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性障,令定力增上

第103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涅槃》這本書來加以說明。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消除性障,令定力增上」。

所謂的性障,就是指五蓋,也就是五種能夠遮蓋我們心性而產生不善的法。哪五種呢?正如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24的開示:【云何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及以疑蓋。】如果菩薩能夠消除這五蓋,必定能使定力有所增長;而定力的增長,乃是菩薩未來要實證三乘菩提的任何一個菩提所必須具備的次法之一。既然是菩薩所需具備的次法之一,也是菩薩在各個修行階位各有不同程度的五蓋來遮蓋,所以應該對這五蓋一一加以說明,讓菩薩未來在修學三乘菩提當中能夠有所實證。

所謂的貪欲蓋,就是對於色聲香味觸這五欲,或者對於財色名食睡起了貪愛執著,或者對於之前所領受的境界不斷地憶念、攀緣及追戀,使得菩薩在修行當中產生遮障。譬如有眾生喜歡看美景,所以秋天去加拿大看楓葉,夏天到帛琉潛水看海景等等,盡在色塵上起了貪愛與執著。又譬如有眾生喜歡聽好聽的音樂,對於某一歌星的音樂很著迷,因而成為歌迷,乃至於買了上百萬的音響來聽等等,盡在聲塵上起了貪愛與執著。又譬如有的眾生喜歡聞香的東西,雖遠至他方,也不辭辛勞地驅車前往等等,盡在香塵上起了貪愛與執著。又譬如有的眾生喜歡吃好吃的東西,為了某一種美味的食物,願意花一小時、兩小時的時間去排隊,盡在味塵上起了貪愛與執著。又譬如有的眾生喜歡細緻、漂亮的衣服,願意花較多的錢買來享受等等,盡在觸塵上起了貪愛與執著。

又世俗人每天朝九晚五,為了錢財、名聲、美食等等,費盡種種心思去獲取,乃至於用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得,只因為那些東西能夠讓眾生可以極盡奢華地享受;又譬如有人樂於買名牌衣、名牌包、名牌鞋等等,盡在虛幻的事相上來炫耀自己的虛榮心。又譬如有的人一旦有錢了,就喜歡美色而縱慾,乃至於佛門的外道,假借著男女雙修可以成就佛道的名義,以此來騙財、騙色,讓家裡的男人戴綠帽,女人紅杏出牆,家庭破碎等社會新聞出現。又譬如有人喜歡多睡一會兒,以此來享受睡覺的好韻味,認為那是極品的享受等等。又譬如有人已領受一些美好的回憶或快樂的回憶等等,卻不知道那都是苦中作樂的法,不知道那些都是生滅不已的法,於是對那些生滅、有為的境界等等,不斷地憶念、攀緣及追戀。

諸如上面所說的,那都是世間人貪求五欲之法,都是在貪求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以及不斷地憶念、攀緣及追戀等等,使得眾生有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雜染纏身。有了煩惱雜染纏身的緣故,必然會使眾生造作種種業,不論是善業或者是惡業等等,於是有了業雜染的出現;有了業雜染出現的緣故,必然會使眾生不斷地受生,於是有了生雜染的出現——有時往生天道,有時候下墮三惡道——導致眾生在三界六道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不已而無法出離。所以說,如果眾生想要得解脫,應該要先斷除五欲貪愛等事。以此緣故,如果有人主張在男女雙修當中可以成就佛道,那都是不離欲界法而妄說可以成就佛道的大妄語。連這種欲界的解脫尚且不可得,何況能夠解脫色界及無色界?更何況能夠成就佛菩提而成佛?

所謂的瞋恚蓋,就是菩薩遇到違逆己心的事,因而發起脾氣來,乃至於對眾生加以惱害等等,因而遮蓋菩薩的修行。由於菩薩起瞋的緣故,眾生就會遠離菩薩,不願意被菩薩攝受,所以菩薩成佛的時程不僅會很久,而且也會很辛苦。佛在《梵網經》卷2也曾開示:菩薩不能起瞋啊!一旦菩薩故意起瞋了,則犯了故瞋的重罪。不僅如此,佛在《菩薩善戒經》卷1也曾對犯瞋的嚴重性作了開示如下:【優波離!若諸菩薩犯如恆河沙等貪,如是菩薩不名毀戒;若犯一瞋因緣毀戒,是名破戒。何以故?優波離!瞋恚之心能捨眾生,貪愛之心能護眾生。若愛眾生不名煩惱,瞋捨眾生名重煩惱。】也就是說,菩薩一旦起瞋了,眾生就會捨棄菩薩,不想再見菩薩,就算兩者未來能夠有緣再見面,眾生心裡也是老大不高興而想抗拒;所以菩薩想要攝受眾生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那可就難了!

不說別的,就舉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好了。由於須菩提曾經五百世墮入毒龍中,所以瞋心很大;但是須菩提在 迦葉佛時曾供養眾僧的緣故,今世得遇 釋迦牟尼佛,因而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不僅如此,佛在《妙法蓮華經》卷3中曾對須菩提加以授記:於當來世當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而且是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常修梵行,最後具足菩薩道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說,須菩提的其他師兄弟們都成佛了,須菩提還要經過很多佛、很多佛的供養才能成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須菩提瞋心很大的緣故,所以要經歷很久很久的時劫去斷除瞋的習氣,以及很努力地攝受眾生才能成佛。這告訴大眾:菩薩一旦犯瞋了,對方就會有衝突、痛恨的感覺,未來有因緣再次見面時,就會有所感應,而且很強烈;所以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曾經被菩薩犯過瞋的人們,當他們見到菩薩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抗拒。如果眾生心中起了抗拒的念頭及動力時,菩薩想要說法來攝受他們,就要講很多很多,而且還要不斷地講、反覆地講、廣設譬喻來講;所以菩薩攝受眾生要花費很久很久的時間,而且也很辛苦。

也因為如此,平實導師在《法華經講義》第七輯曾對犯瞋這件事作了開示如下:【所以,菩薩最忌諱的是犯瞋,諸位一定要牢牢記住。……但是龍生須菩提脾氣很大,他未來世得要修很久才能把瞋心斷除,才能攝受足夠有情成為他將來的佛土,因此要不斷地繼續奉養更多那由他諸佛;這可不是一個那由他佛,而是三百萬億那由他佛。由於瞋的習氣要改變不是很容易,他就要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一個無量劫又一個無量劫,悟後就得這樣子修行。】(《法華經講義》第七輯,正智出版社,頁145。)所以說,菩薩千萬不要犯瞋,因為那不僅僅是犯重戒,而且眾生還會捨棄菩薩的攝受,菩薩未來想要攝受眾生,那可是一件很辛苦、很辛苦的事。

所謂的惛沉睡眠蓋,就是指惛沉蓋及睡眠蓋。所謂的惛沉,就是菩薩對於自己的身口意行無法守住根門,心隨逐於五欲六塵而到處攀緣,使得心散漫且惛惛沉沉而無法心一境性。又譬如菩薩對於自己所吃的東西,不知道要節制,因而超過自己的食量,導致飽食終日而惛惛沉沉。所謂的睡眠,就是指心極昧略,動不動就是想要睡覺。由於菩薩睡眠時間多,以及不知道要減少睡眠時間,使得菩薩身心惛昧,無法在法上用功,導致菩薩在三乘菩提當中的任何一個菩提都沒有堪任性;由於菩薩心性惛沉及沒有堪任性,導致菩薩無法精勤用功而處於睡眠狀態中,合此惛沉及睡眠二者,名為惛沉睡眠蓋。

由於惛沉睡眠蓋會障礙菩薩修行,這也是菩薩要斷除煩惱的一部分,所以 佛在經中常訶責睡眠:如果行者貪著睡眠,未來會墮入畜生道,成為螄螺蚌蛤一類的有情,無法聽聞到佛的名字。由此可知,如果菩薩對惛沉睡眠蓋不對治,未來不僅會下墮畜生道,而且也沒有辦法聽到佛的名字,更不用說聽聞佛的開示而如實修行了,可見惛沉睡眠蓋嚴重地障礙菩薩的修行。然而 佛的開示背後告訴大眾:睡眠仍然是需要的,只是不要貪著睡眠。為什麼?因為這個色身屬於欲界有情的異熟果報,還是需要適當的睡眠來恢復精神及體力;有了精神及體力,才能在佛法上用功。如果菩薩貪著睡眠這個法,心性就會惛沉,當然無法在佛法上精勤用功了。

所謂的掉舉惡作蓋,就是指掉舉蓋及惡作蓋。所謂的掉舉,就是心於種種境界到處攀緣而無法寂靜,使得菩薩無法心一境性,導致心放逸而無法修禪定。又掉舉可分為三種:身掉舉、口掉舉、意掉舉。所謂的身掉舉,就是身體無法安住下來,喜歡遊手好閒而無所事事。譬如有人喜歡喧鬧的境界,導致整個身體動個不停,一直無法安靜下來;又譬如有人喜歡東摸摸、西摸摸,身體一時一刻無法安住下來。所謂的口掉舉,就是喜歡唱歌及諍論是非等等,使得口無法安靜下來。譬如有人喜歡當三姑六婆,於是東家長、西家短,到處喜歡說人是非,口一時一刻無法安靜下來;又譬如有人喜歡說人的是非,連沒有發生的事情都被他說得天花亂墜,好像真的發生一樣。所謂的意掉舉,就是心放蕩而縱意攀緣,使得菩薩無法安靜下來。譬如有人無時無刻就是想要賺更多的錢,最好能夠賺得全天下的錢,因此一心一意就在賺錢方面上用心,要讓他停下來不賺錢的念頭,還真是難啊!也因為心不在修行上,只在賺錢上用心,導致心到處放蕩而攀緣不止,無法安住下來。又譬如打坐,應該專心一意在打坐上用心,使得心一境性,可是卻偏偏一上座就妄念紛飛,都不知道要停止,導致被妄念牽著走了都不知道,久久無法安住於打坐上。

所謂的惡作,就是對於自己所應該做的事、不應該做的事,或者還沒有做的事,於後產生後悔,久久不能自拔,導致追悔成性,因而障礙菩薩修行禪定。或許有的菩薩們曾經聽過與惡作有關的話,那就是「悔箭入心,堅不可拔」。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以後,他後悔了,好像是一枝箭,射在他的心中非常堅固,想要拔起來都不可能。譬如,有一個人本身很有錢,卻慳貪成性,拔一毛以利天下,就好像要他的命一樣。有一天,大發捨心,願意做財施這件事,可是做到一半後悔了,不僅捶胸頓足,很後悔做了這件事,而且還念念不忘,直說不應該做財施這件事,這就是對於布施惡作的表現。像這樣的人,儘管他今世很有錢,可是未來世他就會變得很貧窮;為什麼?因為這有錢人,對於財施這件事追悔成性,顯然他沒有累積未來世應有的福德,本身又慳貪成性,未來世就沒有好的福德來莊嚴,自然就會得到貧窮潦倒的果報。這告訴大眾:如果菩薩想要在佛法上有所實證,必然要多生多劫培植自己的福德;如果菩薩不培植自己的福德,不僅無法累積自己的福德,而且也沒有發起菩薩性,未來想要在三乘菩提當中的任何一個菩提有所實證,那還早的呢!所以經中才會開示「六度萬行,以布施為先」。因此,菩薩不應該對布施惡作而追悔成性,反而要多多與眾生廣結善緣,以此來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未來才能夠迅速成就佛道。

所謂的疑蓋,就是於師、於法、於所修學、於所教誨、於所實證的內涵有所疑惑,因而障礙菩薩的修行。譬如在三乘菩提當中的任何一個菩提,都要有善知識來教導,這樣子才不會走錯路;因此,菩薩在修行過程中,要有智慧來簡擇善知識所說的法到底正不正確?到底有沒有符合 佛在經中的開示?如果菩薩能夠依據經典的開示,正確簡擇善知識所說的法,修行就不會走錯路;否則走錯了路都不知道,還自以為走上正確的修行道路中。當菩薩經過簡擇而知道這位老師真的是善知識,而且於佛法有所實證,心得決定了以後,應該要對這位老師、這位善知識所教導、所教誨、所修學的法深信不疑。為什麼?既然這位老師、這位善知識能夠從自心現量說出與經典相符合的法,表示他於佛法真的有所實證,其所說的法,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法,當然是聞所未聞法,眾生很難信受。這時菩薩不僅應該要相信善知識所說的法,而且還要依照善知識所教導、所教誨的法,如實地去修學、如實地去圓滿實證佛法所應具備的次法,未來才有實證佛法的可能。如果這位善知識所教導的法、所教誨的法,不僅有明心見性的法,而且還可以修學唯識種智,當然更應該修學,因為這樣的機會真的是太難得、太稀有了!如果明明知道善知識所說的法正確沒有錯誤,卻不服膺善知識的教導,不僅表示他自己很沒有智慧,而且也表示他的慢心很大,因而產生了遮障,嚴重障礙菩薩的修行;乃至於因為無明深重的緣故,故意誹謗善知識,因而成就誹謗善知識的重罪,來世的人身可就保不住了。

從上面的說明可知:佛法所謂的性障,就是五蓋,能障礙菩薩的修行,使得菩薩修行不得力而無法發起禪定等等;所以菩薩一定要斷除這五蓋,才能使菩薩斷除煩惱,乃至發起初禪的定力而成為菩薩三果人,因而往阿羅漢、乃至於往地上菩薩邁進。然而,性障屬於事修的部分,也就是菩薩成就菩薩初果以後所要斷除的煩惱,這告訴大眾:消除性障並不是一蹴可幾,要有長遠心,也就是菩薩要經歷多生多劫的時間,歷緣對境一一來汰換自己的染汙種子,來斷除性障所攝的煩惱,使得煩惱現行的部分得以斷除,乃至於煩惱習氣的部分也可以斷除,這樣才能使菩薩心清淨,才能使菩薩在佛菩提道迅速成就。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