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天之論總結

第112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節目。上一次節目中,我們談到往生無色界四天,是因為在人間證得四空定,由於對三界境界認識不清楚,知見不正確,以為無色界的境界就是無餘涅槃,而認為死後可以進入那樣的境界,就是入無餘涅槃。其實只是生到四空天,意識緣於無量無邊的虛空、緣於無量無邊的意識種子,甚至以無所緣的作意而安住,或者入非想非非想天後,意識似有知又無知地存在著;其實這些境界,都還是有意識存在,有意識存在就一定有法塵存在,當然也還有意根存在,只是沒有色身,還是在三界中,並不是無餘涅槃,並未出離三界,等壽終後又得再受生而輪迴不已。

今天我們要來對生天之論作個簡單的結論。修習生天之論應有幾個正確知見應先建立:首先要相信有三界,非只人間存在有情;其次相信有三世,生為人,死了並不是一了百了,還有下一世會再受生;最後相信有輪迴,佛說三界六道眾生長夜輪轉,不得解脫、不到本際,眾生在三界中忽而為人、忽而為天或傍生等,要解除這種能否成為人的不確定性,只有佛法良藥可以救治。

相信有三界,是要確信除了人間之外,還有天界,大凡欲界人間之上的天人所居、所住之處,都是三界的範圍。一般人最熟悉的天界,是中天玉皇大帝所掌理的三十三天,包含東西南北各八天。玉皇大帝就是佛法中所稱的帝釋、釋提桓因,這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在於四天王天之上。三十三天之上二天為兜率陀天,兜率陀天有內、外院之分,內院現有一生補處菩薩 彌勒菩薩在為四眾弟子講唯識增上慧學;外院如同其他欲界天一樣,多為享樂,少有因緣接觸佛法。因此,平實導師多次提醒我們:未來往生兜率陀天,千萬記得要到內院去,不要逗留在外院,否則就會被外院的快樂境界所引誘,失去往生兜率陀天的意義,也無法跟隨 彌勒菩薩修學了。

欲界第六天則是天魔所住的他化自在天,天魔是四魔之一,天魔希望眾生都能留在欲界,在欲界中如何享受五欲之樂都無所謂,天魔不希望眾生修行離開欲界而出離三界或者往生色界天以上。所以欲界六天除了兜率內院外,其他幾天都不是好的往生處。因此相信有三界,就會知道三界是有其層次差別的,接著會探究了知應該如何修行而能往生不同的天界,也才能知道各天的境界有何差別,該不該安住於該處;之後,才有因緣想求出離,而有解脫道乃至佛菩提道親證的可能。

而相信有三世,就會接受因果、知道人非只有一世,才會願意修行改變自己,讓自己的來世更往上升進,不是一直在三界中淪溺;而且相信有三世,就會相信自己這一世捨報後不是斷滅皆無,還有這一世所造的善、淨業可以繼續延續下去,所以會願意改變、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讓修正後的種子能持續到未來世;如此,不論是對解脫道的修行,或佛菩提道的修行,都不會覺得渺渺茫茫而有所疑。

接著相信有輪迴這回事,就能確定雖然有六道眾生的差別,可是並非如古印度所認為的種姓制度不會改變,不能透過修行改變種姓。眾生是長劫在六道中輪轉的,今世為人若不持戒、行善,來世未必還能生而為人;此世我們所看到的傍生,或許只是上一世牠們因為一時的氣憤而殺害了眾生,故淪墮為傍生,只要懂得懺悔,或許很快可以轉生為人。在佛法中三乘菩提的實證,並沒有種姓的差別,只要您具聲聞種性,就會與聲聞解脫道相應,若是深具悲心的人則會與佛菩提法相應;因此,不論是種性或種姓都是可以改變的。又相信輪迴這件事,就可以平等看待眾生,眾生未入聖道流之前,永遠都在三界輪轉,於是能確定此世不修行,來世可能又得下墮,而讓我們堅定修行之心。

有這些前提條件,就可以來看生天的資格。所謂諸佛常法,如果有外道或在家弟子聽聞如來說完施論、戒論之後,都能接受,接著就會再為他們說生天之論。因為施論是講布施的因果,能接受布施之法,將會願意減少這一世的世間享樂,將之用來布施濟助貧困、供養三寶,對外我所的貪愛與執著自然會減少;心不貪,煩惱減少,心性就會調柔,猶如白布很容易就可以染上其他顏色,眾生心調柔,自然就可以接受種種法的熏習而不會懷疑。

接著是戒論,受三歸守五戒,這是佛弟子應有的基本行誼,但是要有生天的福德,至少還需要行十善業: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講無義語,心不貪、不瞋、不無明;有這些善業,才能累積足夠的福德往生欲界天。如果能夠受菩薩戒,好好地護持好戒法,那功德更大,畢竟敢於受菩薩戒,又能清淨守戒不違犯,光是這心意就夠大了,所以受菩薩戒的福德當然就更大。而且受戒不傷害眾生,不但可以生天,將來在進修解脫道及佛菩提道時,就可以減少很多遮障;這樣的次法,不是只有福德的增長,更是增進未來道業必備的基礎。

生天要有生天的福德,這福德到底有多大?以下以人間有情百歲之命來比較欲界六天中的三天如下:四王天天人的福德,壽命至少是人間歲數的九萬倍,一位四王天人天壽是五百歲,他們一天等於人間五十年,如果有人每一世都活到一百歲,一位四王天的天人會看到這個人生死九萬次,這位天人才會在天界命終。而兜率陀天天壽四千歲,一天為人間的四百年,那麼兜率陀天天人的壽命,是人間壽命的五百七十六萬倍。如果是欲界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天壽一萬六千歲,一天為人間的一千六百年,那麼他們的壽命,是人間的九千兩百一十六萬倍。這數字還真不是我們想像得出來的!菩薩們想想:這麼長的時間在人間修行,那可以修到什麼程度了!可是待在天界,可真是一事無成,好可惜欸!

說到這裡,各位菩薩一定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這還只是欲界六天的天壽,如果是色界以上諸天,則是以劫來算的壽命,那更是不成比例。因此從諸天壽命來看,一個有情眾生可以享有那麼長的壽命,而且是在享樂的境界,可知生天的福德很大,也可見這需要修集很久、很大的善業或淨業,才能得此果報。然而,若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正是因為福德很大,所以如果是盡壽命終,等於是把過往所修的福德全部消耗完了,剩下的只有大大小小的惡業等著去受報。有智慧的您,難道會將多生多世、乃至是多劫所修集的福報,就這樣子全部耗掉嗎?

接著,我們來探究一下為何諸佛常法要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在三界六道中——天、阿修羅、人、傍生、餓鬼及地獄等六道,人居於上升或下墮的樞紐位置,而佛法修學以人間的十八界法最完整,雖說欲界六天與欲界人類都處於欲界當中,但是欲界天人由於果報的關係,有些苦是無法體會的。譬如,他們無法體會出生時被壓迫之苦,也無法體會為生活而需要工作、求職等求不得之苦等,因此雖與人類一樣具足十八界法,其對苦的領受會有所不足。三惡道眾生則是無暇修學佛法,雖然知道苦受,但只知道逃離那個境界或為填飽肚子而苦,並不知道要求出離,因此諸佛不會教導眾生往生三惡道,反而是教導眾生不要下墮三惡道。所以存在於三界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能得人身。

又以修行來講,也是以人身最易修行,因為人間苦樂參半;有苦才會想要離苦,有樂才會願意留下來,不會一直想要離開人間;由於苦樂參半,人間的眾生可以由苦中體會人生無常,就比欲界天人更有因緣與動力修行。所以,人間不像天界唯有享福,而不知道要修行,因此保住人身是最重要的。施論、戒論都是成就人身必須有的條件,也是三乘法修行應具備的次法。但是如果一直都只能生而為人,顯示這樣的福德還是不夠的,尤其若要解脫三界生死之苦,必須要能出離三界;要出離三界,則必須瞭解三界的範圍以及三界的境界相,除了前面所說的要相信有三界、有三世、有輪迴,還得要能夠在人間有足夠的資糧生存,甚至能夠行道。天界的果報是屬於善趣、善報,其果報比人間殊勝,六念之中的念天,就是要憶念天人,他們因何能生天?因為他們往昔修了布施、持五戒,又修十善,是較生在人間的眾生還要具足的,所以才能生天。所以具足行施、持戒及行十種善業道,就可以生天;這並不是哪一位有大勢力的人的恩賜,也不是回歸到誰的國度中,這是必然的果報。

而能行布施,表示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因為布施的果報屬異熟果,當在來世變異而熟。從這些方面來看,布施修集福德是存在人間生活無匱乏的最低要求。因此修學佛法必先修布施,這也可以從六度之首為布施來證明,布施是一切福德的基本。而受戒、守戒則是要我們可以依於戒,以戒為依循,由戒的規範,讓我們自然而然養成不造違背因果之事,不造傷害眾生的事,後世就可以不受惡報而下墮三惡道,或者受到業的牽制而有所障礙。不論出家、在家,想要證得聲聞解脫道法,都應該受相應的戒法,才能實證解脫道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而想要求證佛菩提,更須要長劫修行,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攝受眾生,這四攝法就已經包含施論與戒論的精神在內了;因此說,施論、戒論這兩個次法,是修學三乘菩提想要證果的基石,不可沒有。

在《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3就說到:【或有眾生勤行五戒十善之法,得生人天。】布施、持戒加修十善可以往生欲界天。有關生欲界天之樂,我們來看一下《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記載目連尊者的弟子耆婆往生忉利天後的一段趣事:目連尊者因為有一位弟子生病了,以神通上升到忉利天,去問以前在世時的弟子耆婆這位名醫。這時候正逢諸天人要入歡喜園遊玩,那時目連尊者在路邊站著,一切天人經過都沒有人理他。這很奇怪,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竟然沒有人看到,也不搭理一下!耆婆後來才到,看到目連尊者,向尊者舉一下手——揮揮手,乘著車很快就過去了。目連尊者心中想:「這個耆婆本來在人間時是我的弟子,如今享受天福,因為貪著天樂,都已失去原本學法及尊敬師父之心。」目連尊者有神通第一的稱號,即以神通力攔住車使車停下來,這時耆婆就下車來禮拜目連尊者的雙足,目連尊者甚至以種種理由來責備耆婆不可以如此貪著天界五欲之享樂。耆婆卻回答目連尊者說:「因為我在人間,身為大德您的弟子,所以舉手向尊者問訊。尊者可有見到諸天人向您招呼致意的嗎?我因為生天以後深深耽著天樂,心不得自在,才會如此未向您招呼致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耆婆在忉利天忙著享樂,深恐玩得不夠,其實是無心搭理生前的師父的。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徒之間的情誼應該是很深厚的,師父教導之恩也是無以報答的,結果耆婆為了享樂,幾乎都不理師父了。可見這五欲之樂,還真的會令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而在這欲界天快樂境界中,大家都如此享樂,本來不重享樂的人,來到這裡也會不知不覺間受到熏染,而沉溺於五欲中。忉利天都已經如此了,以上欲界四天就更不必說了,更是快樂,因此欲界天真的不是該往生之處。

有人可能會認為欲界天不該往生,那麼色界天總可以吧!因為色界天沒有粗重的五欲之樂,而且色界天人都已經發起初禪以上證量,至少在禪定修證上是有降伏欲界法的貪愛的。話雖如此,其實未必是個好去處。色界天人因為沒有摶食,以禪悅為食,因此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禪定狀態中,尤其二禪以上天人如果在等至位中,不觸五塵境,其實是無法了知外界什麼事的,那如何行種種法?譬如施、戒、忍等,根本不可能,這又如何能得解脫出離生死,乃至得大乘證悟之法呢?顯然色界天更不是好去處。那無色界呢?無色界天人所緣只有一個念,甚至不了知自己存在,當知更不可能了知其他「心外」之事,修行在無色界是不可得的,絕對不是好地方!或者說,有人將色界禪定境界及無色界等境界當作涅槃想,而求往生色界天與無色界天,那更是誤解了。三界有哪些層次務必要清楚明白,才不會自誤、誤人。

雖然說修行需要有生天的福德,但不是要將這福德用來往生天界享福耗掉,其故何在?生天雖樂,但非是長住久安之處。菩薩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其累劫修集的福德是在增長菩薩道的資糧、累積成佛的福德,並不會將之拿來耗在天界享福,這不是真實的菩薩會作的事,有智慧的人也不會這麼作。因此,如果有人說命終後要往生什麼天去得解脫,永遠不再有生死,那其實都不是真實瞭解三界層次與境界的人所說的話;因為這不但在耗福報,也還在三界中,並非出離三界,連欲界境界都未出脫,還在天魔掌控下,而天魔是專以五欲之繩繫縛眾生,令眾生追逐五欲、耽著五欲,永遠不能超出他的勢力範圍内的魔王。

各位菩薩!布施、守戒、修十善可以生天,這是 佛世尊在經中很明確的開示,不要修錯方向了,以為受苦就可以生天。如《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就開示五種現法損惱之一說:【復有一類愛樂天趣,求欲生天,不如實知生天道路,斷食、投火、墜高巖等自加逼害。】(《瑜伽師第論》卷100)這是說還有一類眾生愛樂天趣,希望能夠往生天界,但是不如實知道生天的修行道路,以斷食(也就是絕食不吃),或者投火(生身投入火中),以為這樣死後就可以生天;或者從高山上往下跳,以為這樣子也可以生天;以這些方式自己逼害自己,現世就受苦。其實這都是愚癡人不明瞭生天的正確修行方法,才會有種種不如理作意的說法產生;當然也有人就這樣相信了,還照著去做,真的就如同 彌勒菩薩所說的,這是現法損惱——現前法中就已是有損有惱的事了,怎麼可能還有福德往生天界呢?

各位菩薩!瞭解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以後,應當知道天界都是受生的處所,不離生死輪迴境界,而且也都是凡夫所喜樂安住的境界;您也可以知道自己證得四禪、四空定後,仍在三界生死輪迴中,並未證得涅槃,仍未解脫於三界生死;必須斷除我見、我所執、我執以後,未來世可以不再受生於三界中,才是超越三界、脫離輪迴的無生死涅槃境界。因此,具足知道生天之論,就會具足瞭解三界境界,就不會因為禪定的修證而誤以為是證得涅槃,就不會犯下大妄語業而下墮三惡道中,未來世可以免於承受更多、更大、更久的種種大苦。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