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善法之正道(上)

第091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今天我們要來談一下「人天善法的正道」。

想要生天享天福受天樂,甚至於為了要脫離人間疾苦而求生天的,或者說以生天當作是解脫證涅槃的,普遍的存在於世間各種修行法門中。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世尊祂在天竺示現成佛的時候,就有許多外道在修行想要生天或者求解脫;當時就有持狗戒的、持牛戒、持鹿戒,或者說持瘂戒的、持火戒、持月戒,或者持日戒、持水戒,或者說持供養火戒的,或者持種種苦行穢汙法的,他們都認為堅持那些瘂法、火法、苦行法等等,它是有功德可以生天的。但是,持牛戒整天吃草的、持水戒整天泡在水裡的,或者說持日戒、持月戒常常叉手供養恭敬日月,到底是獲得了什麼樣的功德而可以說他可以生天享天福得天壽呢?他們所想要生的天到底在哪裡,到底傳授那些法門的人去過了或者見過那些天了沒有?又為什麼說持日月法、持火法、持水法可以生到那些天呢?道理到底是什麼?幾乎沒有一位外道可以說清楚講明白的。

曾經有一個婆羅門外道的弟子,他叫作婆悉咤,他就對著 佛陀說:他們的師父所說的種種道都可以到達梵天。佛陀就問他了說:「那些種種道的師父,他是否曾經有一個人見過梵天?」婆悉咤說:「沒有,沒有誰有見過。」佛陀就再問他:「那麼師父的師父是不是有人見過梵天啊?」婆悉咤回答說:「也沒有哪位先師去見過梵天。」佛陀就再往前去問說:「那過往你們那些飽讀詩書的先師們,是否有見過梵天的啊?」婆悉咤就回答說:「也都沒有誰見過梵天。」佛陀接著告訴他:「那這樣他們說種種道都可以到達梵天這件事情,不是真實語。你婆悉咤的師父看見日月出沒的地方,就叉手供養,他能不能說:那這樣供養日月的法是真實正法,將來他可以得到出離世間的法要,可以到達日月的所在;他能不能這樣說啊?」婆悉咤回答說:「沒有辦法這樣說的。」佛陀就說了:「修持這個叉手供養日月的法,可是卻不能說修日月法是真正法道,可以得到出離而到達日月的所在,卻又常常要叉手供養恭敬日月,這樣難道不是虛妄的嗎?」

那麼以上這一段 佛陀教導婆悉咤的過程中,就在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也就是說,你要成就一個法,就必須有成就那個法的過程,那個過程一定是與成就那個法、並且到達那個法相應的,也就是必須要有相應的、產生佐助作用的次法修學,才能到達那個法。生天是一個目標,但是你要如何到達那個目標,得要有個到達那個目標的道路啊!同時要明確地知道生天與你目前的人間有什麼差別;要如何出離現在的人間,而能夠生到比人間更好、更高、更自在的天處。這就是說法與次法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邏輯概念。所以 佛陀祂就舉了一個例子說:就好像有一個人,他拿了一個梯子站立在空地上,別人問他:你立了這個梯子要做什麼用?他回答說:我想要上天堂。別人又問他了:天堂在哪裡?在東西南北哪一方呢?他回答說:不知道在哪裡。這個例子說的就是:叉手供養恭敬日月的作法,就好像立了一個梯子在空地上一樣,而日月的所在到底在哪裡卻不知道。也就是說,你想要以常常叉手供養恭敬的作法去生天,卻不知道天的所在與生天的條件,你所說所作都是虛妄不真實的。

經過這麼明瞭清楚的解說與譬喻以後,佛陀就對婆悉咤說:世間人在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色聲香味觸五塵上的欲望,都是愛樂貪著的,但是在佛法的賢聖法教中,五欲是一種黏著、是一種繫縛,是欲界的鉤鎖;婆悉咤!你的那些師父、祖師們,都是被五欲所染的,愛樂貪著非常堅固,不能見到五欲的過失,也不知道出離欲界五欲的法要,都被五欲所繫縛了。就算他們恭敬地奉事日月水火的時候,大聲地說:扶接我去生到梵天吧!也完全沒有真正可以實現的本質可說。因為梵天已經沒有人間的五欲了,以初禪天來說,沒有人間的男女身相差別,沒有段食的飲食需求,也就是說,欲界人間色聲香味觸五欲上的受用都不存在了。

如果你在人間想要生到初禪天,就必須瞭解人間與初禪天的差別,也必須瞭解你要如何出離人間的五欲;如果人間的五欲與相應的欲愛煩惱,你都不能出離,那就算你知道初禪天的法了,但是沒有如實瞭解到達初禪天的次法內容,也沒有如實地履行實踐次法(你必修的次第),那就不能生到初禪天。因為初禪天的境界沒有世間的五欲了,沒有五欲相應的貪瞋煩惱了,如果在人間黏膩愛樂五欲,有貪愛煩惱,也有不能滿足貪愛所產生的瞋、恨等煩惱,你就與初禪天完全不同方向,解脫也完全不同,當然就到不了初禪天。必須在人間的時候,你就要做到與初禪天同一個方向、同一個類別,並且你要有相同的解脫,也就是說解脫於欲界愛,你才有可能生到初禪天。所以,佛陀所說的法,總括人天善法、聲聞法、辟支佛法與佛菩提法五種,都有明確相應的次法必須實踐。那麼生天的善法,就必須有生天相對應的次法須要實踐,所說的都是實道,可以信任永遠不會被毀壞,那是一切的天人所寶貴尊重的;依照這個法與次法的內容如實而修的,身壞命終的時候必定生於天上,不像婆羅門外道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

佛陀當時在天竺教化弟子眾的時候,婆羅門外道種種虛妄不實的修行法門,普遍地被天竺的民眾所採用。曾經在羅閱祇國有一個人,凶悍愚癡又不孝順父母,經常輕視侮辱良善的人,不尊重長老有智慧的人;家道衰敗耗損,常常不如意,於是他就以奉事火的方法,他想要求福以及能夠得到護佑。每天在日落之前,他就燒燃大火進行跪拜直到半夜,這樣奉事火歷經了三年,沒有得到什麼福;之後又改成奉事日月,每天在日出時以及晚上月出的時候,向日月跪拜,但是他都沒有停止的又過了三年,還是不能得到福。之後又轉成奉事天,每天燒香跪拜,供奉香花、美酒、豬羊牛犢,一直到貧窮困苦都沒有能得到福,他整個人憔悴到一病不起。後來聽聞到舍衛國有 佛,被所有的天人所尊崇,他想著應當前去奉事 佛,期望能夠得福。他到了 佛的所在以後,從精舍的門瞻仰著 世尊,看見 佛非常的歡喜,行了頭面捉足禮以後,叉手向 佛稟白說:他自己生來愚癡不識佛法僧,奉事火日月以及諸天神,歷時九年都不能得福,如今顏色憔悴氣力衰微,多病痛即將死去,今天從遠地來想要歸依度人之師——佛陀,請求能夠因此得福。佛陀就告訴他說:【汝之所事,盡是妖邪魑魅魍魎,禱祀如山罪如江海,殺生求福去福遠矣。正使百劫懃苦,盡殺普天猪羊,持用禱祀,罪如須彌福無芥子,徒自費喪,豈不惑哉?】(《法句譬喻經》卷2)

佛陀說:「你所奉事的,都是一些害人的妖邪山精水怪,雖然祈禱用的祭品堆積如山,但是罪過卻像江海那麼深、那麼廣大,因為殺生斷眾生命根是損減福德的事,以損減福德的殺業想要來求福,距離福德是越來越遠的!就算以百劫的時間勤苦的付出,你殺盡了普天下的豬羊,用來祈禱祭祀,殺業的罪過就像須彌山那樣高,可是你的福呢,完全得不到,就算連芥子那麼小的福也沒有,白白的損失費用,這難道不是讓人疑惑的事嗎?」當 佛陀告訴他這些讓人疑惑的所作事項以後,接著祂點出:你自己身而為人,卻不能行人道的地方;也就是他不孝順父母,輕視侮辱賢善,不尊敬長老,自己貢高驕慢,貪瞋癡三毒熾盛,所造作的罪過一天比一天深重,完全沒有善緣可以得福。佛陀把他的毛病點出來以後,接著告訴他要怎麼樣才能得福:也就是你身而為人必須要有的品性德行,他必須要先作到。倘若他能夠悔心改過,禮敬賢善之人,具備恭敬的威儀與禮節,供養奉事長老;教他丟棄不如實的信仰,如法地往正確的方向修習自己的善心與善業,崇敬仁慈不殺之心,有四種福就會一天一天的增長的,並且往後每一世都不會有災患。

有哪四種福這麼殊勝呢?佛陀說:【一者顏色端正,二者氣力豐強,三者安隱無病,四者盡壽終不枉橫。行之不懈亦可得道。】(《法句譬喻經》卷2)四種福的第一種,五根的容貌顏色非常端正而且不會缺損;第二種,身體的元氣與體力豐富強壯;第三種,平安無事無病痛;第四種,一生中直到壽量盡了都不會出現枉死或者橫禍而死的情況。如果持續的都沒有懈怠地禮敬賢者,供養奉事長老,棄惡信善修己崇仁,除了得福以外,也能夠因此而得到解脫道的。這位羅閱祇國來的人聽聞 佛陀的開示以後,非常歡喜並且信受,解除了疑惑,除掉了堆積九年罪過的煩惱垢,就請求在 佛陀座下出家,經過安般守意自內思惟,他很快就得到了阿羅漢道了。

以上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也就是你身而為人,你若想要求生天得福,那麼人的品性德行是不能缺乏的;也就是人應當要作的,與人同一個品德、同一種類、同一個方向的內容,你必須要具備以後,才有資格求生天享天福。因為求生天是求下一世的生處,您要超越人間啊!要超越人間的老苦、病苦、貧苦、短壽之苦這些,如果連最基本的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賢聖,你都作不到了,那也等於說人品人道你應該有的基礎善法都不能具足,那怎麼能求想要超越人間呢?天既然是在人間之上,有很長的壽命,也沒有病苦、老苦、貧苦,所需要的善福必定是建立在人品所必須具備的善法基礎,然後再造作更多增上的善福,你才有可能成就生天的果報。因果的道理如果不是這樣,那有什麼理由讓人相信去造作善業能夠得到善報呢?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很多婆羅門外道所修的生天法門都虛妄不實,留下許多由 佛陀教化以後才改變的典故。我們以下再舉一個婆羅門家庭的例子,讓大家瞭解人天善法的正道,只有 佛陀可以將其中的明確因果關係,以及邏輯道理解說清楚,讓大家心裡排除疑惑而信受遵循。

在舍衛國時,有一天早晨 佛陀就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遇到一位老婆羅門,他手持著柺杖拿著鉢也在乞食,佛陀看到就問他:「你現在那麼老了,為什麼還要拄著拐杖拿著鉢到處乞食呢?」老婆羅門說他有七個兒子,都為他們娶妻以後,也把財產平分了給他們,他自己沒有分,七個兒子把他驅離不孝養他,所以只好到處乞食。佛陀就教他在大眾中說一首偈,這首偈的內容是這樣的:【生子太歡喜,為之聚財寶,各為娶妻子,而便驅棄我。此等無孝慈,口言為父母,如彼羅剎子,垂死驅棄我。譬如馬槽櫪,滿中置穀䴬,少馬無敬讓,驅蹋於老者。此子亦如是,無有愛敬心,棄我使行乞,不如杖愛我。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馬,行則佐我力,闇夜為我伴。指水知深淺,若趺扶杖起,蒙杖除多聞,是杖愛念我。】(《別譯雜阿含經》卷13)

這首偈在說:「生了兒子太歡喜、太高興了,為他們聚集了財寶,也為他們娶了妻子,他們卻驅離棄捨我這個父親;這般的不孝父母,口中說我是他們的父母,但卻是人形羅剎心那麼殘忍,都已經在垂死邊緣還驅離棄捨我。好像在馬槽裡放滿了穀物、麥麩飼料,年少的馬一點也不恭敬、不禮讓老馬,奪取飼料驅離老馬;這些兒子也是這樣,對年長的父親沒有愛敬心,棄捨我讓我到處行乞,還不如這隻拄杖這般地愛我。我今天手拿著這支拄杖,可以驅走凶惡的狗以及羊馬之類的,走路時可以輔佐身力,暗夜時成為我的伴侶;遇到有水的地方拄杖一指就知道深淺了,若跌倒了,扶著拄杖還可以爬起來,承蒙拄杖的相伴協助,這拄杖是愛念我的。」

老婆羅門聽受了 佛陀教他這一首偈,不斷地誦讀到非常的通順,然後在某一個時間,七個兒子剛好都在同一個大會場合,老婆羅門就在大眾中請大家聽他說話,就把那首偈很通暢地朗誦出來。說完了,七個兒子都很慚愧,起來抱著父親,對著父親各修恭敬,把父親帶回家去供養。老婆羅門想到,如今他能夠得到父慈子孝之樂,都是 佛陀的智慧力所成就的,於是拿著上好的衣服,把 佛陀當作是他的教授師,恭敬地作了供養。

當時的婆羅門有許多是在家的修行人,有許多是離家修行的婆羅門,但是對於人天善法的正道完全不瞭解,都要去請問 佛陀,作了些什麼事,是有福或者沒福。佛陀回答他們其中有一項是這樣的:【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與樂供給,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養阿闍梨者,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若欲禮拜,先應禮拜父母。若欲事火,先當供養父母。若欲事天,先當供養父母,即是供養諸天。】(《別譯雜阿含經》卷5)

佛陀說:「如果能夠如法得財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供給父母享用五欲之樂,應當知道這樣作的話,一切諸天就在他的家裡了。為什麼呢?因為梵天王也是因為在人間的時候,因為正理供養父母的緣故,再修梵天的善法,而得以生到梵天世間的。假如想要供養教授師,正理供養父母本身,那就是供養教授師了,因為一切人都會遠遠地尊敬他在家裡的所作;假如想要禮拜教授師或者拜天,應當先禮拜父母;假如想要奉事火,也應當先供養父母;如果想要奉事天,應當先供養父母,供養父母的時候就是在供養諸天了。」

那麼在這一段 佛陀的教導中,佛陀讓我們知道:供養父母就是人道所必須具備的善法,但是要正理供養哦!也就是要如法地積聚財寶,不去殘害物命來娛樂自己,以如法的獲得五欲樂,不去造作殘害有情的惡業。能夠向著正道修練自己的身口意業,供養父母妻眷以及有德的賢聖,正受安樂,這樣造作的業,能夠有生天的因緣,才能稱為是什麼呢?正理供養父母。所以,不是我們看到表相上,你對父母噓寒問暖、給父母生活費,那就叫作正理供養了,不是這樣!而是你自己在人品、人格的行為基礎上,你要作到具備生天因緣的善行,那麼一切的供養,你才能稱為正理供養。因為有了生天的善因,也必定同時成就了人道的善因,這才是正確的人天善法的正道。

如果在人間的時候,積聚非法獲得的錢財,殘害物命,侵犯他人眷屬,以滿足自己享受欲樂,這些貪染欲樂都是在惱害自身,而造作惡業又惱害他人,在現世聚集種種惡業,未來世也一定會造作種種惡業的。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以非法錢財供養父母,以及殘害物命方式供養父母受五欲樂,那都不是正理供養;因為你自身所造的諸業屬於損減福德的不善業,以不善業供養父母,等於讓父母擔了不善業的共業,不是以如法的福造作過人的福,這樣的供養不能讓父母未來世得安樂的,沒有過人的法就不屬於生天的善法。所以,正理供養父母才能成為過人的生天善法,這個道理在生天的法中,只有 佛陀能將其中具備的次法要項以及影響未來世果報的因素說明清楚。在天竺當時的所有婆羅門外道,從來不知道天在哪裡,天有哪些層次的差別,天有哪些解脫的功德,天的道要如何修,卻經常造作殺生求福、祈求生天的事情,所以這些都是不符合生天「法與次法」道理的。

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