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為不淨——戒論

第082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

上集我們為大家略說過,並不是單單行於世俗的布施善行,就能夠成就與解脫道相應的布施正論。布施而能夠成為實證解脫的次法,是要先信受八識正論以及相信布施的因果,同時還要依於佛菩薩以及善知識的正確教導,不但是樂於布施,在布施時還要捨離欲貪,這樣的布施才能成為解脫道的布施正論。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略說「持受清淨戒律方得涅槃解脫」的道理。平實導師在《涅槃》一書中,為我們開示如下:受持五戒之人,未來世得以保住人身,乃至由於持戒利益眾生而得生天;因此一切人都應該受持五戒,不論是否想要修學解脫道而實證涅槃。例如《長阿含經》卷2云:【於是,世尊即從座起,著衣持鉢,與大眾俱,詣彼講堂,澡手洗足,處中而坐。時,諸比丘在左面坐,諸清信士在右面坐。爾時,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謂為五?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眾所不敬。四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輙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不能持戒而常常壞戒的人,死後尚且會下墮於地獄中,人身不保,何況能夠實證聲聞初果乃至證得菩薩果?其所言涅槃之實證,都屬空談啊!

從上述 佛的至教量及 平實導師的聖教量開示,我們可以知道持戒而能夠證解脫,所應持受的戒律是從五戒開始。但不論是否想要實證解脫道,如果連五戒都無法受持,不斷地犯戒而不肯懺悔改正,這樣的人連人身都保不住,死後都還得下地獄受報,哪裡還能夠實證聲聞初果乃至菩薩果呢?因為能夠實證初果的人,佛說這樣的人,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夠成就阿羅漢果,又怎麼會像無法受持五戒的凡夫異生一樣,下墮地獄而受種種大苦果?話說回來,就算一生能夠受持五戒都不犯,雖然能夠保住未來世的人身,卻也不能說一世持五戒不犯的人,就必定能夠實證解脫道,因為持五戒不犯只是實證解脫果前所應具備的次法之一。

除了五戒之外,想要實證解脫的人,還要受持什麼樣的戒律,才能夠與解脫果相應呢?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如下:世尊開示云:敬重於解脫道善法故,應當持戒。《長阿含經》卷9:【復次,比丘!聖所行戒,不犯不毀,無有染汙,智者所稱,善具足持,成就定意。復次,比丘!成就賢聖出要,平等盡苦,正見及諸梵行;是名重法,可敬可重,和合於眾,無有諍訟,獨行不雜。】如是敬重法故而受持出家戒或在家戒,對於解脫生死而證涅槃之「賢聖出要」方能成就。若連基本的戒法都無法受持,或受持之後屢屢犯戒而無法自行遏止,貪財之戒、貪色之戒、謗賢聖之戒尚且無法受持,何況能證初果涅槃乃至菩薩涅槃?何以故?初果人必定奉持五戒或聲聞戒不犯故,證悟明心不退之人必奉行菩薩十重戒不犯故,偶有犯者亦必對眾懺悔、後不復作。

上述 平實導師為我們引用《阿含經》中,佛開示說想要成就涅槃解脫的「賢聖出要」,對於如何才是能夠於一切法平等盡苦(得盡苦邊)的真實解脫道理?以及什麼才是三乘解脫的正見?如何修習離開三界愛的諸清淨梵行?對於這些「平等盡苦,正見及諸梵行」的法,要能夠恭敬尊重,並以平等盡苦等法來為大眾解說,並讓大眾對於這些法的真正義理,都能夠生起正確的知見,以此來「和合於眾」,讓大眾離開種種邪見而「無有諍訟」,自己也能夠依這些法來獨自修行而實證解脫,其中不會間雜外道邪見的「獨行不雜」,這樣才是真正於三乘解脫法道上能夠實修實證的「重法」。

所以,要能夠證得三乘菩提,獲得三乘菩提涅槃解脫的「賢聖出要」,對於什麼是「平等盡苦」的正知見,就先要如實地瞭解並接受。其中有關持戒的部分,佛開示說:「聖所行戒,不犯不毀,無有染汙,智者所稱,善具足持,成就定意。」從解脫的實證上來說,與涅槃解脫相應的戒律,才是真正的聖所行戒;而對於所受持的聖所行戒,由於不犯不毀的緣故,所以就能夠清淨貪瞋癡等三毒的染汙;受持無有三毒染汙的聖所行戒,才是佛法中有智慧的人所稱譽受持的戒律;對於聖所行戒能夠善於具足受持,才能夠成就心得決定而不動搖的涅槃解脫實證。

那到底什麼是聖所行戒呢?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說:「初果人必奉持五戒或聲聞戒不犯故,證悟明心不退之人必奉持菩薩十重戒不犯故,偶有犯者亦必對眾懺悔、後不復作故。」由此可知,聖所行戒的本質就是道共戒。但依三乘菩提的實證者所顯示的是在家或出家身的法相不同,或是菩薩、聲聞的不同,所以雖然同樣是實證三乘菩提,但是所受持的道共戒便會有所差異。如果是以在家身相而斷我見,實證了二乘解脫,那麼這個在家解脫果的實證者,他所受持的道共戒,就是依他所證的二乘菩提來受持五戒;所以這個在家的初果乃至四果人,他所受持不犯的五戒就是聖所行戒。如果是以出家人的身相而實證二乘菩提,那麼這個出家人所受持不犯的聲聞戒,就是與二乘菩提相應的聖所行戒。如果是菩薩先受了菩薩戒,那當菩薩破參明心之後,以轉依於如來藏的大乘佛菩提功德,來受持菩薩十重戒等菩薩戒而不犯,這個時候菩薩依大乘佛菩提而受持的菩薩戒,就是菩薩的聖所行戒。但是不論是在家或出家的二乘菩提的實證者,或是明心而實證大乘菩提的菩薩,對於所受持的五戒乃至菩薩戒等有所違犯時,這三乘菩提的實證者,必定會依所受持的聖所行戒來懺悔改過,使得自己心無染汙而安住其心,讓自己的心能夠越來越清淨而無所改易。所以,能夠受持聖所行戒而不犯不毀的人,才是親證三乘菩提以後,能夠受用涅槃解脫功德的「賢聖出要」之人。

若是如同 平實導師所舉示的:「若連基本的戒法都無法受持,或受持之後屢屢犯戒而無法自行遏止,貪財之戒、貪色之戒、誹謗賢聖之戒尚且無法受持,何況能證初果涅槃乃至菩薩涅槃?」也就是說,連戒律都不能清淨受持的人,是不可能有涅槃解脫的實證;而不能受持清淨戒律的人,他的所說所行都是同於凡夫異生的所說所行,都是離不開貪愛三界萬法的煩惱繫縛。譬如喇嘛教的祖師宗喀巴,教人一天中除了睡眠之外,都應該努力地修行雙身邪法,妄說這樣才是受持清淨的戒律,使得信受這個邪教導的喇嘛及隨學者,常常有騙財騙色的犯戒、犯法新聞出現。這是因為宗喀巴等一類的六識論異生凡夫,執著意識心為常住法的緣故,所以就錯誤執著認定:只要意識心不貪愛男女欲就是解脫。所以宗喀巴對於如何解脫於貪財、貪色等五欲的煩惱,才會生起了如是顛倒邪見之想,反過來教授他的隨學者,要努力地去追求時時受用雙身法的男女欲,只要在意識覺知心中不貪愛細滑觸等男女欲樂,意識覺知心就是獲得解脫。也讓信受這個邪教導的喇嘛教教徒們,不斷地行於騙財騙色而增長犯戒的惡行,令他們造作下墮三惡道的惡業之因緣,還誤以為自己在受持清淨戒律而趣向涅槃解脫。

然而,佛法三乘菩提所說的涅槃解脫,卻是要從否定意識心是常住的,才能夠斷除我見而有涅槃解脫的實證可說;所以宗喀巴等六識論邪見者,他們所說的解脫道理,都不可能讓人真正證得涅槃解脫。因為 佛說要證涅槃解脫,要先信受有一個與諸法本來平等平等的第八識心如來藏真實常住,祂有本來就離開一切苦的清淨自性,找到這個本來常住的第八識心如來藏,轉依於祂的本來清淨自性,才能夠證得究竟離苦的、平等盡苦的涅槃解脫。對於這個佛法八識論正見,以及持戒不犯不毀等一切遠離三界愛的清淨梵行,都要依著八識正論來如理思惟、如法修行,才能夠證得涅槃解脫的「賢聖出要」。

所以,受持的戒律是否清淨,是要從這個戒律是依八識正論來制戒,還是依六識論邪見來非戒取戒,來判斷受持的戒律是否清淨?而不是如同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自己錯誤認為行於男女雙身法而心不貪著就是解脫,還依著這個邪見要求喇嘛教徒們二六時中都要行於男女雙身法的邪行,並認為這樣就是受持喇嘛教的「清淨戒律」,可以今世即身成就「抱身佛」,卻不自知這都是墮於非戒取戒的戒禁取見中。所以凡是受持這個喇嘛教「雙身戒律」的人,連聲聞解脫道的初果都無法實證,更不可能成就佛地究竟清淨的佛果;反而會因為受持喇嘛教的「雙身戒律」,將來會下三惡道中受長時的惡果。所以,當一個學佛人否定了佛法八識正論,依於六識論邪見來持五戒乃至菩薩戒,那他所受持的五戒乃至菩薩戒,其實都是離不開貪愛三界萬法的煩惱繫縛,那又怎麼可能實證涅槃解脫呢?

譬如,某位六識論的導師,其弟子由於不能接受佛法八識論正理,但是對於如是八識正論又無力反駁,於是就用提告的方式,無端誹謗想要救護他的賢聖菩薩們,最後反而是無法自圓其說,不得不自行撤告。而這個六識論的導師弟子,不害怕無根誹謗賢聖的未來長劫三惡道果報,是因為他信受了其六識論邪師所妄說的「地獄是聖人所施設」的邪見;所以才會故犯如是「謗賢聖」的重戒。但犯下如是無根誹謗賢聖重戒之人,不論其身今世是現在家或出家相,名聲是否廣大,弟子眷屬是否眾多,皆如 平實導師所開示的:「謗賢聖之重戒尚且無法受持,何況能證初果涅槃乃至菩薩涅槃?」也就是說,這個信受六識論邪見的人,其實就是不持戒的凡夫異生,若是於捨壽前不能懺悔滅罪,未來連人身都無法保,又如何有初果乃至菩薩的涅槃解脫果證可以說呢?

所以,持戒而能夠幫助自己未來實證涅槃解脫的持戒正論,是要依於八識正論來受持五戒乃至菩薩戒,進而親證三乘菩提,使得所受持的戒律轉而成為聖所行戒;能夠接受這個持戒正論,才能夠幫助自己未來實證涅槃解脫。所以,若是先接受了六識論等外道邪見,如同喇嘛教或六識論者一樣不肯捨離,那不僅是墮入非戒取戒的戒禁取見而不自知,還會不斷犯戒卻以為是在趣向涅槃解脫,或者就算是一世都能受持五戒等戒律不犯,還是不可能有涅槃解脫可以實證的,因為所受持的戒律,其實都是外道戒而不是聖戒。

而持聖戒才能實證涅槃解脫的道理,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如下:持聖戒者易得聖道,故應持聖戒,不持外道戒,方能實證涅槃。例如《長阿含經》卷13云:【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國勝彼,彼國不如;或言彼國勝此,此國不如。占相吉凶,說其盛衰。入我法者,無如是事,但修聖戒,無染著心,內懷喜樂;目雖對色而不取相,眼不為色之所拘繫,堅固寂然,無所貪著,亦無憂患,不漏諸惡,堅持戒品,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御六觸,護持調伏,令得安隱。猶如平地駕駟馬車,善調御者執鞭持控,使不失轍;比丘如是御六根馬,安隱無失。】聲聞出家戒法可以調伏自心,使從拘繫而漸習慣,最後心性自然良善,無諸貪著,自能於解脫之道善得相應,末後終能實證涅槃。佛道中的菩薩戒亦復如是,若能嚴持不犯,自然漸漸調伏自心,末後終能實證三乘涅槃。經中亦說,持世間戒精進修行,得超欲界而生清淨梵天之中;若進而受持佛戒精進修行,皆得實證聲聞正道。

上述經中 佛開示說:受持聖戒的人,他持受戒律時,「目雖對色而不取相,眼不為色之所拘繫,堅固寂然,無所貪著,亦無憂患,不漏諸惡,堅持戒品,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御六觸,護持調伏,令得安隱」。由上述 佛的開示中可知,真正能夠成就涅槃解脫的聖戒,是要在眼見色的同時,就不去取著種種可不可愛的色相,眼就不會被色塵所拘繫;而能夠這樣不取色相而堅固的串習,心中才能夠寂靜自然地安止下來,而對於色塵諸相無所貪著,也不會對於色塵諸相的無常生滅生起種種憂慮等諸想的過患,才能夠不被色塵諸相而動其心,才能夠不與貪瞋癡等三毒相應而造下種種的惡業惡行,這才是堅固受持清淨的戒律功德,而能夠善護眼根;這樣以清淨戒律來善護六根,就可以善御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護持眼等六根而得調伏,令六識覺知心得以安隱。

這是以清淨的戒律善於調伏自己的六根、六識,令得善護安隱的持戒修行。而清淨持戒的修行與涅槃解脫實證的關聯,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說:「聲聞出家戒法可以調伏自心,使從拘繫而漸習慣,最後心性自然良善,無諸貪著,自能於解脫之道善得相應,末後終能實證涅槃。」所以想要證得涅槃解脫,就一定要依 佛所制定的清淨戒律,在面對六塵萬法時,以戒律來調御六塵、善護六根,令六識覺知心得以清淨安隱,漸漸使得六根、六識都能夠不貪愛六塵,心性自然良善,無諸貪著,自然就能夠跟解脫之道善得相應,最後才能夠實證涅槃、證得涅槃解脫。

因此,並不是如同宗喀巴等六識論邪見者所說:只要二六時中行於男女雙身法,意識心不去貪愛男女欲就是清淨持戒而得解脫。因為追求男女雙身法的同時,眼等六根是不斷地取著男女色相等六塵萬法,那六識見聞覺知心又怎麼能夠清淨安隱呢?所以,受持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所說的「雙身戒律」,不僅是違背 佛開示的清淨持戒道理,而且也更不可能證得涅槃解脫,未來還要因為這個非戒取戒的「雙身戒律」,下墮於三惡道中受長時的惡果,有智慧的學佛人豈能不慎辨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785