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三歸依(五)

第100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略說三歸依」第五集。

上一集之中,略說到歸依自性佛的內涵,今天再繼續往下說。上一次說到由於發無上心,這才開始有第一分的「歸依自性佛」,捨棄了以往對生滅法的錯誤執取,而依止這個無上心。當然一者是,此時此刻的發無上心,並不究竟;二者是,為了要接引其他的眾生的緣故,就依於自性三寶,同時配合前兩種的三寶而歸依。所以,此時的「當願眾生」,兼而方便說是自己這一個眾生,以及其他的無數眾生,因為自己已經「發無上心」,確定無上心是真實可證的,想起自己能夠「體解大道」,而得到了可以了脫生死的大利益,悲從中來的緣故。這一個悲從中來,不是悲傷而是悲心,是從深心之中再發一個悲願:希望將來也能夠拔眾生苦,讓其他眾生也都能夠「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己這個眾生,已經「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了,可是這樣子就成佛了嗎?當然不是。假如說無始劫以來,今世第一次發無上心而明心,這在菩薩五十二個階位之中,只是進入十住位中的第七住而已,從六即佛而言,也只是相似即佛而已。因此,此時此刻雖已發無上心,開始了歸依自性三寶,但其實於這個無上心的功能差別之所知,真的是不究竟而非常有限;所以才說第一次明心只得總相智,而悟後起修得別相智,具足之後才說得道種智而進入初地。

那麼,這一個過程中要做什麼事呢?就是要「當願眾生,深入經藏」:希望自己這一個眾生,能夠深入體解無上心的種種功能差別。既然有一個眾生的自己,也有一個被眾生所體解的無上心,表示對這一位菩薩而言,現象界與實相法界是並存的。換句話說,就是這一位菩薩是同時腳踏兩條船的;在世間法之中,腳踏兩條船的事情,是常常會招來譏嫌的,然而在世出世間法之中,菩薩的腳踏兩條船才是正道。所以,菩薩就依於此而深入 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可是這樣子深入三藏十二部的時候,卻發現說這三藏十二部原來都在自己的身上,是從自己的自性佛,藉著自己的眾生的緣而流露出來的;當菩薩這樣子現前觀察的同時,就引發出更勝妙的智慧,而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因為此時更加確定,原來世出世間一切法,莫不由祂所直接、間接、輾轉而生;所以明白了為什麼歸依法,不是歸依外面的法,而是「歸依自性法」的原因了。這樣子又捨棄了一分以往向外錯誤的執取,乃至於是能夠法喜充滿。

當菩薩能夠這樣子「歸依自性佛、歸依自性法」的同時,不論他是否示現剃髮、著染衣的外相,他都是僧。然而菩薩此時又發現,自己這位僧,原來是從自己的佛,藉著自己的法而顯現出來,以前自己的「眾生」亦復如是。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以前自己是隨逐於外境的眾生,而現在自己是已經有一分「歸依自性佛、歸依自性法」的反邪歸依了;但卻仍舊要緣於外境的眾生示現,所以現在已經是「非眾生」了,但同時也是「非非眾生」了。以前錯誤地執取要統理外在的眾生,如今卻發現眾生反而是在自家一邊,但卻要緣於外境的眾生來調伏啊!所以就藉著外在的眾生,而叫作什麼?「歷緣對境」;就這樣子來消除煩惱、習氣,乃至是上煩惱,而這一個過程才是真正的「歸依自性僧」,叫作沙門,叫作清淨僧。直到煩惱障、所知障全部斷盡以後,才是真正的「一切無礙」;這時候,更可以為了拔濟其他眾生的緣故,而示現成佛、示現說法、示現度僧,讓眾生瞭解親證佛法僧三寶,或者是說三、或者是說一的道理,以這樣子的善巧方便來饒益有情而共成佛道。

從三種方便區分的三寶以及歸依三寶的道理,可以知道:三歸依的層次各異。凡夫不知不證自性彌陀,於佛法外門聽聞熏學,依止於不可靠的蘊處界而有所恐怖,所以想求歸依三寶;二乘人歸依於佛,從佛語故信有本際,因為已證蘊處界虛妄的緣故,所以不依於蘊處界,但卻因為畏懼生死的緣故,而壞法入無餘依涅槃;七住以上的菩薩,於自性三寶的歸依不究竟的緣故,仍應依於上地的勝義菩薩僧,乃至是隨從諸佛而修學。而三歸依的事與理,本來就圍繞著法界實相的如來藏而說,如來藏本來就不求依,所以菩薩悟後起修的究竟轉依,則是「依、不求依」,轉依如來藏的不求依,不像一般眾生的依於蘊處界,也不像二乘人的依於涅槃,這樣子才能夠成就無住處涅槃。因此,三歸依的事與理之圓滿,還是講的是「成佛之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成佛,初成佛之時,外相上所示現的三寶並不具足,直到在鹿野苑為五比丘闡述四聖諦法門,法寶現前了,五比丘成為 佛陀的弟子,而先後證阿羅漢,從此之後「佛法僧」三寶才具足示現。如是諸佛示現成佛,說四聖諦、八正道等法度眾,眾生因此分證解脫道、佛菩提道者即為僧。法由佛說,由聽經聞法而證道者為僧,從外相而言此有三者,這才足以維繫佛法的弘傳,故而佛法僧非一;然而,法僧的究竟依止都在自性佛,故又視同一體而歸依。但卻不能因此而混為一談,否則就會有只剩下二寶,或者是一寶的情況,佛法弘傳的事與理就會產生過失。再者,佛所證的法,不論對於聲聞僧、菩薩僧而言,其深廣的差別均不相同,故而不能說佛即是僧。三者,僧於世間示現而說法度眾,卻不能說僧即是法,因為兩者是有差別的,否則僧捨報之時,法亦應除滅,然而佛法之中無此之理故。這樣子看來,佛法之中只有三歸依,絕對不會有二歸依、四歸依的情況出現。

什麼樣情況會產生二歸依呢?譬如說有人主張證得解脫道的阿羅漢,其果證就等同於佛,這些人塑造 世尊的法像之時,往往會同樣依於剃髮、著染衣的相貌;他們都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成佛,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而先後度了五人證阿羅漢,那麼這個時候,世間應該同時是有六尊佛住世,乃至後來有千二百五十大阿羅漢,以及大阿羅漢的座下也有證阿羅漢的弟子,那麼就是同時有上千尊佛住世了,佛法之中有可能有這樣的示現嗎?不說這個,一個公司之中需要上千位的董事長來管理嗎?自是不言可喻的。再者,若是僧等同於佛,從佛菩提道而言,明明七住位以上的菩薩都已在僧數,那麼 世尊為什麼要從七住位以上,還要再方便施設八、九、十住位,乃至是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之施設,最後才是佛果;這樣子僧等於佛的說法,到底有沒有謗佛,大家就可以知道了嘛。三者,若是僧等於佛,為何前兩集之中所提到的大迦葉,他的證量是遠遠不及於 文殊菩薩,卻要 佛來幫他方便地明白自身的過失呢?然而,這一種二歸依的情況的出現,絕大部分是聲聞種姓的凡夫,為了名聞利養的緣故,自吹自擂而塑造出來的錯誤假象。

那麼什麼情況會有四歸依呢?譬如說,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卷9之中有這麼一段文字:「第二者,次說於師須住佛想,故應作佛勝解,禮敬供養,右膝著地,恭敬合掌,為菩提心而正請白……次應為授殊勝歸依,謂佛為世尊,法是大乘滅道二諦,僧為不退聖位菩薩,以為其境。」宗喀巴口口聲聲說他的「三士道」是真正的成佛之道的內涵,如今又說次應為授殊勝三歸依,那不就是把自己高舉於三士道之上?這就是四歸依啊!是把歸依上師,擺在歸依佛法僧三寶之前,卻反過來說自己是佛教的一分子;若真如其所說「其修證是高於世尊的」,那麼他們所修證的法到底從何而來,而說可以說是「佛法」?這樣子的說法,不就是明擺著在誹謗說:佛自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大妄語嗎?而事實上,在三界之中示現,是只有佛可以稱為是世尊;換句話說,佛才是佛教界中最尊貴的本師。

那麼,密宗既然把上師擺在佛寶之前,就表示上師的證量是比佛還要高,所以正應該要宣示自己不是佛教密宗,而應該正名叫作「上師教」才對呀;然而,密教的喇嘛們又為什麼要說自己所說的是佛法?其實他們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欺騙廣大佛教中善心人士的廣大資源罷了;這正好有一比,叫作在佛教動脈上吸血的外道,卻反過來說,其所修證是高於世尊的。然而,這是只有外道,因為不明白三歸依的義理的緣故,才把自己拉到三寶之上,安立了四歸依;明明自說是佛法,卻又自抬證境高於佛果,故立歸依上師於三歸依之上。這樣子就可以知道,真正的佛法之中,絕不會出現四歸依的情況。

然而,從依於世間法所施設的三歸依,進一步是為了來世能夠分證解脫道與佛菩提道,其中一定是要經歷很多世的熏習佛法、修集福德等過程。所以,知道表面上三歸依的內涵之後,又是應當要依循何種方便善巧,來達成真實地歸依三寶的目標,那就是要從事相上,依於自身的能力開始供養佛法僧三寶。為什麼這麼說?在《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中,有這麼一段經文:【爾時世尊復以一切如來大善巧方便相,為諸菩薩說最第一廣供養諸佛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所謂:「發菩提心,即為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救護眾生,即為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住持正法,即為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

事相上的供養佛法僧三寶,學人們是早就耳熟能詳,並且也一一付諸實行的,所以就不需要再說明了。而 世尊說這是「一切如來大善巧方便相」,說「發菩提心即為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意思是說,發現明白您自己的菩提心,換句話說,應當要親證第一義諦,才是真正的供養一切諸佛。又說「救護眾生即是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要怎麼樣救護眾生?當然就是宣說正確的佛法來利樂有情,而「說法」的範圍很廣泛,不只是語言上的以口宣說,包括以圖像、文字表達,乃至以方便接引眾生入佛法,都是在說法的範圍之中。然而話又說回來了,菩薩要能夠為眾生說法,先要自己在佛法的修學上是有所親證,才能夠進一步地護持其他說法的菩薩,以及自己為人解說,而不只是說把三藏十二部置於案上供養,而說這樣就是供養法;所以,當然要先救護自己離開邪法、迴向正法之後,有能力的時候再救護眾生離開邪法,這樣子的供養法才是供養佛。世尊又說「住持正法即為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請問:「是要有什麼資格才能夠住持正法?」當然是於法有所分證。這就要看這一位僧的所證,是只限於解脫道,還是兼而證佛菩提道,所以才說應當是要「上承佛道」,才能「下化眾生」而住持正法。那麼於法有所分證者,乃至是轉依自性清淨心,離邪轉正進而增益者,則身口意也會進而清淨,這就是供養僧的真實義,這樣子的供養僧才是供養佛。

佛門之中都說在學「佛」,然而有多少人知道佛法僧的真義?乃至是親證!因此,真實的供養三寶,就是自性三歸依之義;落在二歸依、四歸依的情況,就是落於損減執與增益執之中,就不是中道,就不是佛法。這樣子一來,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三歸依就只是事相上的法,就只是次法,但其實三歸依的清淨與否,卻與佛菩提道成就的快慢,是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那正是究竟止息無邊生死苦的根本啊!

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