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受八識正論才能成就解脫(下)

第085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

上集我們為大家略說,想要圓滿十信位的上進分善根功德,首先要信受的就是八識正論,依於八識論才能懂得離開欲貪的不清淨相,圓滿上進分善根功德,而如 佛所開示的進入初住位。同時,也才不會如同六識論邪見者,由於堅持第六意識心為常住心的邪見不捨,所以不僅不斷地來否定八識正論,自己還會被貪愛欲界法的粗重煩惱所繫縛,不斷地增長對於名聞利養的五欲貪愛煩惱,卻顛倒的誤以為自己已經是離欲清淨的。所以就會有六識論的邪見者,因為在法上無法否定八識論正法,所以就妄想以誹謗、誣告等方式,來阻止實證第八識真心的大乘賢聖繼續弘揚八識論的正法;也可以看到一個連我見都沒有斷,卻未證言證的大妄語說自己已經成佛,甚至還依自己的形相造立了「佛像」,令隨學者澡浴自己的「凡夫佛像」。所以信受六識論邪見的人,不僅不懂得檢討自己的所思所行,是否遠離了不清淨的欲貪心行,反而是落入了不清淨的欲貪煩惱繫縛的時候,造作了誹謗三寶等破戒大惡業,卻還顛倒的認為自己是離欲清淨的,而不知也不肯如法地懺悔改過滅罪。由此可知,對於什麼是遠離欲貪煩惱而得清淨,什麼是被欲貪煩惱所繫縛而不得清淨,六識論邪見者都是生起顛倒想的人,正是 佛所開示「未識三寶聖人,未識好惡因之以果,一切不識不解不知」的具縛凡夫啊!

那接下來將繼續為大家略說,佛開示說初住位的菩薩「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為住」。(《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這是說初住位的菩薩,開始探究如何來實證第八識空性心?第八識空性心又有哪些不同於七識心的自性,能夠被自己所親證來體驗?這是因為初住位的菩薩信受八識正論的信根已經圓滿,不再被六識論的邪見所動搖,所以才能夠真正住心於如何實證第八識空性心的問題探究上;因此說,初住位的菩薩開始住心於探究實證第八識空性心的空性位。所以初住位的菩薩,不同於上進分善根不圓滿的十信位菩薩,只是相信佛菩薩說有第八識空性心,他已經開始住心於如何實證第八識空性心。所以初住位的菩薩是以信受八識正論為前提,並經過長時的十信位修行過程,圓滿了上進分善根的功德,才能夠住心於探究第八識空性心的實證上這個大乘三賢位的初住位中。由此可知,初住位的菩薩對於八識正論一定是信受不疑的;反之,如果是一個信受六識論邪見,並且不斷地否定八識論正法的人,就可以知道他連初住位的功德都沒有,更何況是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大乘法五十二個位階都圓滿實證的究竟佛啊!

所以,一個否定八識正論的六識論邪見者,當他自稱成佛時,其實都只是在貪愛名聞利養的煩惱繫縛下,所造作的未證言證的大妄語惡業,本質上都是離不開五欲欲貪煩惱的繫縛,卻顛倒妄想自己是離欲清淨的大妄語者啊!對於依八識論的正理,才有清淨的三寶出現於世間;依於八識正論而捨離六識論邪見,才有離欲、斷欲的清淨三乘聖人可得;對於清淨的三寶與實證三乘菩提的聖人,都要依八識正論才能出現的道理,六識論邪見者是一切都不識不解不知的;所以六識論邪見者,都只是 佛說的「未識三寶聖人,未識好惡因之以果,一切不識不解不知」,落入具足五欲貪愛煩惱繫縛的凡夫異生之人。由此可知,六識論邪見者連三賢位中的初住位功德都沒有,又怎麼可能成就究竟清淨的佛地功德呢?

另外,六識論邪見者對於如何是三乘聖人,本質上是「一切不識不解不知」的,所以他們才會不斷主張阿羅漢就是佛;然而真正實證阿羅漢果的二乘聲聞聖人,一定不會自認自己已經成佛。所以《阿含經》中 佛示現入滅後,當時一千兩百五十位阿羅漢,沒有任何一個阿羅漢出來紹繼佛位,這個明載於《阿含經》中的事實,卻是持六識論邪見的二乘凡夫所忽視的。由此也可以證明,持六識論邪見的二乘凡夫,他們沒有二乘阿羅漢果的實證功德,所以才會妄想而主張說:阿羅漢就是佛。從佛世實證的一千兩百五十位阿羅漢,沒有一個阿羅漢自稱是佛,反倒是無法實證阿羅漢的二乘凡夫,受到六識論邪見的影響,反過來主張高推阿羅漢就是佛,也可以證明六識論邪見者,對於信受八識正論為根本因,才能夠實證三乘菩提,才有三乘聖人的出現,本質上是「一切不識不解不知」。

所以,當六識論邪見者,提出主張說阿羅漢就是佛,其實就是在向大眾說:他們不懂也沒有二乘阿羅漢的果證。因為凡是實證阿羅漢果的二乘聖人,對於大乘佛菩提所證的第八識真如心,二乘阿羅漢知道自己是沒有親證的,佛卻能夠圓滿宣說第八識心的無量自性功德;所以當二乘阿羅漢聽 佛宣說如何實證圓滿第八識真如心的二轉般若法會,及如何修證至佛地的三轉唯識種智法會,二乘阿羅漢就會知道自己與 佛的功德差異——如同星光比之於太陽的光芒,當太陽顯露出光芒之後,星光就會被遮覆而無法顯現——這是實證阿羅漢的二乘聖人會生起的現觀。所以,凡是實證阿羅漢果的二乘聖人,都不會主張說自己已經成佛;反之,就可以證明,只要主張「阿羅漢就是佛」的人,他一定不是阿羅漢。

如果他又堅持六識論邪見,不斷地來否定八識論正法,這樣的六識論邪見者連我見都斷不了,所以連初果人都不是,又怎麼可能成就四果阿羅漢?所以,若是堅持六識論邪見不捨,這樣的六識論邪見者,他們都是不可能實證二乘解脫的凡夫。若是堅持六識論邪見的二乘凡夫,不肯捨離所主張的「阿羅漢就是佛」的妄想邪見,若是依這樣的妄想邪見而自稱成佛,就是造作未證言證的大妄語惡業,就是不離名利貪愛煩惱的繫縛。所以說,持六識論邪見不捨的人,只會增長對於名利等欲界法的貪愛煩惱,無法離開欲貪煩惱而獲得清淨解脫;只有捨離了六識論邪見,依於八識正論而修學二乘解脫道,才能真正觀行貪愛五欲等我、我所煩惱的不清淨相,捨離對於五陰自我的貪愛煩惱而得清淨解脫。

若是修學大乘佛菩提的菩薩,當他圓滿 佛所說的上進分善根功德,進入初住位安住時,對於依六識論邪見所說「阿羅漢就是佛」的妄想,聽聞善知識為他說明以後,他就能夠如理抉擇而捨離這樣的邪說。如《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佛開示說:【空理智心習古佛法,一切功德不自造,心生一切功德故,不名為地但得名住。】(《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這就是說,初住位的菩薩依於信受求證第八識空性心理體的智慧,來修學熏習過去一切古佛,同樣依第八識空性心所宣說的八識論佛法,了知一切功德都不是自己就能夠出生存在,都是以第八識空性心為根本因,才能夠有一切功德出生存在;對於第八識空性心能生一切功德的八識正理,已經能夠接受安住,但是因為還沒有親證的關係,所以無法現觀第八識空性心,也無法體驗第八識心體的種種自性功德,這個大乘佛菩提道的智慧還沒有生起。對於這樣已經住心於求證第八識空性心的八識正理中,但是因為還沒有實證,所以沒有現觀體驗第八識空性心的智慧功德,佛說這樣的菩薩就是生起了住位的功德,但不是有了現觀體驗第八識心體的佛菩提智慧功德,所以不名為地,但得名住。

由此可知,一個修學大乘佛法的學佛人,若所修學熏習是正確的大乘菩薩法,生起了初住位的功德,他就不會接受六識論的邪見;同時,對於六識論邪見者所主張「阿羅漢就是佛」的妄想,若是聽聞善知識依八識正論說明以後,初住位的菩薩心中就能夠如理地抉擇,捨離這個依六識論邪見所生的妄想。再者,初住位的菩薩雖然還沒有親證第八識空性心,卻已經住心於求證第八識心的八識論正理之中,所以自然會尋求真正的善知識,聞熏探究如何實證三乘菩提;同時,也一定會聽聞到善知識依八識論正理解說三乘聖人的功德差異,知道唯一佛乘的道理。所以,佛可以自稱是阿羅漢,阿羅漢卻不可以自稱是佛。因為究竟的佛地功德,一定是包含了二乘聖人所有功德;但是實證二乘菩提的阿羅漢、辟支佛,卻不具足佛地所有的功德,所以二乘聖人並不是佛。

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子!云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

經中 佛開示說,初住位的菩薩以信受八識正論為前提,雖然經過長時修行並圓滿了上進分善根,但是能夠住心於求證第八識真如,以及想要實證佛地的一切種智的菩提心,從十信位真正轉入初住位;其中還要藉各種的因緣,才能夠真正發起求證大乘佛菩提的決定心。這個發心因緣有種種的不同,如同 佛所開示說:有的十信位菩薩見到應化身佛「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而發心;有的菩薩則是見到佛的四神足功德而發心,也有菩薩是看見佛的記別都一一應驗而發心,還有菩薩是聽聞了佛的教誡而發心;另外,有悲心特重的菩薩,是看到了眾生受到種種大苦而發心;也有菩薩是聽聞佛開示演說的廣大深妙佛法而發心。緣於上面所說的各種因緣,菩薩才能夠發起而住心於求證第八識真如,以及想要實證佛地的一切種智的菩提心,也才能夠從十信位轉入初住位中。由此可知,菩薩之所以能夠生起「發菩提心,求一切智」的初住位功德,其中發心的因緣並不是如同二乘發心一樣,只是為了解脫於三界輪迴生死苦,反而都是因為看見佛遠勝於二乘聖人的勝妙功德,或大乘佛法的廣大勝妙於二乘佛法之處,或是為了救度眾生苦,菩薩才能夠發起求證第八識真如心,實證佛地一切種智的大乘佛菩提心。

既然菩薩所發起想要成佛的大乘佛菩提心,廣大殊勝於二乘人的發心,佛地的功德就一定超勝於二乘聖人的功德。所以有的十信位菩薩,因為聽聞了佛的十力功德,所以發起了想要成佛的大乘佛菩提心。如經中 佛開示:【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佛的處非處智力等十力功德,並不是阿羅漢等二乘聖人所能夠成就,譬如經中記載:三明六通俱解脫的大阿羅漢,所見最多不過八萬大劫,但佛所見卻無有限制,所以阿羅漢的功德遠不如佛。由此可知,六識論邪見者主張「阿羅漢就是佛」的妄想,本質上就是不離貪愛「佛位名稱」的欲貪煩惱,所以才會無視經論中「阿羅漢的功德遠不如佛」的記載。

所以說,信受六識論邪見的人,只會增長對於五欲貪愛的煩惱習氣,只會增長欲貪煩惱卻誤以為是離欲的顛倒想。反觀修學八識正論的菩薩,卻是能夠漸漸離開欲貪煩惱,證得本來涅槃的大乘解脫,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中 佛開示初住位的菩薩應修的十法:【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經中說:初住位的菩薩應修學的十法,從「勤供養佛,樂住生死」,到最後「為苦眾生作歸依處」,這十個初住位菩薩所應修學的法,都是以第八識真心為中心,行於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行,來修行增長布施波羅蜜的功德,為的是要圓滿將來實證第八識真心的道糧;所以不同於二乘人的發心,是為了入無餘涅槃,解脫於三界的生死輪迴苦。

此外,初住位的菩薩是依於第八識真心本來無生、所以未來無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為大眾方便演說大乘的寂靜三昧,讚歎本來遠離生死輪迴的大乘解脫,而作為受生死輪迴苦眾生的歸依處。這也不同於定性二乘人,當他們斷除了一念無明的現行,證得了寂滅的有餘涅槃,有能力在捨壽後不再出生未來世的名色五蘊,入於唯有第八識心體獨存的無餘涅槃,就不肯發心再迴入三界生死輪迴中,繼續救護眾生遠離生死苦。顯示發起大乘菩提心的初住位菩薩,他所求證的大乘解脫,並不是二乘人所證的將滅止生的二乘解脫,所以初住位菩薩才能夠在不斷地生死輪迴中,「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行於如是等與大乘解脫相應的布施波羅蜜,圓滿實證第八識真心應該具備的資糧。所以,初住位的菩薩依於八識正論行於財施、法施等布施波羅蜜,而遠離了五欲的貪愛煩惱,趣向本來涅槃的大乘解脫。所以離欲而能夠實證三乘解脫,前提是信受八識正論,遠離六識論邪見;而不是依於六識論邪見,來增長對於欲界的貪愛,而說自己為清淨這樣的顛倒想。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