閣他們,譬如張志成先生自己也說:【人就是指一個五蘊體、一個五蘊身心體,就是一個有情、一個眾生。那對自己來講,就是自己的、這個叫作我嘛,……。】[螢幕字卡內容:人喔,就是指一個、一個五蘊體、一個五蘊身心體,就是一個有情、一個眾生。那對自己來講,就是自己的、這個叫作我嘛,……。(《佛法體系概要》第二課阿含概說張志成師兄,YouTube)]請問張先生,您說的這個五蘊身心體的我,有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嗎?顯然是沒有!換句話說,當他們自己在講色蘊的時候,可以是僅指自己的色身,不包含身外的山河大地;可是當正覺針對個人的色蘊而說不包含山河大地時,他們卻要大加撻伐。這是什麼樣的邏輯、什麼樣的心態?當然我們說的色蘊還是跟他們有所差別,內外相分的道理,這裡就不再重說了。這一集的結論是:色蘊確實包含外五塵,但是當講到「個別」五蘊時,這時的色蘊就只是個人的五色根及內相分六塵了;平實導師、正覺所說完全符合經論。

這一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點擊數: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